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2)
- 2023(7118)
- 2022(5837)
- 2021(5658)
- 2020(4719)
- 2019(10904)
- 2018(10731)
- 2017(19385)
- 2016(10300)
- 2015(11520)
- 2014(11138)
- 2013(10336)
- 2012(9277)
- 2011(8422)
- 2010(8991)
- 2009(7983)
- 2008(7597)
- 2007(6869)
- 2006(5882)
- 2005(5351)
- 学科
- 济(40008)
- 经济(39957)
- 管理(29521)
- 业(26487)
- 企(23096)
- 企业(23096)
- 方法(19862)
- 数学(17779)
- 数学方法(17286)
- 财(10865)
- 中国(10861)
- 农(10502)
- 业经(8581)
- 家(8537)
- 学(8264)
- 理论(7714)
- 国家(7702)
- 制(7584)
- 农业(6371)
- 贸(6228)
- 地方(6222)
- 贸易(6222)
- 易(6069)
- 和(6031)
- 划(6027)
- 技术(5975)
- 工作(5971)
- 体(5704)
- 融(5673)
- 金融(5669)
- 机构
- 大学(141239)
- 学院(140033)
- 管理(54880)
- 济(54824)
- 经济(53593)
- 理学(47635)
- 理学院(47128)
- 研究(46054)
- 管理学(46033)
- 管理学院(45779)
- 中国(34033)
- 京(29409)
- 科学(27691)
- 财(27079)
- 所(22124)
- 中心(21169)
- 财经(21048)
- 农(20425)
- 研究所(20127)
- 江(20097)
- 业大(19379)
- 经(19324)
- 范(18612)
- 北京(18546)
- 师范(18433)
- 经济学(17134)
- 院(16913)
- 州(15964)
- 财经大学(15927)
- 农业(15795)
- 基金
- 项目(96107)
- 科学(76100)
- 研究(70416)
- 基金(70357)
- 家(62280)
- 国家(61373)
- 科学基金(52520)
- 社会(45202)
- 社会科(42774)
- 社会科学(42758)
- 省(37157)
- 基金项目(35690)
- 教育(33654)
- 自然(33567)
- 自然科(32850)
- 自然科学(32845)
- 自然科学基金(32243)
- 划(31588)
- 资助(29167)
- 编号(28274)
- 成果(23713)
- 重点(21862)
- 部(21219)
- 创(20349)
- 课题(19974)
- 发(19695)
- 创新(19060)
- 国家社会(18974)
- 教育部(18595)
- 大学(18395)
共检索到206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辉
德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成熟和稳定的标志,就是融合了宪政民主、政党国家、多层治理等多重治理逻辑的"大联合国家"治理模式。在宪政民主的框架之下,政党政治和国家治理在冲突碰撞的过程中走向融合协调,构建起了以朝野合作和央地合作为特征的弱竞争民主。但是,在默克尔时代,德国政治困境的关键是大联合政府与"大联合国家"之间的张力关系。自默克尔执政以来,大联合政府走向常态化和"总统化",打破了多重治理逻辑之间的制衡格局的同时,也造成了政党体系的深度碎片化,瓦解了作为"大联合国家"治理秩序根基的"中间道路"共识。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颖婷 廖淑萍
2005—2021年,德国在前任总理默克尔的领导下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进一步巩固贸易投资地位,并保持较低的失业率和债务率。德国强劲的工业实力和独特的经济金融体系是推动经济增长、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因素。然而,默克尔执政期间未能解决德国基建修缮不及时、新经济发展不完善、区域经济增长不均衡等一系列新老问题,因此,把握绿色经济和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德国新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多年来,中德形成了积极、稳定、务实的交流与合作模式。展望未来,中德应继续开展务实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市场环境,强化双边经贸合作,深化各领域交流,推进双边金融合作,助力中德合作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德国经济增长 制造业发展 中德合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研
科技创新合作是中德关系的重要内容,对后默克尔时代德国对华科技政策走向进行预判,有助于中国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本文提出对华政策和科技促进发展是德国制定对华科技政策的两大思考维度,这两大维度在德国政党层面体现为某一政党的对华态度以及科技政策的价值取向。通过构造预测政治和人事变动对德国对华科技政策影响的分析象限,本文对四种情景下的德国对华科技政策走势进行了展望。针对德国方面的变化,应尽快明确中德科技关系中潜在的"合作点"和"冲突点",通过各个平台做好前期沟通,促进中德科技合作关系尽快在大选后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雁琳
英国以卡梅伦为首的联合政府认为技能是建立"大社会"的基础,将公平、责任和自由作为其技能战略的基本原则。为促进技能供求的均衡,联合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建立需求驱动的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成本共担"的技能投资模式,促进学徒培训的规模和质量,全面实施资格和学分框架,建立全年龄段就业服务体系,对于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淑华 郭荣梅
自2005年默克尔执政以来,为追求科学与研究的卓越性,扩大德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弘扬德意志文化,德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包括扩大学生与学术人员的双向流动、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加强课程的国际化、建立高校海外伙伴联系等。德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以下新的特征:国别策略有所调整;更加关注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化;第三方机构作用凸显;更加注重教育输出和输入的双向度发展;加强难民对德国高等教育的融入。
关键词:
德国 高等教育 教育国际化 国际化战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猛
2018年3月14日,默克尔经联邦议院投票选举,第四次出任德联邦政府总理。自2005年上任以来,默克尔对内锐意改革,对外引领欧洲一体化进程,推进与世界各国合作,使德国逐渐摆脱高失业、低增长状况,维系了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发动机"的地位,展现了一名政治家的智慧和勇气。
关键词:
默克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朱天飚
发展型国家一直在东北亚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亚洲金融危机使人们对发展型国家能否继续扮演这样的角色产生了怀疑。从1980年代初开始,东北亚发展型政权就面临着一系列内外重大挑战,并由此开始了自身的转化,甚至衰落。但是,通过对韩国和台湾的比较研究,本文指出了发展型政权的不同转化之路,并将解释的源头引向政商关系,和塑造不同政商关系的历史制度,这为研究发展型政权的衰落问题开启了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
发展型国家 历史制度 政商关系 金融危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锐
铁娘子、德国的妈妈、欧洲的盟主、全世界最有权势的女性……,溢美的能量让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的形象凸显得格外鲜亮和美丽。不错,历经近乎10年量入为出的改革积累,默克尔不仅让德国经济躯体彻底褪去"欧洲病夫"的污渍,而且成功穿越金融危机的风暴并最终鹤立鸡群;从容应对扑面而来的欧债危机风险而成为欧盟舰队的掌舵人,其张弛有度和准确拿捏之术最终让欧元区看到了涅槃重生的希望。非凡脱俗的成就,让默克尔赢得了欧洲历史上罕见的执政任期,其未来四年还会在德国乃至欧洲历史上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本文内容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通过统计表和其它史料 ,考察 1 92 7— 1 937年期间的整体演变状况 ,指出这期间被称为近代中国三大金融势力之一的钱庄业的整体趋势是快速的全面衰落。第二部分进而分析钱庄业快速衰落的原因在于其角色定位的改变 ,因为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财政金融政策 ,是要建立统制全国的垄断金融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银行业是主角 ,钱庄业因为自身的传统和特点 ,成为被南京政府改造收编纳入银行业中进行管理的对象。这种金融政策下新的角色定位 ,是直接导致这期间钱庄业快速衰落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并对南京国民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钱庄业 银行业 南京国民政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庆霞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1年4月8日报道,2012年,2/3的大学将收取每年9,000英镑的最高学费,这意味着联合政府在大学学费方面的政策可能会导致一片混乱,其高等教育改革将"失去控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蓉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也是中国深度参与的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面临重大调整的时代。国家的属性决定着内政外交中"我是谁"的身份问题。中国是一个不同于西方制度模式的发展中大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为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日益从世界政治经济体系舞台的外围走向中心。这种地位的变化与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嬗变同步发生,国际环境的干扰和破坏给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秩序中如何"趋利避害",完善制度优势、夯实发展基础、打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并积极推动和引领建立更为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环境,是实现新时代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路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晨 王娜
在"东亚经济奇迹"中扮演了极为重要角色的发展型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日趋衰落。对于发展型国家衰落的主流解释坚持乏味的内因论,把发展型国家衰落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其自身的制度缺陷。但是,这种解释仅仅是出于"国家失败论"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教条,而并未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发展型国家衰落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外部强制性力量而并非其制度本身,美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从多个方面直接削弱了东亚经济体的国家能力,导致了东亚发展型国家的最终衰落。对于中国而言,需要反思和警惕美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抵御外部力量对我国国家能力的削弱,不断增强和改善国家能力,保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林晓光
日本政府的“联合国外交”中国政法大学林晓光10年前.当日本政府提出“政治大国”的口号时,其战略意图、政策目标还不够明确.10年后的今天,日本政府在其全球战略构想中,已提出了作为“一级”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政治目标,并为此展开了积极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俊文
“雁行模式”理论是建立在动态比较优势原则基础上,对战后日本以及NIEs、ASEAN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曾产生过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雁行模式”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战后日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揭示出“雁行模式”理论的本质特征及日趋衰落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雁行模式”理论 日本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赵劲松
联合国审计委员会(The UnitedNations Board of Auditors,UNBOA)是联合国重要的专家机构,主要负责对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账目、资金和项目进行外部审计,并通过联合国行政与预算问题咨询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报告审计结果及建议。笔者有幸参与了联合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比较研究了联合国审计和中国国家审计的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