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7)
- 2023(9687)
- 2022(7755)
- 2021(6826)
- 2020(5914)
- 2019(13741)
- 2018(13809)
- 2017(26553)
- 2016(14844)
- 2015(17132)
- 2014(17543)
- 2013(17470)
- 2012(16162)
- 2011(14606)
- 2010(14813)
- 2009(13992)
- 2008(14071)
- 2007(12807)
- 2006(11413)
- 2005(10316)
- 学科
- 济(67239)
- 经济(67183)
- 管理(40504)
- 业(38563)
- 企(29062)
- 企业(29062)
- 方法(28137)
- 数学(24813)
- 数学方法(24620)
- 农(20993)
- 中国(18865)
- 地方(17846)
- 学(14888)
- 财(14452)
- 业经(14403)
- 农业(14073)
- 制(11511)
- 贸(11430)
- 贸易(11426)
- 易(11009)
- 和(10859)
- 环境(10546)
- 发(10089)
- 资源(9831)
- 银(9121)
- 银行(9095)
- 地方经济(8953)
- 融(8938)
- 金融(8936)
- 理论(8841)
- 机构
- 学院(219982)
- 大学(219935)
- 济(88981)
- 经济(87037)
- 管理(82651)
- 研究(77621)
- 理学(70528)
- 理学院(69682)
- 管理学(68434)
- 管理学院(68022)
- 中国(58514)
- 科学(50359)
- 京(48035)
- 农(43777)
- 所(41078)
- 江(40026)
- 财(39465)
- 研究所(37532)
- 中心(36133)
- 业大(35947)
- 农业(34502)
- 财经(31380)
- 范(30615)
- 师范(30298)
- 北京(29275)
- 经(28276)
- 州(27967)
- 院(27665)
- 经济学(27203)
- 省(25830)
- 基金
- 项目(146951)
- 科学(114422)
- 研究(105694)
- 基金(104929)
- 家(92479)
- 国家(91744)
- 科学基金(77265)
- 社会(66325)
- 社会科(62701)
- 社会科学(62679)
- 省(59299)
- 基金项目(56016)
- 自然(50031)
- 划(49320)
- 自然科(48656)
- 自然科学(48639)
- 教育(47774)
- 自然科学基金(47751)
- 编号(43866)
- 资助(42432)
- 成果(35431)
- 重点(33906)
- 发(33440)
- 部(32277)
- 课题(30516)
- 创(29634)
- 科研(28261)
- 创新(27913)
- 计划(27281)
- 国家社会(27220)
- 期刊
- 济(100751)
- 经济(100751)
- 研究(60646)
- 中国(46808)
- 农(39764)
- 学报(37718)
- 科学(34322)
- 财(30551)
- 管理(27606)
- 大学(26965)
- 农业(26545)
- 学学(25177)
- 教育(21519)
- 融(18749)
- 金融(18749)
- 技术(18736)
- 业经(17510)
- 财经(15302)
- 经济研究(15217)
- 业(14899)
- 资源(14513)
- 问题(14429)
- 经(13121)
- 图书(12821)
- 版(11276)
- 技术经济(11197)
- 贸(10309)
- 商业(10225)
- 理论(10089)
- 现代(10032)
共检索到329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代路 雷国平
本文应用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模型,计算了1988—2007年黑龙江省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并结合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协调度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作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在时序上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并大致呈"U"型变化趋势。文章提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强化耕地使用制度,实现耕地规模经营,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等实现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耕地资源 协调性 黑龙江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丹 吴彪 王雪 梅晓丹
[目的]为解决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利用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科学依据,为保护黑土区耕地资源、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参考。[方法]文章以黑龙江省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6年4个时期13个地市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综合发展指数总体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度不高,长期处于颉颃阶段,但耦合度指数为波动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协调度尚存在一定差异,但尚在可控范围内,需持续关注,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进行科学合理调整。[结论]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协调度尚存在一定差异,但尚在可控范围内,需持续关注,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进行科学合理调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森
新型城镇化在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颁布后已然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城镇化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提高城镇的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腾飞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95~2014年黑龙江省城镇化和金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拓宽融资服务渠道、增强金融扶持力度、健全政策性金融支持制度、发展绿色金融的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金融支持 向量自回归模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森
新型城镇化在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颁布后已然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城镇化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提高城镇的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腾飞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952014年黑龙江省城镇化和金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拓宽融资服务渠道、增强金融扶持力度、健全政策性金融支持制度、发展绿色金融的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金融支持 向量自回归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秀 姚玲玲 李阳 陈晓红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08、2011和2014年为评价时点,采用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指标的方法,建立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及其时空分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各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大多滞后于新型城镇化质量,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差异显著;(2)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均处在颉颃耦合阶段,以中等强度耦合为主,高强度耦合城市渐少;(3)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协调度相对较高的城市呈典型"T"型地域分布特征,与优质协调存在一定差距,但呈不断优化态势;(4)城市间的协调性呈弱相似属性随机分布状态,集聚状态趋好但远不及最佳规模效应;协调性的次热点区数增加,冷点区数减少,冷热点演变渐趋稳定,热点区型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南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秀 姚玲玲 李阳 陈晓红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08、2011和2014年为评价时点,采用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指标的方法,建立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及其时空分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各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大多滞后于新型城镇化质量,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差异显著;(2)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均处在颉颃耦合阶段,以中等强度耦合为主,高强度耦合城市渐少;(3)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协调度相对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国明 张继心 于凤荣 孙晓兵 春香
土地整治是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耕地资源动态平衡的关键。本文以黑龙江省2000-2013年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为基础数据,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采用耕地整治率、地理集中度、基尼系数及变异系数,对其土地整治项目及新增耕地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2000-2013年,黑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数量和规模均呈现波动增长的态势,项目类型逐渐单一化;2)2000-2013年黑龙江省耕地整治率为9.06%,耕地整治率和整治项目数量分布均呈现两大平原地区高于大小兴安岭和张广才老爷岭地区的态势;3)2000-2013年黑龙江省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在时间上呈波动增加态势,在空间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宏轶 赵华甫
基于耕地利用水资源的供需视角,在综合考虑耕地利用类型、作物种植结构、作物生长期等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的国家气象站数据,对耕地利用需水量与有效供水量从微观尺度上进行分析,并以此对1990—2018年内不同生长期耕地利用水土资源匹配的时空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8年间黑龙江省耕地结构不断变化,旱改水现象在2010—2018年间最为普遍;作物生育前期与中期需水量较多,后期需水量较少,需水量逐年上涨,与水田占比变化保持较为一致,并且空间上需水量高值地区偏移规律与同时段内的旱地水田化现象保持高度一致;1990—2018年间,作物各生育期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均先降后升,大部分的水土资源匹配高值地区分布在有效降水量的高值地区与旱地地区的交接地带,可见天然降水仍是满足耕地作物用水的主要来源;近年来三江平原南部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程度严重下降,粮食单产下滑,建议该部分地区减少旱改水工程量,同时,松嫩平原西部地区水土资源匹配水平与粮食单产逐年上升,可适当进行旱改水工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红梅 宋戈
基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内涵界定,运用DEA效率混合测度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2001—2016黑龙江垦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及其非效率来源,探究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内部协调性。研究表明:2001—2016年研究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变化幅度不大,各管理局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差异明显;耕地利用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为投入非效率、社会产出非效率和环境产出非效率,且投入非效率普遍高于社会产出非效率和环境产出非效率,耕地投入冗余对耕地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最大;耕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率相对于环境效率滞后,是影响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内部协调性的主要原因。认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是耕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率的综合体现,并从内生性角度分析耕地利用非效率来源及其变化趋势,为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供有效指导,即通过优化研究区耕地投入结构,减少耕地投入冗余,提升其耕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率,以实现耕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率的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曙光 王靖宇
本文通过梳理2000-2013年黑龙江省城镇化有关数据,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旅游总收入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获得PearSon相关系数及检验结果,得出两者间的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国明 刘彦随
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水平和方式直接影响着区域农业生产的效益、粮食的产量、农民的收入和生态环境的质量。本文基于熵值法和"PSR"框架构建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县域耕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主要结论如下:①全省各县市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属正偏态分布,集约利用状况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县域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②耕地集约利用因素——投入强度、耕作状态和利用效率亦存在互不相同的区域差异;③引起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的原因主要有区位状况、自然特征和经济条件等;④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可以划分为三江平原区、松嫩平原区、山地丘陵区和大中型城市周边区域,并应分别采取规模经营模式、联合-服务经营模...
关键词:
集约利用 耕地 模式 分区 黑龙江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帆 孙涛 林海峰 张华平 孙全胜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城镇职工对补充医疗保险的需要、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自制问卷对黑龙江省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需求进行个人调查。结果:只有18.2%的受访者了解补充医疗保险;29.67%受访者防范未知医疗疾病风险以个人存款为主要途径,还有16.92%没有任何准备;80.4%受访者愿意参加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在补充医疗保险的举办方式上,选择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举办的自愿性补充医疗保险居多,占45.5%。结论:政府医疗保障部门和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应该关注城镇职工的补充医疗保险需求,并要参考城镇职工实际需求意愿,制定适宜的城镇职工补充医疗政策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
补充医疗保险 需求分析 影响因素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白杨 张滨 吴天博
绿色城镇化是当今世界城镇化进程中的主流方向,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2001~2016年的数据,构建了绿色化与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各个维度指标进行主成分提取并计算主成分得分以代表绿色化与城镇化,进一步建立绿色化系统路径分析模型、城镇化系统路径分析模型以及绿色化-城镇化系统路径分析模型,以探讨系统之间和各维度间的路径关系,并据此提出推动黑龙江省绿色化与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化 城镇化 主成分分析 路径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青清 曹隽隽
文章采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等方法研究江汉平原30多年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度的长期均衡关系及波动响应效力。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度存在较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发展是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Granger原因;耕地集约利用度对城镇化发展的响应效力会在中长期后得到放大。研究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江汉平原地区城镇化率的提高对促进耕地集约利用与保护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