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4)
- 2023(8842)
- 2022(8014)
- 2021(7620)
- 2020(6376)
- 2019(14894)
- 2018(14954)
- 2017(28861)
- 2016(15943)
- 2015(17990)
- 2014(17963)
- 2013(17808)
- 2012(16122)
- 2011(14408)
- 2010(14147)
- 2009(12734)
- 2008(12162)
- 2007(10248)
- 2006(8809)
- 2005(7453)
- 学科
- 济(58968)
- 经济(58902)
- 管理(44233)
- 业(41729)
- 企(35460)
- 企业(35460)
- 方法(29900)
- 数学(25873)
- 数学方法(25562)
- 农(15149)
- 学(14991)
- 中国(14217)
- 财(13954)
- 业经(13106)
- 地方(12159)
- 理论(10830)
- 和(10407)
- 农业(10176)
- 贸(10068)
- 贸易(10064)
- 技术(9868)
- 易(9749)
- 环境(9632)
- 务(9326)
- 财务(9269)
- 财务管理(9254)
- 制(9182)
- 教育(8824)
- 企业财务(8763)
- 划(8541)
- 机构
- 大学(222457)
- 学院(220497)
- 管理(90662)
- 济(80132)
- 理学(79631)
- 理学院(78762)
- 经济(78231)
- 管理学(77369)
- 管理学院(76998)
- 研究(72376)
- 中国(50895)
- 科学(48942)
- 京(47631)
- 农(37676)
- 所(36852)
- 业大(36726)
- 财(34758)
- 研究所(34239)
- 中心(32075)
- 江(30404)
- 北京(29883)
- 农业(29792)
- 范(29223)
- 财经(28885)
- 师范(28875)
- 院(26852)
- 经(26322)
- 州(25305)
- 技术(24617)
- 师范大学(23436)
- 基金
- 项目(160520)
- 科学(124224)
- 研究(114897)
- 基金(114854)
- 家(101283)
- 国家(100440)
- 科学基金(85370)
- 社会(69190)
- 社会科(65441)
- 社会科学(65423)
- 省(63430)
- 基金项目(62116)
- 自然(57969)
- 自然科(56573)
- 自然科学(56561)
- 自然科学基金(55527)
- 划(53803)
- 教育(52257)
- 资助(47636)
- 编号(47249)
- 成果(37791)
- 重点(35593)
- 部(34439)
- 发(33627)
- 创(33491)
- 课题(32164)
- 科研(31179)
- 创新(31130)
- 计划(30284)
- 大学(29542)
共检索到303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贵 童方平 刘振华 陈瑞 蒋燚
通过对27年生黧蒴栲标准木的树干解析,分析黧蒴栲在每个龄阶的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和材积生长率、形数生长变化情况及生长过程。结果表明:黧蒴栲在前10年表现出速生生长的趋势,直径连年高峰值出现在第5年,树高连年高峰值出现在第20年;20年以后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第18年和第25年直径和树高分别出现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相现象;黧蒴栲材积生长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最大值达到40%,最小值为8%;形数变化随年龄的增长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现象,后稳定在0.51左右。黧蒴栲数量成熟龄为25年,此时连年生长量出现高峰值0.025 8 m3,但直到27年时暂未到达工艺成熟龄。
关键词:
黧蒴栲 解析木 数量成熟 工艺成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李鑫 杨金德 缪玉春 杨仁义
以21年树龄的池杉为试材,研究了池杉纸浆材管胞形态、木材密度和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基本密度及纤维素含量径向为递增、稳定的模式,而木素、戊聚糖、苯醇抽出物含量及腔径比等径向变异为递减、稳定的模式;轴向管胞长度、长宽比变化模式为短─长─短、小─大─小;木材密度1.3m高度以上则呈递减的模式。池杉木材幼龄期为12~14年,其纸浆林工艺成熟龄约为14~18年。
关键词:
池杉,纸浆材,材性变异,工艺成熟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宇星 陈少雄
通过分析1年生9种不同初植密度的尾巨桉优良无性系DH32-29的生长数据,计算了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干重生物量以及净现值。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加,林分干重生物量逐渐增加,并且高密度与低密度在各个月存在不同程度显著差异;能源林林分生长前期,株距对林分生物量累积影响较大,当林分基本郁闭后,行距产生较大影响;密度M156、M204、M252、M244、M2524的数量成熟龄均为11个月,M152和M254需要12个月达到数量成熟,M154以及M202为13个月,各密度数量成熟龄均集中在11到13个月之间;初植密度较小的M254、M156由于其生物量较小而未盈利;初植密度最大的M15...
关键词:
桉树 能源林 密度 生物量 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静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教育正在全球迅速普及并高速发展。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引入在线课程,成为传统成人高等教育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实现自我发展的突破口。本文借鉴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理论,构建了成人高等教育在线课程的质量成熟度模型(OCQMM),描述了OCQMM模型的等级划分以及各等级的具体特征,设计了各等级下的关键过程域活动。该模型不仅可以对成人教育中实施在线课程的质量进行评估,更重要的是,OCQMM模型可以指导在线课程实施过程的改进,从而为在线课程实施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子彰 贺靖舒 占明明 黄乾明 苏光灿 胡伟 陈华萍
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综述油橄榄果在生长、成熟过程中油脂合成的规律,并初步探讨油橄榄果中独特脂肪酸组成的原因,为确定油橄榄果的最佳收获时期和从遗传上对油橄榄在生化、营养上定向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疆翀 彭兴民 郑益兴 张燕平
对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表征及成熟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种子的长宽比与印楝素含量相关,并且认为它是能反映印楝素含量的主要表征,得出种子长宽比(X)与印楝素含量(Y)的关系为:Y=0.295+0.134X-0.028X2。种子长宽比接近2.39时,种仁的印楝素含量出现峰值,可将印楝种子的形态表征作为初步估测印楝素含量的指示参数,而种子的成熟期与印楝素含量无关。在印楝原料林良种优良母树筛选中应尽量选择各个种源中生长良好、结实量大、种子饱满且长宽比接近2.39的植株。
关键词:
印楝 印楝素 种子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叶旭昌 陈新军
根据2001年6-8月我国鱿钓船对秘鲁外海(79°~90°W、5°~16°S)茎柔鱼资源的调查,对其胴长组成和性成熟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渔获物胴长范围为200~880 mm,优势胴长为240~480 mm,约占总数的80%左右。依据胴长组成和性成熟度,调查海域茎柔鱼存在3个群体。雌雄性别比为2.52∶1.00。渔获物中,雄性个体的性成熟度高于雌性,雄性Ⅲ和Ⅳ期占总数84.3%,雌性仅占47.5%。同一性成熟阶段,雌性个体的胴长范围均大于雄性.经估算,雌性和雄性个体的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374 mm、228 mm。
关键词:
秘鲁外海 茎柔鱼 群体组成 性成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铭玮 赵薇 付威 高云鹏 王文武 解志军 李淑娴
【目的】深入了解水分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移动规律,以期为种子发育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荚果(30~150天),观察荚果和种子的形态,测定各阶段种子的吸水曲线及发芽相关指标;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分析荚果中水分的时空变化。【结果】在发育过程中,荚果颜色从翠绿色变为黄褐色;种皮颜色变化为绿色-黄绿色-黑色。种皮不同部位颜色的变化规律不同,种脐区域在90天时先于其他区域变黑。荚果和种子大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90天达到最大值,120天后基本稳定。果皮和种子鲜质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先上升后下降;二者干重变化则为先上升后趋于平稳,果皮、种子分别在120、90天达到最大值;果皮含水量先上升后下降,种子含水率则持续下降。不同发育阶段种子的吸水能力不同,30、60天的种子在吸水过程中易破损,而后期种子能正常吸水,但吸水平台期逐渐延长,90、120和150天分别在8、60和108 h进入吸水平台期;在此过程中,离体胚的发芽速度逐渐增加,种子则逐渐减慢。通过MRI技术发现,水分在果皮、种皮、胶状胚乳和种胚各组织中的时空变化不同,60天时果皮和胚乳中水分含量较高,种皮的种脐、种脊区域也有较强的信号,种脐、种脊处的信号在90天消失,90~120天胚乳中的信号急剧下降,120天种子中的水分仅存在于种胚中。【结论】种皮的不透水性随发育逐渐增加。90天时,种脐区域和种脊与果皮的水分运输中断,种子进入成熟脱水期。120天时,种子成熟,水分含量较低且主要集中在种胚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军营 张艳敏 李明杰 马平安 崔琰 陈新建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小麦成熟胚脱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以揭示其脱分化的分子机理。【方法】利用Affymetrix小麦基因芯片研究了小麦成熟胚在MS+2,4-D(2mg·L?1)培养基上脱分化过程不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变化,通过NCBI、DATF和DRTF等生物信息学相关网站对基因表达信息进行处理,对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AF161719.1、BE492852、BJ218430、BJ252470、BJ272518、BJ274015、CA616149、CD896892、CK153462、CK207725、CK171662、CD901339和U4869...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雪原 武建龙 董媛媛
本文在分析科技成果、技术成熟度、成果转化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划分了成果转化的主要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特征,分析了所涉及主体的定位与行为方式,并通过与实现情况的对比,提出基于成果转化阶段与不同主体的有关建议,旨在为推进中国成果转化、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有效的理论与方法支持。
关键词:
技术成熟度 成果转化 主体行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娟娟 康晨煊 石倩倩 张钟 李新岗
【目的】探究鲜食枣果实成熟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及其糖酸积累特点,为鲜食枣品质评价、良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陕北栽培的七月鲜、伏脆蜜、早脆王、蜂蜜罐、尜尜枣、襄汾圆枣、阎良脆枣、蛤蟆枣、灵武长枣、京60、大白铃、冷白玉和临猗梨枣13个鲜食枣品种为试材,选取白熟期、半红期和全红期果实,采用常规品质测试、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外观性状、内在品质和功能成分。【结果】13个鲜食枣品种单果质量为4.21~23.96 g,硬度为5.60~8.49 N,果形指数为1.05~1.93,其中七月鲜、早脆王、蛤蟆枣、京60和大白铃果实较大,而蜂蜜罐和襄汾圆枣果实较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增加;V_C含量在枣果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除襄汾圆枣、阎良脆枣和蛤蟆枣外,其余10个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除临猗梨枣、七月鲜、伏脆蜜、尜尜枣和阎良脆枣外,其余8个品种的可滴定酸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均持续增加。13个鲜食枣果实的总酚含量除冷白玉外,其余品种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成熟期相比,七月鲜的总黄酮含量在成熟过程中显著增加,早脆王、蛤蟆枣和大白铃从白熟期到半红期显著增加,到全红期又显著下降,而尜尜枣和冷白玉从白熟期到半红期显著下降,而到全红期又显著增加,其余7个品种的总黄酮含量均不断下降;13个品种的原花青素含量均随果实成熟而呈下降趋势。【结论】陕北鲜食枣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有蛤蟆枣、京60、七月鲜、伏脆蜜、蜂蜜罐和襄汾圆枣。适宜全红期采收的品种有蛤蟆枣和灵武长枣,其他品种均适宜半红期采收。
关键词:
鲜食枣 营养成分 采收期 鲜枣品质评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远荣 刘振民 肖杨 莫蓓红 孙克杰
研究切达奶酪成熟过程中的化学成分以及质构的变化。分析奶酪成熟期内的蛋白质、脂肪、水分、食盐、干物质中脂肪含量的变化,利用TPA(Texture profile analysis)分析奶酪质构特性,包括硬度、黏性、回复性、耐咀性和内聚性等功能特性的变化,并且利用SA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显示,硬度、黏性和耐咀性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度分别为22%,17%,28%,差异显著(P<0.05);回复性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为-12%,差异显著(P<0.05);成熟期内,奶酪的脂肪、蛋白和干物质中脂肪含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奶酪的功能特性与化学组分含量没有显著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贵荣
走向成熟的昆交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吴贵荣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昆交会),是经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由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5省(区)及重庆、成都两市联合举办,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从1993年起,每年8月8日在云南昆明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