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50)
2023(20069)
2022(16703)
2021(15415)
2020(12735)
2019(29267)
2018(28836)
2017(54896)
2016(29779)
2015(33315)
2014(33165)
2013(32475)
2012(29892)
2011(26771)
2010(26911)
2009(24702)
2008(23103)
2007(20264)
2006(17930)
2005(15957)
作者
(84677)
(70310)
(69438)
(66326)
(44892)
(33721)
(31797)
(27616)
(26989)
(24962)
(24122)
(23874)
(22334)
(22213)
(22016)
(21580)
(20884)
(20507)
(20273)
(20175)
(17515)
(17236)
(17041)
(16289)
(15880)
(15739)
(15617)
(15416)
(14200)
(13835)
学科
(121933)
经济(121808)
管理(82595)
(81053)
(65577)
企业(65577)
方法(50826)
数学(44129)
数学方法(43525)
中国(40226)
(34804)
地方(32229)
(30107)
业经(29039)
(28997)
金融(28993)
(28103)
银行(28057)
(27029)
(25095)
(24091)
农业(23829)
(20924)
贸易(20904)
(20203)
理论(20015)
(19431)
财务(19340)
财务管理(19301)
环境(19275)
机构
学院(409993)
大学(409759)
(163660)
经济(160010)
管理(159850)
研究(140761)
理学(137678)
理学院(136103)
管理学(133499)
管理学院(132769)
中国(109864)
(88494)
科学(87141)
(75283)
(69967)
(67956)
中心(65981)
(64298)
研究所(63755)
业大(61062)
财经(59987)
(56001)
北京(55509)
师范(55409)
(54550)
农业(52693)
(51940)
(50411)
经济学(49246)
师范大学(44941)
基金
项目(282628)
科学(222628)
研究(206608)
基金(203915)
(178009)
国家(176498)
科学基金(152121)
社会(130267)
社会科(123527)
社会科学(123495)
(111543)
基金项目(108177)
自然(98874)
自然科(96584)
自然科学(96563)
教育(95243)
自然科学基金(94774)
(93362)
编号(84492)
资助(83695)
成果(67650)
重点(63860)
(63162)
(61540)
课题(58797)
(58419)
创新(54568)
科研(53877)
国家社会(53562)
教育部(52721)
期刊
(181116)
经济(181116)
研究(122307)
中国(84124)
学报(64047)
(62072)
管理(59416)
科学(59403)
(56550)
大学(49147)
教育(48655)
(47644)
金融(47644)
学学(46111)
农业(42353)
技术(37338)
业经(30939)
财经(28736)
经济研究(28529)
(24574)
问题(23808)
(21853)
图书(21605)
理论(19954)
技术经济(19389)
科技(19373)
资源(18880)
现代(18532)
(18497)
实践(18252)
共检索到615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陆明  孙异  
黑龙江垦区是以农为主且具有特殊管理体制的一类地域空间,体制不同导致垦区相对封闭,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协调度较低。论文引入"碎化指数"的概念来表征黑龙江垦区不同管理局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与地方城镇的空间关系,并运用熵值赋权法对各管理局的城镇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将"碎化指数"与城镇发展质量进行对照,研究两者的对应及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碎化指数与城镇发展质量基本上是逆向对位关系,即碎化指数高的管理局,城镇发展质量综合指数低,反之较高。据此,提出了垦区社企分离改革及垦地城镇融合协调发展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冷红  李书亭  
垦区是我国特定历史阶段下为满足社会物质需求而出现的。以黑龙江垦区发展为背景,分析垦区城镇与地方城镇共存现状特征及共存问题与原因;以共生原理为基础,论证垦区城镇与地方城镇共生发展的必要性与意义,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及共生界面4个方面,构建了"垦地"城镇的共生发展框架,并相应的提出了"垦地"城镇共生发展策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徐素波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程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8~2017年,黑龙江省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2011年经历了急剧下降,其他年份生态环境质量是不断向好的,两系统的耦合度除了在2009~2010年处于中耦合水平,其他年份处于极强耦合状态,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向好,2016年开始进入高级协调发展阶段。(2)黑龙江省12个地市整体从中城市化区转向偏高城市化区,高城市化地区在减少,偏高城市化区在增加,低城市化区开始显现,除哈尔滨市是劣生态环境区外,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是不断提高的。(3)黑龙江省12个地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涉及中度失调、濒临失调和中度协调发展三种类型,并且除伊春市、鹤岗市和鸡西市以外,其他9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是不断向好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丹  吴彪  王雪  梅晓丹  
[目的]为解决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利用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科学依据,为保护黑土区耕地资源、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参考。[方法]文章以黑龙江省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6年4个时期13个地市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综合发展指数总体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度不高,长期处于颉颃阶段,但耦合度指数为波动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协调度尚存在一定差异,但尚在可控范围内,需持续关注,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进行科学合理调整。[结论]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协调度尚存在一定差异,但尚在可控范围内,需持续关注,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进行科学合理调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小瑜  汪淑梅  
为探究城镇化与金融发展间耦合协调关系,构建相应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西省为例,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3年,江西省城镇化与金融发展及金融发展各子系统均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度有所提升,但协调性水平还不够高;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协调度变化情况主要取决于金融发展状况;城镇化与金融效率的协调度提升成效显著。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琳  张涛  
文章以黑龙江省的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3~2017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程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3~2017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指数极速发展,从0.053提升到0.667,旅游产业得到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指数从2003年0.623提升到2017年的0.856,总体发展水平得以提高,尽管2011~2015年生态环境指数整体下降,但之后又有回升趋势。(2)12个地级市耦合协调度方面,除大庆市不断向好、鸡西市指标有所下降以外,各地区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时空格局演变很小,基本格局变化不大。(3)总体来看,2003~2017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由中度耦合协调逐渐过渡到极度耦合协调类型,两者的要素关联水平较好,彼此促进,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守红  吴社丽  
文章选取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研究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水平都不高,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江经济带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稳步上升,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再到初级协调的转变;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下游地区明显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下游地区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中游和上游地区长江经济带处于濒临失调状态;上海和贵州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超前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其余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海燕  陈晓红  
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结合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特点,构建了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系统脆弱性与协调性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真实有效性检验基础上,通过对参数变量的适当调控,选取五种典型的耦合发展模式对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1)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系统是非线性的、时变性的复杂巨系统,SD模型分析此类问题具有明显的适用性。模型的历史数据拟合的误差小,反映它具有一定可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有效地反映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的复杂行为。(2)在不同的模式下,该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结果和情景存在较大差异,五种耦合发展模式都有其显著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忠学  滕云  魏永霞  王忠波  
从东北半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 ,指出了黑龙江地区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讨论了水肥耦合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黑龙江地区农业的关系 ,以及水肥耦合研究对黑龙江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纪晨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单一形式的消费已不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消费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实现商旅文一体化发展,加快产业融合创新,能够推动不同产业升级转型,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本文通过研究商旅文一体化发展机理,分析我国目前成功的商旅文一体化标志性载体并进行借鉴,对黑龙江省未来实现商旅文三大产业有机融合并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正柱  
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10—2016年各省市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城镇化子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1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及其分维度总体上不高,但呈增长趋势;城镇化发展呈现东部区域大于中西部区域的空间特征。各省市协调发展度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等级主要集中在低度协调类;协调发展总体上呈现东部区域大于中部区域大于西部区域空间格局特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晓红  王吉恒  
为改善职工生活条件,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促进二、三产业发展,黑龙江垦区借助国家"危房改造"补贴资金,通过"撤队建区"实行快速城镇化,建设适合垦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农垦城镇群。本文针对垦区快速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职工买房投资过大、生产和生活不便、职工素质偏低、人口过快集中、基础设施缺乏问题,提出了提高搬迁补助、在作业区建立生活服务区、统一管理、加强和提高职工素质,引导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大财政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远  
构建了涵盖城市包容质量的城镇化质量测度体系,利用2000—2012年新疆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测度,并据此分析了城镇化质量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与城市包容质量子系统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2年新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速度要慢于城镇化率的提升速度;经济发展质量、人口就业质量基本逐年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城乡协调质量逐步下降,居民生活质量略有上升,总体上呈波浪式变化趋势,公共服务质量先下降后上升,城市包容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质量、人口就业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和城乡协调质量与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巩羽浩  
基于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机理,分别构建了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首先,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镇化指数和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现增长趋势,城镇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状况总体向好,但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其次,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稳步提升,在空间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基本格局,且各省区耦合协调度类型推动进程之间存在更为明显的阶梯状差异。最后,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驱动因素影响力从弱到强现依次为外力驱动、政府推动、创新驱动、内源驱动。基于对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研究,结合驱动因素分析,从外力驱动、内源驱动、创新驱动、政府推动四个方面为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秀  姚玲玲  李阳  陈晓红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08、2011和2014年为评价时点,采用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指标的方法,建立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及其时空分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各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大多滞后于新型城镇化质量,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差异显著;(2)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均处在颉颃耦合阶段,以中等强度耦合为主,高强度耦合城市渐少;(3)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协调度相对较高的城市呈典型"T"型地域分布特征,与优质协调存在一定差距,但呈不断优化态势;(4)城市间的协调性呈弱相似属性随机分布状态,集聚状态趋好但远不及最佳规模效应;协调性的次热点区数增加,冷点区数减少,冷热点演变渐趋稳定,热点区型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南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