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30)
- 2023(22909)
- 2022(19539)
- 2021(18025)
- 2020(15150)
- 2019(34765)
- 2018(34277)
- 2017(65158)
- 2016(35481)
- 2015(40170)
- 2014(40415)
- 2013(39960)
- 2012(37500)
- 2011(34075)
- 2010(34625)
- 2009(32477)
- 2008(31479)
- 2007(28358)
- 2006(25225)
- 2005(22673)
- 学科
- 济(158005)
- 经济(157836)
- 管理(97788)
- 业(96511)
- 企(76829)
- 企业(76829)
- 方法(63755)
- 数学(55055)
- 数学方法(54314)
- 农(46880)
- 中国(45590)
- 财(37639)
- 地方(37401)
- 学(35957)
- 业经(35235)
- 农业(31111)
- 制(30846)
- 融(30783)
- 金融(30778)
- 银(30327)
- 银行(30249)
- 行(29073)
- 贸(26021)
- 贸易(25999)
- 易(25121)
- 理论(24151)
- 务(22748)
- 环境(22734)
- 财务(22652)
- 财务管理(22594)
- 机构
- 大学(513530)
- 学院(513438)
- 济(209577)
- 经济(204841)
- 管理(193963)
- 研究(182676)
- 理学(165882)
- 理学院(163915)
- 管理学(160732)
- 管理学院(159832)
- 中国(140497)
- 科学(114439)
- 京(111103)
- 财(95738)
- 所(94844)
- 农(94033)
- 研究所(86099)
- 中心(83732)
- 江(80854)
- 业大(79488)
- 财经(75295)
- 农业(73069)
- 北京(70580)
- 范(68872)
- 经(68104)
- 师范(68098)
- 院(65930)
- 州(63878)
- 经济学(63444)
- 省(58116)
- 基金
- 项目(341058)
- 科学(265766)
- 研究(245522)
- 基金(244403)
- 家(214810)
- 国家(212977)
- 科学基金(180645)
- 社会(153391)
- 社会科(145129)
- 社会科学(145089)
- 省(135143)
- 基金项目(128490)
- 自然(117848)
- 自然科(115033)
- 自然科学(114998)
- 划(113258)
- 自然科学基金(112901)
- 教育(112714)
- 资助(101868)
- 编号(100333)
- 成果(82296)
- 重点(77349)
- 发(75686)
- 部(74114)
- 课题(70640)
- 创(69643)
- 科研(65235)
- 创新(65115)
- 国家社会(62686)
- 教育部(62596)
- 期刊
- 济(241093)
- 经济(241093)
- 研究(153772)
- 中国(109399)
- 农(87995)
- 学报(86563)
- 科学(78788)
- 财(73650)
- 管理(71454)
- 大学(64963)
- 学学(61393)
- 农业(59137)
- 教育(56461)
- 融(55769)
- 金融(55769)
- 技术(45822)
- 业经(39589)
- 经济研究(37900)
- 财经(37181)
- 经(32018)
- 问题(31087)
- 业(29567)
- 技术经济(25981)
- 图书(25753)
- 版(25602)
- 统计(25304)
- 理论(23883)
- 科技(23834)
- 贸(22934)
- 资源(22914)
共检索到787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宁静 孙宇 朴永鑫
[目的]人口-土地-产业等要素是乡村社会系统、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乡村人口-土地-产业要素如何影响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及其驱动路径具有现实迫切性。[方法]论文运用fsQCA和NCA的复合分析方法,对乡村人口-土地-产业发展指标进行组态研究,探究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驱动路径。[结果]结果表明:①非乡村耕地容量水平是影响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必要前因条件,黑龙江省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并非单一的前因条件所导致。②识别出促进黑龙江省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3种组态驱动路径(H1、H2、H3),分别是技术主导-产业兴旺双轮驱动型、人才培养-土地利用融合发展型和全要素协同驱动型。③组态H3:乡村全要素协同驱动型,其原始覆盖度及一致性检验最高,是黑龙江省发展高水平乡村经济的最优驱动路径,其乡村人力资源能力始终作为全部驱动路径的核心条件。[结论]本研究为理解乡村人口-土地-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及破解乡村经济发展滞后问题提供了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翟绪军 马桂方
产业振兴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实地考察,运用Logistic曲线模型对黑龙江省森林食品产业发展阶段进行识别与分析。研究表明:黑龙江省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演化过程呈现"S"型走势,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符合产业生命周期一般形态,从2015年开始黑龙江省森林食品产业进入了成长期,产业发展迅猛。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针对正处于成长期的森林食品产业,黑龙江省政府应从森林资源保护、刺激消费、加强监督等方面采取监管与扶持并举的方式提升森林食品产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森林食品产业 产业生命周期 乡村振兴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晓曦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基本方式。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经济提质增效的手段,也是一个动态化的创新过程,更是一个高效、智慧的内融状态。当前,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卓有成效,以数字技术推动多业态产业融合,以电子商务引领乡村产业结构重塑,以金融科技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但也存在投入不足、人力资源支持不足及科技创新供给力不足等问题。美国、南非的精准农业模式,德国的大数据共享数字农业模式和英国数字网络新型订单农业模式,对完善我国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为此,我国在推进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应注重从政策体系、投入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等方面加以推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凤萍 杜伟玲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理念的转变,乡村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将会步入发展快车道。黑龙江凭借其风格独特的农村人文、自然景观,使得当地乡村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借鉴以及制度建设落后等原因,黑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区域及数量较为有限,并且已有一定发展的地区也存在资金投入缺乏、管理混乱、开发不合理、人才匮乏等问题。为此,应根据当地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地系统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加快黑龙江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资源开发 对策 黑龙江
[期刊] 征信
[作者]
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以下简称哈尔滨中心支行)紧紧围绕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部署,以征信服务惠“三农”为目标,积极助力黑龙江省乡村振兴。科学增设自助查询网点。黑龙江省乡镇人口繁密、处地偏远,哈尔滨中心支行积极践行“征信为民”宗旨,综合考虑农村交通便利度、人口密度、查询需求等要素,在乡镇科学增设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代理网点,实现农民征信信息“就近查”“便捷查”。
关键词:
征信服务 “三农” 乡村振兴 黑龙江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国明 薛濡壕 王介勇
文章在阐释乡村振兴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村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并以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典型黑土区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结果表明:(1)村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产业发展等5个维度层、农业生产水平等13个因素层与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等38个指标层构成。(2)拜泉县乡村振兴指数得分呈现"金字塔"结构,乡村振兴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且各维度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总体以县城为核心呈现圈层式分布特征。(3)分维度看,拜泉县乡村振兴中治理能力水平最高,文化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水平其次,生活质量水平最低。(4)分村域看,乡镇政府驻地村的乡村振兴水平略高于其他行政村,脱贫村与非贫困村的乡村振兴水平基本持平。(5)根据拜泉县乡村振兴面临产业同质化、农村空心化、基建薄弱化等问题,提出既要从宏观层面把握不同乡村推进路径,也要针对各乡村发展短板,重点从强基础、调结构、优空间方面,因村施策、分类稳步推进不同类型村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翟金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关于黑龙江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对于黑龙江省顺应休闲时代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整合全省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产业业态创新、拓展旅游发展新领域意义重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璐璐
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意义、现有优势及困难所在,探索以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着力加强急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持续加大各项保障力度等四个方面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夏咏 王宇譞
乡村产业融合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也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能起到促进乡村产业创新及农民增收、优化乡村产业结构、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外部环境较差、融合主体带动力较弱、产业融合层次较低、融合人才匮乏等问题,未来要对乡村产业融合环境进行优化、增强产业融合主体的带动力、深化农村产业融合程度、加强复合型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
关键词:
乡村产业融合 驱动因素 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玉恒 黄惠倩 王晟业
乡村韧性是乡村系统应对外界扰动冲击,维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属性。文章基于河北省景县16个乡镇、451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综合评价传统农区县的乡村经济韧性。研究结果显示:(1)景县乡村经济韧性平均值为0.061,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北部和西南部偏低、中部相对较高的格局特征,县城所在地及其邻近的周边地区、主要交通干线过境的乡镇乡村经济韧性较高,偏远地区的乡村经济韧性水平较低。(2)人均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乡村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与乡村人力资本为乡村经济韧性的主要短板因素。(3)文章对比分析河北省阳原县显示持续对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产业的投入有利于提升乡村经济韧性。文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旨在推进传统农区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雅雯 肖长江 马晓冬 李鑫
人地关系是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探究乡村人口变化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机制,对调控乡村地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论文将耕地利用转型解构为空间布局转型、数量结构转型、利用方式转型与功能效率转型4个方面,构建一个乡村人口减少影响耕地利用转型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3组假设,并以江苏睢宁县为例用计量模型予以实证。结果表明:(1)乡村人口变化分别通过影响耕地空间布局转型、数量结构转型与利用方式转型而综合作用于功能效率转型;(2)乡村人口减少对耕地空间布局转型有正向作用,而空间布局转型进一步对其功能效率转型有促进作用,即乡村人口每下降1%,耕地空间集聚水平就提升1.352%,耕地空间集聚水平每提高1%,功能效率会相应提高0.136%;(3)乡村人口流失加剧了耕地数量结构转型,进而导致耕地功能效率降低,阻碍功能效率转型,即乡村人口每向外转移1%,耕地向其他农用地转移数量就会增加0.248%,耕地向其他农用地每转移1%,粮食生产效率则下降0.097%;(4)乡村人口减少有利于耕地向现代化利用方式转变,促进耕地利用方式转型,进而提升耕地功能效率,即乡村人口每下降1%,耕地现代化利用水平就会提升0.488%,耕地利用现代化水平每提升1%,耕地生产效率提高0.135%。研究阐明了乡村人口减少对耕地利用转型的作用路径,可为乡村人地关系与乡村转型发展调控提供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路。通过阐述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探索出以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以期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夯实的"三农"基础。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姜鑫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既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也助于推动乡村全方位振兴。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是红灯记故事发生地和抗联四军诞生地,推动红色文旅产业升级对于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系列调研,文章分析当前鸡西市鸡东县地区红色文化旅游制约因素,立足当地特色红色文化历史资源,探索新时代文旅视域下农村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关键词:
红色旅游 乡村振兴 社会治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勇军 王庆生
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可以通过创意、休闲体验、展示和技术途径实现融合,并形成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可围绕"基础研究→技术集成→内容制作→策划融合→营销与服务、品牌经营→衍生产品开发与营销、品牌再延伸→消费者购买环节"形成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价值网络。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主体看,主要有政府、乡村集体、外来投资商和乡村居民个体,并由此形成多种融合发展模式。
关键词:
乡村文化旅游 产业融合 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