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11)
2023(5593)
2022(4658)
2021(4349)
2020(3482)
2019(7919)
2018(7640)
2017(14384)
2016(8271)
2015(9121)
2014(9094)
2013(9010)
2012(8785)
2011(8019)
2010(8188)
2009(7475)
2008(7481)
2007(6595)
2006(6095)
2005(5425)
作者
(26137)
(22342)
(21832)
(20956)
(14480)
(10785)
(9803)
(8794)
(8507)
(8149)
(7960)
(7871)
(7370)
(7167)
(7117)
(6770)
(6688)
(6674)
(6637)
(6257)
(5752)
(5612)
(5362)
(5249)
(5064)
(5039)
(5016)
(5006)
(4689)
(4584)
学科
(34841)
经济(34810)
管理(17298)
(17158)
(14323)
地方(13237)
(11128)
(10823)
企业(10823)
方法(10340)
农业(10153)
土地(9133)
中国(8872)
数学(8733)
数学方法(8590)
业经(8147)
环境(7270)
(6280)
地方经济(6147)
(6001)
(5721)
资源(5587)
经济学(5253)
(4894)
(4795)
贸易(4793)
(4552)
(4488)
金融(4485)
问题(4477)
机构
学院(119579)
大学(117186)
研究(47689)
(42353)
经济(41164)
管理(41040)
理学(34754)
中国(34438)
理学院(34185)
科学(33578)
管理学(33323)
管理学院(33124)
(30401)
(26740)
(26442)
(25169)
研究所(24578)
农业(24126)
业大(23049)
中心(21830)
(19846)
(19388)
师范(19155)
(18647)
(17376)
(16622)
科学院(15871)
北京(15732)
农业大学(15662)
师范大学(15272)
基金
项目(84074)
科学(64859)
研究(60159)
基金(57801)
(52296)
国家(51809)
科学基金(42256)
(37940)
社会(35954)
社会科(33752)
社会科学(33734)
基金项目(31043)
(30211)
自然(28173)
自然科(27360)
自然科学(27349)
教育(26962)
自然科学基金(26796)
编号(25078)
资助(22677)
(20578)
成果(20497)
重点(20020)
课题(19228)
(17706)
计划(17091)
(17052)
科技(16079)
创新(16029)
发展(16027)
期刊
(53886)
经济(53886)
研究(31246)
中国(30720)
(29127)
学报(24376)
科学(22532)
农业(20208)
大学(16941)
学学(16070)
教育(14525)
管理(13027)
(12278)
资源(10990)
业经(10526)
(10099)
(9883)
金融(9883)
技术(9151)
(7480)
问题(7039)
业大(7020)
经济研究(6480)
财经(6267)
科技(6174)
图书(6026)
农业大学(5820)
国土(5573)
林业(5469)
(5451)
共检索到184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凌伟  张荣群  艾东  王盛安  孙玮健  
土地是承载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石,面对生产技术进步和人类对土地的大强度开发,有限的土地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科学地测度土地的压力状态,是合理制定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从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三方面,探讨了黑龙江省土地的压力状态测度方法及其压力状态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成因机理。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压力的各项指标具有明显的空间梯度分异规律,土地综合压力指数自西向东逐渐由高到低分布,耕地压力指数由北向南从低到高,建设用地沿西北—东南轴线方向逐渐减小,并在这一轴线的两翼向西南和东北方向逐渐降低,生态用地压力呈面状和团粒状分布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凌伟  张荣群  艾东  王盛安  孙玮健  
土地是承载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石,面对生产技术进步和人类对土地的大强度开发,有限的土地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科学地测度土地的压力状态,是合理制定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从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三方面,探讨了黑龙江省土地的压力状态测度方法及其压力状态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成因机理。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压力的各项指标具有明显的空间梯度分异规律,土地综合压力指数自西向东逐渐由高到低分布,耕地压力指数由北向南从低到高,建设用地沿西北—东南轴线方向逐渐减小,并在这一轴线的两翼向西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宫振文,朱景湖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的最东北部,国土面积45.4万km2,是我国东部面积最大的省份,资源丰富。随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粮食、大豆、亚麻和甜菜等在全国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粮食商品量居全国首位。石油、木材、煤炭等在全国占有相当重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巍  宋戈  
依据1990—2007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总耕地面积、人口等数据,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该省耕地压力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黑龙江省的耕地压力动态变化情况大致分为3个不同阶段:1990—1999年耕地压力缓慢下降,2000—2003年耕地压力上升,2004—2007年耕地压力迅速下降。近20年来虽然黑龙江省人口不断增加,但耕地数量增加幅度更大,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均在增加。总体上黑龙江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幅度不大,耕地压力指数明显减小,耕地所承受的压力呈现下降趋势。基于国家粮食安全要求考虑,要进一步减轻黑龙江省的耕地压力,应主要从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和运用新技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小虎  雷国平  袁磊  李辉  田庆昌  
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生态安全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黑龙江省为例,探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针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鉴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熵值理论和物元理论相结合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根据此模型从宏观上对2000-2006年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2000-2006年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均处于较安全水平;②2000-2003年黑龙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为负值,2004-2006年为正值,说明其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土地生态安全环境不断改善;③同时存在水土流失...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秀丽  姚艳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黑龙江省乳品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采取强化奶源基地建设、重视食品安全、树立良好的品牌信誉、加快技术创新促进新产品开发步伐、建立学习型组织创新企业文化、加强销售渠道管理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点布局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在竞争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富亿  
根据近年来的实地调查研究结果,初步分析了我国黑龙江的鲟鳇鱼资源现状、资源变动原因和资源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增殖与保护途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入选理由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位统筹推进,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支撑,推动部省同向发力,共同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龙江方案”,聚力打造“国字号”职教改革试验区。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戈  王盼盼  王越  周春凤  张雪  闫飞  
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以1976—2011年间12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像,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在RS、GIS技术支持下,对研究区1976—2011年各种用地类型的数量变化、结构变化、组合方式变化特征及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以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方式以旱地和林地为主,其中旱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50%以上。1976—2011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减少,从而导致旱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林地面积明显增多,主要由旱地转入;牧草地面积减少,其转出主要为旱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水域和园地面积逐渐减少,水田面积增多。21976—2011年,研究区景观分离度、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形状均呈下降趋势,1976—1988年、1988—2000年、2000—2011年3个时间段内,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分布的集散程度呈现出"集中—分散—集中"的变化特征;格局整体稳定性呈"稳定—不稳定—稳定"的复合稳定性特征;格局形状呈"简化—复杂—简化"的变化特征。31976—2011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频繁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的富江乡和松花江乡,东部的洼兴镇与西部的西集镇和红光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淑英  孙学孟  韩冬冰  
为探讨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该文以黑龙江省大庆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该研究区1978、1988、1992、1996、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数据,获取20余年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采用单一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定量刻画该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过程,并结合大庆地区发展实际,归纳总结出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大庆地区五类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大庆地区草地面积变化主要由该地区总人口、第二产业比值和天然气产量所决定;耕地面积变化主要由单位油井产油量、农村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凤杰  马泉来  单培明  刘洋  郭欣欣  杨双  张志民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过程特征是全球变化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运用地统计学和3S技术,对黑龙江省穆棱市1991—2001年和2001—2013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空间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1年间,耕地是主要转入地类,增加232.25 km~2,林地作为最大转出地类,减少290.35 km~2,林地与耕地的转化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占最大比例,其他用地均发生变化,但面积小且散乱,整体上该时期土地利用呈现出开发混乱、效率低下的特点;2001—2013年间,受还林还草的影响,耕地减少179.01 km~2,林地增加171.45 km~2,其中坡耕地的退出占较大比例,且分布面积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袁磊  雷国平  张小虎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基础构建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对黑龙江省2007年各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各地市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各地市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不高,并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哈尔滨市综合评价指数最高,协调度也最高,七台河市综合评价指数最低,黑河与绥化两市的协调度较低,大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高,其他城市综合评价指数相近,但存在的问题又各有侧重,最后从各地市制约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策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桂兰  安兆祯  
近年来,黑龙江省各级政府把利用外资工作提高到发展经济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大了利用外资的工作力度。主要体现在:①“八五”期间,全省签订利用外资项目4300项,合同金额3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分别比“七五”期间增长了18.7倍、10.4倍和10倍,年均增长速度达44.7%;特别是“九五”的头一年,我省实际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雪靖  杨永健  周诗丹  
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的产量和利用现状进行估算。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巨大,但存在秸秆焚烧现象严重,综合利用效益低等问题,并且成为新的农业面源污染源。本文提出制定农作物秸秆焚烧排污权,秸秆的收购中引入农业保险等政策,以促进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越  宋戈  张红梅  
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黑龙江省产粮大县——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3S技术,采用Matlab编程,建立土地利用格局元胞自动机优化模型,对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经本文改进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具有较好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能力。2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后,研究区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从格局变化的环境效应角度出发,耕地面积应控制性的减少,其他用地类型面积适当增加,特别是林地面积亟待大幅提升。3经优化,研究区林地和草地较为集中,建设用地空间分布较为分散,耕地的空间分布大致和现状保持一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敏感地区主要位于西北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的变化均直接与耕地的变化相关,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异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