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98)
- 2023(4430)
- 2022(3699)
- 2021(3362)
- 2020(2720)
- 2019(6021)
- 2018(6150)
- 2017(10862)
- 2016(6283)
- 2015(7071)
- 2014(7285)
- 2013(6729)
- 2012(6278)
- 2011(5543)
- 2010(5565)
- 2009(5157)
- 2008(4877)
- 2007(4424)
- 2006(3926)
- 2005(3407)
- 学科
- 济(21204)
- 经济(21169)
- 管理(15444)
- 业(10868)
- 中国(10425)
- 企(8110)
- 企业(8110)
- 学(7957)
- 地方(7006)
- 城市(6059)
- 方法(5772)
- 农(5564)
- 制(5563)
- 环境(5496)
- 体(5484)
- 理论(4909)
- 数学(4842)
- 数学方法(4775)
- 财(4545)
- 城市经济(4382)
- 银(3914)
- 银行(3893)
- 融(3869)
- 金融(3862)
- 业经(3824)
- 行(3794)
- 发(3644)
- 及其(3517)
- 划(3498)
- 农业(3422)
- 机构
- 学院(86101)
- 大学(85553)
- 研究(35011)
- 济(29497)
- 经济(28434)
- 管理(27604)
- 科学(24680)
- 中国(24591)
- 理学(23098)
- 理学院(22712)
- 管理学(22127)
- 管理学院(21973)
- 农(19980)
- 京(19914)
- 所(18666)
- 研究所(17261)
- 农业(15971)
- 业大(15821)
- 中心(15536)
- 江(14310)
- 财(13773)
- 院(13626)
- 范(12573)
- 师范(12303)
- 北京(12119)
- 技术(11890)
- 省(11841)
- 州(11179)
- 室(10885)
- 研究院(10858)
- 基金
- 项目(61753)
- 科学(47423)
- 基金(43372)
- 研究(41982)
- 家(39861)
- 国家(39564)
- 科学基金(32713)
- 社会(25531)
- 省(25182)
- 社会科(24044)
- 社会科学(24038)
- 基金项目(23175)
- 自然(22166)
- 划(21677)
- 自然科(21653)
- 自然科学(21643)
- 自然科学基金(21192)
- 教育(18893)
- 资助(17128)
- 编号(16582)
- 重点(14470)
- 发(13924)
- 成果(13508)
- 计划(13074)
- 课题(12915)
- 部(12412)
- 创(12358)
- 科技(12030)
- 科研(11799)
- 创新(11720)
共检索到131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巨天珍 林郁 贾丽
通过检测黑臭水体对周围一定范围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说明其对周围空气质量的影响。采用自然沉降法收集空气微生物,在某大学活动区域的黑臭水体确定了4个断面,代表不同的地被物在距离臭水沟不同距离的16个样点进行了空气微生物的取样,最后针对特殊区域提出了环境卫生管理的近期和远期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品文
近日,住建部、环保部在落实"水十条"全国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检查活动中,通过摸底排查发现,在检查的295个大中城市中,有70%的城市仍有大量的黑臭水体存在。两部委在随后下发的整治通知中,要求各城市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积极落实"水十条"的相关要求。一直以来,城市黑臭水体是城市水环境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城市水污染防治的难题。因此,当前要立足于民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建光 姜瑞波 任天志 王立刚 徐晶
重金属以及化学农药(除草剂)残留和多化芳烃等有机污染是造成我国农田复合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影响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水体氮磷污染和富营养化也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微生物在农田污染治理和水体富营养化修复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我国农田的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以及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严峻形势,讨论了微生物资源在农田与水体污染修复中前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黎佳茜 韩诗雯 丁宇宁 梁志宏
目的:调查高校图书馆室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析不同楼层、藏书室和走廊的微生物分布,为加强高校的图书馆卫生建设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对高校图书馆共4层11个采样点进行细菌总数及霉菌总数的检测,并对细菌和霉菌进行初步分类。结果:楼层微生物总数在385cfu/m3-822 cfu/m3之间,细菌以G+为主,杆菌多于球菌,霉菌主要是青霉和曲霉;温度在24℃~26℃之间,相对湿度范围是70%RH~85%RH。结论:本次实验调查依据空气微生物标准,校图书馆属于微生物的清洁水平。走廊微生物数量高于阅览室,通风、环境因子、人员数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图书馆 空气 细菌总数 霉菌总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国磊 田玲玲 罗静 蒋亮 吴益坤
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要务,而城市黑臭水体是危害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污染源。该研究以长江经济带城市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技术与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其空间特征及分布规律,探究不同因子对黑臭水体空间格局的影响差异并提出整治建议。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黑臭水体空间分布呈凝聚型分布,且空间分异较为明显。核密度表现为多单核中心独立、次级中心带状及零星分布特征。(2)黑臭水体重心位置处在湖北和湖南省中部城市区域,其系统具有明显无标度区,分形特征显著,空间结构复杂性强。(3)不同类型黑臭水体均属正值空间相关性,呈"上游冷、中下游热"的冷热点区差异格局。(4)空间结构的地理探测影响因素在全域范围内贡献力不明显,分区影响因子匹配凸出。工业废水排放量、居民生活用水量、排水管道长度等是显著影响因素。建议应从严守生态规矩、建立黑臭水体治理体制机制、完善识别评定技术标准体系、创新实践整治、丰富理论研究等方面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消除。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杜敬霆 孙朋飞 张昕
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阻燃剂被广泛使用。因为它对人类的器官、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危害以及向周边环境的不断迁移,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迫切需要处理的污染物之一。以同系物4-溴联苯醚(BDE-3)作为降解对象,将海藻酸钠和生物碳混合制成微球制剂,对该制剂吸附BDE-3的潜力、机制及添加降解菌sPhingomonas sP.DZ3后微球菌剂的吸附增益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的海藻酸钠为微球制备的最佳质量浓度,该微球制剂在液相中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微球的最大吸附量为28.6 mg·g~(-1)。用添加微生物的微球菌剂对BDE-3污染水体进行修复时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文倩 张清东 苟俊莉 张魏 李文梦
【目的】本文探究了底部曝气对黑臭水体的处理效果,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底部曝气法对黑臭水体进行室内模拟实验,通过考察不同曝气量、曝气时间对底泥及上覆水中污染物的去除,以COD、NH3-N、TN、TP以及底泥有机质、生物降解能力、底泥厚度作为监测指标。【结果】曝气量为2 L/min,曝气时间9 h时,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佳,24 d系统达到稳定。【结论】底部曝气技术对治理黑臭水体具有可行性,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关键词:
黑臭水体 底部曝气 处理效果 稳定性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邓秋穗 唐霞 蔡润 许瀚月 张睿韬 李冰洁 李司晨 徐恒 汪红
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的钝化作用,制备微生物钝化剂并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通过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性质,筛选出能有效处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优良菌种CQ7与FQ2;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表征,并测定其生长曲线,鉴定FQ2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进一步对筛选出的菌种进行理化条件测定,测定得CQ7与FQ2的最适生长条件均为p H=5、转速180 r/min、温度25℃。经金属耐受和吸附实验,选定FQ2为工程菌,测序确定其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 marcuscens)。将筛选所得菌种与相应理化条件相结合,
关键词:
微生物钝化剂 重金属污染 自动化修复仪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衣海青 刘训理
重金属污染与土壤微生物山东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衣海青,刘训理重金属污染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问题,人们已做了大量工作研究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降解和矿质营养转化等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并与某些植物病害直接相关,因此这一研究领域...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靳海霞 潘健
为研究通过卫星遥感手段监测城镇黑臭水体位置分布的可行性,利用高分二号卫星融合影像数据对北京市城镇水体进行水体岸线提取和水质参数反演。水质参数包括叶绿素a、悬浮物浓度、透明度和营养化指数。基于水体岸线提取结果和反演的各类水质参数的指数分布图,结合预先设定的水体黑臭程度遥感判别指标,对北京市9处水体河段水质进行综合遥感判读,辅以实地调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分二号卫星融合影像能够很好的识别城镇区域内宽度较窄的河道岸线,并判定水面浮萍的存在,定量反演出的水体单位面积内悬浮物浓度、透明度和营养状态指数能够反映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靳海霞 潘健
为研究通过卫星遥感手段监测城镇黑臭水体位置分布的可行性,利用高分二号卫星融合影像数据对北京市城镇水体进行水体岸线提取和水质参数反演。水质参数包括叶绿素a、悬浮物浓度、透明度和营养化指数。基于水体岸线提取结果和反演的各类水质参数的指数分布图,结合预先设定的水体黑臭程度遥感判别指标,对北京市9处水体河段水质进行综合遥感判读,辅以实地调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分二号卫星融合影像能够很好的识别城镇区域内宽度较窄的河道岸线,并判定水面浮萍的存在,定量反演出的水体单位面积内悬浮物浓度、透明度和营养状态指数能够反映水体的黑臭程度,各河段水体黑臭程度的遥感判别结果与官方公布的结果基本一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斐 王广军 余德光 卢炳国 谢骏 郁二蒙 夏耘 种香玉
为探讨生物絮团对养殖水体水质和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采用水质分析和Biolog-ECO技术,分析了葡萄糖强化养殖水体培育生物絮团的过程中水质指标和微生物碳代谢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成熟的生物絮团有效降低了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水平,并显著提高了养殖水体的总固体悬浮物(TSS)含量。(2)对照组和生物絮团组水体微生物样品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在培养108 h后趋于稳定,生物絮团组AWCD高出对照组18%;同时生物絮团系统水体微生物提高了对聚合物类和碳水化合物类的代谢强度;对比2组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发现,生物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邵佳 周文晶 宋瑶 潘洋 秦华 陈俊辉
【目的】探究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质炭能否缓解长期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胁迫效应,为污染土壤生物质炭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竹材边角料(BB)、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蒲壳(PB)和玉米Zea mays秸秆(CB)制备的3种生物质炭分别以3%比例(炭土质量比)添加到长期受铅、镉污染土壤中,分析生物质炭短期施用下土壤养分、重金属有效质量分数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3种生物质炭添加均未影响土壤重金属全量,而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氯化钙可提取态铅、镉质量分数。与不施生物质炭处理相比,BB、PB和CB分别使可提取态铅质量分数显著(P<0.05)降低了69%、84%和72%;使可提取态镉质量分数显著(P<0.05)降低了26%、63%和36%,且PB处理显著(P<0.05)低于BB和CB处理。PB和CB添加均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pH(0.79和0.51个pH单位)、有机碳质量分数(37%和74%)、全氮质量分数(12%和41%),而BB添加对其影响不显著。BB、PB和CB分别使土壤磷脂脂肪酸总量提高了33%~56%、革兰氏阳性菌提高了30%~41%、革兰氏阴性菌提高了40%~66%、放线菌提高了34%~52%、真菌提高了33%~79%,但3种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除PB和CB处理的磷脂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BB处理)。3种生物质炭均显著(P<0.05)提高了脱氢酶活性(2~6倍),但未影响土壤基础呼吸速率,而PB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细菌胁迫指数(13.9%),提高了底物诱导呼吸速率。【结论】山核桃蒲壳制备的生物质炭可作为较好的改良剂,降低土壤铅镉有效性,恢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图4表3参29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玲 万韦韬 刘兵 徐文静 顾泽茂
为探究稻虾共作对稻田水体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基于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比较稻虾共作模式(RC)和水稻单作模式(RM)中水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RC中水体微生物的多样性极显著高于RM。水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在2种模式中差异显著,且水体理化性质,如总氮、亚硝酸盐氮等的含量与2种模式中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显著关联。相比于RM,RC水体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更高,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更低。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根瘤菌目(Rhizobiales)、聚球藻目(Synechococcales)等为RC主要的水体微生物标志物,而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β-变形菌目(Betaproteobacteriales)、红环菌目(Rhodocyclales)等则为CM主要的水体微生物标志物。在稻田水体微生物群落中鉴定出6个基石种,主要属于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腐螺旋菌科(Saprospiraceae)和多囊菌科(Polyangiaceae)等。通过功能预测及其相对丰度比较,发现RC中水体微生物的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高于RM,尤其是能量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极显著地高于RM。以上研究表明,相比于水稻单作,稻虾共作显著提高了稻田水体微生物的多样性,塑造了组成更健康、功能更强大的水体微生物群落,提高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力和能量利用效率,有利于稻田水体净化,并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稳定。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其根 孙宇 赵良杰 吴杰洋 张真 胡忠军
利用Biolog技术就滆湖原位围隔内鲢鳙放养密度和比例对水体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试验阶段后期不同围隔内水体微生物对碳源总量的利用相对于试验中期有较明显的变化。未放养鲢鳙的对照组(A0)在试验后期对于碳源总量的利用低于各实验组(A_1:鱼密度40 g/m3、鲢鳙比7∶3;A_2∶40 g/m3、3∶7、A_3∶80 g/m3、7∶3和A_4∶80 g/m3、3∶7)。试验中期和后期,利用比例较高的碳源类型均为聚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试验后期不同围隔水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方式具有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