- 年份
- 2024(6699)
- 2023(9710)
- 2022(8865)
- 2021(8467)
- 2020(7037)
- 2019(16483)
- 2018(16504)
- 2017(31667)
- 2016(17612)
- 2015(19969)
- 2014(19911)
- 2013(19853)
- 2012(18088)
- 2011(16445)
- 2010(16298)
- 2009(14589)
- 2008(14021)
- 2007(12011)
- 2006(10279)
- 2005(8822)
- 学科
- 济(65733)
- 经济(65661)
- 管理(49765)
- 业(46086)
- 企(39393)
- 企业(39393)
- 方法(32829)
- 数学(27955)
- 数学方法(27646)
- 学(18514)
- 农(17145)
- 贸(16830)
- 贸易(16824)
- 易(16458)
- 中国(15666)
- 财(15402)
- 业经(14636)
- 地方(13205)
- 理论(11813)
- 和(11661)
- 环境(11444)
- 农业(11257)
- 技术(10713)
- 制(10449)
- 务(10319)
- 财务(10253)
- 财务管理(10238)
- 出(10109)
- 划(10105)
- 企业财务(9648)
- 机构
- 大学(250591)
- 学院(247465)
- 管理(99394)
- 济(90914)
- 经济(88834)
- 理学(87195)
- 理学院(86130)
- 管理学(84571)
- 管理学院(84130)
- 研究(82737)
- 中国(58189)
- 科学(56489)
- 京(53268)
- 农(45851)
- 所(42778)
- 业大(42105)
- 研究所(39702)
- 财(39557)
- 中心(36785)
- 农业(36543)
- 江(35178)
- 北京(32864)
- 财经(32758)
- 范(32378)
- 师范(31938)
- 院(30268)
- 经(29844)
- 州(28449)
- 技术(27869)
- 经济学(26173)
- 基金
- 项目(178897)
- 科学(138655)
- 基金(128933)
- 研究(126106)
- 家(113865)
- 国家(112951)
- 科学基金(95985)
- 社会(76285)
- 社会科(72153)
- 社会科学(72133)
- 省(70772)
- 基金项目(69254)
- 自然(65716)
- 自然科(64141)
- 自然科学(64115)
- 自然科学基金(62937)
- 划(59918)
- 教育(57600)
- 资助(53898)
- 编号(50900)
- 成果(41011)
- 重点(40062)
- 部(38703)
- 发(37613)
- 创(37128)
- 课题(35220)
- 科研(35127)
- 创新(34640)
- 计划(34421)
- 大学(32950)
共检索到345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罗辉 杨月静 向梦斌 叶华 郑曙明 王晓清
为了研究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80尾齐口裂腹鱼平均分成6组(4、24和48 h对照组;4、24和48 h感染组)。对照组腹腔注射0.2 mL0.65%的无菌生理盐水,感染组腹腔注射0.2 mL 2.5×107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液。分别测定4、24和48 h对照组和感染组齐口裂腹鱼各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对肾脏、肝脏和肌肉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固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晓津 徐斌 王军 苏永全 张之文 陈心
从患病大黄鱼病灶中分离出病原哈维氏弧菌,并人工回接感染大黄鱼,病鱼出现典型的皮肤溃疡症。测定大黄鱼血液各项指标发现,病鱼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果说明,病鱼肝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文杰 陈观水
【目的】对具有典型溶血性病征的染病鲤鱼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鉴定,并研究其对寄主感染的解剖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营养琼脂平板划线方法从染病鲤鱼肝脏样本中分离得到病原菌菌株FAH5,使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其生理生化特性探讨,初步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然后,采用嗜水气单胞菌FAH5人工感染健康鲤鱼,并通过解剖分析其器官病变情况。【结果】感染嗜水气单胞菌FAH5后,鲤鱼体表粘液增加,分泌物增多,鳍部和腹部泛红,鳃部出现腐烂现象,并充血发黑。解剖后腹腔和内脏有出血点,肝脏,肾脏,脾脏等器官病理变化以
关键词:
鲤鱼 嗜水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解剖病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智 任红梅 杨德英 杨光友 边尧 王帅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分离自患出血病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Aer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健康黄鳝后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健康黄鳝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发病呈急性过程,感染后15~33 h为发病死亡高峰期。黄鳝人工感染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病例相似,主要表现:体表出现出血斑、肛门红肿、腹腔充血以及各实质性器官出血、充血。人工感染黄鳝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的病理变化明显:肝脏出现广泛的充血、出血,肝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坏死;肾脏肾小管上皮的肿胀、结构的消失,肾小球出血、变性坏死;脾脏充血、出血;肠粘膜上皮脱落,基底膜排列紊乱,大量出血。结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虹 彭爽 刘佳喜 陈德芳 王艳 耿毅 汪开毓 李志琼 黄小丽 欧阳萍
为了解齐口裂腹鱼高迁移率蛋白B1 (Schizothorax prenanti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SpHMGB1)的序列特征及其与嗜水气单胞菌胁迫的相关性,实验根据齐口裂腹鱼脾脏TSA库中获得的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克隆技术克隆SpHMGB1的核心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技术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在体和离体胁迫后组织和巨噬细胞中Sp HMGB1的响应情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Sp HMGB1开放阅读框长为615 bp,编码20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3.5 ku,等电点为6.79,包含2个基本的HMG盒:A盒和B盒,以及一个酸性尾巴。SpHMGB1二级结构主要由47.06%的α-螺旋和50%的无规则卷曲构成。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SpHMGB1与鱼类HMGB1聚为一支,与斑马鱼和鲫的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90.7%和90.4%。qPCR检测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SpHMGB1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趋势,其中血液在72 h表达量最高,肾脏在6 h表达量最高,脾脏在120 h表达量最高;热灭活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巨噬细胞后,SpHMGB1的表达量在0.5~24 h下调,24 h表达量最低,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量均有上调趋势。qPCR检测结果提示,SpHMGB1可能参与齐口裂腹鱼细菌感染后的免疫响应。本实验可为进一步研究SpHMGB1在齐口裂腹鱼细菌性疾病中的免疫调节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余泽辉 张佳 耿毅 邓梦玲 汪开毓 黄小丽 陈德芳 王均
2012–2013年四川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养殖场流行一种临床特征为突眼、体表出血和神经症状的传染病,在肝、肾涂片检查中发现链状G+球菌。从自然发病齐口裂腹鱼分离到2株形态与涂片检查一致的G+球菌(DML120817,YZH130830),其在脑心浸液培养基(BHI)平板上28℃培养48 h,形成白色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针尖大小菌落。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分离菌株为该病的病原菌。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检测结果初步判定其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分离株(Gen Bank登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蔡明 牟兰 刘建勇 王宗礼 黄必志
桑(Morus alba)是一种潜力较大的蛋白饲料资源,但其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和天然活性物质,具有一定饲喂风险性,因此需注重饲用安全性及饲喂剂量研究。本研究以SD大鼠(Sprague-Dawley rats)为试验动物,通过长期经口灌胃桑叶受试物,观察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判定其毒性反应,以期为桑叶的饲用潜力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选择60只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T_1溶媒对照组和T_2低剂量组(1 g·kg~(-1))、T_3高剂量组(2 g·kg~(-1))进行灌胃试验。每组20只,雌雄各半,连续经口灌胃桑叶受试物28 d,恢复期14 d,于灌胃期和恢复期结束时分别测定其血液生化、组织器官及其病理学指标。结果表明,与T_1溶媒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大鼠的血液生化、组织器官系数和病理学指标,虽有个别指标异常,但属正常生理现象或不具毒理意义,大部分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步验证了桑叶具有一定的饲用安全性。本试验条件下,其无毒性反应剂量(NOAEL)为2.00 g·kg~(-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邹文政 张俊杰 鄢庆枇 纪荣兴
用1×107mL-1的嗜水气单胞菌腹腔注射感染牛蛙,注射后7d内试验组牛蛙血清抗菌活性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在3d、7d时存在显著性差异,峰值出现在感染后第3天。收集第2批人工感染后3d时牛蛙的血清。该血清经Sephadex G-25凝胶柱分离后,并在波长280nm处测定紫外吸收值,得到两个吸收峰。以嗜水气单胞菌检测分离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经诱导的血清抗菌物质主要集中在第1个吸收峰。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株指示菌抗菌谱的测定,其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SDS-PAGE分析显示抗菌蛋白分子量较大。结果说明:牛蛙被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能很快产生多种抗菌物质,主要...
关键词:
牛蛙 嗜水气单胞菌 抗菌蛋白 抗菌活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陆春云 谢骏 习丙文 梁利国 夏飞 潘良坤
利用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嗜水气单胞菌(WJ-8G FP)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进行浸泡攻毒试验,探究温度对浸泡感染后嗜水气单胞菌在团头鲂各组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立A组(水温25℃),B组(水温32℃),C组(水温25℃),其中C组为对照组。用菌株WJ-8G FP对实验组A、B进行浸泡攻毒,试验组C不进行攻毒处理,攻毒后分别于2 h、4 h、8 h、12 h、24 h采集各组鱼血液、脾、肾、鳃、肠道、肌肉,培养法统计分析各组织器官上的荧光细菌数量。实验结果显示,在各取样时间段实验组A(25℃)和实验组B(32℃)团头鲂各组织在均能检测到荧光嗜水气单胞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佳佳 吴志新 石焱 姚卓凤 李景 彭小云 陈孝煊
在饲料中添加0.2%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MOS)),饲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28 d后,草鱼经腹腔注射3.2×106cell/mL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0.1 mL,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48 h、72 h和96 h后,分别取草鱼头肾、脾脏和肝脏,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甘露寡糖对草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各组织中IL-1β和IL-10的表达影响。结果显示,在草鱼头肾中,MOS/I(0.2%甘露寡糖+注射Ah)组IL-1β的表达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48 h和72 h显著高于CON/I(基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温周瑞 陈霞 卢伶俐 叶嵘 李文华 王从丹
通过注射攻毒的方式研究了15、20、25、30、35℃水温条件下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感染力。试验组每尾鱼(体重47.6 g±15.5 g)腹腔注射6×106cfu嗜水气单胞菌菌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无菌PBS。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水温35℃时发病最快,试验鱼出现典型的出血症状,死亡率高达100%;其次是30℃组和25℃组,死亡率均为76.67%;15℃组死亡率仅3.33%。此结果与天然条件下鲫鱼细菌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特征相吻合,为该病的预报与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明建华 谢骏 徐跑 刘文斌 周群兰 刘波 习丙文
为综合评价大黄素、高剂量维生素C及其配伍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的影响,选取1 200尾健康的团头鲂,体质量为(133.44±2.11)g,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3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0 mg/kg大黄素、700 mg/kg维生素C、60 mg/kg大黄素+700 mg/kg维生素C(配伍组)。饲养60 d后,经腹腔注射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并在攻毒前后检测团头鲂血液和肝脏的生化指标以及肝脏2种热休克蛋白70s(HSP70s)mRNA的表达水平;另从各池中取10尾鱼进行同样的攻毒试验,统计攻毒后各时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亚斌 符敖齐 陶建平 陶红 刘梅 陈宗椿 陈应江 孙大明 王军 王伯高 谢龙
对山羊球虫 Eimeria ninakohlyakimovae 感染的病理学进行了研究,35只无球虫感染山羊在20日龄时,分别经口接种1×10~6~6×10~7个 E.ninakohlyakimovae孢子化卵囊,在感染后1/4~38h 内,定期扑杀,对 E.ninakohlyakimovae 所致的病理变化进行了动态性观察.结果表明:E.ninakohlyakimovae 主要侵害小肠后部、盲肠及结肠中前部的肠腺及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细胞坏死,上皮坏死脱落及小肠绒毛萎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被膜下、小梁周围的淋巴窦和淋巴管中有大裂殖体寄生.在感染16h 后的山羊胆汁中发现了E.ninak...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入梅 王云滨 李瑞军 董建臻 李静 王瑞晓
甜菜夜蛾感染白僵菌和绿僵菌后,虫体颜色及外部形态均发生相应变化。其组织切片观察研究表明:两种供试菌株的致病过程基本一致,只在侵染速度上有所差异:绿僵菌侵染速度较快,而且其破坏裂解组织的程度远大于白僵菌。白僵菌菌株015处理24 h后肠道内未见萌发的孢子,组织没有发现变化;48 h,附着于甜菜夜蛾体壁外的孢子开始萌发;72 h体腔内明显的菌丝段,各组织器官均受到感染,之后进入体内的菌丝不断增殖,脂肪体、肌肉组织、消化道发生病变解体;120 h后,菌丝突破虫体,在体外形成菌丝层。较之于绿僵菌菌株060,72 h时菌丝充满血腔,肠壁细胞也受到严重侵染,肠腔内出现菌丝,部分菌丝突出体表,菌株086,9...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丹 李琰 胡宝庆 文春根
用109个细胞/mL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感染褶纹冠蚌,在注射后3、6、12、24、48 h分别取蚌的血清和肝胰腺,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经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试验组血清中SOD活性在3 h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GPX活性分别在12、24、48 h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GSH含量分别在24、48 h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MDA含量分别在6、12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肝胰腺中GSH的含量在24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和肝胰腺中H2O2的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褶纹冠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