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8)
- 2023(11787)
- 2022(10302)
- 2021(9541)
- 2020(8049)
- 2019(18379)
- 2018(18381)
- 2017(35483)
- 2016(19224)
- 2015(21699)
- 2014(21712)
- 2013(21698)
- 2012(19886)
- 2011(18162)
- 2010(18223)
- 2009(16794)
- 2008(16014)
- 2007(14017)
- 2006(12463)
- 2005(10908)
- 学科
- 济(96514)
- 经济(96423)
- 管理(55675)
- 业(48697)
- 企(40766)
- 企业(40766)
- 方法(38094)
- 数学(33004)
- 数学方法(32680)
- 地方(22663)
- 学(21990)
- 农(20348)
- 中国(20329)
- 业经(18853)
- 财(17794)
- 环境(16683)
- 和(14297)
- 地方经济(14246)
- 农业(13889)
- 理论(13347)
- 制(12994)
- 贸(12597)
- 贸易(12590)
- 划(12202)
- 易(12095)
- 技术(11184)
- 融(11183)
- 金融(11182)
- 务(11040)
- 财务(10981)
- 机构
- 大学(280789)
- 学院(278948)
- 济(117028)
- 经济(114570)
- 管理(111680)
- 研究(97148)
- 理学(96778)
- 理学院(95691)
- 管理学(94115)
- 管理学院(93629)
- 中国(70036)
- 科学(61395)
- 京(60432)
- 财(49723)
- 所(49311)
- 研究所(45218)
- 农(43371)
- 业大(42867)
- 中心(42297)
- 财经(40415)
- 江(39762)
- 北京(38807)
- 经(36626)
- 范(36478)
- 师范(36198)
- 院(36102)
- 经济学(35125)
- 农业(33162)
- 州(32283)
- 经济学院(31313)
- 基金
- 项目(193195)
- 科学(150756)
- 研究(140078)
- 基金(139470)
- 家(121945)
- 国家(120996)
- 科学基金(103150)
- 社会(87849)
- 社会科(83193)
- 社会科学(83167)
- 省(75149)
- 基金项目(74888)
- 自然(67463)
- 自然科(65721)
- 自然科学(65707)
- 自然科学基金(64510)
- 划(62861)
- 教育(62551)
- 资助(57526)
- 编号(56317)
- 成果(45011)
- 重点(42963)
- 发(41756)
- 部(41715)
- 创(39183)
- 课题(38647)
- 科研(36851)
- 创新(36558)
- 国家社会(35685)
- 教育部(35627)
- 期刊
- 济(134615)
- 经济(134615)
- 研究(84051)
- 中国(47606)
- 学报(45303)
- 科学(42345)
- 管理(40944)
- 农(38601)
- 财(36038)
- 大学(34227)
- 学学(32537)
- 农业(26800)
- 教育(26723)
- 技术(24010)
- 经济研究(21381)
- 业经(20913)
- 融(20857)
- 金融(20857)
- 财经(19980)
- 问题(17253)
- 经(17036)
- 技术经济(15150)
- 林业(15120)
- 科技(14342)
- 图书(13985)
- 理论(13956)
- 资源(13294)
- 业(13293)
- 现代(12850)
- 实践(12632)
共检索到406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传璧 刘永泉
在福建长河县河田地区通过采用高密度、短轮伐期、平茬作业、萌芽更新的方法营造了黑荆树水土保持林,取得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两年生林分郁闭度为0.9。迳流量减少7 140 m~3/ha,迳流系数由原来的0.49降低到0.06,泥沙流失量比未治理的坡面减少63 t/ha,调节了水土流失试验区的小气候,土壤理化性质有了明显的改善。2.5年生试验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达76 t/ha,净现值达2 568元/ha,效益成本率为2.06。
关键词:
黑荆树 水土保持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欣怡 卢光辉
水土保持一直是台湾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预防工作,在1951年由农复会(农委会前身)着手实施,直至今日已累积了长达50多年的经验,其实施的目标有农地水土保持、减少土壤冲蚀、增加农地生产力、山坡地保育利用与管理、坡地绿美化、集水区保育、治山防灾、土石流防治、教育宣导等多项功能。在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中“水与绿建设计划”指出将整合国家公园与国家自然森林之范围予以永续经营管理,建构全岛生态廊道,并透过长期对生态及物种之调查监测,进行生物多样性之保育。“生态廊道”即是将破碎的生态栖地采后天补偿的方式,以最不影响该栖地之方法,将数个异质性的区块加以连结,来达成物种多样性保育的功能。所以,规划有...
关键词:
廊道 水土保持 生物多样性 栖地破碎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斌 王兵
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在实施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后,所产生的效益可划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效益作用于流域界线以内,受益人为流域的内部使用者,我们称之为内部效益;而另一部分效益作用于流域界线以外,受益人为流域资源的外部使用者,我们称之为外部效益。本文分别采用综合环境生产力指数法和效益系数法研制开发小流域内外部效益评价模型,从而对流域治理过程中两种效益的变化进行评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强 王礼先 洪惜英
本文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入渗、土壤水分动态以及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等几个方面对不同整地工程的效益进了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工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是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进而增大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同时改善了土壤入渗性能,为土壤水分的贮存和保持创造了条件.整地工程土壤水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工程土壤水分具有年内变化周期,以4、5、6月份为土壤于旱期.这期间除穴状整地外,其他各种整地工程土壤含水率比同坡向荒坡均有较明显的增加.其中,隔坡反坡梯田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
整地工程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水分动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嘉龙 尹晓英 曾永良
在现有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运用到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中,通过对三江源地区11个水土保持示范县(市)2006~2012年期间的水土保持投入与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有效性分析和投影值分析,了解各县(市)之间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相对有效性的差异,并找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相对效率较弱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其今后治理工作的重点和相关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对三江源区未来水土保持的规划与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三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曾永良 秦嘉龙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以各级政府或水土保持相关部门为会计主体,借鉴微观层面的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将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同时,以三江源区水土保持示范县之一的共和县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对其2006~2010年各年的水土保持投入和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了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
关键词:
三江源 水土保持投入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慧 姜凤岐 杜晓军
Based on amount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this paper emphasiz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oil improvement benefit evaluation model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benefit evaluation models can be simulated by taking litter biomass, mean diameter of breast high (D), mean height (H)...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土壤改良效益 评估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慧 姜凤岐
土壤改良效益是水土保持林最直接、最基本的一项效益 ,评价的首要步骤是建立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权重 .该文依据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益评价目的 ,在听取和参考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确定指标体系的总目标层为效益评价综合指数 ;准则层为土壤肥力、抗蚀性能和抗冲性能 ;指标层为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粒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pH值、硬度、渗透系数、分散率和团聚度 .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得到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两种结果 ,二者均可用于效益的评价计算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土壤改良效益 指标体系 权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伟 杨吉华 张永涛
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对安口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指标的实地测定,科学地估算了该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得到了各树种水土保持效益指标。结果表明:经过了近几年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安口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正在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治理过程是比较成功的。
关键词:
GIS 安口小流域 水土保持效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华 刘家玲
为研究黄土区切沟治理效益 ,在山西吉县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 .研究表明 :治理切沟的防洪减沙效益十分明显 ,降雨量为 70 .4mm ,30min最大雨强 0 .92mm min .未治理切沟土壤侵蚀量达 2 389t km2 ,而治理切沟水沙尚未出沟 .同时对治理切沟不同部位的不同林分土壤含水量、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了研究 ,发现切沟内塌积土上林木生长、理化性质均优于其它地形部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青 王兆骞 尹迪信
对旱坡地水土保持的截流沟措施、横坡种植措施和植物篱措施进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裸露耕地上,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地表径流达到4 044.4m3/hm2.a、土壤流失高达172.4 t/hm2.a,以此速率流失土壤,其耕层(15 cm)约在12年后,将被冲刷殆尽。截流沟措施与横坡种植措施相比,可减少地表径流702.6m3/hm2.a和土壤流失19.2 t/hm2.a;但其占地面积大,农作物产量低,收益小。植物篱种植措施与横坡种植相比可减少地表径流345.3m3/hm2.a;土壤流失21.0 t/hm2.a。虽然植物篱占据耕地面积,但并不影响农作物产量。植物篱种植下的耕层土壤的酸碱度和质地得到改善,...
关键词:
坡耕地 水土流失 植物篱 水土保持措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茅超颖 王云琦 马瑞 夏妍 王婕 向靓杰 张守红
植被过滤带是水土保持和面源污染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于2016年8月在鹫峰人工降雨大厅通过土槽植草冲刷试验,观测不同宽度和坡度的植被过滤带(高羊茅)对地表径流、总悬浮物(TSS)以及污染物(TN、TP、K)的削减效果,定量分析植被过滤带宽度、坡度及入流流量大小等因素对植被过滤带径流拦蓄、TSS拦截和水质净化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过滤带的宽度对径流拦蓄效益影响较大,宽度为1、3和5 m植被过滤带的径流削减率分别为25.9%、79.6%、79.7%;污染物(TN、TP、K)削减率随着宽度逐渐增大,分别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知符
本文是对沂蒙山区典型小流域的刺槐、松树和紫穗槐灌木林地蓄水效益进行的计量研究,根据实测数据,分析了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渗透性、蓄水性、枯枝落叶层蓄水量和林地总蓄水量,并与农田、岗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林地有显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效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莉 何丙辉 李旭光 张小林
姚安县是“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县,在该县的洋派河小流域修筑同样面积的4个径流小区,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措施,分别为对照地(即撂荒地)、人工补植地(人工种植澳洲金合欢)、封禁措施地、坡耕地(人工耕种的坡耕地)4种,修复中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的过度干扰和侵害,充分利用生态自我恢复能力,大面积实施生态自我修复,提高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从植被重要值,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的保土保水量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研究结果如下:生态修复后人工补植地和封禁地:①植被恢复迅速,植被覆盖度达到60%以上;②土壤的结构得到改善,封禁地全N含量最高,补植地当人工恢复达到一定年限后含N量也会增加;...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 植被覆盖度 姚安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承标 梁宏温
1991~1996年,通过建立径流小区的方法,对广西桂平市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的水、土、肥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的年平均液体径流量为全垦(134850t/hm2)>带垦(113839t/hm2)>穴垦(109491t/hm2);年土壤流失量为全垦(9313t/hm2)>带垦(4090t/hm2)>穴垦(1917t/hm2);年平均水土养分流失量为全垦(16617kg/hm2)>带垦(7627kg/hm2)>穴垦(3982kg/hm2),分别是灌草坡(2014kg/hm2)的8251%、3787%和1977%。不同整地造林后第6年时...
关键词:
马尾松,工程幼林,整地方式,水土保持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