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6)
2023(6112)
2022(5515)
2021(5014)
2020(4529)
2019(10787)
2018(10573)
2017(20610)
2016(11583)
2015(13257)
2014(13513)
2013(13683)
2012(13181)
2011(11872)
2010(11968)
2009(11192)
2008(11296)
2007(10293)
2006(8821)
2005(7797)
作者
(36162)
(30408)
(30263)
(28930)
(19293)
(14860)
(13847)
(12074)
(11430)
(10852)
(10351)
(10330)
(9728)
(9614)
(9613)
(9579)
(9573)
(8952)
(8925)
(8766)
(7731)
(7545)
(7443)
(7024)
(6939)
(6899)
(6794)
(6695)
(6235)
(6179)
学科
(53730)
经济(53691)
(30170)
管理(28789)
方法(25782)
数学(23436)
数学方法(23270)
(21339)
企业(21339)
(17407)
地方(15244)
中国(11956)
(11789)
农业(11726)
(11313)
业经(10272)
(9660)
贸易(9658)
(9306)
(8406)
环境(8197)
地方经济(7549)
(7533)
(6773)
金融(6771)
(6732)
财务(6719)
财务管理(6698)
(6489)
银行(6465)
机构
学院(171368)
大学(170696)
(71787)
经济(70251)
管理(64216)
研究(61014)
理学(55266)
理学院(54558)
管理学(53606)
管理学院(53283)
中国(44703)
科学(40016)
(38393)
(36075)
(32859)
(31121)
(30842)
农业(30660)
业大(30438)
研究所(30169)
中心(28738)
财经(24625)
(23103)
师范(22847)
(22344)
(22165)
经济学(22124)
北京(21721)
(21428)
(21038)
基金
项目(115292)
科学(89309)
基金(81890)
研究(81650)
(72263)
国家(71668)
科学基金(59965)
社会(50773)
(49031)
社会科(47999)
社会科学(47977)
基金项目(44119)
自然(39478)
(39409)
自然科(38472)
自然科学(38458)
自然科学基金(37744)
教育(37123)
资助(33570)
编号(33487)
重点(26712)
成果(26572)
(26523)
(25554)
(23559)
课题(23441)
计划(22548)
科研(22494)
创新(22187)
教育部(20981)
期刊
(78595)
经济(78595)
研究(46326)
(34602)
中国(33127)
学报(30897)
科学(26720)
(23930)
农业(23405)
大学(21960)
学学(20809)
管理(20257)
技术(15095)
教育(14983)
(14161)
金融(14161)
业经(13516)
(13224)
经济研究(11916)
财经(11772)
问题(11017)
资源(10385)
(10085)
技术经济(9580)
(9357)
统计(8629)
(8186)
理论(8168)
商业(8013)
业大(7719)
共检索到250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甄善继  李明  高祺  李乔  晏君瑶  
[目的]玉米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作物,目前面临着压缩面积的严峻形势,文章期望探究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方法]通过对面板数据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总结了近年来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情况的演变规律、气候的变化特点及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经济政策因素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黑龙江省玉米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种植面积扩大的结果,而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需求扩大和政府政策支持。玉米单产提高的贡献相对较小,影响单产提高的技术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密植、施肥和品种改良。同时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利大于弊。[结论]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未来的战略应该是推行休耕补贴控制种植面积;推广少免耕栽培方式,实行玉米秸秆还田,做到土地用养平衡;采用早熟、耐密、抗倒、高产、适合机械直收的品种,合理密植与精准施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全面提高玉米生产的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粮食成本,提高玉米竞争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秀芬  尤飞  杨艳昭  
【目的】分析30年来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潜力和增产空间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当地玉米的生产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1980-2009年共30年的气象资料为基础,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业生态区法(AEZ)计算了黑龙江省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玉米的增产空间,并对黑龙江全省和典型县(市)域的增产空间进行了分析。【结果】1980-2009年的30年间,黑龙江省光温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而气候生产潜力则呈减少趋势;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上限值而言,黑龙江省玉米的增产潜力空间均表现为减小趋势,但增产空间仍较大,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而言还有66%的增产空间,相对于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耀蕊  陈红  韩哲英  
利用考虑秸秆露天焚烧的碳足迹模型计算玉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并将其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指标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4—2017年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环境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秸秆露天焚烧后的玉米生产环境效率明显下降,玉米生产环境效率同时受到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双重影响,且随外部条件的变化,在不同时间段内表现出差异化特征,但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对非有效年份玉米生产环境效率进行冗余分析后,提出了环境效率的改善途径,以期为玉米生产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琦琪  陈印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姜丽霞  孙孟梅  于荣环  孙玉亭  
根据玉米分期播种资料,得出不同品种播种到出苗,出苗到抽雄及抽雄到成熟的热量指标,以地区热量资源的满足程度确定其成熟度及成熟概率。根据不同品种的成熟概率及收益状况,利用概率决策方法确定地区的主栽品种以及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求解不同品种最佳搭配的比例,从而为充分合理利用热量资源,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提供气候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海燕  
该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产业的现状,阐述了黑龙江省发展玉米产业在地域条件、畜禽养殖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专用玉米品种缺乏、精深加工比重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应重视玉米新品种选育、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的、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和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及建立产业化网络平台等促进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的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贺  
玉米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产业发展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及带动农村居民致富具有作用。文章在充分分析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玉米生产区连片、自然条件适合玉米生产等相关优势,分析制约玉米产业的主要因素包括玉米专用品种较少;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逐步退化;产业化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深加工比重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外企种业公司带来的市场冲击等。并从加强玉米新品种的筛选和培育;培育农业加工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组织化程度,合理促进利润分配;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玉米市场竞争力;保持耕地总量平衡,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建立玉米产业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市场信息等6个方面提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颖  顾万荣  赵猛  佟桐  刘笑鸣  李彩凤  李晶  魏湜  
探讨不同熟期玉米品种茎秆特性及机收指标的差异,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选择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提供参考。以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先玉335、鑫鑫2号(晚熟品种)和绥玉23、吉单27(中晚熟品种)为材料,于哈尔滨(第一积温带)展开试验,对其茎秆特性及机收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晚熟品种株高较低,茎节较低,收获时茎秆机械强度更小,茎秆含水量、籽粒含水量均低于晚熟品种,植株整体成熟度更高,籽粒机收质量更好,更适宜机械化收获。相关分析表明,茎秆性状和茎秆、籽粒含水量都会显著影响籽粒机收质量。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收获时茎秆第3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崔宁波  张正岩  
本文运用DID模型对镰刀弯地区农户参与和未参与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与其家庭收入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估,同时应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结构调整的意愿展开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减少了由玉米价格下行所造成的农业收入损失,表现为对农业收入的正向作用。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对农户的务工收入增加效果不显著,但整体上实施种植结构调整对农户家庭总收入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非调整户而言,调减玉米面积虽也减少了农业收入损失,但这种直接减少玉米耕地而不进行结构调整的行为并不利于家庭总收入的改善。在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因素中,文化程度、是否了解补贴政策与其结构调整意愿间呈显著正相关;在农户生产特征因素中,玉米种植面积、参加农技培训次数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影响显著,距最近城镇距离、交通运输状况、邻家种植行为等也是影响农户结构调整意愿的重要因素。目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收入效应仅体现在一定程度的玉米价格损失的减少上是不够的,也是难以持续的,须真实地体现在农民收入的增长上。因此,政府需在农业补贴、服务、投资及生产方式改造等方面加大政策投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崔宁波  张正岩  
本文运用DID模型对镰刀弯地区农户参与和未参与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与其家庭收入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估,同时应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结构调整的意愿展开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减少了由玉米价格下行所造成的农业收入损失,表现为对农业收入的正向作用。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对农户的务工收入增加效果不显著,但整体上实施种植结构调整对农户家庭总收入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非调整户而言,调减玉米面积虽也减少了农业收入损失,但这种直接减少玉米耕地而不进行结构调整的行为并不利于家庭总收入的改善。在农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凤才  赵连阁  任莹  
本文利用DEA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县域层面上的农业生产效率,并基于效率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研究得出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依靠外界投入的农业可持续性在下降,而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可持续性增强。黑龙江省越来越多的县(市)农业可持续性是增强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宇博  李爽  
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以位于黑龙江省玉米核心产区的现代农机合作社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生产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生产效率及适度经营规模,探讨典型样本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样本中27.2%的现代农机合作社是DEA有效的,现有条件下样本合作社适度经营规模为873.3-966.7 hm2。生产和管理水平低导致产出不足是影响低效率样本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在资源配置合理的前提下适度扩大种植规模,将对所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针对目前粮食主产区农机合作社在规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静  杨晓光  吕硕  刘志娟  李克南  荀欣  刘园  王恩利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春玉米不同水平产量潜力及各级产量潜力之间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区域制约春玉米生产的限制因素。【方法】以黑龙江省春玉米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当地气候资料、作物生育期、栽培管理措施和土壤资料,使用区域尺度验证后的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分析研究区域春玉米1981—2010年不同水平产量潜力,明确春玉米产量潜力及各级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研究区域内春玉米产量潜力与玉米生长季内日照时数分布趋势一致,西部高于东部,产量潜力年际变化趋势有增有减;春玉米雨养产量分布特征与生长季降水量分布特征相似,表现为中部高于东西部的趋势,降水量愈少的地区,雨养产量低且稳产性愈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卢兵友  
依据生态工程和产业生态学物质循环再生和生命周期原理 ,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以黑龙江省肇东市为例 ,对玉米生命周期过程中主产品和各种副产品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只要利用合理完全可以实现资源化 ,不会给环境带来损害。其中产生量最大 ,危害最严重的酒糟废水 ,通过化学、生物和土壤等多级处理 ,基本达到达标排放。与此同时 ,工程的实施不仅实现了公司、科研部门和农户的三结合 ,也为社会创造了近 4 0 0 0个就业机会 ,这对缓解城市居民就业压力起到了很大作用。说明生态工程和产业生态学原理是解决目前农业和产业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德志  于乔乔  孙玉珺  吴玥  张倩  杨德光  
[目的]将适合于黑龙江省东部湿润区第三、四积温带种植的36个玉米品种进行高密植抗倒伏性评价。[方法]试验对玉米的农艺性状、茎秆力学指标和产量进行聚类分析,并验证评价玉米抗倒性强弱的各项重要指标。[结果]通过系统聚类统计方法将品种分为3大类,其中21份品种为高度抗倒性(Ⅰ)、10份品种为中度抗倒性(Ⅱ)、5份品种为低度抗倒性(Ⅲ)。穿刺强度、折断力、单位茎长干物质和茎节直径与茎秆抗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为0.597~(**)、0.948~(**)、0.677~(**)和0.419~(**),可作为评价品种抗倒伏能力的重要指标。[结论]Ⅱ级品种抗倒伏性在增密后变化幅度较小,产量较高,因此可考虑在高密度下种植。本研究结果为黑龙江省主栽区选育新品种提供量化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