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9)
- 2023(6429)
- 2022(5444)
- 2021(5304)
- 2020(4447)
- 2019(10424)
- 2018(10050)
- 2017(18563)
- 2016(10198)
- 2015(11729)
- 2014(11282)
- 2013(11617)
- 2012(11512)
- 2011(10587)
- 2010(10215)
- 2009(9325)
- 2008(9117)
- 2007(7750)
- 2006(6907)
- 2005(6304)
- 学科
- 济(47702)
- 经济(47656)
- 管理(21890)
- 业(20086)
- 方法(19732)
- 数学(17221)
- 数学方法(17110)
- 中国(16591)
- 农(14301)
- 企(13783)
- 企业(13783)
- 地方(13107)
- 贸(10660)
- 贸易(10651)
- 易(10416)
- 农业(9651)
- 学(9334)
- 业经(9083)
- 财(8377)
- 环境(8174)
- 制(7789)
- 和(6736)
- 融(6734)
- 金融(6733)
- 发(6438)
- 银(6326)
- 银行(6315)
- 地方经济(6244)
- 关系(6216)
- 行(6200)
- 机构
- 大学(145211)
- 学院(142860)
- 济(68123)
- 经济(67097)
- 研究(60297)
- 管理(50234)
- 中国(45785)
- 理学(42665)
- 理学院(42046)
- 管理学(41479)
- 管理学院(41196)
- 科学(35589)
- 京(32220)
- 所(31114)
- 财(28653)
- 研究所(28595)
- 农(28089)
- 中心(26265)
- 江(25835)
- 财经(22662)
- 经济学(22426)
- 农业(21971)
- 业大(21527)
- 院(21310)
- 经(20876)
- 范(20719)
- 师范(20532)
- 经济学院(20179)
- 北京(20058)
- 科学院(19318)
- 基金
- 项目(98066)
- 科学(77530)
- 基金(72592)
- 研究(71595)
- 家(64501)
- 国家(63985)
- 科学基金(53253)
- 社会(47910)
- 社会科(45467)
- 社会科学(45457)
- 省(38622)
- 基金项目(37908)
- 自然(32925)
- 自然科(32047)
- 自然科学(32034)
- 教育(31510)
- 自然科学基金(31457)
- 划(31315)
- 资助(30029)
- 编号(26553)
- 部(23354)
- 重点(22903)
- 发(22769)
- 成果(22259)
- 中国(21776)
- 国家社会(20710)
- 创(19884)
- 课题(19690)
- 教育部(19660)
- 发展(18770)
共检索到228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文娟
2010年6月12日是第五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当天上午9时30分,黑龙江省第五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暨首届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黑龙江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伟华
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规模地获得世界认可,遗产保护工作日益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如何从各领域、各方面、多角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之宝藏,也是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由于黑龙江省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所以作为本省唯一的省级公共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其地方文献工作应该突出资源优势,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为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史玲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长期性、集体性、无形性等特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辽宁省虽然颁布了《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但是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本文结合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省市的立法经验,尝试构建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以利于促进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进程。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沿话题》集合了作者苑利与顾军多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成果,多角度地向读者阐述了什么是非遗以及如何保护非遗。该书包括5编、48篇文章,内容主要有:"非遗"保护的逻辑起点:"非遗"存在的问题;传承人:中华文明的"二传手";政府在"非遗"中的定位;遗产活用:见人、见物、见生活。该书针对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同时明确了在现代互联网时代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高科技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VR技术作为一种人机交互仿真技术十分适合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遗” VR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入选理由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位统筹推进,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支撑,推动部省同向发力,共同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龙江方案”,聚力打造“国字号”职教改革试验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琼飞
海南作为典型的海岛型省份,长期以渔业及其他海洋资源为主导产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沉淀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海洋文明的延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良好的海洋保护意识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许多珍贵的非遗项目面临失传危机。笔者围绕海南海洋类非遗保护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出科学的保护策略,切实提升非遗传承主体的保护积极性,推动我国海洋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由王文章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从学理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其概念、特征、类别等知识;然后立足实践维度,针对传统音乐、舞蹈、体育、美术、医药等二十几种非遗项目进行了讨论分析,深刻解读了各种非遗项目的价值意义、文化内涵、形成过程等;最后聚焦中国非遗保护现状,积极借鉴国外管理经验,提出科学的非遗保护措施,为非遗保护工作者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参考,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廖文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和大众,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受保护的深宅大院,必须发挥文化遗产的文化艺术功能,与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相结合,积极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和产业意识,以一种活态的文化产品形式出现在大众生活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大众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歌 文化产品 活态保护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阚如良 汪胜华 梅雪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包括文化实体的保护,也应包括文化空间的保护。文化空间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延续的文化"土壤",强调对文化空间的保护,有利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完整性。本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提出了相应的分级保护策略,以期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并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分级保护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兆林 张宪昌
民间资本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但学术界对其尚未开展系统研究。本文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民间资本的概念、特点、研究价值、角色及作用等开展研究,力求实现民间资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效能的最大化。
关键词:
民间资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力量 规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梅 苏喆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为复杂的法律特征,应从其特点和难点出发,探索一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保护与权利主体民间保护相结合的新思路,充分调动权利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立法上宜采取公法保护和私法保护相结合的模式,在具体方法上应实施登记式版权保护。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程焕文
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最大成就莫过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到2011年颁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再到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抢救性保护 图书馆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雯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职业属性为高职教育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可能性;而高等教育文化功能的担当又向高职教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必要性的要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成为各地方高职教育特色生成的契机。高职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色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兴帜 周灵颖
以名录制为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工作初步构建了我国非遗保护的实践体系,对非遗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在非遗名录制保护实践中也出现了遗产保护碎片化,遗产持有者弱化,遗产生活性式微等系列问题。文章从村落场所、原生主体、日常生活生产等阐述非遗与村落间的内在关系,认为村落既是非遗存续的空间也是非遗实践的外化形态,村民既是非遗的创造者也是非遗的使用者,日常生活既是非遗的表达内容也是非遗本体,村落空间、村民共同体、日常生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村落有机体的不同向度,以村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单位,才能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存续形态。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制 保护 村落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萨如拉 谢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过度商品化和产业化,而忽视对其知识属性的考察,同时也存在过度保守化,忽视对其所蕴含知识潜力挖掘的问题。文章在知识审计视域下构建非遗知识审计模型,从知识拥有量、生存环境、历史沿革及市场需求等层面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丹寨县古法造纸技艺开展知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保护中缺少技术设备支持、资料记录;其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环境、市场需求大小、现代科技的影响;产品创新可以提升其经济价值;生产性保护基地和研习所的设立行之有效等。提升生产性保护效能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完善资料记录、加强物质保障、提升经济价值和扩大需求信息供给。为此,知识审计也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能提升的有效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