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8)
2023(9606)
2022(8388)
2021(7754)
2020(6930)
2019(15875)
2018(15741)
2017(30194)
2016(17229)
2015(19585)
2014(19822)
2013(19792)
2012(18966)
2011(17383)
2010(17733)
2009(16399)
2008(16809)
2007(15582)
2006(13367)
2005(12056)
作者
(56516)
(47479)
(47374)
(45056)
(30315)
(23138)
(21613)
(18595)
(17969)
(17182)
(16358)
(15972)
(15443)
(15342)
(15217)
(15023)
(14739)
(14147)
(13885)
(13650)
(12305)
(11921)
(11864)
(10917)
(10842)
(10799)
(10663)
(10661)
(10037)
(9775)
学科
(67688)
经济(67601)
管理(44821)
(43949)
(35112)
企业(35112)
方法(33835)
数学(29558)
数学方法(29204)
(20351)
(18763)
(18422)
中国(17065)
(13589)
业经(13151)
(12701)
贸易(12699)
地方(12546)
(12302)
农业(12272)
(11486)
财务(11463)
财务管理(11426)
理论(11374)
(11269)
银行(11206)
(10961)
金融(10956)
(10949)
企业财务(10864)
机构
大学(261121)
学院(257890)
(97676)
研究(95567)
经济(95414)
管理(89466)
理学(77030)
理学院(75953)
管理学(74170)
管理学院(73710)
中国(68973)
科学(65733)
(60224)
(56594)
(53136)
研究所(48939)
农业(48473)
业大(47293)
(45777)
中心(42817)
(40552)
财经(36424)
北京(35214)
(34511)
师范(33949)
(33559)
(33006)
(31849)
农业大学(31330)
(31285)
基金
项目(174167)
科学(133279)
基金(124706)
研究(116827)
(113552)
国家(112663)
科学基金(92302)
社会(70413)
(69101)
社会科(66471)
社会科学(66444)
基金项目(65716)
自然(63756)
自然科(62275)
自然科学(62237)
自然科学基金(61160)
(59795)
教育(54955)
资助(52681)
编号(46045)
重点(40921)
成果(39078)
(38086)
(36998)
计划(36494)
(35387)
科研(34707)
课题(33544)
创新(33271)
科技(32813)
期刊
(105344)
经济(105344)
研究(70215)
学报(57011)
(54203)
中国(51245)
科学(46864)
大学(40479)
学学(38574)
(36600)
农业(36328)
管理(30660)
教育(27053)
(21640)
金融(21640)
技术(20261)
(19783)
财经(18233)
经济研究(16973)
业经(16247)
(16232)
业大(16002)
(15650)
问题(14326)
农业大学(13534)
科技(12600)
统计(12333)
技术经济(11976)
图书(11909)
理论(11762)
共检索到378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军  高海侠  李锐  王瑞  王文静  张瑞良  赵霞  李琳  
【目的】构建鼠伤寒沙门菌BaeSR和AcrB双基因缺失株,探究BaeSR和AcrB对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杀质粒pLP12介导的同源重组系统构建鼠伤寒沙门菌标准株CR的AcrB基因缺失株CR△AcrB以及AcrB和BaeSR双基因缺失株CR△BaeSR△AcrB,比较分析鼠伤寒沙门菌缺失株与标准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呋、阿米卡星、安普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阿奇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氟苯尼考、氯霉素12种药物的敏感性及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运动性等生物学特性差异。【结果】成功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标准株CR的基因缺失株CR△AcrB和CR△BaeSR△AcrB。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与标准株CR相比,CR△AcrB对12种药物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CR△AcrB相比,CR△BaeSR△AcrB对除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以外的10种药物MIC下降了50%~87.5%。与标准株CR相比,CR△AcrB和CR△BaeSR△AcrB的生长速率无明显变化,但其生物膜形成能力(P<0.01)及运动性(P<0.05)均显著下降。【结论】鼠伤寒沙门菌AcrB和BaeSR基因缺失后,细菌的运动性及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增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娜  宁程程  郭蕴  季春辉  王立霞  张亚萍  孟庆玲  乔军  才学鹏  
为探究鼠伤寒沙门菌sRNA STnc1220的分子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对细菌毒力的影响,通过PCR扩增了鼠伤寒沙门菌sRNA STnc1220基因,分析了其分子特征,利用TargetRNA2网站预测STnc1220基因可能调控的靶基因;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沙门菌(STM)-基因缺失突变株,并与亲本SL1344比较,对其生长特性、生化特性、遗传稳定性、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在不同应激环境中(pH值、H_2O_2、高盐和乙醇胁迫环境)的适应性、通过黏附侵染巨噬细胞和小鼠感染试验对致病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STnc1220基因全长73 bp、其上游5′-UTR存在-10和-35启动子结合位点,预测其潜在的靶基因为barA基因;试验成功构建缺失株STM-ΔSTnc1220,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与SL1344亲本株相比,缺失株的生长速度、生化特性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没有发生改变;在pH=4.8,pH=9和H_2O_2条件下生长速率差异不显著,但在4%NaCl环境下,缺失株在7 h后生长速率明显高于亲本株,在3.8%乙醇环境中缺失株在对数期的生长速率显著升高(P<0.05);其对巨噬细胞中黏附和侵袭能力极显著降低(P<0.01),小鼠LD_(50)显著升高,对小鼠的肝脏和脾脏的病理损伤致病力减弱。表明STnc1220基因在环境适应性和毒力调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阐明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萍  关茹飞  夏利宁  徐志勇  
为掌握新疆某养殖场羊源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了解其携带部分相关耐药基因的流行现状及β-内酰胺酶、16SrRNA甲基化酶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lasmid 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的共存情况。使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方法进行blaTEM、blaCMY-2、blaCTX-M、blaLAP-1、blaKPC、blaOXA、blaSHV等β-内酰胺酶和armA、rmtB等16SrRNA甲基化酶及qnrA、qnrB、qnrC、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强强  轩慧勇  刘雪连  宋超慧  徐琦琦  秦蕾  夏利宁  
为探明新疆焉耆地区4种动物(牛、鸡、猪、羊)源沙门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管家基因invA的PCR检测,分离、鉴定沙门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11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在分离株中用PCR的方法检测14种耐药基因。结果表明:共分离出不同动物源沙门菌191株,分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牛源(62.0%)、鸡源(28.3%)、猪源(9.0%)和羊源(8.5%);不同动物源沙门菌对被检抗菌药物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鸡源、羊源、猪源、牛源的耐药严重程度依次降低,鸡源沙门菌耐药谱宽,多药耐药在0~3、5~7耐有分布,对四环素和氟苯尼考耐药率在70.0%以上,羊源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88.2%)高于其他动物源的,多药耐药以7耐(23.5%)为主,牛源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66.1%)高于其他动物源的,多药耐药以4耐(38.7%)为主,不同动物源沙门菌均对磷霉素、亚胺培南和多粘菌素敏感,耐药谱型多样化;不同动物源沙门菌中除qnr S和mcr–1基因未检出外,其余被检耐药基因均有检出,blaCMY–2和tetA基因仅在猪源沙门菌中被检出,不同动物源沙门菌均以同时携带blaTEM、blaOXA、tetB、oqxA、oqxB、aadA2、ant(3")–Ia、aac(6')–Ib–cr、floR耐药基因为主,牛源沙门菌对以上耐药基因检出率最高,在35%以上,羊源与猪源沙门菌对以上耐药基因检出率在20%左右,鸡源沙门菌对以上耐药基因检出率不到1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强强  轩慧勇  刘雪连  宋超慧  徐琦琦  秦蕾  夏利宁  
为探明新疆焉耆地区4种动物(牛、鸡、猪、羊)源沙门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管家基因invA的PCR检测,分离、鉴定沙门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11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在分离株中用PCR的方法检测14种耐药基因。结果表明:共分离出不同动物源沙门菌191株,分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牛源(62.0%)、鸡源(28.3%)、猪源(9.0%)和羊源(8.5%);不同动物源沙门菌对被检抗菌药物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鸡源、羊源、猪源、牛源的耐药严重程度依次降低,鸡源沙门菌耐药谱宽,多药耐药在0~3、5~7耐有分布,对四环素和氟苯尼考耐药率在70.0%以上,羊源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88.2%)高于其他动物源的,多药耐药以7耐(23.5%)为主,牛源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66.1%)高于其他动物源的,多药耐药以4耐(38.7%)为主,不同动物源沙门菌均对磷霉素、亚胺培南和多粘菌素敏感,耐药谱型多样化;不同动物源沙门菌中除qnr S和mcr–1基因未检出外,其余被检耐药基因均有检出,blaCMY–2和tetA基因仅在猪源沙门菌中被检出,不同动物源沙门菌均以同时携带blaTEM、blaOXA、tetB、oqxA、oqxB、aadA2、ant(3")–Ia、aac(6')–Ib–cr、floR耐药基因为主,牛源沙门菌对以上耐药基因检出率最高,在35%以上,羊源与猪源沙门菌对以上耐药基因检出率在20%左右,鸡源沙门菌对以上耐药基因检出率不到1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慧敏  夏盼盼  吴海潮  陈万昭  秦蕾  徐琦琦  刘泽鹏  夏利宁  
为了解新疆某规模化猪场人、动物和环境来源沙门菌的流行情况、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本研究从该场采集养殖人员粪便和鞋底拭子、猪肛拭子和环境样品共855份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沙门菌采用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进行11种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通过PCR方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结果表明:1)共分离到沙门菌288株,3种来源样品中沙门菌分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养殖人员样品(47.2%),猪肛拭子(33.9%)及环境样品(32.3%)。2)3种来源沙门菌对四环素、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在75.0%以上;环境源沙门菌耐药情况最严重,人源与猪源沙门菌耐药情况相近。该场沙门菌对头孢噻呋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未检出对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耐药的菌株。分离株共有30种耐药谱型,3耐及以上菌株占81.3%,以7耐菌株为主,环境源沙门菌7耐菌株检出率(65.4%)高于猪源和人源沙门菌。3)分离株中检出11种相关耐药基因,bla_(TEM)基因的检出率为100.0%,ant(3″)-Ia、aac(6′)-Ib和floR基因的携带率均高于50.0%。猪源沙门菌中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和tetM的检出率在50.0%左右,高于环境源和人源沙门菌。此外,检出2株碳青霉烯类多药耐药基因bla_(NDM)阳性菌株。综上,沙门菌在该猪场人源样品中检出率最高,环境源沙门菌的耐药情况最严重、多药耐药率最高、耐药谱最广、耐药基因携带率最高。3种来源的沙门菌在流行情况、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携带率等方面存在差异,应从人-动物-环境健康的整体视角出发,结合沙门菌分离率和耐药性检测结果,规范消杀流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亚军  郭菲  夏利宁  姚晓慧  
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宠物源沙门氏菌耐药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对分离的39株宠物源沙门氏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进行PMQR因子、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基因、四环素类基因、酰胺醇类基因及多肽类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宠物源沙门氏菌对环丙沙星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均高达97.4%(38/39),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四环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均高达100%(39/39),对头孢噻呋、安普霉素、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100%敏感;耐药菌株以8耐为主,其主要耐药谱型为CIP-NOF-ENR-AMLAMP-KANA-TE-FFC;主要检出的β-内酰胺酶基因有blaTEM和blaOXA;主要检出的PMQR因子有qnrS、oqxA、oqxB和aac(6′)-Ib-cr;主要检出的氨基糖苷类基因有aadA2和ant(3″)-Ia;主要检出的四环素类基因有tetB;主要检出的酰胺醇类基因有floR。耐药基因以blaTEM+blaOXA+qnrS+oqxA+oqxB+aac(6′)-Ib-cr+aadA2+ant(3″)-Ia+tetB+floR共存类型为主。因此临床治疗宠物疾病时应尽量少用人用药物特别是人用新药,多使用兽用敏感药物,避免人发病时无药可用事件的发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忽占利  李军星  胡松华  王一成  袁秀芳  徐丽华  
为了解浙江省规模化猪场患病猪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采用K-B琼脂法对73株HPS浙江株进行了18种临床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同时应用PCR技术对11个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和比对分析。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磺胺类耐药的分离株比例高达86.30%,对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和氯霉素类耐药的比例分别为65.75%,60.27%,50.68%,50.68%,46.58%,对大环内酯类耐药仅为28.77%。PCR分析显示:97.26%的菌株中检测到耐药基因,多重耐药的占84.93%。其中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1b的检出率为76.71%,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的检出率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红  何珍  田棋  黄鑫淼  廖卫东  黄廷华  姚敏  
利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表征鼠伤寒沙门氏菌株14028(Sal-14028),以研究其在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1)中的示踪作用,首先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通过电击法转入Sal-14028,经卡那霉素抗性培养基筛选和测序鉴定,获得了具有绿色荧光信号的阳性菌株并检测其荧光稳定性,命名为Sal-pPpagC-EGFP。接着在同等条件下对比荧光菌株和野生菌株(WT)的生长特性,通过小鼠感染试验检测EGFP基因的插入对荧光菌株毒力有无明显影响,以分析荧光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应用荧光显微镜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荧光菌株在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1吞噬溶酶体中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点,EGFP标记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且所带荧光不受抗性选择的影响,可稳定遗传。相同培养条件下,荧光菌株Sal-pPpagC-EGFP生长曲线的变化趋势与野生株基本相同。另外,经过改良寇氏法计算出的LD_(50)与野生株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EGFP基因的插入对荧光菌株毒力无明显影响。荧光菌株在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后,吞噬溶酶体内可观察到标记菌株,并随着时间增加菌株数量呈现增长趋势。表明荧光菌株除了具备发光特性外,其他生物学性状没有明显改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小梅  林茂  鄢庆枇  江兴龙  张娴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防控水产动物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本实验对美洲鳗鲡及其养殖水体耐药细菌的种属特征及耐药情况开展了相关研究。首先采集美洲鳗鲡不同部位(表皮、鳃、肠道)及其养殖水体的样品,经5种抗菌药物平板筛选耐药菌株,然后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同时测定耐药菌株的16S r DNA序列,进而分析耐药菌的种属分布和多重耐药性。结果显示,经耐药平板筛选分离纯化得到108株细菌,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柠檬酸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等20个属;其中,93.5%的菌株对3种(含)以上的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86.1%的菌株对3类(含)以上的药物具有抗性。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0.7%,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南威   李莉莉   陈凯风   周洲平   潘鹏   关晋   徐成刚   廖明   张建民  
【目的】通过揭示c-di-GMP通路基因STM2503调控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进而影响其环境应激能力的机制,以期挖掘调控鼠伤寒沙门菌压力适应性的关键因子,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λ-Red同源重组方法构建STM2503缺失株,并利用质粒PBAD表达STM2503来构建相应的基因回补株。然后通过检测不同STM2503表达水平菌株中信号分子c-di-GMP的含量揭示STM2503对菌株胞内c-di-GMP水平的影响。接下来,利用细菌运动性检测、结晶紫染色等试验检测了STM2503对菌株运动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从基因层面揭示其对菌株运动性和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最后,通过抗生素处理、氧化应激、消毒剂应激等试验探究了STM2503对鼠伤寒沙门菌压力适应性的影响。【结果】与野生株(WT269)相比,STM2503的缺失使菌株胞内c-di-GMP含量升高了37.51%(P<0.001),且不影响菌株的正常生长。另外,STM2503的缺失提高了菌株各胞外基质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使缺失株胞外多糖、胞外DNA和胞外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0.30%(P<0.01)、33.59%(P<0.001)和27.60%(P<0.01),最终使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增强了1.63倍(P<0.01)。并且,269ΔSTM2503通过降低鞭毛合成相关基因fliA与flhC的表达使其在6 h的运动直径较野生株相比下降了17.22%(P<0.01)。这些变化最终导致269ΔSTM2503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阿莫西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1—3倍,且在氧胁迫和SDS消毒剂胁迫下表现出了更强的适应能力。【结论】STM2503参与信号分子c-di-GMP的降解,并通过抑制胞外基质的合成降低鼠伤寒沙门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通过上调鞭毛合成基因的表达增强菌株的运动性,进而降低菌株的耐药性和环境压力适应能力,本研究为鼠伤寒沙门菌关键防控靶点的挖掘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万昭  陈月月  易海波  秦蕾  徐琦琦  吴慧敏  夏利宁  
为了解新疆不同动物源粪肠球菌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指导临床针对不同动物合理用药,从新疆9个县区养殖场分别采集猪、牛、羊、骆驼、鸡和鸽的粪样共564份,进行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对分离得到的粪肠球菌采用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进行11种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用PCR方法进行10种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1)从不同动物中共分离得到242株粪肠球菌,分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鸡(95.2%,40/42)、猪(61.1%,55/90)、牛(35.9%,55/153)、羊(34.5%,38/110)、鸽(34.0%,34/100)、骆驼(29.0%,20/69)。2)不同动物源粪肠球菌耐药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牛源、猪源、鸽源、鸡源、骆驼源和羊源。242株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均高达80.0%以上,对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敏感性较高,未检出万古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菌株。分离株3耐以上占84.7%,以5耐和6耐为主。3)cfr与poxtA基因未检出,分离株tetM、aac(6′)/aph(2″)、aph(3′)-Ⅲ和ermB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均高于70.0%。此外,检出近年来新发现的噁唑烷酮类耐药基因optrA(9.1%,22/242)。综上,新疆不同动物源粪肠球菌呈现多药耐药率高、耐药谱广、耐药基因携带率高的特点,建议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针对不同动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振亚  雷雪平  陈梦竹  郭向辉  耿毅  欧阳萍  陈德芳  黄小丽  
鰤诺卡菌(Nocardia seriolae)是严重危害大口黑鲈的病原菌,为了解四川大口黑鲈主养区N.seriolae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从四川大口黑鲈主养区分离鉴定N.seriolae 2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耐药表型,发现20株N.seriola对多西环素、替米考星、庆大霉素等敏感率为100%,对青霉素、头孢噻呋、头孢西丁等药物的耐药率为100%,对恩诺沙星、磺胺异恶唑、氟苯尼考耐药率分别为45%、40%和20%,其中10株菌表现出多重耐药性,且不同区域的分离株耐药表型存在差异。超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分离菌中6类78种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结果显示,6类耐药基因均可在20株分离菌中检出,其中tetA、tetG、tetS、aacC、blaTEM、floR、acrA、acrB的检出率达100%,其他耐药基因检出率介于5%~95%,且存在地区与菌株差异,表明四川大口黑鲈N.seriolae具有进一步进化为多重耐药的潜在风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谭爱萍  邓玉婷  姜兰  吴雅丽  冯永永  黄玉萍  罗理  王伟利  
为了解养殖龟鳖源气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K-B纸片法测定了1996—2013年从广东地区患病龟鳖分离的67株气单胞菌对23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检测5种PMQR基因qnrA、qnrB、qnrS、qepA和aac(6')-Ib-cr,同时分析PMQR基因阳性菌株染色体上gyrA、parC基因QRDR的突变情况。结果显示,67株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和磺胺复合物的耐药率分别高达100%、92.54%和83.58%,对喹诺酮类药物呈现中等耐药,耐药率介于19.40%~64.18%,而对亚胺培南、呋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晓  汪远  范红结  马喆  
[目的]本试验旨在制备抗鼠伤寒沙门菌Pag C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初步分析其特异性和识别的抗原表位,为沙门菌抗体阻断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原核表达并纯化Pag C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法获得Pag C蛋白在沙门菌属内保守的区段,合成相应多肽P1及P2用于单克隆抗体筛选和结合表位鉴定;最后采用免疫印迹方法对单克隆抗体与肠杆菌科其他细菌的交叉反应进行检测,评价其特异性。[结果]纯化后的Pag C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23×103;免疫小鼠后经2次亚克隆最终得到稳定分泌抗体的细胞株6株,标记为A、B、C、D、I、J;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试验结果显示6株单克隆抗体均能够识别Pag 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结合表位分析显示,J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P1序列;采用免疫印迹方法对J细胞株上清液进行特异性检测,证实该株单克隆抗体与变形杆菌、大肠杆菌O1和宋内志贺菌Pag C蛋白均无结合反应。[结论]成功获得1株与Pag C蛋白有良好结合活性且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该株单克隆抗体的识别表位位于Pag C中沙门菌属内保守区段,可作为建立沙门菌抗体阻断ELISA检测方法的候选单克隆抗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