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83)
- 2023(11770)
- 2022(9974)
- 2021(8954)
- 2020(7741)
- 2019(17707)
- 2018(17137)
- 2017(32896)
- 2016(18502)
- 2015(20654)
- 2014(20564)
- 2013(20502)
- 2012(19395)
- 2011(17611)
- 2010(17713)
- 2009(16441)
- 2008(16662)
- 2007(15215)
- 2006(13284)
- 2005(11631)
- 学科
- 济(83821)
- 经济(83740)
- 业(51568)
- 管理(49872)
- 企(42152)
- 企业(42152)
- 方法(37541)
- 数学(33188)
- 数学方法(32883)
- 农(23180)
- 业经(20672)
- 学(19072)
- 财(18803)
- 中国(18630)
- 地方(18175)
- 贸(15715)
- 贸易(15713)
- 农业(15677)
- 易(15219)
- 制(14190)
- 产业(12722)
- 技术(12675)
- 环境(12121)
- 务(11640)
- 财务(11623)
- 财务管理(11594)
- 和(11377)
- 银(11133)
- 银行(11064)
- 企业财务(10990)
- 机构
- 大学(279864)
- 学院(279121)
- 济(115353)
- 经济(113243)
- 管理(104096)
- 研究(99366)
- 理学(90689)
- 理学院(89558)
- 管理学(87886)
- 管理学院(87380)
- 中国(71540)
- 科学(66138)
- 农(61333)
- 京(59815)
- 所(53339)
- 业大(50491)
- 财(49491)
- 研究所(49389)
- 农业(49155)
- 江(46943)
- 中心(44655)
- 财经(40359)
- 经(36532)
- 北京(36210)
- 经济学(35958)
- 范(35849)
- 师范(35292)
- 院(34935)
- 州(33317)
- 经济学院(32919)
- 基金
- 项目(193160)
- 科学(150540)
- 基金(140246)
- 研究(131368)
- 家(126640)
- 国家(125625)
- 科学基金(105048)
- 社会(84012)
- 社会科(79741)
- 社会科学(79712)
- 省(77452)
- 基金项目(74975)
- 自然(70560)
- 自然科(68927)
- 自然科学(68897)
- 自然科学基金(67735)
- 划(65479)
- 教育(59472)
- 资助(56943)
- 编号(50514)
- 重点(44835)
- 发(42914)
- 部(42173)
- 创(40423)
- 成果(39761)
- 计划(38942)
- 创新(37947)
- 科研(37864)
- 课题(35725)
- 业(35164)
- 期刊
- 济(123279)
- 经济(123279)
- 研究(74148)
- 学报(55853)
- 农(54246)
- 中国(49352)
- 科学(48277)
- 大学(39938)
- 学学(38332)
- 财(37909)
- 农业(36677)
- 管理(35397)
- 教育(22330)
- 业经(21975)
- 技术(21863)
- 融(21766)
- 金融(21766)
- 财经(20266)
- 业(20190)
- 经济研究(19813)
- 经(17511)
- 问题(17468)
- 版(15805)
- 业大(15030)
- 技术经济(14848)
- 科技(14236)
- 商业(13512)
- 资源(13474)
- 贸(13235)
- 统计(13225)
共检索到398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向华 耿玉德 于学霆 汤欢 陈文静
利用DEA法测量了黑龙江省森工40个林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并利用Panel-Data模型找出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可归结为林区技术进步缓慢;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作用;技术因素和营林投资比重对森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存在负向影响,而劳动投入和天保工程(政策因素)对其影响不显著。为此,提出鼓励林业企业技术创新、优化林业投资结构、加强林业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森林生态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和深化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等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单立岩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曼奎斯特指数法,对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予以度量,从时间变迁、地域分布与个体差异层面分析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技术资本深化的态势,认为提高黑龙江垦区持续稳定的粮食增产能力,应从制度设计创新和激励机制创新的角度,寻求促进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突破口,走适度规模经营与技术进步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
粮食 全要素生产率 DEA-曼奎斯特指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吕洁华 刘艳迪 张滨
促进林业产业融合发展是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采用改进的赫芬达尔指数法测算2005~2015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的融合度,发现2005~2011年林业产业融合度持续上升,2011~2015年基本保持稳定,产业融合水平较高,并从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角度出发,从技术创新、市场需求、政府管制等方面选取了10个影响林业产业融合度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级技术人员比重、森林公园数量及其投入资金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对林业产业融合度的影响较大,并根据结果提出了提升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融合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万志芳 付崇强
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2015年参考数据,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分析得出了林业第三产业将会成为林区的主导产业,成为林业产业转型的方向;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系统分析了林业产业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消费需求、产业发展趋势、劳动生产率和森林蓄积量是影响林业产业转型最显著的因素;多种经营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资源和工业化水平是林业产业转型的内在驱动力,而经济增长率和林业专业化程度影响较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林下经济、加大投资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各因素协同作用等加快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京华 包庆丰
运用DEA模型,采用2003~2013年面板数据对内蒙古国有林区及其区域内27个林业局的生产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内蒙古国有林区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处于较高水平;2011年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以来,全要素生产率有进一步连续和明显的提升。
关键词:
内蒙古 国有林区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子桥 全良 刘慧妍
在考虑生态产出和决策者偏好的情况下,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黑龙江省林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研究表明,2000~2012年黑龙江省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结果来看,技术水平较低,技术落后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整体呈上升态势,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但仍然无法抵消技术落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此,提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对科技项目投资力度,推进林区企业转型升级等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侯静姝 王晓杰 曹净植
目的:分析2015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灾难性卫生支出现状,探讨林区职工家庭卫生支出对家庭经济负担的影响,提出降低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的建议措施。方法:利用国际上灾难性卫生支出的计算方法,按照相应的标准计算出发生率、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在15%、25%、30%和40%的界定标准下,2015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分别为27.29%、14.79%、11.80%和8.27%,平均差距分别为5.29%、3.25%、2.59%和1.61%,相对差距分别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少鹏
【目的】化解林业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间的矛盾,加速林业经济增长模式从以传统要素为主导向以高级生产要素为内核转变,推进区域绿色林业协调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角度、非径向的SBM模型和GML指数对2002—2020年中国30个省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深层次揭示邻近省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区域整体演变趋势产生的影响,采用邻接空间权重矩阵建立面板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整体来看,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态势,说明我国林业可持续化发展趋向良好;技术进步是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增长源,而技术效率则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正相关性正渐趋弱化,“高-高”集聚特征重点体现在上海、江苏等华东区域,“低-低”集聚特征则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等地。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产业发达程度、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则与其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对策建议如下:1)全方位建立健全有关政策及法律保障体系;2)深层次统筹林业绿色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战略;3)多维度补齐林业绿色发展要素,为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明确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秀丽 孟飞荣
运用索洛残值法测算了1997—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物流业TFP,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物流业TFP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的物流业TFP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地理环境因素对物流业TFP的影响显著,地理位置相邻地区的物流业TFP具有趋同现象;基础设施和工业化进程对物流业TPF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市场需求条件和市场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胜 余芝雅 安庆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很多环境污染指标在世界排名也显著提高。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经济增长对环境一定是有害的吗?也就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围绕着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但是很多文献都是利用人均收入和人均排放关系来识别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认清这两者都是生产过程的产出,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导致产出的结果。忽略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组合的效率变化,只研究两个产出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基础,也妨碍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识别。正是循着这个方向,很多学者构建了一个综合的环境绩效指标。通...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芳 朱震锋
选取黑龙江省国有林区40个林业局作为决策单元,收集2000~2009年各林业局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进行测算,从技术、规模、效率等层面对10年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动态评价,分析林业生产率在此期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一期天保工程的实施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林区在未来应以提高林业生产率为本质目标,要敢于跳出"资源优势陷阱",在二期天保工程及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良好机遇下,坚持生态优先为前提,积极进行林业产业转型,构建各林业产业自身的生态化,以及林业各产业之间的生态循环产业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颖 吕洁华
根据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的调查问卷数据,建立了森林生态服务政府供给的影响因素与政府供给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森林生态供给投入、森林生态政策、社会经济环境、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影响森林生态服务政府供给的关键因素。森林培育技术虽然有利于森林生态服务政府供给,但在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森林培育技术对森林生态服务政府供给影响不显著。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元元 耿玉德
利用黑龙江国有林区8个林业局268名专职管护员的调查数据,基于专职管护员视角,对专职管护员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认知因素、宣传因素以及激励机制等影响因素,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黑龙江国有林区专职管护员对生态公益林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有67.2%的专职管护员愿意继续对生态公益林进行经营。其中,专职管护员是否为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林业年平均收入、森林资源的保护程度、对公益林补偿政策的了解程度、环境保护宣传栏及标语、邀请专家对公益林生态政策讲解、年终考核单位和部门否决标准以及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是影响专职管护员经营意愿的主要因素。为了推进生态公益林更好地发展,应积极对森林资源保护宣传和教育,科学合理地制定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以及建立适合专职管护员岗位的激励制度,从而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妍妍 吴国春
在国有林区小城镇建设的客观背景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黑龙江国有林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对国有林区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林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效应为0.394;其次是身心健康状况,影响效应为0.197;最后是家庭工作环境,影响效应为0.18。第二,社会经济环境对国有林区居民的家庭工作环境及身心健康状况都有显著影响,影响效应分别为0.34和0.37;社会经济环境借助对家庭工作环境和身心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进而影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间接影响效应为0.07。第三,林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状况对其家庭工作环境有影响,影响效应为0.15,并借助家庭工作环境因素对居民主观...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芳 李朝霞
在参阅了大量现有研究成果中关于贫困脆弱性理论与测度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了多层次随机回归分析方法,在社区与家庭两个层面进行变量设定,利用HLM7软件实现了模型建立,应用2012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9个林业局的林业职工家庭调查的横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规模、家庭负担比、是否在林场或经营区对家庭贫困脆弱性呈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家庭资产指数、社区人均收入水平对家庭贫困脆弱性呈负向影响。依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国有林区生态功能区建设以及二期天保工程建设期间,应充分重视林区的民生工程,重点建设林区社区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强林区职工的生计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