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95)
- 2023(3670)
- 2022(2929)
- 2021(2607)
- 2020(2257)
- 2019(5204)
- 2018(5151)
- 2017(10018)
- 2016(5737)
- 2015(6220)
- 2014(6134)
- 2013(6227)
- 2012(6145)
- 2011(5342)
- 2010(5329)
- 2009(4832)
- 2008(4857)
- 2007(4207)
- 2006(3762)
- 2005(3292)
- 学科
- 济(23787)
- 经济(23773)
- 管理(15716)
- 业(15199)
- 企(11298)
- 企业(11298)
- 地方(11110)
- 农(8823)
- 财(7789)
- 方法(6515)
- 农业(6285)
- 业经(5980)
- 数学(5845)
- 数学方法(5789)
- 务(5443)
- 财务(5439)
- 财务管理(5428)
- 学(5395)
- 制(5233)
- 地方经济(5232)
- 中国(5211)
- 企业财务(5155)
- 资源(4817)
- 土地(4806)
- 环境(4744)
- 划(3342)
- 银(3334)
- 银行(3328)
- 体(3235)
- 行(3068)
- 机构
- 学院(72773)
- 大学(70177)
- 研究(29408)
- 济(27152)
- 管理(26445)
- 经济(26405)
- 中国(23255)
- 理学(22092)
- 理学院(21725)
- 管理学(21307)
- 管理学院(21185)
- 科学(20165)
- 农(19409)
- 江(18165)
- 京(16456)
- 所(15947)
- 农业(15326)
- 省(14742)
- 业大(14656)
- 中心(14611)
- 研究所(14500)
- 财(13404)
- 院(10903)
- 州(10719)
- 范(10615)
- 师范(10444)
- 农业大学(10077)
- 科学院(9891)
- 财经(9545)
- 北京(9192)
- 基金
- 项目(51403)
- 科学(40276)
- 研究(36099)
- 基金(35851)
- 家(32168)
- 国家(31877)
- 科学基金(27001)
- 省(24930)
- 社会(21979)
- 社会科(20692)
- 社会科学(20680)
- 基金项目(19839)
- 自然(18805)
- 划(18394)
- 自然科(18246)
- 自然科学(18242)
- 自然科学基金(17847)
- 教育(15318)
- 编号(14867)
- 资助(13591)
- 发(12480)
- 重点(12370)
- 成果(11335)
- 江(11140)
- 课题(11004)
- 部(10778)
- 计划(10598)
- 创(10355)
- 科技(10111)
- 科研(9925)
共检索到119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国明 郭凯 于凤荣
客观评价耕地利用功能,分析其演化特征及权衡协同关系,既是耕地利用转型理论研究的有益探索,又可以为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和耕地利用调控提供依据。本文通过构建耕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地系统功能权衡度模型(LFTD),研究分析1995—2018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国民经济贡献、粮食安全保障、社会就业保障和生态安全维护4个功能的时空转型特征和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耕地利用总功能呈下降—上升—平稳趋势,耕地利用子功能主要经历了由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和社会就业保障功能为主向以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和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为主的转型过程,转型过程可分为总功能衰退、总功能提升和主体功能凸显三个阶段;2)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三阶段,三江平原垦区和松嫩平原垦区的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3)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三阶段,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分别为权衡—协同—持平,转型过程趋于相互促进。此外,针对耕地利用功能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完善社会保障、农业产业体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垦区耕地生态建设方面提出相应的调控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戈 林佳 孙丽娜
耕地利用效益是衡量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具有一定地域的时空分布特征。以黑龙江省东部垦区的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4个农场群为研究区,选取18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研究区的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和协调度模型,定量计算研究区1999—2008年10年耕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其三者的协调度和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值,同时运用ArcGIS手段,对1999—2008年研究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特征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8年,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益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状态,且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始终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三者之间协调度的影响。研究区的耕地利用效益呈现出东北部和中部高、西北部和南部低的明显区域差异性特征。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益 时空分异 黑龙江省东部垦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戈 梁海鸥 林佳 孙白妮 张慧 姜博
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是衡量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选取黑龙江省垦区为研究区,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本研究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及协调度分析模型,定量计算和分析黑龙江省垦区1999—2008年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和系统协调度,并采用SPSS软件对耕地利用效益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8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整体效益呈上升趋势,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态势。10年间耕地利用生态效益在小范围内反复波动,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呈较大波动增长趋势,并与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变化总体趋势基本一致。研究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发展相对均衡,协调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地生产力、人均农业GDP、农业投资效益、人力资本水平以及生态质量等是影响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敏感因子。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综合效益 驱动力 黑龙江省垦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映慧 王子彤 詹汶羲 盖兆雪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以期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碳排放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1990—2020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黑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①1990—2020年黑龙江省耕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与林地、草地之间的转换最为显著。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量由1990—2000年的1 126 531 t减少到2000—2010年的125 292.3 t,再增加至2010—2020年的1 793 129.5 t,耕地利用转型产生的碳排放量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但最终为碳源区;②1990—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存在空间集聚效应,热点区由西南向东再向西北移动,从平原地带向丘陵地带转移;冷点区则呈现西北向东南方向扩展的态势;③1990—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主导,其中高程因子的解释力最强。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政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强,且以非线性增强为主,其中坡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的交互作用解释力最强。【结论】对黑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为区域耕地低碳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耕地利用隐性形态下土地产权、经营方式、投入产出等转型产生的碳排放研究应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碳排放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秋 雷国平 杨厚翔
[目的]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区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采用了非期望产出SBM模型、Tobit模型、变异系数法、K均值聚类法。[结果](1)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制约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2)19942014年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总体呈现增大趋势;19942005年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小,但变幅较大,该时期综合技术效率区域分异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2006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较大,但变幅较小,该时期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全峰 杜国明 胡守庚
∶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是耕地粮食生产、社会保障和生态服务等功能的综合体现,反映特定土地产权制度与农地经营模式下耕地的综合产出能力。本文基于系统理论提出耕地利用系统框架,构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对富锦市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利用从经济、生态、社会3个方面构建由气候等12个要素组成的耕地利用系统,能够较为清晰地阐明耕地功能与效益内在关系;2受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等土地产权影响,农区综合效益高于垦区,农区社会效益明显高于垦区,垦区生态效益却显著高于农区,垦区经济效益略高于农区;3在农业生产和制度改革方面,垦区与农区应相互借鉴∶垦区适度放宽农业生产管理行为,增强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红梅 宋戈
基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内涵界定,运用DEA效率混合测度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2001—2016黑龙江垦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及其非效率来源,探究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内部协调性。研究表明:2001—2016年研究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变化幅度不大,各管理局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差异明显;耕地利用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为投入非效率、社会产出非效率和环境产出非效率,且投入非效率普遍高于社会产出非效率和环境产出非效率,耕地投入冗余对耕地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最大;耕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率相对于环境效率滞后,是影响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内部协调性的主要原因。认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是耕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率的综合体现,并从内生性角度分析耕地利用非效率来源及其变化趋势,为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供有效指导,即通过优化研究区耕地投入结构,减少耕地投入冗余,提升其耕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率,以实现耕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率的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国明 刘彦随
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水平和方式直接影响着区域农业生产的效益、粮食的产量、农民的收入和生态环境的质量。本文基于熵值法和"PSR"框架构建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县域耕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主要结论如下:①全省各县市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属正偏态分布,集约利用状况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县域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②耕地集约利用因素——投入强度、耕作状态和利用效率亦存在互不相同的区域差异;③引起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的原因主要有区位状况、自然特征和经济条件等;④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可以划分为三江平原区、松嫩平原区、山地丘陵区和大中型城市周边区域,并应分别采取规模经营模式、联合-服务经营模...
关键词:
集约利用 耕地 模式 分区 黑龙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宋戈 李国凤 龙冬冬
本文以黑龙江省宝泉岭垦区为研究区,基于粮食安全角度,以耕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以及持续状况为要素层,筛选具有代表性的21个指标,构建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主、客观赋权,运用多因素综合数学模型,定量测算黑龙江省宝泉岭垦区1999-2008年耕地集约利用状况,并进一步探讨耕地集约利用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结果表明:1999-2008年,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各不相同,不同指标和要素对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耕地利用效益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最大。耕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以及持续状况间的协调性也是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同时粮食安全与耕地集约利用...
关键词:
宝泉岭垦区 粮食安全 耕地集约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丹 吴彪 王雪 梅晓丹
[目的]为解决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利用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科学依据,为保护黑土区耕地资源、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参考。[方法]文章以黑龙江省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6年4个时期13个地市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综合发展指数总体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度不高,长期处于颉颃阶段,但耦合度指数为波动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协调度尚存在一定差异,但尚在可控范围内,需持续关注,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进行科学合理调整。[结论]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协调度尚存在一定差异,但尚在可控范围内,需持续关注,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进行科学合理调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戈 王越 雷国平
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是保护耕地健康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论文以巴彦县为例,采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改进,识别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敏感性影响因子,并应用通径分析法,确定单一因子和复合因子对系统安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单一因子的作用中土壤类型对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作用强度最大,高程最弱。不同因子对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正负相关关系不同,对系统安全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耕地利用系统的其他影响因子对系统安全的共同作用也很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子;②各因子存在复杂的制约关系,单一因子和复合因子共同作用是系统安全主要的作用机理,且单一因子和复合因子对系统安全影响的显性特征不同;自然生态因子对系统安全的单一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秀丽 朱荣嘉 姜涛 温明心
为探讨贫困地区耕地的生态安全,以黑龙江省贫困片区为研究区,运用熵权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和分析耕地生态安全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贫困片区内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处于较低的状态,位于第Ⅱ级到第Ⅳ级之间,其中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最高的是龙江县和富裕县,处于较安全水平;其次是望奎县、青冈县、明水县和林甸县,处于敏感水平;最低的是依安县、泰来县、甘南县、克东县、拜泉县和兰西县,处于风险水平。耕地生态安全值空间分布与国家级贫困县和省级贫困县的分布较为吻合,表明贫困程度越深,耕地生态安全越不容乐观。社会经济压力、科学技术发展和自然环境是黑龙江省贫困片区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藜藜 宋戈 邹朝晖
研究目的:科学识别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警情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改进突变级数模型和Elman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构建基于生物免疫机理的耕地系统安全警情评定指标体系,得出黑龙江省警情1995—2014年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警度从"无警"上升至"轻警",再至"中警",说明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模型的评价结果可凸显评价对象之"优、劣"特征;(2)引入Elman神经网络构建耕地系统安全警情预测模型,测试拟合精度在0.97以上,预测结果可靠,表明未来20年黑龙江省警情将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警度在"轻警"与"中警"之间。研究结论:基于生物免疫机理的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预警研究,可为省域尺度下耕地系统安全预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藜藜 宋戈 邹朝晖
研究目的:科学识别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警情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改进突变级数模型和Elman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构建基于生物免疫机理的耕地系统安全警情评定指标体系,得出黑龙江省警情1995—2014年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警度从"无警"上升至"轻警",再至"中警",说明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模型的评价结果可凸显评价对象之"优、劣"特征;(2)引入Elman神经网络构建耕地系统安全警情预测模型,测试拟合精度在0.97以上,预测结果可靠,表明未来20年黑龙江省警情将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警度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