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
- 2023(30)
- 2022(17)
- 2021(18)
- 2020(20)
- 2019(32)
- 2018(25)
- 2017(28)
- 2016(41)
- 2015(59)
- 2014(66)
- 2013(48)
- 2012(47)
- 2011(45)
- 2010(38)
- 2009(27)
- 2008(18)
- 2007(16)
- 2006(12)
- 2005(11)
- 学科
- 教育(113)
- 中国(91)
- 教学(72)
- 理论(59)
- 学法(56)
- 教学法(56)
- 学理(52)
- 学理论(52)
- 高等(47)
- 体(46)
- 育(44)
- 体育(43)
- 农(40)
- 业(36)
- 院校(35)
- 德育(32)
- 思想(32)
- 思想政治(32)
- 政治(32)
- 政治教育(32)
- 治教(32)
- 高等院校(32)
- 管理(31)
- 技术(26)
- 业余(23)
- 业余教育(23)
- 余(23)
- 农民(22)
- 学校(22)
- 民(22)
- 机构
- 学院(426)
- 大学(344)
- 职业(175)
- 教育(163)
- 技术(140)
- 职业技术(120)
- 研究(117)
- 师范(105)
- 范(105)
- 技术学院(91)
- 民族(80)
- 师范大学(72)
- 科学(72)
- 江(71)
- 管理(61)
- 京(60)
- 民族大学(59)
- 所(58)
- 州(56)
- 研究所(56)
- 中国(55)
- 中心(55)
- 教育学(54)
- 济(50)
- 农(47)
- 教育学院(47)
- 部(47)
- 北京(46)
- 理学(46)
- 经济(46)
共检索到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艳兰
近年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将文化教育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核心动力,以传承民族文化为从事教育的核心使命。在办学过程中,依托文化内涵建设,大力丰富校园文化,积极促进民族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融合,积极打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氛围,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干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在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进程中,需要将精益求精、不懈创新、笃实专注的工匠精神融入到现代工业生产与管理实践,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和竞争力,这正是当下强调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作为为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职业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担负着义不容辞的使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工匠精神一直流淌于我们的文化血脉之中。文化的力量也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因此,通过文化培育让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学生的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普林林 董兴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方案,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蓝图和总体规划。文章以系统工程的观点,全面阐述了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指出省情、校情和学院办学定位是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基础,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是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灵魂,并通过剖析学院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和总体框架,对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钱红
文化育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文章具体论述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在学院文化特色的建设过程中,对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即引领、激励、教育和陶冶作用,并对文化育人工作如何实践并走向深入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章康龙 余丽
一、"勤禾"校园文化精神之诠释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勤禾"精神有两个层面的内涵:对学生层面即勤学勤练,茁壮成长;对教师层面即辛勤耕耘,真抓实干,弘扬崇文厚德、求实创新的传统。"勤禾"精神是嘉职院60年发展的重要动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戴妍
文化是一个系统,它由许多子系统和要素组成,其中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在文化系统中处于深层次、基础性地位。它具有弥散作用并引导规范文化系统的各个层面,决定一个民族基本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致思途径。在信息时代,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培育现代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乃是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之必然。
关键词: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构成 表征 培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牛倩
近年来,作为贵州省内唯一一所国家师范性高职院校,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交通特色,秉承"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育人理念,面向市场、瞄准企业、依托社会、融入行业,形成了"工学交替、工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了"教育部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贵州交通技能人才基地"等,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提升正能量文化促发展开展素质拓展教育课程为深入贯彻"素质拓展教育课程",学院制定了相应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佩
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需要文化人才为支撑。当前民族地区文化人才队伍存在民间的民族文化人才后继乏人、文化创意人才不足、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高职院校培养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需要重点做好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光然 孙洁
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中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两者兼具相同的教育目标,在内容方面相互补充,有着相通的形式,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高职院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思政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价值引领,并且将创新创业教育和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能够使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国强
弥补涉海高职校园文化积淀薄弱短板,实现其特色与品牌培育的创新路径在于:一是基于"海字号"办学理念和学科专业优势精心培育涉海高职校园文化特色与品牌;二是整合传统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地域文化资源以丰富涉海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三是注重发挥校训文化在涉海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和"三风"建设中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四是以"涉海系列文化节"为主体形式实现涉海高职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与机制的全面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斌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培养以三年制为主的全日制高职生。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类为主,机械、电子、建工、经管、人文社科类相互结合、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办学诚心,以质量提升为建设核心,以教育教学为工作中心,以石油化工类专业为发展重心的办学思路。学校以化工类专业建设为引领,构建"五化"式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三位一体"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创新之路,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与欢迎。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宣 桂敏 陆海峰
高职院校作为开展职业教育主要机构,在培育高素质农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农业生产社会认可度低,农村青壮年离农去农现象明显;培训手段单一,培训时间不完全符合农业生产要求;培训内容老旧,师资水平偏低,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以东部一所高职院校的实践举措为案例,基于内生性发展理论,着力提升农民学习的内生动力,提出加大投入拓宽农民学历教育渠道、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依托职教优势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内容与模式、搭建适应农业产业需求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瞄准培育后续抓培育后跟踪服务等解决路径。
关键词:
内生性发展 高素质农民培育 高职院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景贵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战略选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着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健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转变人才评价观念,满足人才发展需求,畅通人才成长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技术技能人才 育人为本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喜亭
当前大学教育的真正问题是教育目标极度功利化 ,从而导致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下降。全面提高民族素质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所在 ,其中民族精神是民族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弘扬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是大学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民族素质 大学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党颖
本文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髓为主题,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并结合中学生特点,就如何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了论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