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
- 2023(169)
- 2022(126)
- 2021(104)
- 2020(99)
- 2019(207)
- 2018(193)
- 2017(306)
- 2016(214)
- 2015(224)
- 2014(239)
- 2013(232)
- 2012(230)
- 2011(227)
- 2010(203)
- 2009(215)
- 2008(239)
- 2007(167)
- 2006(156)
- 2005(147)
- 学科
- 学(776)
- 济(342)
- 经济(342)
- 害(309)
- 虫(270)
- 业(269)
- 农(249)
- 及其(231)
- 防(227)
- 虫害(216)
- 治(215)
- 防治(215)
- 水产(208)
- 物(206)
- 农业(205)
- 病虫(188)
- 病虫害(188)
- 动物(184)
- 生态(173)
- 方法(167)
- 动物学(162)
- 银(159)
- 银行(159)
- 行(154)
- 毒(153)
- 融(152)
- 金融(152)
- 家(146)
- 数学(146)
- 数学方法(143)
- 机构
- 大学(3568)
- 学院(3522)
- 农(2164)
- 研究(2093)
- 科学(1977)
- 农业(1797)
- 所(1566)
- 研究所(1509)
- 业大(1454)
- 中国(1222)
- 室(1167)
- 农业大学(1165)
- 实验(1156)
- 实验室(1118)
- 重点(1055)
- 省(1017)
- 业(1001)
- 京(864)
- 科学院(798)
- 中心(777)
- 院(774)
- 技术(742)
- 研究院(707)
- 科学研究(682)
- 江(659)
- 济(645)
- 经济(624)
- 林业(608)
- 部(599)
- 林(585)
共检索到4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胜毅 刘仁虎 Akinwunmi O Latunde-Dada Hans Cools Bruce D L Fitt John A Lucas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欣洲 宋培玲 郝丽芬 苑琳 李子钦
对采自安徽油菜黑胫病菌分离株的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合GenBank中的有性型Leptosphaeriamaculans和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将该病菌鉴定为Leptosphaeria biglobosa。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对Leptosphaeria biglobosa侵染条件的研究表明,油菜黑胫病菌是属偏高温高湿类型的病害,在温湿度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时,病害就难以完成侵染发病;温度与保湿时间对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病原菌侵染的最佳温度和保湿时间组合为:温度21~24℃,保湿48 h以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培玲 张键 郝丽芬 皇甫海燕 袁喜丽 包玉英 李子钦
通过研究油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活性变化规律与黑胫病侵染过程、品种抗病性的关系,揭示不同油菜品种对黑胫病菌的抗病机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并比较分析抗、感品种接种前后,各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接种前,抗病品种的POD、PPO、CAT活性高于感病品种,PAL、SOD活性则与感病品种相近。接种后抗病品种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5种防御酶活性均迅速升高而达到峰值,且其酶活性增加量显著大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防御酶的活性或增幅较小或较抗病品种滞后。黑胫病菌可以诱导油菜体内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POD、...
关键词:
油菜 防御酶 黑胫病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培玲 Malgorzata Jedryczka 郝丽芬 皇甫海燕 李子钦 包玉英
为掌握中国油菜品种的黑胫病抗性水平,为抗病育种及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采用子叶穿刺接种法,对35个油菜品种开展了黑胫病的抗性评价及抗病基因推导研究。供试品种中没有发现对病原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和Leptosphaeria biglobosa表现高抗或免疫的品种,只有3个品种可以兼抗Leptosphaeria maculans和Leptosphaeria biglobosa,但均表现低抗。供试的35个品种对12个菌株共产生了17种反应型,其中12个品种的反应型与鉴别寄主的完全相同,18个品种的反应型与鉴别寄主的非常相近,5个品种的反应型不同于任何鉴别寄主。抗病...
关键词:
油菜 黑胫病 抗性评价 抗病基因推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喜文 郝友进 陈德富
在建立简单、有效、准确的叶圆片检测黄瓜白粉病抗性的基础上 ,系统地比较了 7种化学诱导物及其组合对黄瓜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 ,草酸、水杨酸、苦参碱、苯基硫脲、复合磷均能显著诱导黄瓜对白粉病的抗性。其诱导效果为草酸 >水杨酸 >苦参碱 >苯基硫脲 >复合磷 ,氯化钾和硫酸锰的诱导效果不明显。当苯基硫脲、苦参碱与硫酸锰、氯化钾和复合磷分别组合时与单一诱导物相比 ,诱导效果明显增强 ;而当水杨酸、草酸与之组合时诱导效果明显减弱 ,这可能与离子间相互作用有关。
关键词:
诱导抗性 白粉病 黄瓜 化学物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春红 范尉尉 董文琦 李运朝 崔四平 贾银锁
【目的】对黄萎病菌毒素滤液诱导棉花体内抗病性相关酶的研究,探索棉花黄萎病菌诱导抗性的生理机制。【方法】以4种浓度[病菌滤液原液(VD)、1﹕20、1﹕40、1﹕50]的黄萎病菌毒素液,在0、12、24、48、60、72 h预处理后,观察4~6叶龄棉苗叶和根的外部表现及发病情况,测定其植株形态的4~6片真叶萎蔫指标和体内相关抗性酶的变化。【结果】(1)不同浓度的毒素液浸泡棉根48 h后,1﹕20组,真叶萎蔫,子叶倒挂;1﹕40组,真叶轻度萎蔫,子叶萎蔫;1﹕50组,仅表现为子叶失水,1~2片真叶略显失水,大多数真叶完好;而VD对照组表现为3级危害,严重萎蔫。当毒素液浓度降至1﹕50时,预处理棉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桢 胡小平 杨之为 李振岐
弱小种尤诱导接种后,PAL活性始终大于同期其他处理;先诱导接种尤再挑战接种条中29号处理的POD活性于72h和120h时产生两个高峰;用条中29号小种挑战接种后PPO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单独接种尤的处理相同,均高于单独接种条中29号小种和对照处理;挑战接种条中29处理的SOD活性远比同期其他处理的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桢 胡小平 杨之为 李振岐
从28个供试品种中筛选出新麦9号、咸阳117和辉县红为供试品种,以弱毒小种尤为诱导菌系,以条中29号小种为挑战接种菌系。试验结果表明,弱小种诱导接种可以降低挑战接种菌系的孢子萌发率、孢子堆数量、产孢量。诱导接种和挑战接种间隔12h发病率最低,但不同品种间略有差别。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诱导抗病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春颖 王凤茹 李兴红
本试验用天然抗病毒剂VA作诱导因子 ,抗病品种枯斑三生烟 (NicotianatabacumL SamSunNN)和感病品种三生烟 (NicotianatabacumL SamSun)经VA诱导处理后 (清水作对照 )接种TMV。结果表明 ,VA可局部和系统地诱导烟草叶片对TMV产生抗性 ,其枯斑抑制率可达 4 0 %~ 6 0 % ,枯斑直径比对照减少 30 %~ 5 0 % ,且在抗病品种SamSunNN中 ,VA +TMV处理明显增加了PR蛋白的含量 ,在不接种情况下VA诱导的烟草叶片中PR蛋白表现很弱。在感病品种SamSun烟中 ,VA不能诱导PR蛋白产生。说明VA诱导PR蛋白含量的增...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晓丽 李海平 贾程宇 段立清
【目的】在室内研究茉莉酸(JA)诱导青杨抗性对感染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及食物利用的影响,揭示舞毒蛾种群动态与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及寄主植物诱导抗性的关系。【方法】人工食料饲养到2龄的舞毒蛾幼虫,采用食料给毒法每头接LdNPV 92 OBs·μL~(-1),然后分别接到茉莉酸诱导1,5,10天后的青杨苗木及未诱导过的青杨苗木上继续饲养,以不接病毒及未诱导的青杨苗木为对照组,待幼虫脱皮到3龄时称体质量、测量食叶量、排粪量,计算食物利用率等指标,记录发育历期。【结果】感染LdNPV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及食物利用受到其取食寄主植物诱导抗性的影响,幼虫感染LdNPV并取食JA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立梅 吴元华 赵秀香
以辽宁田间主栽西瓜品种"京欣"为试材,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及田间大棚试验,采用病情指数调查、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田间倒瓤率调查和蔗糖合成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研究了硼元素抗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室内效果、田间对西瓜倒瓤率的控制作用及其对西瓜蔗糖代谢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硼元素浓度为30 mg/L时,葫芦的发病程度及病毒含量均显著低于接种对照(P<0.05);单独喷施硼元素和喷施硼元素后再接种CGMMV处理,均可通过调节与蔗糖代谢密切相关的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洋 蒋继志 杨发茂 宋海亮
以草酸,KCl,FeSO4,K2HPO4作为激发子,就诱导马铃薯块茎对早疫病的抗性及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草酸,KCl,FeSO4均可诱导马铃薯块茎产生对早疫病的抗性,其中20 mmol/L草酸的保护率达到49.38%,80 mmol/L KCl的保护率达到52.94%,40 mmol/L FeSO4的保护率达到51.51%,K2HPO4不能诱导马铃薯块茎抗早疫病。经草酸、 KCl、FeSO4诱导处理后的马铃薯块茎中,POD,PAL,PPO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表明化学物质可能通过提高这3种酶的活性来发挥其诱导抗病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瑞 李莉萍 黄婷 梁万文 雷爱莹 黄维义 李健 梁聪 甘西 陈明
为比较罗非鱼链球菌病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口服免疫效果,对两种疫苗口服接种罗非鱼后0 h、6 h、12 h、1 d、3 d、5 d、7 d、9 d、11 d、13 d和15 d的脑、肝、脾和后肾组织进行细菌分离检测,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肝、脾、中肠和头肾组织中无乳链球菌DNA进行检测定量示踪抗原,并对两种疫苗口服接种保护率进行比较。罗非鱼口服接种弱毒疫苗6 h、12 h、1 d的脑、肝、脾、后肾均可分离出无乳链球菌,3 d之后脑和11 d之后肝细菌分离为阴性,15 d的脾仍为阳性,后肾3 d之后细菌分离为阴性,灭活疫苗组和空白组均为阴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两种疫...
关键词:
罗非鱼 链球菌病 疫苗 口服接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立华 杨婷婷 邱润霜 何思洁 余萍 郑雪 张丽珍 张仲凯
【目的】番茄斑萎病毒(TSWV)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危害多种作物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筛选应用具有高效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是防控TSWV引起的病害有效途径之一。前期研究发现三列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中提取的贝壳杉烯酸(AHK)具有抑制TSWV侵染的活性,本研究探明其具体的抑制机制。【方法】通过测定接种TSWV前、后用AHK处理的烟草植株相关防御酶活性以及RT-qPCR检测抗性相关主要代谢通路关键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量,解析AHK防御TSWV侵染的机制。【结果】AHK在病毒接种前后处理中能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而抑制TSWV的侵染;同时AHK能诱导茉莉酸(JA)通路重要转录因子MYC2、NAC表达量升高,增强了系统获得抗性。【结论】AHK主要通过诱导SOD酶活升高以及诱导JA通路增强寄主系统抗性从而抑制TSWV的侵染,具有作为植物源农药研发的潜力,为TSWV引起的病毒病绿色防控积累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商闯 马春红 贾银锁 翟彩霞 李运朝 董文琦 崔四平 侯立白
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获得抗病性。以一对同核异质玉米B37自交系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检测适宜诱导抗性的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抗病性的适宜诱导浓度,测定与抗病性相关酶的变化。经用1∶50和1∶60的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预处理植株,再接种高浓度(1∶10)毒素培养滤液处理的病斑面积分别为(0.30±0.14)和(0.36±0.17)mm2,而对照为(2.70±0.24)mm2,是处理的7.5~9倍,差异极显著。经0~72 h的动态检测,以1∶60预处理效果为最佳,与对照相比,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平均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