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87)
- 2023(7112)
- 2022(6302)
- 2021(5823)
- 2020(5160)
- 2019(11987)
- 2018(11730)
- 2017(22619)
- 2016(12511)
- 2015(14248)
- 2014(14595)
- 2013(14667)
- 2012(13880)
- 2011(12798)
- 2010(12964)
- 2009(12276)
- 2008(12320)
- 2007(11253)
- 2006(9755)
- 2005(8658)
- 学科
- 济(55787)
- 经济(55737)
- 管理(34757)
- 业(31387)
- 方法(27146)
- 企(24215)
- 企业(24215)
- 数学(23143)
- 数学方法(22963)
- 农(16575)
- 地方(14409)
- 学(13781)
- 环境(12966)
- 财(12430)
- 中国(11736)
- 农业(11351)
- 业经(11251)
- 贸(10839)
- 贸易(10836)
- 易(10482)
- 和(9549)
- 制(8311)
- 理论(8231)
- 划(8210)
- 资源(7863)
- 生态(7828)
- 务(7750)
- 财务(7737)
- 财务管理(7716)
- 企业财务(7296)
- 机构
- 学院(191030)
- 大学(189058)
- 济(73977)
- 经济(72284)
- 管理(71782)
- 研究(65429)
- 理学(61606)
- 理学院(60796)
- 管理学(59650)
- 管理学院(59293)
- 中国(48681)
- 科学(44105)
- 京(40228)
- 农(36811)
- 所(34411)
- 财(33122)
- 研究所(31628)
- 业大(31230)
- 中心(30482)
- 农业(29135)
- 江(28958)
- 范(27350)
- 师范(27083)
- 财经(26727)
- 北京(25568)
- 经(24013)
- 院(23494)
- 州(23356)
- 经济学(22215)
- 师范大学(21877)
- 基金
- 项目(127674)
- 科学(99151)
- 基金(91667)
- 研究(89550)
- 家(81096)
- 国家(80446)
- 科学基金(67531)
- 社会(55718)
- 社会科(52748)
- 社会科学(52726)
- 省(51108)
- 基金项目(50009)
- 自然(45245)
- 自然科(43845)
- 自然科学(43827)
- 自然科学基金(43022)
- 划(42650)
- 教育(40140)
- 资助(37971)
- 编号(36084)
- 重点(29354)
- 发(28632)
- 成果(28239)
- 部(27474)
- 创(25354)
- 科研(24957)
- 课题(24904)
- 计划(24397)
- 创新(23769)
- 大学(23007)
共检索到272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罗艳菊 吴章文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度量人类各种活动的生态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程度之中。用该方法计算并分析鼎湖山自然保护区2001年旅游者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鼎湖山2001年全体旅游者的总生态足迹为11313.47hm2,人均生态足迹为0.017hm2;远程旅游者的生态足迹中以交通生态足迹所占比例最大;远、中、近程旅游者的生态足迹随旅行距离而增加,即旅行距离越远,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的影响也越大。表4参13
关键词:
旅游 旅游者 生态足迹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肖光明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水平要求比一般旅游地应该更高。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在旅游产品的精品化、层次化尤其是旅游产品的绿色开发和旅游解说系统的设计方面比较成功 ,值得我国自然保护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借鉴 ;不足之处是有城镇化与盆景化的倾向 ,要坚决控制。鼎湖山未来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 ,明确产品的目标市场定位 ,重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薛寒 刘萍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游客的需求,近年来我国许多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旅游。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深入发展,这一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为了解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生态的影响程度,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对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生态足迹和本底生态足迹分别进行了计算,与测算出的当地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得出了松山自然保护区目前尚处于生态盈余状态的结论。最后提出了松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兰芳 邓运员 彭蝶飞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已引起了旅游界的广泛重视,它必将成为21世纪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形式。自然保护区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生态本底条件,理应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为此运用SWOT方法,分析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并提出了南岳衡山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构思。
关键词:
SWOT分析 旅游发展 衡山自然保护区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宋小玲 曹飞 何云核 强胜 秦卫华 蒋明康
采用线路调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都有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实验区样方内共发现53种植物,其中外来入侵植物计有14种,占植物总数的26.42%,外来入侵植物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和小叶冷水花Pilea microphylla的优势度综合值最大。在缓冲区样方内共调查到62种杂草,其中外来入侵植物14种,占植物总数的22.58%,外来入侵植物小叶冷水花、胜红蓟和三裂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的优势度综合值最大。在核心区的样方内共调查到了24种植物,外来入侵植物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海生 肖复明 张学玲
为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问题,协调区内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促进保护区建设可持续性,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分析保护区所在乡镇1985、1995、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相应生态承载力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合生态足迹效率对生态补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相对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1985、1995、2005年保护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效率分别为0.8284hm2/cap、669元/hm2,0.8568hm2/cap、2779元/hm2,1.0534hm2/cap、8382元/hm2。以2005年度保护区的生态足迹效率生态农业足迹效率为...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足迹 生态补偿 鄱阳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玉钧 邹国辉
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国有林场体系自然保护区的来历,具体介绍了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概况及设置过程,分析了其经营目标,并对其旅游的开展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国有林场体系的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是必要的,即以生态旅游为中介,由经营者、当地居民、旅游者及相关行政部门等利益主体来共同参与保护区的管理,最终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世辉 章力建
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自然保护区是维持西藏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该保护区2007年有效物质消费量与有效可利用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分析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为宏观指导西藏地区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分析表明: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578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1.2453hm2,人均生态盈余为19.6668hm2,盈余比例达92.57%。人均生态足迹中,对耕地的需求最大,其次为化石燃料产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对于水域的利用缺乏统计数据。工布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远大于生态足迹,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郭宁 李锦烨 许建伟 林盛坚 黄怀青 张龙游 陈清惠
为了探索一种操作性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定量评价方法,以便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从野生植物、野生动物、植被资源、环境状况和可开发度等5个方面,结合前人研究进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2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并引入黄金分割理论,结合专家意见、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标准规范划分了各评价指标的优劣等级及其得分,根据各指标的得分加权得出总评价值。以九阜山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试用,结果表明:九阜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状况的评价值为75.56,评价级别为良。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保护和管理对策。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留科 曹新向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广大,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应遵循保护与开发并重、三大效益组合最佳、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开发、协调发展等原则。要研究和制定出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区,进行合理分区,合理规划生态旅游景区,协调生态旅游自然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的旅游行为。在产品开发中,要努力开发和推广绿色旅游产品。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旅游管理力度等,以实现对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有效利用和保护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开发 规划 管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健 李丰生 闫新禹
广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表明,广西开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存在粗放式开发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失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环境容量短板等问题。为此,对于广西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应建立兼顾约束与激励的具体机制,在立法约束机制、多元补偿机制、创新激励机制、评估监管机制的综合作用下,夯实广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补偿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毅
本文以自然保护区管理者的切身感受 ,从生态旅游管理和自然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现阶段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从五个方面讨论了自然保护区实现生态旅游有效管理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管理对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菊春 王灵艳
生态旅游是朝阳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它既可使游客亲近自然,有利于身心健康,在旅游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又可为自然保护区提高自养能力。但是,生态旅游给自然保护区也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本文具体谈及了这些影响的主要方面,并且提出了宜采取的主要防治对策,尤其对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建议,期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得到良性发展。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规划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伟光 楼涛 郑旭理 盛恩浩 顾蕾
通过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天目乡政府、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农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建设中,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当地政府、以农林收入为主的社区农民和以非农林收入为主的社区农民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取向;指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主要冲突是:⑴野生竹笋抚育经营受限,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减少;⑵补偿措施不到位,社区居民预期收益未能兑现;⑶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当地项目投资开发受限。最后,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冲突管理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