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5)
- 2023(10494)
- 2022(9477)
- 2021(8984)
- 2020(7535)
- 2019(17588)
- 2018(17536)
- 2017(34116)
- 2016(18928)
- 2015(21471)
- 2014(21398)
- 2013(21330)
- 2012(19737)
- 2011(17603)
- 2010(17435)
- 2009(15827)
- 2008(15362)
- 2007(13259)
- 2006(11737)
- 2005(10321)
- 学科
- 济(75490)
- 经济(75403)
- 管理(53183)
- 业(51440)
- 企(40759)
- 企业(40759)
- 方法(34542)
- 数学(29989)
- 数学方法(29609)
- 农(23826)
- 地方(19419)
- 中国(18586)
- 财(17661)
- 业经(17161)
- 学(17118)
- 农业(15933)
- 贸(13140)
- 贸易(13134)
- 制(12778)
- 易(12692)
- 环境(12495)
- 和(12013)
- 理论(11990)
- 技术(11577)
- 务(11049)
- 财务(10984)
- 财务管理(10958)
- 划(10372)
- 企业财务(10347)
- 教育(10083)
- 机构
- 大学(264018)
- 学院(264004)
- 管理(108181)
- 济(102471)
- 经济(100085)
- 理学(93808)
- 理学院(92753)
- 管理学(91158)
- 管理学院(90706)
- 研究(89093)
- 中国(66034)
- 科学(57816)
- 京(57078)
- 农(47492)
- 所(45568)
- 财(45025)
- 业大(42823)
- 江(42673)
- 研究所(41633)
- 中心(40935)
- 农业(37106)
- 财经(36144)
- 范(36061)
- 师范(35740)
- 北京(35398)
- 经(32744)
- 院(32263)
- 州(32195)
- 省(29218)
- 师范大学(28927)
- 基金
- 项目(185130)
- 科学(144910)
- 研究(135806)
- 基金(132819)
- 家(115795)
- 国家(114812)
- 科学基金(98328)
- 社会(83321)
- 社会科(78753)
- 社会科学(78728)
- 省(74915)
- 基金项目(71780)
- 自然(65302)
- 自然科(63670)
- 自然科学(63656)
- 自然科学基金(62457)
- 划(61251)
- 教育(61132)
- 编号(56607)
- 资助(54625)
- 成果(44998)
- 重点(41228)
- 部(40290)
- 发(39922)
- 课题(38425)
- 创(38118)
- 创新(35535)
- 科研(35297)
- 教育部(33930)
- 人文(33781)
- 期刊
- 济(114327)
- 经济(114327)
- 研究(76979)
- 中国(49275)
- 农(43502)
- 学报(42443)
- 科学(39312)
- 管理(38166)
- 财(32427)
- 大学(31585)
- 农业(30744)
- 教育(29596)
- 学学(29590)
- 技术(23065)
- 融(20953)
- 金融(20953)
- 业经(19937)
- 财经(16474)
- 经济研究(16266)
- 业(15389)
- 图书(15360)
- 问题(15319)
- 理论(14190)
- 资源(14130)
- 经(13890)
- 科技(13378)
- 技术经济(13244)
- 实践(13188)
- 践(13188)
- 现代(12259)
共检索到385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德华 娄厦 刘慧萍
黑龙江省是全国著名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极为卓越的贡献。本文从分析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地位出发,明确了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商品粮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位居全国首位;探讨了粮食生产所引发的农民持续增收动力不足、局部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质量下降;提出了积极构建产粮大省利益补偿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调整种植结构,促进节约用水和恢复黑龙江省土地质量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德华 周慧秋 娄厦
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中国粮食总产"八连增"的过程中,黑龙江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这一波增产浪潮中,黑龙江省粮食生产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重迎茬、政策差异以及成本上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管理学和经济学角度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利益、体制、流动性、市场以及组织化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构建换茬补贴、实施农业政策平等对接、健全信息透明农资市场体系、控制货币流动性、提高组织化化程度以及科技兴农的对策。
关键词:
粮食生产 重迎茬 政策差异 粮食成本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蔺涛 谢云 刘刚 陈德亮 段兴武
收集1986~2000年黑龙江省79个县市农业生产资料和30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将粮食产量分解为气候产量和经济产量,然后用EOF方法分析了粮食产量、气候影响程度指数、≥10℃积温、生长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5年间全省粮食产量稳步增加,气候变暖趋势明显但降水变化不显著,变暖对粮食生产有利,降水的变化未对粮食产量产生实质影响。15年间气候影响程度总体增大,但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具有时空差异性:1986~1993年北部和西南部积温增加明显,粮食产量增加大于东北部和东南部;1993~2000年东北部和东南部积温增加明显,粮食产量增加超过北部和西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畅 董雪
通过DEA模型测算了黑龙江省不同粮食生产主体种植玉米、大豆和水稻的生产效率,分析了玉米、大豆和水稻生产在成本投入上的差异。测算了各个主体生产不同粮食时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显示由于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组织化和规模化较强,所以平均综合效率相对较高。由于土地细碎化和机械化无法充分利用发挥,使得种粮大户的总体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较低。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粮食 经营主体 生产效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立青 程叶青
采用空间自相关、聚类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论文探讨了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时空动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其中,大豆播种面积及其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均经历了"上升—下降"的波动过程,玉米和水稻播种面积不断扩大,但其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分别在2009和2011年超过大豆;2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大豆空间集聚最显著,玉米次之,水稻最不明显;3粮食生产区域化和专门化态势增强,松嫩平原北部及大小兴安岭地区、松嫩平原东南部和三江平原北部分别形成了以大豆、玉米和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类型区;4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农业投入、经济环境、技术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家旭
一、研究的背景粮食安全、军事安全和金融安全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安全问题",尤其是粮食安全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主要问题。特别在2006~2009年,世界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剧烈起伏,许多国家粮食短缺,粮食价格大涨,有些国家发生了饥荒,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政治危机,由此可见粮食安全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和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慧琴 吕杰
研究农户粮食生产补贴政策认知与种粮行为变动影响有助于政府明确政策实施效果,调整政策措施,缓解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改革压力。以黑龙江省为例,在调查农户对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的认知与规模变动反应基础上,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粮农种粮规模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农户种粮行为变动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都很高,达80%以上。农户粮食生产收入增加会促使其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农户认知的粮食补贴对其粮食生产越起作用,农户越倾向于多种粮;农业生产资料投入量越多且价格越合理,农户扩大种粮的积极性越高。农户在当地找非农工作越难,越倾向于扩大种粮面积;农户家庭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和承包耕地面积的多少对其种粮规模变动不显著。研究表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粮食补贴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因此,未来主产区粮食生产补贴政策调整中,政府需要构建粮食价格与补贴的融合机制,要分层次分类别对农户进行重点补贴,要加大对农户生产投入产出的补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慧琴 吕杰
研究农户粮食生产补贴政策认知与种粮行为变动影响有助于政府明确政策实施效果,调整政策措施,缓解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改革压力。以黑龙江省为例,在调查农户对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的认知与规模变动反应基础上,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粮农种粮规模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农户种粮行为变动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都很高,达80%以上。农户粮食生产收入增加会促使其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农户认知的粮食补贴对其粮食生产越起作用,农户越倾向于多种粮;农业生产资料投入量越多且价格越合理,农户扩大种粮的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玲 刘腾谣
受各种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特征明显,主要呈现出区域结构分化明显,粮食生产逐渐向粮食主产区聚集;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形成,生产重心与中心向北转移;粮食生产的区域优势形成,粮食生产集聚在优势的粮食产区等特征。文章采取案例分析方法,以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作为研究对象,以点带面,剖析粮食生产区域变化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基于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的逻辑框架,选择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粮食产量、播种面积、粮食单产、农民增收结构变迁、人均收入比较、生产总值与人均生产总值、人均经营耕地程度、财政投入及生产条件改进等。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区域变化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效应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形成了粮食主产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杜春
在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初步建立之后,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就成为必然。积极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是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针对黑龙江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黑龙江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构建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朝晖 宋戈 陈藜藜
以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两大平原"为研究区,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多元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土地流转对玉米和水稻土地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土地流转能显著提高玉米的土地生产率,但会显著降低水稻的土地生产率。2土地流转通过改变农户经营的土地生产要素进而改变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影响土地生产率。土地流转后化肥投入的增加是玉米土地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土地流转后经营规模和集中连片程度增加的同时,化肥和灌溉投入减少是水稻土地生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朝晖 宋戈 陈藜藜
以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两大平原"为研究区,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多元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土地流转对玉米和水稻土地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土地流转能显著提高玉米的土地生产率,但会显著降低水稻的土地生产率。2土地流转通过改变农户经营的土地生产要素进而改变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影响土地生产率。土地流转后化肥投入的增加是玉米土地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土地流转后经营规模和集中连片程度增加的同时,化肥和灌溉投入减少是水稻土地生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秀丽 高雅 尹士
以2009年~2013年黑龙江省粳稻、玉米、小麦的成本收益数据为样本,对现行黑龙江省粮食成本收益核算体系进行评价,提出了新的粮食成本收益核算及统计体系。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改进前后的粮食成本收益及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运用趋势模拟评估法对新构建体系的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价。最后,运用Eviews7.0对黑龙江省粳稻、小麦、玉米的物质与服务费用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关键词:
粮食成本收益 核算体系 统计体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严冬 夏军 王立新 李云成
为寻求黑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湿地面积两者间的合理比例,使之既能保证粮食生产,又能维持湿地的必要功能,论文首先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历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效益和湿地效益分别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反映两方面和谐共存程度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和湿地环境是比较协调的。该时期农作物播种面积为870×104hm2,三江平原湿地面积约为195×104hm2。此结果可以作为设定三江平原湿地恢复程度的一个参考标准。在该标准下,按高单产水平计算,黑龙江省可提供2930×104t粮食,而三江平原湿地植物和鸟类的种类数约可分别恢复到建国时水平的70%和8...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粮食生产 三江平原 湿地 评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晓燕 胡志全 程广燕 刘正瑶
本文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农业生产大县农村劳动力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农业生产及农村劳动力从业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调研结果表明:在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的地区,青壮年仍旧是劳动力的主体,机械化的普及减轻了劳动强度,当地采取的场县共建和农民合作等方式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仍旧存在农民就业不充分,生产规模较小和组织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在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大补贴力度、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充分利用隐性失业资源和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 粮食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