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6)
- 2023(11111)
- 2022(9819)
- 2021(9185)
- 2020(7824)
- 2019(18077)
- 2018(18059)
- 2017(35241)
- 2016(19123)
- 2015(21565)
- 2014(21432)
- 2013(21490)
- 2012(19637)
- 2011(17532)
- 2010(17379)
- 2009(15853)
- 2008(15305)
- 2007(13227)
- 2006(11556)
- 2005(9832)
- 学科
- 济(83631)
- 经济(83549)
- 管理(55895)
- 业(55678)
- 企(48251)
- 企业(48251)
- 方法(37079)
- 数学(32075)
- 数学方法(31763)
- 农(22371)
- 业经(21460)
- 地方(20987)
- 中国(18607)
- 学(17358)
- 财(17253)
- 农业(14906)
- 制(13324)
- 贸(13320)
- 贸易(13314)
- 技术(13090)
- 环境(12829)
- 易(12805)
- 和(12720)
- 理论(12350)
- 产业(12260)
- 务(10957)
- 地方经济(10933)
- 财务(10896)
- 财务管理(10879)
- 划(10683)
- 机构
- 学院(270138)
- 大学(269833)
- 管理(113431)
- 济(107281)
- 经济(104990)
- 理学(99108)
- 理学院(98018)
- 管理学(96429)
- 管理学院(95973)
- 研究(88764)
- 中国(63359)
- 京(57726)
- 科学(56971)
- 财(45528)
- 所(44126)
- 农(43760)
- 业大(42591)
- 江(42269)
- 研究所(40675)
- 中心(39994)
- 财经(37150)
- 范(35789)
- 北京(35651)
- 师范(35474)
- 农业(34131)
- 经(33642)
- 院(32498)
- 州(32052)
- 经济学(30597)
- 经济管理(29713)
- 基金
- 项目(192621)
- 科学(151942)
- 研究(140850)
- 基金(139131)
- 家(120437)
- 国家(119446)
- 科学基金(103546)
- 社会(88083)
- 社会科(83468)
- 社会科学(83443)
- 省(78286)
- 基金项目(75325)
- 自然(68410)
- 自然科(66747)
- 自然科学(66730)
- 自然科学基金(65518)
- 划(63480)
- 教育(63101)
- 编号(57576)
- 资助(56864)
- 成果(44989)
- 重点(42615)
- 发(41781)
- 部(41739)
- 创(40228)
- 课题(39218)
- 创新(37434)
- 科研(36527)
- 人文(35530)
- 教育部(35495)
- 期刊
- 济(117764)
- 经济(117764)
- 研究(76331)
- 中国(47501)
- 学报(42153)
- 管理(40668)
- 科学(39874)
- 农(38928)
- 财(32506)
- 大学(31567)
- 学学(29810)
- 农业(27401)
- 教育(27201)
- 技术(23731)
- 业经(22088)
- 融(19155)
- 金融(19155)
- 经济研究(17780)
- 财经(17262)
- 问题(15562)
- 经(14682)
- 图书(14235)
- 科技(14219)
- 业(13741)
- 技术经济(13696)
- 资源(13677)
- 理论(13506)
- 商业(12843)
- 现代(12814)
- 实践(12494)
共检索到382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也 万志芳
从理论角度解读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的经济实质以及林业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与运行,结合共生度与共生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7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处于不稳定的非对称互利共生状态,但整体呈现由非对称逐步向对称互利共生进化态势,而且林业上游产业对下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更大,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对产业结构升级是有一定效果的。因此,提出努力优化共生单元,积极改善共生环境等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钰玮 万志芳
通过归纳法与演绎法概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转型状况,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部政策环境、技术水平是推动林业产业转型的关键性因素;外部政策环境与技术水平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呈现正向影响作用,而市场化程度却呈现负向影响作用;包容性转型路径与差异化转型路径是黑龙江省国有林区选择的新型林业产业转型路径。因此,为了实现新型林业产业转型路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应提升林业产业竞争力、坚持执行林业政策、提升林业开放性合作等。
关键词:
林业产业 国有林区 转型路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耿玉德 万志芳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曾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尽管目前该区域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林业产业体系,但林业产业结构的诸多弊端表现得愈发突出,致使林业产业效益低下。随着环境的变化,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显得越来越必要和迫切。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必须依据相关理论,根据林业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遵循相关的经济政策进行。同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目标,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达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目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万志芳 付崇强
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2015年参考数据,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分析得出了林业第三产业将会成为林区的主导产业,成为林业产业转型的方向;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系统分析了林业产业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消费需求、产业发展趋势、劳动生产率和森林蓄积量是影响林业产业转型最显著的因素;多种经营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资源和工业化水平是林业产业转型的内在驱动力,而经济增长率和林业专业化程度影响较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林下经济、加大投资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各因素协同作用等加快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高锡鹏 万志芳
文章将产业梯度系数引入林业产业发展研究中,根据20102015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统计数据分析了林区林业产业的产业梯度水平现状、产业梯度系数变动的原因,借助产业梯度系数显现特征,分析了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宏观经济领域产业转移现实问题以及为促进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自身的发展,提出适合林区发展的产业转移建议,进而为促进林区产业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高锡鹏 万志芳
文章将产业梯度系数引入林业产业发展研究中,根据2010~2015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统计数据分析了林区林业产业的产业梯度水平现状、产业梯度系数变动的原因,借助产业梯度系数显现特征,分析了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宏观经济领域产业转移现实问题以及为促进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自身的发展,提出适合林区发展的产业转移建议,进而为促进林区产业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杜钰玮 万志芳
文章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DEA-Malmquist模型,以40个林业企业为决策单元进行林业产业转型效率的测算,评价结果为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综合效率处于无效状态,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相比,前者的负向作用更严峻;除了清河林业局,其余39个林业局均为无效状态。Malmquist动态指数分解结果为技术进步是制约国有林区林业产业优化转型效率的关键,纯技术效率虽为负向拉动,但动态指数朝着乐观的方向变动。最后,从整体与区域发展的角度提出优化林业产业转型效率的具体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洁华 张滨 王惠
随着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转型的深化,林业生态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林业经济增长和林业产业转型的重要动力。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5—2015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及下属40个林业局进行分析并绘制主成分排序图,从而探讨林业转型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发现:林木的培养和种植、经济林产品的种植和采集、森林游憩与生态服务以及林业生产经营服务已经成为典型的生态化主导林业产业,林业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林业产业转型过程中上下游产业间的衔接和加工业内部结构调整等方面。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若干促进黑龙江省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洁华 张滨 王惠
随着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转型的深化,林业生态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林业经济增长和林业产业转型的重要动力。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5—2015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及下属40个林业局进行分析并绘制主成分排序图,从而探讨林业转型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发现:林木的培养和种植、经济林产品的种植和采集、森林游憩与生态服务以及林业生产经营服务已经成为典型的生态化主导林业产业,林业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林业产业转型过程中上下游产业间的衔接和加工业内部结构调整等方面。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若干促进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寇光涛 卢凤君 刘晴 张国志
针对东北稻米产业链的各环节收益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以黑龙江省为例,全面剖析稻米生产、加工、销售3个环节的成本收益状况及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格局。结果表明:目前水稻种植者、加工企业和超市的收益比例分别为47.2%、4.9%和47.9%;基于Shapley值法按照贡献度对现有收益分配格局进行调整,3个经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分别为44.3%、18.4%和37.3%;利用多级综合模糊评价对各环节风险系数进行求证,3者之间的收益比例分别为49.4%、16.2%和34.4%;最后针对链条环节关系松散、风险防控能力弱、链条增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吕洁华 刘艳迪 张滨
促进林业产业融合发展是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采用改进的赫芬达尔指数法测算2005~2015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的融合度,发现2005~2011年林业产业融合度持续上升,2011~2015年基本保持稳定,产业融合水平较高,并从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角度出发,从技术创新、市场需求、政府管制等方面选取了10个影响林业产业融合度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级技术人员比重、森林公园数量及其投入资金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对林业产业融合度的影响较大,并根据结果提出了提升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融合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洁华 付思琦 张滨
运用DEA模型对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40个林业局进行推测计算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发现:林业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在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整体较低,只有少数林业局能够达到有效的投入产出状态,林业投资和劳动力存在显著的投入冗余,林业总产值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等方式会降低投资冗余,但仍会存在较大的劳动力冗余,林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要素投入的结构优化是提升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林业经济投入产出效率根本途径。
关键词:
国有重点林区 投入产出效率 要素投入冗余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钰 耿宁
随着林业经济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成为林业建设面临的重点任务,而森林生态安全是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前提与基础。本研究通过构建林业产业结构与森林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运用ECM模型与VAR模型对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森林生态安全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森林生态安全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在这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中,林业产业结构变动会对森林生态安全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它们之间不存在短期均衡关系,而且林业三次产业均对森林生态安全产生影响,尤其是第二、三产业对森林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姜宏伟 2黄清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加快建设发达的产业体系,要依托比较优势,对产业发展方向应以雄厚的林木资源为基础,以丰富的林副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森林经营产业、木材精深加工业、森林生态旅游业、绿色森林食品业等6大产业;要科学规划,完善区域产业发展布局,组建7个产业经济区;要重组改造,着力打造组建林产工业、绿色食品、森林旅游为主的3个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英 王球琳 付磊 王晨筱
采用了可以同时剔除外生环境和随机误差对效率值影响的三阶段DEA方法对生态产业链的经济效率及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以2006~2013年黑龙江省林产工业数据为例,对其产业链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进行测算。研究表明:(1)三阶段DEA调整投入变量后,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都具有明显差异;(2)规模效率较低是当前经济效率较低和生态效率的最主要原因;(3)采伐政策、效率考核政策均对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实现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的规模化发展是提高林产工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关键所在。此外,优化政府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构建联盟型生态产业链,进行产业链上优质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也能够提升林产工业生态产业链经济效率和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