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5)
- 2023(7373)
- 2022(6491)
- 2021(5989)
- 2020(5296)
- 2019(12252)
- 2018(12132)
- 2017(23740)
- 2016(13375)
- 2015(14898)
- 2014(15258)
- 2013(15290)
- 2012(14369)
- 2011(13160)
- 2010(13437)
- 2009(12339)
- 2008(12649)
- 2007(11451)
- 2006(9745)
- 2005(8757)
- 学科
- 济(55702)
- 经济(55651)
- 管理(37474)
- 业(35171)
- 方法(28200)
- 企(27491)
- 企业(27491)
- 数学(25185)
- 数学方法(24924)
- 农(15930)
- 财(14867)
- 学(14509)
- 中国(12994)
- 环境(12109)
- 地方(11388)
- 农业(10546)
- 业经(10461)
- 制(10116)
- 贸(10026)
- 贸易(10025)
- 易(9731)
- 务(9588)
- 财务(9570)
- 财务管理(9545)
- 和(9427)
- 企业财务(9086)
- 划(8517)
- 银(8509)
- 银行(8481)
- 融(8301)
- 机构
- 大学(196697)
- 学院(195947)
- 济(78569)
- 经济(76739)
- 管理(72665)
- 研究(69282)
- 理学(62771)
- 理学院(61954)
- 管理学(60771)
- 管理学院(60404)
- 中国(50940)
- 科学(45548)
- 京(42233)
- 农(39379)
- 所(36822)
- 财(35810)
- 研究所(33819)
- 业大(33079)
- 中心(32019)
- 农业(31260)
- 江(29630)
- 财经(28887)
- 北京(26560)
- 经(26141)
- 范(25939)
- 师范(25649)
- 院(25011)
- 经济学(24395)
- 州(23720)
- 经济学院(22259)
- 基金
- 项目(132387)
- 科学(102931)
- 基金(95798)
- 研究(92407)
- 家(85478)
- 国家(84831)
- 科学基金(70917)
- 社会(57431)
- 社会科(54404)
- 社会科学(54384)
- 省(51925)
- 基金项目(51306)
- 自然(47458)
- 自然科(46218)
- 自然科学(46199)
- 自然科学基金(45384)
- 划(44844)
- 教育(42106)
- 资助(39570)
- 编号(36611)
- 重点(30737)
- 成果(29462)
- 部(29320)
- 发(28730)
- 创(26800)
- 科研(26116)
- 计划(26000)
- 课题(25487)
- 创新(25150)
- 性(24309)
共检索到280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池再香 白慧 彭兴德 刘荣让 彭祖才 古德礼
在分析贵州省从江县椪柑气候适宜性的基础上,确定了椪柑生态气候主导指标,分析影响椪柑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依此对黔东南山区椪柑生产进行区划,同时比较不同种植区椪柑果实的品质。
关键词:
椪柑 气候适宜性 区划 黔东南山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超 李文峰 赵耀 尚敬敏
【目的】作物适宜性评价是进行生产区划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拟基于气象、土壤、地形数据,构建适宜山地环境的玉米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和方法。【方法】在文献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遴选18个生态指标构成玉米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作物模型法构建,考虑了玉米生育期和生态效应,其他指标采用隶属度函数法分数值型和概念型分别构建。各因子权重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权重和适宜性函数构建玉米气候、土壤养分、立地条件、土地管理适宜性评价模型及综合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价的数据通过空间分析获得。针对山区耕地的立体分布特点,运用ArcGIS工具综合耕地利用、土壤类型、行政区划划分评价单元,经GIS的插值处理、统计分析,获得各评价单元18个评价指标基础数据,进而运用评价模型对各评价单元进行分类评价和综合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该方法应用于云南省寻甸县,全县耕地共划分为8 415个评价单元,其气候、土壤养分、立地条件、土地管理4个方面适宜以上的面积分别占比58%、86%、42%、90%。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中,高度适宜区和适宜区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5.4%、50.6%,主要分布在中-东南部低中山丘陵区,中北部金沙江河谷,西部河谷槽区也有小范围的分布;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占9.4%和4.6%,主要零星分布在中部以西地区,而在西北部相对集中。【结论】评价方法考虑了玉米生育期和山区耕地立体分布特点,研究区适宜性区划呈碎片状分布,分布情况与区域生产情况基本相符,气候和立地条件是影响研究区玉米生态适宜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GIS 玉米 生态适宜性 评价 寻甸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菊英 闫永才 李灿 潘汉标
利用恩施自治州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点历年常规气象资料,采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对恩施州旅游气候资源特点进行了分析。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方法,计算了各站、各主要旅游景点逐日、月舒适度指数,并以此为依据对恩施州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和旅游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恩施州可划分为低山、中山、高山、迎风坡山地及沿江河谷5类自然气候区,旅游气候资源具有适宜旅游的天气多、特殊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垂直地域差异下局地小气候明显、特殊地貌环境下旅游气象灾害发生几率差异大等特点。根据适游月份,恩施州旅游气候区域可划分为春秋舒适型、夏季避暑型、冬季避寒型3型,根据各地最佳旅游时段出现时间及长度,每型又可分为二个亚型...
关键词:
旅游 气候资源 区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鲁嘉濠 李妍均 徐洪 唐紫晗 邹蜜 陈正华
我国西南山区滑坡灾害发生频繁且分布广泛,对耕地资源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山区滑坡灾毁耕地的修复利用正引起广大技术人员的关注。运用Delphi法选取了耕地土壤条件、耕地环境条件、耕作灌溉条件和耕作便利性条件等4个方面8个因子,基于Ahp法构建了西南山区滑坡灾毁耕地修复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指数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实现适宜性评价。将该成果应用于实际案例,得到的评价结果符合案例区灾毁耕地修复利用适宜性情况,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对制定西南山区滑坡灾毁耕地修复利用的科学决策与工艺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春梅 杨立中 贺玉龙
生态足迹模型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对全球范围、国家范围乃至区域和城市范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测度的方法。文章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97-2006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均生态足迹由1997年的0.727 hm2增加至2006年的1.20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7年的1.003 hm2下降至2006年的0.879 hm2,同期的人均生态赤字由1997年的-0.277 hm2上升至2006年的0.321 hm2,表明该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由可持续状态向不可持续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薛燕 周雪梅 王庆莉 边茜 李平兰 张利平
【目的】为促进块菌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块菌特色优势产业,将块菌产业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有必要开展攀西地区块菌资源的气候生态适宜性分析与地理分布区划研究。【方法】利用1981-201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建立气象要素多元线性回归空间模型,选取与块菌生长密切相关的海拔、降水、温度、植被、土壤等要素值作为指标,利用ArcGIS10.x空间分析模块,计算分析并得到每个指标所确定的块菌适宜性空间分布,运用集优法划分出不同适宜程度的气候区。【结果】攀西地区块菌产量主要影响气候因子为降水,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高温、暴雨等;攀西地区块菌适宜区主要分布在1500~2600 m的针阔叶林带和2600 m以下亚高山暗针叶林带,坡度在20~30°的沙壤、壤土、紫色土、石灰土,pH值为6.0~6.5微酸性的环境中,上层乔灌层郁闭度为0.5~0.7,年雨量在700~1600 mm,年均温16.0~23.0℃,土层厚度≥50 cm,旱季、雨季分明;次适宜区海拔在2600~3500 m的针阔叶林带;而不适宜区在海拔3000 m以上的云杉林带、冷杉林带和高山灌丛带。【结论】该区划图客观反映了攀西地区特殊的气候生态环境是块菌自然生长的优良条件,对块菌产量有决定性作用,且气候生态适宜性与地理分布区划相一致,结果与块菌主产区产量分布基本一致。
关键词:
块菌 适宜性 GIS 区划 攀西地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翔 王明田 李金建 李旭毅
利用四川省盆地区103个气象站1971-2010年油菜各生育阶段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油菜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油菜生产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四川省盆地区各地农业气候特点和影响油菜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选取蕾薹期降水量和生育期≥0℃活动积温作为四川盆地油菜农业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建立区划指标的小网格推算模式,应用GIS技术推算出盆地无测站区域2.5 km×2.5 km网格点上区划指标的气候要素值,采用集优法得到四川盆地油菜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图,并进行分区评述。结果表明: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盆西和盆中的浅丘、平原地区,以及盆南、盆东北的部分丘陵地区,海拔...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油菜 农业气候 GIS 区划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丽君 徐大伟 辛晓平
草种栽培区划是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实行草种区划,不但可以充分发掘利用现有的优良牧草和饲料作物资源,还可以避免有些地区引种筛选的重复劳动和盲目的国外引种的失败。文章以我国主要的优良牧草—羊草为研究对象,开展羊草在我国适宜性区划与种植现状的研究。适宜性区划是基于自然要素的生态适宜性模型,结合牧草生物学特性,综合考虑各因子进行系统分析,同时联系牧草实际生产情况完成,种植现状通过统计数据获得。研究结果明确了羊草在全国生态范围内适宜性的分布区域,提出了我国主要栽培牧草生态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其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区中北部,内蒙古区中东部,黄土高原区部分区域、华北区北端。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
关键词:
牧草 羊草 适宜性 区划 种植现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安晏
现代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中药原料药的资源需求急剧增长,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导致多种药材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中药材研究迫切需要解决中药资源利用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此,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教授组织专业团队,将地理信息学、生态学、气象学、中药资源学等相关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历经多年潜心研究整理,编撰完成《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第二版)》一书,并由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3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少军 周广胜 房世波
【目的】天然橡胶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物资,受气候因素限制,中国种植橡胶树范围有限,迫切需要厘清天然橡胶树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域。本研究旨在划分出中国橡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分布,以阐明中国橡胶树种植的气候差异格局。【方法】根据中国橡胶树种植区的自然气候特点和生物学特征,基于橡胶树种植存在概率、橡胶树台风影响概率和橡胶树寒害影响概率,分别采用最大熵模型和影响橡胶树种植的5个主导气候因子(最冷月平均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值、月平均温度≥18℃月份、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计算橡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数。根据台风历史资料和橡胶林台风灾害分级标准计算橡胶树台风灾害指数、参照《橡胶寒害等级(QX/...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志强 吴巧娟 樊明 赵彦锋
从陇南市1971~2010年连阴雨资料入手,分析得出:陇南市连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5~10月,其中,5~7月夏收夏种期和9~10月秋收秋播期连阴雨危害最大,出现频率最高,造成的灾损最为严重。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连阴雨灾害危险性图层,再与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连阴雨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康县、两当南部与武都、文县高寒阴湿区连阴雨危险性等级最高,为连阴雨高风险区,礼县、宕昌及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低海拔区连阴雨危险性等级最低,为连阴雨低风险区。研究结果对指导长江上游科学规划抗洪防涝工作,预防地质灾...
关键词:
长江上游 连阴雨灾害 气候特征 风险区划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明达 刘平英 胡雪琼 段长春
[目的]柠檬是典型的云南高原特色水果,作物生态适宜性区划是综合环境生态因子和空间分析工具的种植区划方法。[方法]研究采用德尔菲法从气候、土壤理化、地形地貌因子3个方面确定了10个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各生态适宜性因子权重系数的确定,结合ArcGIS进行云南省柠檬种植生态适宜性精细化区划研究。[结果]德宏、普洱、西双版纳、临沧西部、红河南部及文山东部是种植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37.8%;保山、楚雄、大理南部、丽江东部、玉溪南部、红河北部、曲靖南部是种植次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33.7%;迪庆、怒江、丽江西部、昆明、昭通及曲靖是种植不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8.5%。[结论]研究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高原特色水果的生态适宜区种植区划,对指导作物科学选址具有重要意义,对合理规划生态布局、科学种植及尝试定向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柠檬 生态适宜性 层次分析法 区划 云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慧 刘邵权 王勇 刘卫东 郑志军
结合山区实际情况,建立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模型对川西南山区26个区县进行系统评价,计算出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ESDA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存在正的相关性,表现出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2)在空间格局上,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呈现东南-西北两极分化格局,并且以西昌、攀枝花、石棉为3个核心呈核心-边缘梯级结构模式特点;(3)H-H空间关联模式集中连片分布在安宁河谷一带,L-L空间关联模式集中连片分布于大小凉山一带,西昌、石棉呈现H-L空间关联模式;(4)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与自然环境宜...
关键词:
川西南 山区聚落宜居性 空间差异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子为 杨少华 张丽霞 陈骏飞 刘大会
【目的】对中国滇重楼进行基于地形土壤因子的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方法】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Max Ent)和Arc 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影响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的地形、土壤因子,研究了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区的生态适宜性并构建了我国滇重楼潜在分布与地形、土壤因子的关系模型。【结果】影响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的主导因子为海拔、有机碳含量、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土壤含粘土量、土壤有效水含量等级、土壤质地分类,它们对滇重楼潜在分布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潜在生态因子的97.1%,利用所建模型给出的滇重楼在待预测地区的存在
关键词:
地形、土壤因子 滇重楼 生态适宜性 区划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玮婕 周秉荣 周华坤 赵彤 石明明 校瑞香
随着气候变化对牧草生长的影响,牧草栽培已成为当前较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阐释气候、土壤和海拔对乡土牧草生长的影响,可为今后牧草栽培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是较适宜青海省种植的优良牧草,本研究利用MaxEnt模型对当前气候条件下4种乡土牧草在青海省范围内的潜在分布及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MaxEnt模型对当前气候条件下4种乡土牧草的适生区预测均具有极高的准确度;当前气候条件下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冰草的地理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集中分布在青海省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区,而驼绒藜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南部边缘及青海湖流域南部地区。影响青海省4种乡土牧草适生范围的环境变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差异,对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和冰草影响较大的是地面向下短波辐射、海拔和近地面气温,而对驼绒藜影响较大的环境变量分别是降水量、海拔和近地面气温。本研究对了解青海省多种乡土牧草的地理分布格局及生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以期为开展牧草栽培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