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
- 2023(1477)
- 2022(1380)
- 2021(1245)
- 2020(1238)
- 2019(2526)
- 2018(2587)
- 2017(4352)
- 2016(2742)
- 2015(3030)
- 2014(3134)
- 2013(3106)
- 2012(3009)
- 2011(2577)
- 2010(2671)
- 2009(2559)
- 2008(2736)
- 2007(2482)
- 2006(2151)
- 2005(2022)
- 学科
- 管理(10076)
- 业(8894)
- 企(8548)
- 企业(8548)
- 济(6814)
- 经济(6808)
- 财(5843)
- 务(5031)
- 财务(5023)
- 财务管理(5011)
- 企业财务(4768)
- 制(3535)
- 学(3037)
- 方法(2549)
- 银(2461)
- 银行(2448)
- 害(2201)
- 行(2192)
- 虫(2079)
- 防(2044)
- 及其(2033)
- 数学(2010)
- 数学方法(1947)
- 度(1871)
- 制度(1866)
- 体(1801)
- 虫害(1796)
- 中国(1743)
- 融(1691)
- 金融(1691)
- 机构
- 学院(37590)
- 大学(37480)
- 研究(15800)
- 农(13687)
- 中国(12726)
- 科学(12102)
- 农业(11169)
- 管理(10834)
- 济(10328)
- 所(10104)
- 经济(9819)
- 业大(9457)
- 研究所(9061)
- 京(8941)
- 理学(8773)
- 省(8637)
- 理学院(8598)
- 管理学(8215)
- 管理学院(8152)
- 中心(7448)
- 江(7347)
- 财(7234)
- 农业大学(6941)
- 业(6599)
- 室(6457)
- 技术(5786)
- 实验(5785)
- 州(5714)
- 院(5652)
- 实验室(5567)
共检索到64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易代勇 谢惠珏 张亦诚 李向勇 雷朝云
黄斑(点)病是黔糖3号果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通过多种农药对黄斑(点)病田间防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农药的综合防控率达65.88%,较对照(不施农药)高57.72百分点,防效明显,而且对1~5级病害都有减轻作用;在不同农药6种处理防效中,77%可杀得300倍液防效最好,防控率达81.48%,较对照高73.32百分点,50%退菌特+50%多菌灵混合600倍液的防控率79.44%,较对照高71.32百分点,与77%可杀得300倍液防效差异不大,但都较其他各处理防效高5百分点以上,差异显著,而且两者1、2、3级病害率都比对照分别降低于20%、15%、10%,且能有效控制4级、5级严重病害发生。因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艾涛 叶碧欢 陈友吾 宋其岩 李海波 沈建军 张昕
【目的】探明香榧藻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对香榧藻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香榧藻斑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香榧主产区采集藻斑病病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从病叶中分离获得的香榧绿藻进行鉴定,明确病原藻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筛选防治香榧藻斑病的优良药剂。【结果】1)从香榧藻斑病病叶中分离获得3种病原绿藻类群,结合藻株形态学特点以及SSU-ITS区间序列分析,3种绿藻类群分别被鉴定为链带藻、软克里藻和Tritostichococcus corticulus,均为香榧病原新记录种。3种香榧绿藻的培养条件相似,均适宜在初始pH 11、温度25℃、光照/黑暗为12 h/12 h光周期下的BG-11培养基中生长。2)以混合藻为靶标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显示,12%松脂酸铜悬浮剂灭藻效果最好,EC_(50)可达8.33 mg·L~(-1),显著低于其他药剂(P<0.05),其后依次为33.5%喹啉铜悬浮剂、80%波尔多液、20%噻菌铜悬浮剂和45%石硫合剂。林间防治试验表明,施药30天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达78.11%和71.62%。【结论】从浙江省香榧上新发现3种病原绿藻类群,藻群生物学特性类似。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表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对香榧藻斑病有较好防治效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占爽 杨静 胡军华 吴玉珠 吴望 张嘉 陈娜 周彦
2020年春季,于重庆市长寿区柑橘园内采集大雅柑典型枯斑病果实,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得到菌株CS11,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CS11为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向健康的柑橘盆钵苗喷洒CS11孢子悬液可致植株患病,从患病样品中分离得到菌株CS11,确认CS11是致病病原菌;CS11对大雅柑(Citrus reticulata.cv. dayagan)、有核沃柑(Citrus rtemple×Dancy)、塔罗科血橙(Tarocco blood orange(Citrus sinensis(L.)Osbeck))和尤力克柠檬(Citruslimon)的叶、枝、果实均具有致病性。室内药剂筛选结果显示,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450 g/L咪鲜胺乳油、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乳油5种杀菌剂对CS11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乳油等4种药剂的EC50值均小于10 mg/kg。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占爽 杨静 胡军华 吴玉珠 吴望 张嘉 陈娜 周彦
2020年春季,于重庆市长寿区柑橘园内采集大雅柑典型枯斑病果实,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得到菌株CS11,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CS11为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向健康的柑橘盆钵苗喷洒CS11孢子悬液可致植株患病,从患病样品中分离得到菌株CS11,确认CS11是致病病原菌;CS11对大雅柑(Citrus reticulata.cv. dayagan)、有核沃柑(Citrus rtemple×Dancy)、塔罗科血橙(Tarocco blood orange(Citrus sinensis(L.)Osbeck))和尤力克柠檬(Citruslimon)的叶、枝、果实均具有致病性。室内药剂筛选结果显示,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450 g/L咪鲜胺乳油、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乳油5种杀菌剂对CS11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乳油等4种药剂的EC50值均小于10 mg/k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石平 陈小均 刘作易
为了探明八角金盘灰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便于对其进行有效防治,以从云南、重庆和贵州等地收集的灰斑病标样为研究材料,通过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系统学分析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防治药剂室内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八角金盘灰斑病的病原菌为中央叶点霉;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0%多抗霉素粉剂等3种杀菌剂对该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1.9298、2.1805和6.0194 mg/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对该菌的抑制效果较差,其EC50分别为103.2997和161.1234 mg/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宁平 黄艳花 黄微 邢政杰 陈婵 王小欣
【目的】明确喜树叶斑病病原菌,并探究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活性,为防治大田喜树叶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常规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喜树叶斑病病原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常见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中草药园的喜树叶斑病上分离到一株真菌,菌株命名为XS-1,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引起喜树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国内首次报道,将该病害命名为喜树棒孢霉叶斑病。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2种杀菌剂对菌株XS-1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20%苯甲咪鲜胺微乳剂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_(50)为0.0980 mg/L,其次是20%戊菌唑水乳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抑霉唑水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其EC_(50)分别为0.3737、0.4557、0.4878、0.5746和0.5956 mg/L。【结论】经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及分子鉴定,确定引起喜树叶斑病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 cassiicola);20%苯甲·咪鲜胺微乳剂、20%戊菌唑水乳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抑霉唑水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喜树棒孢霉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喜树棒孢霉叶斑病田间防治参考用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桂瑶 胡军华 张蓉 资莉玲 施云庭
2017年,采集云南玉溪冰糖橙典型果斑病病果,从病灶组织中分离致病菌,根据形态学特征、致病性和多种保守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分离获得的3个菌株guo–1、NS2–2、NS2–6经鉴定为茎点霉(Phoma sp.),对当年生冰糖橙叶片和果实的致病力较强;基于ITS、SSU、EF1–α、LSU、TUB、ACT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致病菌与Phoma sp.处于同一个分支。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悬乳剂、22.5%咪鲜胺水乳剂和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玉溪冰糖橙果斑病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汤小美 林天元 周珊珊 李国凤 刘普 叶振风 吴中营 王东升 朱立武
[目的]为了明确黄河故道地区造成梨树根腐病的病原菌的种类,研究18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通过对梨树根腐病发病根系样品病原菌的分离和单孢纯化,根据代表性菌株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试验,进行病原菌的种类鉴定,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效抑制的化学药剂进行筛选,并对部分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从发病根系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4个菌株,经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为同一致病菌;结合致病性试验结果,确定该致病菌是腐皮镰刀菌(Nectria haematococca
关键词:
梨树 根腐病 病原菌 鉴定 杀菌剂 筛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万里 刘露 汤子萱 刘卓 钟继芝 尹福强 刘铭
[目的 ]鉴定引起万州区香樟叶斑病的病原菌,明确病原菌菌丝生长特性,筛选出有效抑制叶斑病病原菌的杀菌剂,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和纯化病原菌,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特征及ITS、tub2、GAPDH、ApMat多基因联合分析鉴定其病原菌种类;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其菌丝生长特性,并进行杀菌剂的筛选。[结果 ]分离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3 d呈现灰褐色,边缘灰白色,后期有橘红色孢子堆出现,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两端钝圆、透明无色、为独立的单胞,测量其孢子大小为(9.8~18.6)μm×(4.2~6.0)μm;用两种方法对优势菌株ZT-1进行致病性检验,均能引起香樟叶片发病;代表菌株ZT-1和ZT-5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聚在一支,支持率达100%;菌落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0,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甘氨酸,最适的光照条件是全黑暗;在化学和生物杀菌剂中,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蛇床子素水乳剂的室内毒力较强,对C.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效果明显,其EC50值均小于10μg·mL~(-1)。[结论 ]C. gloeosporioides是万州区香樟炭疽病的病原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可作为防治的杀菌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丹 傅俊范 周如军 李大刚 李玉娥
为探索白头翁叶斑病的田间发病规律,研究该病害的防治技术。采用五点取样和大面积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白头翁叶斑病发生和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头翁叶斑病的发生与品种、株龄及栽培方式密切相关。病斑直径变化与田间病情动态基本一致。供试药剂对白头翁叶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白头翁叶斑病的防效最高,达80.0%;40%嘧霉胺悬浮剂次之,防效可达78.0%;25%嘧菌酯悬浮剂对该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白头翁叶斑病 发生规律 药剂防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金铃 殷友琴 宾淑英 周慧娟
从广东省番禺市胡萝卜根系及根际土分离到1 种线虫,经鉴定为肾形肾状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该线虫在胡萝卜的生长期内,以10~11 月份虫口密度最大,主要分布于0 ~15 cm 土壤层。该线虫危害胡萝卜,是国内胡萝卜上的1 种新病害。药剂试验表明供试的几种杀线剂均对肾形肾状线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其中益舒宝复方B和E是值得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杀线剂
关键词:
胡萝卜 肾形肾状线虫 杀线剂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来振良 徐一忠 王自力 童爱珍
1996年至 1 998年我们在浙江省绍兴市市区对危害垂柳的星天牛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采用了 3种药剂 ,每种药剂采用了 3种施药量 ,施药方法为蛀孔塞药。结果表明 ,各个处理虫口死亡率均达到 70 %以上 ,其中用 80 %敌敌畏乳油原药 ,1 8%阿维菌素乳剂原药和 3 6g·L-1,56%磷化铝片剂 1 /8片、 1 /1 2片和 1 /1 6片 ,虫口死亡率都达 90 %以上。表 2参 4
关键词:
星天牛 幼虫 药剂防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志刚 王静 楼为民
通过4种药剂,多种浓度,2种施药方式对金钱松小卷蛾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雾效果优于打孔注药。喷雾最佳药剂为2.5%溴氰菊酯乳油,其2000,4000,8000倍3种浓度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打孔注药以50%甲胺磷原液剂量8,10ml效果较好,杀虫率可达85%以上。
关键词:
金钱松小卷蛾,药剂防治,浙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毓妹 王志 毕铭照 张汀 杨文香 刘大群
为获得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轮换使用药剂,给田间用药提供依据,在室内对6种报道的悬浮种衣剂利用双层滤纸发芽床试验、生长速率抑制法、Horsfall法进行筛选与复配。结果表明,所有试验药剂对小麦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只有噻呋酰胺对出苗有显著影响。对纹枯病防效最好的药剂是25 g/l适乐时和27%酷拉斯,其次是1%申嗪霉素。将适乐时和酷拉斯分别与生物制剂申嗪霉素进行二元复配,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和适乐时、申嗪霉素和酷拉斯配比防治小麦纹枯病菌时,均具有一定相加作用,其中,申嗪霉素和适乐时配比为9∶1,5∶5时,相加作用大于该两药剂的其他配比;申嗪霉素和酷拉斯配比4∶6,3∶7时,相加作用大于该两药剂的其他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玮 巫庆 彭化贤
从四川省双流县发病辣椒上分离得到菌核病菌株,通过病害田间症状病原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等研究,结合柯赫氏法则验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证明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riorum(Lib.)de Bary],属于核盘菌属。并筛选出可用于生产上防治辣椒菌核病的3种杀菌剂,防治效果在70%~86%之间。
关键词:
辣椒 柯赫氏法则 病原菌鉴定 防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