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60)
2023(13722)
2022(12089)
2021(11292)
2020(9565)
2019(22075)
2018(22215)
2017(42317)
2016(23335)
2015(26364)
2014(26234)
2013(26188)
2012(24353)
2011(21892)
2010(21827)
2009(19894)
2008(19099)
2007(16854)
2006(14984)
2005(12909)
作者
(69641)
(57983)
(57353)
(54616)
(36818)
(28210)
(25971)
(22968)
(22293)
(20620)
(20051)
(19687)
(18441)
(18240)
(17856)
(17832)
(17655)
(17023)
(16714)
(16499)
(14642)
(14196)
(14173)
(13476)
(13142)
(12985)
(12898)
(12853)
(11883)
(11634)
学科
(91401)
经济(91302)
(65508)
管理(58466)
(49208)
(43377)
企业(43377)
方法(38029)
数学(33108)
数学方法(32732)
农业(32685)
业经(23499)
中国(23282)
地方(23262)
(21535)
(20076)
(19121)
(15357)
贸易(15348)
(14855)
(14474)
银行(14418)
环境(14392)
技术(13913)
(13806)
(13787)
理论(13772)
(13772)
金融(13769)
(13388)
机构
学院(325024)
大学(323180)
管理(126827)
(123393)
经济(120506)
研究(113566)
理学(110208)
理学院(108878)
管理学(106812)
管理学院(106277)
中国(85396)
(79102)
科学(75701)
(69901)
农业(61645)
业大(60476)
(59116)
研究所(54271)
中心(53156)
(53124)
(51948)
(43764)
师范(43258)
北京(42977)
财经(42256)
(40605)
(39893)
(39797)
农业大学(38995)
(38531)
基金
项目(229656)
科学(178015)
研究(164821)
基金(163866)
(145194)
国家(143923)
科学基金(121406)
社会(100463)
社会科(94483)
社会科学(94454)
(93361)
基金项目(88650)
自然(81508)
自然科(79481)
自然科学(79459)
自然科学基金(78008)
(77191)
教育(73640)
编号(68791)
资助(66425)
成果(54767)
重点(51676)
(50323)
(49550)
(47275)
课题(46900)
科研(44269)
创新(44118)
计划(43425)
大学(41416)
期刊
(141738)
经济(141738)
研究(90929)
(79386)
中国(66718)
学报(60561)
农业(54246)
科学(53725)
大学(44960)
学学(42593)
管理(42087)
(37782)
教育(34600)
(30339)
金融(30339)
业经(28609)
技术(27109)
(26231)
问题(19649)
经济研究(19018)
财经(18975)
(18627)
业大(18007)
图书(17618)
资源(17257)
科技(17035)
(15969)
理论(15643)
技术经济(15018)
农业大学(15014)
共检索到479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于凤荣  杜国明  薛剑  李全峰  
本文以友谊农场为研究区,基于RS与GIS技术开展2009-2011年大豆、玉米的重迎茬监测研究,旨在完善作物重迎茬监测方法,掌握研究区大豆与玉米的重迎茬状况,为黑龙江省垦区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客观依据。结果显示:友谊农场近三年玉米种植面积快速增加,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大豆与玉米总种植面积占旱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稳定在88%左右;大豆重茬率由2010年的49.28%攀升至2011年的51.75%,玉米重茬率由2010年的43.29%增长到2011年的46.58%;2011年,大豆迎茬率为41.88%,玉米迎茬率达27.81%;友谊农场大豆、玉米重迎茬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东北部大豆与玉米的种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占哲  夏恩君  
运用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及回归、线性规划等方法,以黑龙江省米、豆、麦、稻四大主产作物为参照,分析大豆重迎茬的经济效益,研究其未来发展与否的可能性.通过分析研究,明确了在四大作物中,重迎茬大豆采用保产措施后,经济效益仍然很好.预测结果表明,大豆在“两高一优”农业生产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但不能无限制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巍  
近几年国家统计局不断开展遥感技术在农业统计领域的研究应用,为推广实施遥感辅助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提高主要品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的数据质量创造了条件。本文以2011年黑龙江省开展的秋粮播种面积调查为例,介绍遥感辅助播种面积调查的基本流程,包括遥感资料获取、抽样框编制、样本抽选、地面调查、遥感对农作物分类识别、分品种播种面积的估算等,并探讨了业务化运行的可行性与遇到的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耀蕊  陈红  韩哲英  
利用考虑秸秆露天焚烧的碳足迹模型计算玉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并将其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指标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4—2017年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环境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秸秆露天焚烧后的玉米生产环境效率明显下降,玉米生产环境效率同时受到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双重影响,且随外部条件的变化,在不同时间段内表现出差异化特征,但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对非有效年份玉米生产环境效率进行冗余分析后,提出了环境效率的改善途径,以期为玉米生产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  
在主要WTO成员不愿主动减少农业保护的背景下 ,如何完善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保护政策 ,实现既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又保护主产区农民的就业与收入 ,是政府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加入WTO后 ,我国对粮食主产区除了继续执行保护价收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灾后农业税减免及其他保护政策外 ,又推出了农产品良种推广补贴、关税配额调控和转基因管理等新的保护措施 ,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产 ,保护了农民利益。但是 ,我国的农业保护仍然存在方式不当、力度不够、结构不合理、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抑制了农业竞争力的提升。为此 ,建议通过改革农业保护方式 ,...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宇博  李爽  
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以位于黑龙江省玉米核心产区的现代农机合作社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生产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生产效率及适度经营规模,探讨典型样本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样本中27.2%的现代农机合作社是DEA有效的,现有条件下样本合作社适度经营规模为873.3-966.7 hm2。生产和管理水平低导致产出不足是影响低效率样本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在资源配置合理的前提下适度扩大种植规模,将对所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针对目前粮食主产区农机合作社在规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卫格冉   李明泽   全迎   王斌   刘建阳   明烺  
【目的】构建地理加权随机森林(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andom forest,GWRF)模型估算森林碳储量以解决区域尺度范围内森林碳储量估算精度不高的问题,对科学经营管理森林、推动碳循环和碳汇相关研究、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森林植被碳储量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Landsat8-OLI影像,采用普通最小二乘(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以及地理加权随机森林模型分别构建不同林型及总体(不分林型)的森林碳储量估测模型,比较是否区分林分类型时,不同模型预测精度之间的差异,实现对研究区森林碳储量的精准反演。【结果】1)各个模型在区分林型时的预测精度均高于总体(不分林型)情况,以GWRF模型精度最优,其中针叶林精度最高(R2=0.58,RMSE=15.97 t/hm2);阔叶林次之(R2=0.46,RMSE=17.66 t/hm2);针阔混交林随后(R2=0.45,RMSE=19.51 t/hm2);总体(不分林型)最低(R2=0.40,RMSE=20.22 t/hm2)。2)4种模型的检验精度GWRF>RF>GWR>OLS。与OLS相比,GWRF在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总体(不分林型)中提升的ΔR2分别为0.15、0.09、0.16和0.04;降低的ΔRMSE分别为2.09、1.35、3.47和0.89 t/hm2;与RF相比,GWRF提升的ΔR2分别为针叶林0.14、阔叶林0.06、针阔混交林0.04、总体(不分林型)0.02;降低的ΔRMSE分别为针叶林1.95 t/hm2、阔叶林0.86 t/hm2、针阔混交林0.67 t/hm2、总体(不分林型)0.29 t/hm2。3)研究区森林碳储量密度最高预测值为77.08 t/hm2,最低值为5.24 t/hm2,平均值为41.07 t/hm2,总量为552.04 Tg;从空间上看,森林碳储量高值分布在小兴安岭东南部、张广财岭等地区,呈现斑状不均匀性分布。【结论】相比于其他3种模型,GWRF作为局部模型,考虑到空间异质性,在区域尺度范围内估测森林碳储量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区分林分类型能提高预测精度,在今后对森林生物量或碳储量的研究中,应考虑区分林分类型建模。本研究的模型和方法有一定适应性,可为森林资源的快速和精准监测提供方法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姜丽霞  孙孟梅  于荣环  孙玉亭  
根据玉米分期播种资料,得出不同品种播种到出苗,出苗到抽雄及抽雄到成熟的热量指标,以地区热量资源的满足程度确定其成熟度及成熟概率。根据不同品种的成熟概率及收益状况,利用概率决策方法确定地区的主栽品种以及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求解不同品种最佳搭配的比例,从而为充分合理利用热量资源,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提供气候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甄善继  李明  高祺  李乔  晏君瑶  
[目的]玉米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作物,目前面临着压缩面积的严峻形势,文章期望探究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方法]通过对面板数据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总结了近年来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情况的演变规律、气候的变化特点及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经济政策因素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黑龙江省玉米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种植面积扩大的结果,而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需求扩大和政府政策支持。玉米单产提高的贡献相对较小,影响单产提高的技术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密植、施肥和品种改良。同时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利大于弊。[结论]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未来的战略应该是推行休耕补贴控制种植面积;推广少免耕栽培方式,实行玉米秸秆还田,做到土地用养平衡;采用早熟、耐密、抗倒、高产、适合机械直收的品种,合理密植与精准施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全面提高玉米生产的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粮食成本,提高玉米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贺  
玉米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产业发展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及带动农村居民致富具有作用。文章在充分分析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玉米生产区连片、自然条件适合玉米生产等相关优势,分析制约玉米产业的主要因素包括玉米专用品种较少;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逐步退化;产业化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深加工比重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外企种业公司带来的市场冲击等。并从加强玉米新品种的筛选和培育;培育农业加工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组织化程度,合理促进利润分配;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玉米市场竞争力;保持耕地总量平衡,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建立玉米产业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市场信息等6个方面提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袁玉娟  尹云鹤  戴尔阜  刘荣高  吴绍洪  
全球变化背景下,准确获取森林覆盖是监测森林资源动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将省级尺度森林资源清查面积资料空间化,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1999-2003年该省森林资源清查面积数据,结合2000年500 m分辨率的MODIS数据,构建了基于阈值分割的森林类型遥感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不同地表覆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时间序列的季节分异特征,以森林资源清查面积为标准,设定森林类型的划分阈值,识别了黑龙江省森林类型的空间分布。最后,基于分层随机抽样和精度评价方法,表明森林类型识别结果与地面参考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总体分类精度为78.1%;特别是季节特征明显的落叶林,精度可达80%以上。本文所构建的方法可将森林清查统计数据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同时结合多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和遥感信息,可为识别并量化区域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库变化等提供科技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永强  才正  张璐  
本文根据知识溢出理论中组织邻近性和知识近邻性的观点,分析了农业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发展中的知识溢出现象,并在黑龙江省的实证研究中发现组织邻近和知识邻近的正协作用能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但有所局限,只有同时具有较高的组织邻近和知识邻近的家庭农场才能良好吸收农业龙头企业溢出的知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董非非  刘爱民  封志明  薛莉  杨晓  
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是中国传统的大豆产区,其近年的种植结构变化导致国内大豆产量大幅度减少,而进口量持续增加,并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豆进口国。为探究大豆传统产区种植结构变化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论文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研究区,解译遥感影像分析其种植结构的演变过程,并以农户大豆种植意愿为因变量,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研究区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调整,2000—2007年间,第四积温带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2007—2014年第四、五积温带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达到17.4×104hm2,且有继续北扩趋势,而大豆北扩东移,2014年在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的比重较2000年减少27个百分点;2)目标价格政策对农户大豆种植意愿的影响度最大,达18.89%,其次大豆市场价格和轮作种植的影响度均达18.54%,大豆总投入的影响度为13.82%,其他因素影响度均在10%以下。国产大豆的竞争优势在于"非转基因"和"食用蛋白豆",国家除了在政策上扶持大豆生产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励相关企业生产多样化的"非转基因"大豆制品,并严控转基因大豆进入食品领域,使加工企业和豆农获得合理溢价,通过市场机制提高大豆传统产区豆农的生产积极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董非非  刘爱民  封志明  薛莉  杨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海燕  
该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产业的现状,阐述了黑龙江省发展玉米产业在地域条件、畜禽养殖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专用玉米品种缺乏、精深加工比重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应重视玉米新品种选育、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的、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和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及建立产业化网络平台等促进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