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84)
- 2023(20197)
- 2022(17040)
- 2021(15676)
- 2020(13193)
- 2019(29621)
- 2018(29481)
- 2017(56263)
- 2016(30413)
- 2015(34006)
- 2014(34001)
- 2013(34009)
- 2012(31606)
- 2011(28599)
- 2010(29160)
- 2009(27434)
- 2008(26978)
- 2007(24278)
- 2006(22118)
- 2005(20093)
- 学科
- 济(146057)
- 经济(145909)
- 业(107161)
- 管理(95462)
- 企(87656)
- 企业(87656)
- 方法(54690)
- 农(50977)
- 数学(44001)
- 数学方法(43574)
- 业经(39153)
- 中国(37518)
- 地方(34753)
- 财(34566)
- 农业(34150)
- 学(28561)
- 制(26163)
- 环境(24334)
- 技术(23688)
- 和(23388)
- 贸(23090)
- 贸易(23073)
- 务(22967)
- 财务(22893)
- 财务管理(22861)
- 理论(22432)
- 易(22306)
- 企业财务(21650)
- 划(21554)
- 策(20533)
- 机构
- 学院(445885)
- 大学(440764)
- 济(189948)
- 经济(186094)
- 管理(176102)
- 研究(155256)
- 理学(150489)
- 理学院(148806)
- 管理学(146611)
- 管理学院(145796)
- 中国(118837)
- 京(94836)
- 科学(94396)
- 财(84119)
- 农(83450)
- 所(79110)
- 研究所(71489)
- 江(71008)
- 中心(70229)
- 业大(68251)
- 财经(66186)
- 农业(64090)
- 北京(59942)
- 经(59911)
- 范(57930)
- 师范(57399)
- 经济学(56357)
- 院(55584)
- 州(55364)
- 经济学院(50479)
- 基金
- 项目(293651)
- 科学(231440)
- 研究(216994)
- 基金(211810)
- 家(183986)
- 国家(182319)
- 科学基金(156774)
- 社会(138768)
- 社会科(131230)
- 社会科学(131192)
- 省(117405)
- 基金项目(112491)
- 自然(99927)
- 自然科(97465)
- 自然科学(97443)
- 教育(96902)
- 划(96188)
- 自然科学基金(95680)
- 编号(88612)
- 资助(85888)
- 成果(70922)
- 发(67266)
- 重点(65747)
- 部(64219)
- 创(62226)
- 课题(61020)
- 创新(57660)
- 国家社会(56917)
- 科研(54991)
- 教育部(54556)
- 期刊
- 济(228188)
- 经济(228188)
- 研究(134284)
- 中国(92731)
- 农(80797)
- 管理(68876)
- 学报(68141)
- 财(64943)
- 科学(64746)
- 农业(54641)
- 大学(51993)
- 学学(49402)
- 教育(45054)
- 融(42647)
- 金融(42647)
- 技术(40675)
- 业经(40378)
- 经济研究(34241)
- 财经(33011)
- 问题(29831)
- 业(28853)
- 经(28500)
- 技术经济(24947)
- 世界(21951)
- 现代(21662)
- 科技(21577)
- 资源(21410)
- 版(20971)
- 商业(20743)
- 贸(20553)
共检索到687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彩平 魏言妮 尚杰 李渊
运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以2005—2014年为分析期,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玉米产业发展之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分析期内三大系统耦合度C均高于0.9,处于稳定的高度耦合发展期。耦合协调度在0.40.95之间有所波动,呈逐年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濒临失调逐步向优质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彩平 魏言妮 尚杰 李渊
运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以2005—2014年为分析期,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玉米产业发展之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分析期内三大系统耦合度C均高于0.9,处于稳定的高度耦合发展期。耦合协调度在0.4~0.95之间有所波动,呈逐年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濒临失调逐步向优质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变。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琳 张涛
文章以黑龙江省的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3~2017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程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3~2017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指数极速发展,从0.053提升到0.667,旅游产业得到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指数从2003年0.623提升到2017年的0.856,总体发展水平得以提高,尽管2011~2015年生态环境指数整体下降,但之后又有回升趋势。(2)12个地级市耦合协调度方面,除大庆市不断向好、鸡西市指标有所下降以外,各地区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时空格局演变很小,基本格局变化不大。(3)总体来看,2003~2017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由中度耦合协调逐渐过渡到极度耦合协调类型,两者的要素关联水平较好,彼此促进,协调发展。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姜佳宏 魏金鑫 杨秀丽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也是黑龙江省经济的支柱。农业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黑龙江省逐渐把实施农业产业化作为了发展的主要方向,不断优化升级农业产业化结构,同时也大力提升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改善黑龙江省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具体的分析,思考农业产业经济发展问题,寻求黑龙江省在农业产业化经济的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产品 经济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徐素波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程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8~2017年,黑龙江省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2011年经历了急剧下降,其他年份生态环境质量是不断向好的,两系统的耦合度除了在2009~2010年处于中耦合水平,其他年份处于极强耦合状态,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向好,2016年开始进入高级协调发展阶段。(2)黑龙江省12个地市整体从中城市化区转向偏高城市化区,高城市化地区在减少,偏高城市化区在增加,低城市化区开始显现,除哈尔滨市是劣生态环境区外,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是不断提高的。(3)黑龙江省12个地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涉及中度失调、濒临失调和中度协调发展三种类型,并且除伊春市、鹤岗市和鸡西市以外,其他9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是不断向好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高军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转型已是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生态型农业和精准型农业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经济的转型问题。
关键词:
农业经济转型 生态型农业 精准型农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烜 曹学琳
基于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耦合效率进行测度并探究其省域差异。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耦合效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外部环境因素会显著影响耦合效率,其中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制约耦合效率的增长,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耦合效率的提升。对比是否剔除环境因素可知,长江经济带耦合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掣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动农业新型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快制度和技术的创新,以促进耦合效率提升。调整后,耦合效率有所提高,其中有6个省份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较高,其余的5个省份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烜 曹学琳
基于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耦合效率进行测度并探究其省域差异。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耦合效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外部环境因素会显著影响耦合效率,其中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制约耦合效率的增长,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耦合效率的提升。对比是否剔除环境因素可知,长江经济带耦合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掣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动农业新型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快制度和技术的创新,以促进耦合效率提升。调整后,耦合效率有所提高,其中有6个省份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较高,其余的5个省份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空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姜钰 杨娅丽
文章利用2005—2019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关数据,构建林业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评价体系,计算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及社会经济综合评价值,判断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计算生态环境子系统与社会经济子系统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作用关系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海英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所必需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基于2000—2016年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埃及、墨西哥、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巴西等国的社会经济数据,对各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各国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度和协同度缓慢上升,生态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业经济之间具有耦合互动效应,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表明其耦合度虽然较高,但协调度较低。今后应强化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红军 胡月英 赵伟峰
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路径。根据2000-2016年安徽农业经济与资源环境数据,通过DFSR模型与熵值法构建安徽农业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其发展指数;运用耦合模型对安徽农业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安徽农业经济—生态系统由"经济滞后型"转变为"生态滞后型",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历经了拮抗期、磨合期的耦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从轻度失调进化至中级协调状态。为推进安徽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需要建立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示范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以提升安徽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颜齐 郭翔宇
借鉴多部门经济模型的基本思想,测算了黑龙江省1992-2006年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考察期间内农业经济增长的4.92%可以由产业结构变动来解释;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波动性、阶段性和周期性等特点,农业经济表现出不稳定性;2004年以后,农业结构趋于平稳,对农业经济增长表现出稳定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增长 灰色关联度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孙晓
选取20012014年统计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黑龙江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经济指数、生态环境指数发展不一致。旅游经济指数呈现M形状,先上升又下降再上升又下降。生态环境指数整体上变化不大,相对较为稳定,整体发展水平也不高。从耦合协调度的时序变化来看,整体耦合协调度上升;从耦合协调度发展类型来看,2001年属于发展不平衡阶段,20022006年属于转型发展阶段,20072014年属于协调发展阶段。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黑龙江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新利 赵琨
基于协整理论,采用ADF检验,构建VAR方程和VEC模型,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农户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存量影响较大;短期内,农业机械等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入对农机综合作业水平提高能产生正效应,并引起农业总产值正向变动,且能达到峰值。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业经济 协整分析 均衡关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士靖 刘银仓 邢明军
在阐释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度量模型。并对中国2005年31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协调度却差异显著,且以中度协调与高度协调为主;从环境与经济关系看,绝大多数省区处于不同程度的环境滞后型或经济滞后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还远没有达到良性共振的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