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48)
2023(12069)
2022(9974)
2021(8966)
2020(7300)
2019(16350)
2018(16105)
2017(29044)
2016(15787)
2015(17400)
2014(16985)
2013(16479)
2012(15794)
2011(14424)
2010(15017)
2009(13721)
2008(13831)
2007(12760)
2006(11598)
2005(10797)
作者
(48650)
(40508)
(40014)
(37733)
(25377)
(19154)
(18142)
(15623)
(15305)
(14705)
(13699)
(13309)
(13253)
(12920)
(12729)
(12259)
(11989)
(11667)
(11630)
(11451)
(10305)
(9945)
(9855)
(9335)
(9263)
(9180)
(8999)
(8822)
(8458)
(8281)
学科
(66166)
经济(66094)
管理(46257)
(42067)
(33620)
企业(33620)
中国(23671)
地方(20922)
(19553)
方法(18272)
业经(16711)
技术(16693)
(15639)
数学(14532)
(14419)
数学方法(14174)
(14090)
银行(14055)
(13747)
金融(13740)
(13705)
(13523)
农业(13012)
环境(12948)
理论(11940)
(11912)
地方经济(11489)
技术管理(11049)
(10936)
(10690)
机构
学院(222301)
大学(218805)
(87269)
研究(86417)
经济(85143)
管理(77656)
中国(65717)
理学(64231)
理学院(63385)
管理学(61940)
管理学院(61502)
科学(53993)
(49684)
(45663)
(44636)
(41601)
研究所(41024)
中心(38582)
(37538)
农业(34768)
业大(34239)
北京(32194)
(31785)
(31557)
师范(31393)
财经(30703)
(30403)
(30015)
技术(28397)
(27513)
基金
项目(141821)
科学(110267)
研究(105163)
基金(97987)
(87131)
国家(86326)
科学基金(72197)
社会(64544)
社会科(61073)
社会科学(61058)
(59672)
基金项目(50309)
(49166)
教育(47450)
自然(44946)
自然科(43935)
自然科学(43921)
自然科学基金(43034)
编号(42397)
资助(39305)
(37298)
成果(35663)
重点(32778)
(32333)
课题(32286)
创新(30450)
发展(29795)
(29275)
(29043)
计划(26730)
期刊
(110668)
经济(110668)
研究(71364)
中国(60793)
(43308)
学报(39098)
科学(34446)
教育(33987)
管理(33712)
(32078)
农业(28893)
大学(28647)
学学(26578)
(24779)
金融(24779)
技术(22637)
业经(19527)
经济研究(17571)
(16204)
财经(14996)
问题(13474)
(13094)
科技(12874)
图书(12714)
技术经济(11500)
(11406)
论坛(11406)
(11253)
(10721)
统计(10398)
共检索到371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成  杨足君  冯娟  迟世华  周建平  任正隆  
【目的】寻找黑麦基因组中新的重复序列作为特异PCR标记。【方法】以普通小麦中国春、川农18、育成品系R111、绵阳11为对照,以荆州黑麦、秦岭黑麦、非洲黑麦、森林黑麦为材料,用RAPD法筛选到黑麦基因组中的一个高拷贝DNA片段OPD15940,将OPD15940输入到NCBI的BLAST框中进行比对。根据OPD15940设计特异PCR引物D15F和D15R,利用这对引物对小麦族物种进行扩增,验证OPD15940的特异性。进而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定位pScD15940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序列比对后发现OPD15940与重复序列Sukkula中近60个53bp的小片段有较高的同源性,但又不同于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娇  曹款  杨安冉  张静  王志勇  蔡明夷  
黄姑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然而,由于细胞遗传标记匮乏,黄姑鱼染色体仍然难以辨识。为了提高黄姑鱼染色体的配对识别水平,本研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吉姆萨染色和荧光染色技术分析了黄姑鱼染色体的特征。以总dna为探针进行基因组dna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从而获得黄姑鱼染色体图谱,可使每对染色体呈现特定的荧光信号。依据gish荧光信号分布模式,可以辨识黄姑鱼的24对染色体。18s r dna fish结果显示,18s r dna只...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德吉  高桥秀彰  峰泽满  佐佐木修  
利用来杭鸡的蛋壳强系和弱系的F2 代进行蛋壳强度相关QTL分析时 ,绘制了相应的连锁图谱。经过连锁分析 ,发现微卫星标记ABR36 2和ABR4 2 4分别与染色体已知的标记相连锁 ,分别位于 1号和 9号染色体。而在已经公布的红原鸡基因组序列中 ,这 2个标记的PCR产物序列染色体尚未定位。通过连锁关系分析 ,这 2段序列也分别定位于红原鸡 1号和 9号染色体上。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贺  徐其征  高养春  张蕊  李霞  庄子昕  梁雨婷  李雅娟  
对杂交三倍体泥鳅(4n♀×2n♂)的胚胎染色体进行了C带及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首次探讨了杂交三倍体泥鳅C带特征,为准确鉴别染色体提供依据,研究了核糖体5.8S+28S r DNA在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中期染色体上的数目和位置。C带结果表明,杂交三倍体泥鳅的染色体C带包括臂端C带和着丝粒C带,没有发现臂间C带。M染色体只有1号染色体既有臂端C带又有着丝粒C带,但臂端C带均比着丝粒C带大,信号也比着丝粒的强;而其他M染色体及SM染色体、T染色体只有着丝粒C带。FISH分析显示,核糖体5.8S+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云  许尚忠  高雪  张英汉  辛亚平  高树新  任红艳  
以中国西门塔尔牛肝脏组织为材料,运用同源序列克隆技术并结合RT-PCR技术,对牛ACAS 2基因的部分cDNA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应用SUN bRH 7000型辐射杂种板对分离的牛ACAS 2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本研究所获得的长为1 535 bp的cDNA序列为牛ACAS 2基因的部分编码序列,该段序列与人(G enB ank登录号:NM-139274)和小鼠(G enB ank登录号:NM-019811)的ACAS 2基因mRNA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1%和88%;牛ACAS 2基因被定位于牛的13号染色体上,与该染色体上的标记D IK 4350的距离为1.51 c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宗祥  符书兰  任正隆  周建平  张怀琼  
【目的】更好地了解在小麦-黑麦双二倍体形成过程中,黑麦染色体变异的情况。【方法】利用黑麦Kustro及黑麦AR106BONE分别与小麦品种绵阳11杂交,获得两种双二倍体(MKS1及MARS1)。以黑麦亚端部串联重复序列pSc200为探针,采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分析亲本黑麦及相应的双二倍体中黑麦染色体端部染色体结构变化。【结果】检测到pSc200杂交位点在MKS1中减少,而在MARS1中增加。【结论】异源多倍体化过程中,染色体端部结构的变异是伴随多倍体化快速发生的。这可能有利于新合成的异源多倍体快速稳定,使得两个不同的基因组在同一核中协调共存。来自不同组合的小麦-黑麦双二倍体中,黑麦染色体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葛荣朝  张敬原  赵宝存  黄占景  沈银柱  赵茂林  
目的对附加系Line15进行耐盐性验证,并了解其外源多枝赖草染色体的遗传背景。方法利用含0.4%(w/w)NaCl的人工模拟盐池进行耐盐性鉴定,并对Line15根尖细胞、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进行检测,进而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其遗传物质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小麦-多枝赖草杂交后代Line15为一个具有较高耐盐特性的材料,其染色体组成为2n=44=22II,属于一个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根据SSR检测结果表明,Line15附加的一对多枝赖草染色体与小麦的第2部分同源群长臂、第3部分同源群着丝粒和第7部分同源群短臂密切相关。结论对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Line15进行了生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红云  苏亚蕊  张大乐  李锁平  
通过对节节麦-黑麦双二倍体及其亲本节节麦、黑麦的C-分带研究,表明节节麦-黑麦双二倍体含有其双亲完整的染色体组,其C-带带型与亲本的C-带带型基本一致,从细胞学水平上证实了该种质是人工合成的一种新的异源多倍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珍  云岚  王俊  高志琦  马琳萍  李峥  任晓敏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新麦草种质的染色体倍性和基因组大小,为新麦草的种质鉴定及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31份新麦草种质为材料,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新麦草种质染色体倍性、核DNA含量,通过根尖染色体压片法验证检测结果。同时用已知基因组大小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大麦(Hordeum vulgare L.)为对照,采用外标法估测新麦草的基因组大小。【结果】31份新麦草种质中,四倍体材料2份,分别为200803和595289号,占新麦草种质的6.45%;其余29份材料均为二倍体,占新麦草种质的93.55%。二倍体新麦草基因组大小为6.73 Gb,核DNA含量为(13.74±0.483) pg,四倍体新麦草基因组大小为13.62 Gb,核DNA含量为(27.842±0.681) pg。经根尖染色体制片法验证,二倍体新麦草种质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x=14,四倍体新麦草种质染色体数为2n=4x=28。根尖压片法和流式细胞仪法对新麦草种质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明确了新麦草种质的染色体倍性及基因组大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小军  徐鑫  张自阳  刘明久  茹振钢  
为开发用于小麦育种的新SSR分子标记,利用普通小麦中国春2B染色体25 Mb的DNA序列进行了SSR筛选,在检测到的2 852个SSR中80.40%是二核苷酸重复。二、三、四、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分别有6,30,17,1种类型。二核苷酸中GA/CT、AG/TC、AT/TA数量最多,分别占SSR总数的20.44%,19.00%,17.15%;三核苷酸中CTT/GAA的数量最多,占SSR总数的2.56%;四、五核苷酸重复出现的频率都较低。进一步分析SSR的重复次数,发现二核苷酸重复次数总体较高,重复次数≥10的SSR数量有327个,占所有二核苷酸序列的14.26%,其中,AG/TC、AT/TA的重复次数≥10的SSR数量分别有98,97个。三核苷酸的重复次数总体偏低,重复次数≥8的SSR数量仅有62个,占所有三核苷酸序列的11.55%,其中TTC/AAG的重复次数≥8的SSR数量最多,有12个。四核苷酸中只有ACAT/TGTA、TAGA/ATCT的重复次数分别达到了16,14次,其他重复基元的重复次数主要为5~7次。根据筛选到的SSR位点共设计合成了135对SSR引物,发现有101对(74.81%)引物在小麦品系Cf5019-21和Cf5240-41扩增出清晰的DNA条带,17对引物在二者间表现出差异扩增。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涵  汤才国  赵静  郑琪  李滨  郝晨阳  李振声  张学勇  
【目的】偃麦草(Thinopyrum)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多年生野生近缘植物,具有许多可用于小麦品种改良的优异基因。利用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可以研究物种的进化关系、绘制染色体指纹图谱及检测外源染色质。克隆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ponTicum(hosT)Liu and Wang)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可用于鉴定和追踪导入到小麦背景中的偃麦草遗传物质。【方法】通过构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小片段质粒文库,并对文库进行高密度点杂交(doT-bLoT hybridizaTion)筛选,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壮  黄玉碧  
从小麦品种中国春中克隆了TaPhyB在染色体4D上的cDNA的全长编码序列,所得序列定位于4D染色体长臂上,被命名为TaPhyB3。通过中国春1D-4D-6D BAC文库的筛选,设计引物亚克隆得到光敏色素基因B的基因序列,其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的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结构域有6个:DAF DOMAIN,PHYTOCHROME REGION,PAS-ADOMAIN,PAS-B DOMAIN,HISTIDINE KINASE RELATED DOMAIN 1和HIETIDINE KINASE RELATED DOMAIN 2。编码序列与染色体倍数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T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长有  王秋英  刘志立  张宏  王亚娟  刘新伦  吉万全  
白粉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病害之一。小麦种质N95175对小麦白粉病免疫,为了定位它所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对其苗期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4个感白粉病普通小麦品种与N95175杂交,F1对白粉病均表现高抗,F2抗感分离比例均符合期望比例3 1;21个感白粉病普通小麦缺(单)体系与N95175杂交,F1对白粉病均表现高抗,F2白粉病抗感比例除阿勃6AN×N95175组合偏离期望比例3 1外,其余组合均符合期望比例3 1。结果表明,N95175苗期白粉病抗性由位于小麦6A染色体上的1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瑞琪  若兰德冯波士麦  扬德弗雅克  乔治费达克  爱普林德-纳尔孙  松村擀夫  
推荐一个用于小麦族的核基因组(染色体组)的符号体系,它主要是基于通行的符号。与之相同,这个体系首先用个别大写字母作为符号:当小麦族中基本核基因组数目超过拉丁字母单字时,一些基本染色体组选用一个大写字母跟随一个小写字母,例如,Ns作为Psathyrostachys的染色体组符号;上标小写字母用于基本染色体组的变型,例如,Hp作为Hordeumpusilum的染色体组符号;未知的或未鉴定清楚的染色体组都用X跟随一个小写字母,例如,Xu用于Hordeummurinum;下划线于相应的染色体组符号用来指明细胞质的来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