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7)
2023(8275)
2022(7312)
2021(6730)
2020(6185)
2019(13551)
2018(13267)
2017(25897)
2016(14653)
2015(16368)
2014(16660)
2013(16799)
2012(15973)
2011(14436)
2010(14592)
2009(13571)
2008(13683)
2007(12420)
2006(10516)
2005(9506)
作者
(46147)
(38839)
(38552)
(37057)
(24834)
(19029)
(17741)
(15237)
(14734)
(14047)
(13298)
(13240)
(12557)
(12444)
(12403)
(12295)
(12259)
(11580)
(11504)
(11280)
(9911)
(9704)
(9573)
(8932)
(8880)
(8780)
(8725)
(8558)
(8068)
(7837)
学科
(64148)
经济(64097)
(39265)
管理(38310)
方法(32281)
(31165)
企业(31165)
数学(29027)
数学方法(28767)
(17055)
(16987)
(15940)
中国(15123)
地方(14982)
(12000)
业经(11767)
(11607)
贸易(11604)
(11231)
农业(11122)
(10876)
财务(10857)
财务管理(10830)
企业财务(10349)
(9715)
金融(9712)
(9621)
银行(9582)
(9076)
(9060)
机构
大学(218900)
学院(217427)
(88478)
经济(86660)
管理(79719)
研究(77168)
理学(69399)
理学院(68472)
管理学(67146)
管理学院(66735)
中国(56212)
科学(51652)
(46677)
(46435)
(41667)
(40048)
研究所(38391)
(38374)
业大(38192)
农业(37223)
中心(35422)
财经(32378)
(29352)
(28476)
师范(28056)
经济学(27981)
北京(27904)
(27294)
(26238)
经济学院(25575)
基金
项目(149228)
科学(116544)
基金(109025)
研究(101587)
(97589)
国家(96857)
科学基金(81372)
社会(63910)
社会科(60674)
社会科学(60652)
(59950)
基金项目(58309)
自然(55434)
自然科(54112)
自然科学(54092)
自然科学基金(53133)
(50272)
教育(46935)
资助(45450)
编号(39291)
重点(34848)
(33282)
(32351)
成果(31581)
(30452)
计划(29775)
科研(29747)
创新(28700)
课题(28005)
教育部(27539)
期刊
(92590)
经济(92590)
研究(58189)
学报(42881)
(40410)
中国(39077)
科学(36652)
(31886)
大学(30389)
学学(29123)
农业(27023)
管理(26478)
(18965)
金融(18965)
教育(17984)
技术(17183)
财经(16342)
经济研究(15012)
(14987)
业经(14937)
(13968)
问题(12897)
(11923)
技术经济(11094)
资源(11010)
统计(10952)
业大(10890)
科技(10088)
商业(10036)
(9921)
共检索到310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梦瑱  张斌  田苗  揭岩  赵钰琦  高新颖  顾鑫  丁俊杰  陈宇飞  文景芝  
为了研究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和致病型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规律,连续4 a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发病较严重的4个代表性地块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叶碟诱捕法分离出其中的大豆疫霉,将确认为大豆疫霉的菌株利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鉴定其生理小种和致病型,对于科学使用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497株大豆疫霉属于135种致病型,包含29个生理小种,1株IRT和105个新致病型,其中16,18,22,28,35号生理小种为中国首次报道,而4,33,38,39,43,48,49号生理小种未分离到。13号小种分离频率最高,为3.2%,1号小种分离频率仅为2.4%。结果显示,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群体致病力偏弱,对8个Rps基因致病频率为27.8%~53.1%,其中对Rps1k、Rps3a、Rps1c和Rps6基因的致病频率低于35%,对Rps7基因的致病频率为53.1%,说明在黑龙江东部种植含有Rps1k、Rps3a、Rps1c和Rps6基因的大豆品种较安全,种植含Rps7基因的大豆品种较危险。随时间推移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和致病型分化迅速,致病型变得复杂多样,对绝大多数Rps基因致病频率增加,单株毒性和群体致病力均增强;生理小种和新致病型在试验田与生产田间数量差异不大,但种类差别较大,试验田单株毒性和群体致病力更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俊杰  顾鑫  杨晓贺  赵海红  申宏波  姜翠兰  仕相林  刘春燕  胡国华  陈庆山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的生理小种类型,分析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各生理小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2006—2011年,对黑龙江省进行大豆灰斑病样本的采集和病菌的分离。利用11对SSR引物对黑龙江省的24个灰斑病菌菌株进行EST-SSR基因型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大豆灰斑病菌2 674株,鉴定出1—15号共15个生理小种。SSR结果共检测出等位变异46个,平均每个位点为4.2个,相似系数范围为0.091—0.956,平均相似性系数达到0.589。聚类分析结果与大豆灰斑病菌小种类型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结论】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锡锋  张忠山  刘红彦  何家泌  
以1990~1993年从河南省不同地区采集的364个小麦白粉病菌菌株标样为例,应用传统的生理小种鉴定方法和根据与已知抗白粉基因的互作推测毒性基因频率的方法,研究了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生理小种和毒性基因结构。结果发现白粉病菌群体中生理小种组成及其频率有较大变化,亚号、10号、11号和15号小种的频率均呈下降趋势,而31号小种的频率呈大幅度上升,至1993年已达20.75%,跃居各小种之首;对1号、11号、15号和31号小种的毒性基因谱分析发现,不同小种群的小种间至少存在一个以上毒性基因的差异,同小种群的不同小种间则在毒性基因谱上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同一小种不同菌株间的毒性基因谱仍不完全相同,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宏曼  郭翔宇  
本文通过大豆价格、成本、品质、单产、政策支持及补贴、生产与贸易区位等几方面的国内外比较 ,对黑龙江省大豆市场竞争力状况进行详尽分析 ,并提出了提高黑龙江省大豆市场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广燕  喻闻  韩洁  卢丽娜  
本文在对黑龙江大豆生产者价格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大豆价格传导模型,并利用1979—2007年大豆生产消费统计数据,对大豆价格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解。结果表明,黑龙江大豆生产者价格主要受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油菜籽价格、国际大豆市场价格等外部因素影响,应把利用期权、期货交易作为未来规避大豆价格风险的必要手段。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辛威  王敬国  孙健  刘化龙  郭丽颖  姜思达  许天宇  赵宏伟  邹德堂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水稻品种资源稻瘟病抗性,挖掘优异种质资源,适时了解黑龙江省生理小种群体变化特征。采用中国生理小种命名方法,通过苗期喷雾接菌鉴定,将2013-2014年黑龙江省的稻瘟病菌株划分为7个群42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为ZD5和ZD7,出现频率分别为19.77%和12.21%,总频率为31.98%;通过苗期抗病性表现,筛选出宽抗谱品种14份,这些品种携带2~7个抗稻瘟病基因,绥粳12+合江23(Pi9、Pi20、Pi33、Pi54、Pik)、牡丹江26+龙粳31(Pi9、Pi20、Pi33、Pi54、Pita、Pik)、牡丹江26+合江23(Pi9、Pi20、Pi33、Pi54、Pik)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杰  李小娟  肖友伦  任佐华  邓力喜  夏新格  朱艳  刘二明  
【目的】明确桃江病圃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其毒性,为湖南省水稻抗病品种的选育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在番茄燕麦培养基(oat tomato agar medium, OTA)上诱导产孢,测定分离自桃江病圃的64个稻瘟病菌株的产孢能力,并利用水稻离体叶片接种技术鉴定分析其中53个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及其毒性。【结果】2018年分离自桃江病圃的64个菌株中,诱导产孢后有53个菌株孢子量达1×10~5个/mL以上,满足离体接种对孢子浓度的要求;根据在7个中国鉴别品种上的抗感反应,53个菌株被划分为4群12个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B,出现频率为79.2%,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5),出现频率为39.6%;毒性较强的ZB_1小种出现频率仅次于ZB_(15),还出现了毒性最强的ZA_1小种。【结论】桃江病圃稻瘟病菌群体的毒性较强,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石  赵晋铭  武晓玲  郭娜  王源超  盖钧镒  邢邯  
【目的】研究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两种抗性的遗传方式。【方法】利用不同抗性类型的品种(系)配置4个杂交组合,在分别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和根部接种法接种大豆疫霉菌株PNJ1条件下,研究两种抗性的遗传模式。【结果】豫豆25和郑92116对大豆疫霉菌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General和Conrad对大豆疫霉菌的部分抗性由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F2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1.31%~74.84%和15.60%~50.36%,F2:3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4.21%~77.05%和13.52%~38.24%。大豆对疫霉根腐病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分别属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非非  刘爱民  封志明  薛莉  杨晓  
[目的]近年来国内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而进口量却不断增加,2014年达7 140万t,是国内大豆产量的6倍。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传统产区,其近年的种植结构变化导致国内大豆产量下降。[方法]通过对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发现主要粮食作物呈现"两增一减"的格局:玉米和粳稻播种面积增加,大豆面积减少,且近年来大豆种植区域逐渐向黑龙江省西部集中。在此基础上,选取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县作为研究区代表,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其种植结构按积温带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研究区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2000~2007年间,第四积温带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2007~2014年第四、五积温带新兴玉米面积猛增到17.4万hm2,且有继续北扩趋势,并推动大豆北扩东移,2014年大豆在粮食总播种面积中的比重较2000年减少27个百分点。[结论]新玉米品种的推广和作物种植比较收益是影响大豆传统产区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非非  刘爱民  封志明  薛莉  杨晓  
[目的]近年来国内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而进口量却不断增加,2014年达7 140万t,是国内大豆产量的6倍。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传统产区,其近年的种植结构变化导致国内大豆产量下降。[方法]通过对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发现主要粮食作物呈现"两增一减"的格局:玉米和粳稻播种面积增加,大豆面积减少,且近年来大豆种植区域逐渐向黑龙江省西部集中。在此基础上,选取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县作为研究区代表,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其种植结构按积温带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研究发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艳波  马启彬  牟英辉  谭志远  吴鸿  年海  
【目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世界性病害之一,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筛选抗大豆疫霉菌PGD1的优异抗源和多抗疫霉根腐病种质资源,推导大豆种质抗疫霉根腐病基因,为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豆抗病育种提供有效抗源。【方法】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利用在广东发现并分离的大豆疫霉菌PGD1菌株,接种鉴定主要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湖南、江西和四川等华南省份631份大豆种质资源的抗病性,筛选抗大豆疫霉菌PGD1种质资源;再用其他6个不同毒力的大豆疫霉菌株接种鉴定抗大豆疫霉菌PGD1的种质,筛选多抗资源,通过基因推导方法分析抗病种质的抗病基因类型。【结果】631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新高   时慧   张玮   陆苗   杨伦   孙晶  
[目的]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人口增长、膳食结构变化、粮食贸易等国内外因素胁迫下,中国粮食种植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理清作物种植的空间格局和过程,可以为合理规划粮食生产、增强粮食安全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黑龙江省是我国主粮产区,为了应对近年来大豆进口导致省内大豆种植锐减的影响,增强大豆自给率,在国家多项农业政策的支持下,省内发生了以大豆面积增加为主的种植结构变化。[方法] 为全面诊断种植结构变化的时空动态,基于遥感方法开展了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大豆、玉米、水稻)2016年和2020年的空间分布制图。在此基础上,通过转移矩阵、热点分析和多尺度移动窗口算法,梳理了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转变情况,识别了转变的热点区域,并评估了作物转换的格局和过程。[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2016、2020年作物制图总体精度为89%、94%;从2016到2020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由350 万公顷增加至430万公顷,增幅达23%,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东北部的大豆高产区域,表现为集中连片的玉米转换为大豆;同时,全省范围内玉米、水稻的种植面积皆呈小幅下降趋势,且成无规律较为离散分布。[结论] 在相关政策影响下,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特别是省内大豆高产区域面积的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大豆自给率的提升,增强了粮食安全,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并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大豆商品基地和出口基地,大豆生产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黑龙江省依靠优越的土壤条件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发展大豆生产,不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单彩云  刘春燕  姜振峰  邱红梅  单大鹏  张大伟  胡国华  陈庆山  
利用SDS-PAGE方法分析6个温度梯度对黑龙江6个主栽大豆品种的7S和11S球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S和11S球蛋白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7S和11S球蛋白含量在品种间和地点间差异均极显著.品种和温度互作7S和11S球蛋白含量均不显著.6个品种中绥农10、黑农35、东农42和东农46营养价值较高,为今后优质品质资源的筛选和优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价值.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风田  李明  
对黑龙江省集贤县大豆产业链各环节相关主体成本收益情况的调查发现,大豆从种植到收割直至进入大豆深加工企业,利润在不同经营主体之间的分配从绝对量上来看,农户<中间商<企业;农户种植环节亏损,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基本的农田水利设施;流通成本过高,中间商利润较低,中间商缺乏收购积极性;大豆加工企业虽然利润较高但并没有大豆定价的主动权,大豆定价仍依靠于国外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