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24)
2023(6093)
2022(5237)
2021(4857)
2020(4076)
2019(9170)
2018(9160)
2017(15436)
2016(9519)
2015(11002)
2014(10972)
2013(10424)
2012(9894)
2011(9164)
2010(9310)
2009(8259)
2008(8124)
2007(7396)
2006(6600)
2005(5904)
作者
(34207)
(28480)
(28377)
(26837)
(18084)
(14085)
(12787)
(11487)
(11136)
(10327)
(9887)
(9567)
(9557)
(9553)
(9326)
(9110)
(8778)
(8489)
(8422)
(8059)
(7792)
(7370)
(7318)
(6750)
(6644)
(6628)
(6623)
(6223)
(6204)
(6162)
学科
(24272)
经济(24225)
管理(20142)
(16435)
(12910)
(12625)
企业(12625)
教育(9740)
方法(9146)
(8922)
中国(8909)
(8900)
理论(8813)
数学(7471)
数学方法(7296)
教学(6947)
(6808)
(6785)
研究(5783)
农业(5478)
环境(5446)
业经(5378)
(5272)
金融(5265)
及其(5167)
(5167)
银行(5108)
地方(5074)
(4938)
制度(4930)
机构
大学(133569)
学院(132851)
研究(59174)
科学(43649)
(43637)
(39188)
中国(38858)
经济(37694)
管理(36505)
农业(35268)
(34588)
研究所(32070)
(31630)
业大(31000)
理学(30403)
理学院(29833)
管理学(28648)
管理学院(28461)
中心(24525)
(23883)
(23445)
技术(22715)
农业大学(22411)
(21825)
(21798)
北京(19989)
(19902)
实验(19164)
(19117)
(18662)
基金
项目(93901)
科学(68278)
基金(61909)
(60544)
研究(60103)
国家(60034)
科学基金(46194)
(40830)
(35572)
自然(34393)
自然科(33531)
自然科学(33504)
自然科学基金(32871)
基金项目(31750)
社会(30793)
教育(30509)
社会科(28669)
社会科学(28657)
资助(26677)
编号(24193)
重点(23624)
计划(23278)
科技(22798)
课题(20824)
成果(20720)
(20699)
(19514)
科研(18936)
(18846)
(18835)
期刊
(47949)
经济(47949)
学报(41071)
中国(40172)
(40021)
研究(37913)
科学(30139)
大学(28021)
教育(27995)
农业(26958)
学学(26669)
(15585)
(14520)
管理(14484)
业大(13066)
技术(11972)
农业大学(11089)
(10215)
(9325)
金融(9325)
林业(8801)
职业(8508)
科技(8086)
(7883)
中国农业(7708)
自然(7322)
业经(7274)
经济研究(7132)
财经(7005)
自然科(6445)
共检索到211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盛月慧  刘娟  高彦征  高曦  朱雪竹  彭安萍  
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物,采用水培体系研究不同浓度菲污染对黑麦草体内可培养内生细菌数量和种群特性的影响,并探讨黑麦草体内和菲代谢密切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菲污染对黑麦草茎叶部POD和PPO活性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对根中POD活性的促进作用明显,但是对根中PPO活性则有轻微的抑制作用。此外,随着菲污染浓度提高,黑麦草体内可培养内生细菌数量呈逐渐下降趋势。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从黑麦草体内分离纯化的23种内生细菌分属于6大类群13个属。对不同浓度菲污染条件下黑麦草体内可培养内生细菌优势种群的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晓瑜  郭艳娥  冯希  施颖  段廷玉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从植物生长、养分吸收和抗逆相关酶等方面探究了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互作对黑麦草(Loliumperenne)抗旱性的影响,以期为充分利用两类微生物来提高植物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包括单独接种AM真菌、禾草内生真菌,AM真菌+禾草内生真菌以及无AM真菌和无禾草内生真菌4种处理,黑麦草分别由含有禾草内生真菌(E+)和不含禾草内生真菌(E-)种子建植获得。并于黑麦草生长38 d后,按照土壤最大持水量的15%、30%、45%和60%设置4个水分梯度,共16种处理。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与禾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品  吴琴生  刘大钧  M G K Jones  
本试验研究了影响黑麦草悬浮细胞生长以及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部分因素.结果表明:黑麦草悬浮细胞继代培养时的接种量对悬浮细胞的生长速度影响较大,其与培养基的比例为1∶20时,生长速度较快;当悬浮细胞与酶液的比例为2~3∶10时,每 ml 酶液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原生质体培养基中用葡萄糖代替蔗糖和甘露醇作碳源或渗透压稳定剂进时,原生质体的植板率较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霞  孙振元  刘建锋  彭镇华  杜小娟  
对多年生黑麦草核型及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细胞染色体变异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为二倍体,属中等染色体,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属"1A"型,其核型公式为2n=2x=14=2sm+12m(2SAT)。组培再生苗根尖细胞有40%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以非整倍体变异居多;同时存在一定数量的染色体倒位、断裂、凝聚、双着丝点等染色体结构变异及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染色体不均等分裂等染色体有丝分裂异常现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台明  章荣德  秦发兰  余毓君  谢岳峰  
以多花黑麦草 (LoliummultiflorumLam .)幼穗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经高有机态氮培养基改造得到易碎型胚性愈伤组织 ,在 1 / 2AA培养基 +1 / 2MSDL培养基中得到了生长迅速、分散的胚性悬浮系。分离原生质体经培养后得到了再生白化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利方  陈泽斌  夏体渊  耿开友  赵凤  靳松  李静雯  牛燕芬  
对污染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为预防铁皮石斛组织培养过程中内生细菌污染提供科学依据。采用NA培养基分离纯化细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结合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引起铁皮石斛组培苗污染的内生细菌进行鉴定。引起铁皮石斛组培苗污染的内生细菌为SH42菌株,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与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基本相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H42与B.mojAveNSiS(Am948970)聚在同一系统发育分支,其同源性为99.4%。因此确定引起铁皮石斛组培苗污染的内生细菌SH42为莫海威芽孢杆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文真  玄松南  陈惠哲  朱睦元  孙宗修  
以多年生黑麦草成熟种子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dicamba替代2,4 D,蔗糖替代麦芽糖可以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3~9mg·L-12,4 D)2,4 D浓度的升高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但同时却降低了分化率;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中同时使用两种生长激素(2,4 D和NAA)的效果要好于单独使用一种生长激素(2,4 D)的效果;水解酪蛋白、脯氨酸和谷氨酰胺浓度的增加并没有促进植株再生率的升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晓静  宋晓玲  万晓媛  杨冰  黄倢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化,结合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调查分析了山东、天津、浙江部分苗种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中国明对虾(FeNNeorpeNAeuS chiNeNSiS)苗种体内的可培养细菌总数以及优势菌的种类和数量,并用pcr的方法检测对虾苗种携带病毒情况。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苗种体内的可培养细菌总数均在10~5–10~7 cFu/g之间,分离出的细菌分属于弧菌属(vibrio)、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等8个属,其中,弧菌属在对虾苗种体内占绝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品  曹明树  张航宁  吴琴生  刘大钧  
研究了在直接成苗培养基上不萌动的四倍体苇状羊茅和多花黑麦草杂种幼胚通过诱导愈伤组织获得再生杂种苗的方法。结果表明,杂种愈伤组织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分化成苗能力逐步下降,在不改变培养基的情况下,分化能力可保持8个月;改变脱分化培养基中NH4NO3或KNO3的浓度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此外,还讨论了再生植株的形态变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游玲  魏琴  郭华  张云  
【目的】研究山苍子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利用添加植物组织浸提液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分离山苍子根、茎、叶及果实中的可培养内生细菌,采用16SrDNA序列鉴定法对分离获得的山苍子可培养内生细菌进行鉴定。同一组织内,对16SrDNA序列及形态完全一样的菌株合并冗余,用Clustalx对分离得到的菌株16SrD-NA进行排序,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并计算Jaccard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共分离得到52株山苍子可培养内生细菌(根23株、茎8株、叶7株、果实14株),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Paenochrob...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易建平  陶庭典  沈禹飞  戚龙君  印丽萍  郑建中  
从广州 (1997)和天津 (1999)进境的美国黑麦草种子中均发现一种类似中国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小麦印度腥黑粉菌 (TilletiaindicaMitra)的冬孢子。其大小分别为 2 8 9~ 4 3 7μm和 2 9 2~ 4 0 2 μm ,淡黄色至暗褐色 ,半透明至不透明 ,球形至亚球形 ,疣状突起常呈钝圆状 ,表面有脊状突起。检疫中常因其与印腥冬孢子极为相似而引起误诊。经形态学特征观察、PCR分析和PCR扩增产物测序分析 ,鉴定为黑麦草腥黑粉菌 (Tilletiawalkeri)。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曾庆飞  韦鑫  陈锡  陈光洁  马培杰  吴佳海  王小利  
对在贵州地区广泛种植的多花黑麦草特高(Lolium multiflorum‘Tetragold’)和多年生黑麦草四季(L.perenne‘Four seasons’)的成熟种子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建立了两个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高频诱导与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剥去成熟种子的颖壳,切除1/3胚乳端,将特高接种于CC+7mg·L(-1) 2,4-D+0.5mg·L(-1) 6-BA、四季接种于CC+5mg·L(-1) 2,4-D+0.5 mg·L(-1) 6-BA的培养基中,在明显降低组培污染率的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和细菌培养法对中华鳖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陈昌福(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FLUORESCENTANTIBODYTECHNIQUECOMPAREDTOPLATECULTUREMETHODFORCOUNTOFAero...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凤  耿开友  胡昳  夏体渊  陈泽斌  任禛  靳松  
采用NA培养基分离纯化细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结合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引起化血胆组培苗污染的内生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化血胆组培苗污染的内生细菌为HXD5菌株,其形态特征及22项生理生化指标与枯草芽孢杆菌相符;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HXD5与B.AmyloliquefAcieNS(Hq727971)、B.vAlliSmortiS(fJ386541)、B.licHeNiformiS(ef644414)、B.SuBtiliS(Ay583216)在同一系统发育分支,同源性为99.9%~100%。因此确定引起化血胆组培苗污染的内生细菌HXD5为枯草芽孢杆菌。抑菌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方扬  张小平  陈露遥  黄怀琼  
通过对四川省重点推广的4个花生品种——天府11号、12号、13号和岳易各生育期、各部位内生细菌种群动态的系统研究,分离出内生细菌170株,其中放线菌15株;鉴定结果表明,天府系列花生内生细菌共16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11个种,为花生内生细菌的优势种群。对链霉菌属放线菌进行了抗菌性检测,其中13株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拮抗作用,淡紫灰类群菌株11-02和13-10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