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
2023(1472)
2022(1333)
2021(1322)
2020(1094)
2019(2440)
2018(2404)
2017(4289)
2016(2664)
2015(2933)
2014(2602)
2013(2654)
2012(2557)
2011(2379)
2010(2240)
2009(2069)
2008(2005)
2007(1740)
2006(1491)
2005(1411)
作者
(10029)
(8488)
(8470)
(7678)
(5393)
(4209)
(3770)
(3282)
(3263)
(3029)
(2885)
(2854)
(2800)
(2778)
(2747)
(2741)
(2579)
(2517)
(2510)
(2475)
(2292)
(2265)
(2121)
(1892)
(1889)
(1878)
(1865)
(1860)
(1837)
(1776)
学科
管理(7227)
(6177)
(6127)
经济(6109)
(4743)
企业(4743)
(3757)
方法(3462)
(3344)
数学(2884)
数学方法(2854)
(2079)
(2073)
农业(2016)
(1904)
虫害(1741)
人事(1650)
人事管理(1650)
业经(1627)
及其(1620)
(1586)
生物(1563)
病虫(1523)
病虫害(1523)
防治(1478)
(1477)
(1374)
财务(1371)
财务管理(1366)
企业财务(1337)
机构
大学(38691)
学院(38381)
(16857)
研究(15980)
农业(13633)
科学(13249)
管理(13239)
业大(12309)
(12235)
理学(12115)
经济(12028)
理学院(11925)
管理学(11602)
管理学院(11564)
中国(11005)
(9906)
研究所(9426)
农业大学(8966)
(8626)
(7096)
(7056)
(6926)
实验(6791)
中心(6620)
实验室(6522)
重点(6103)
(6029)
(5834)
科学院(5623)
技术(4988)
基金
项目(30841)
科学(23171)
(23052)
基金(22966)
国家(22896)
科学基金(18189)
研究(16390)
自然(14648)
自然科(14311)
自然科学(14297)
自然科学基金(14085)
基金项目(12676)
(12210)
(10661)
社会(9544)
资助(9253)
社会科(8965)
社会科学(8964)
科技(7971)
计划(7965)
重点(7259)
教育(7256)
(7194)
科研(6733)
(6632)
专项(6454)
(6249)
(6245)
(6011)
创新(5930)
期刊
(15414)
学报(14717)
(11747)
经济(11747)
科学(11437)
农业(10674)
大学(10513)
学学(10448)
中国(7094)
研究(7035)
业大(5603)
(5470)
林业(4739)
农业大学(4565)
管理(4511)
(3882)
(3506)
自然(2910)
科技(2893)
中国农业(2789)
自然科(2627)
自然科学(2627)
业经(2424)
农林(2307)
(2307)
科技大(2250)
科技大学(2250)
(2135)
财经(2090)
(1930)
共检索到51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芳  嵇保中  刘曙雯  杨锦锦  张新慰  王丽平  赵正萍  王亚召  
【目的】研究黑翅土白蚁工蚁对松木粉及密黏褶菌腐木粉的觅食行为及腐木粉对工蚁的引诱活性,为进一步研究黑翅土白蚁工蚁取食习性和开发毒饵诱杀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Y形嗅觉仪为主要部件,构建了黑翅土白蚁采食场,观察工蚁的觅食行为。同时,利用Y形嗅觉仪观察黑翅土白蚁工蚁对松木粉和腐木粉的趋性反应。【结果】黑翅土白蚁工蚁觅食行为主要包括嗅觉感受、食物探索与确认以及采食个体召募等环节,采食工蚁对松木粉和腐木粉的觅食行为相似,但各环节的行为出现时间不同,工蚁在松木粉侧臂首次出现、到达松木粉、泥被出现的时间皆晚于腐木粉侧臂;不同树种来源的工蚁对腐木粉觅食行为反应依次是杂交鹅掌楸工蚁>香樟工蚁>水杉工蚁;在腐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亚召  嵇保中  刘曙雯  徐立军  金明霞  王怡  
【目的】黑翅土白蚁是一种重要的培菌白蚁,采食工蚁有取食菌圃物质的习性。研究菌圃物质、菌圃物质提取液、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密黏褶菌松木粉培养物对黑翅土白蚁采食工蚁的诱食活性,为研究开发食性引诱剂提供依据。【方法】从采食工蚁数量、泥被出现时间、泥被面积、泥被覆盖率及饵料被食率5个指标比较不同饵料对采食工蚁的诱食活性。【结果】黑翅土白蚁的副巢菌圃、主巢中层菌圃、主巢下层菌圃的诱食活性优于主巢上层菌圃、密黏褶菌松木粉培养物和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P<0.01);副巢菌圃在工蚁数量、饵料被食率方面优于主巢下层菌圃(P<0.01);主巢上层菌圃在采食工蚁数量、泥被出现时间方面优于密黏褶菌松木粉培养物(P0.05);与前5种饵料相比,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在各方面都最差且差异极显著(P<0.01)。在菌圃正己烷提取液、密黏褶菌松木粉培养物、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构成的食物选择试验中,副巢菌圃提取液饵料与主巢下层菌圃提取液饵料诱食活性均优于杂交鹅掌楸外表皮、主巢上层菌圃提取液饵料、主巢中层菌圃提取液饵料及密黏褶菌松木粉培养物(P0.05),但优于主巢上层菌圃提取液饵料及杂交鹅掌楸外表皮(P<0.01);主巢上层菌圃提取液饵料优于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P<0.01);副巢菌圃提取液饵料在采食工蚁数量、饵料被食率方面优于主巢下层菌圃提取液饵料(P<0.05)。【结论】菌圃物质和菌圃提取液(上层主巢菌圃提取液除外)的诱食活性优于密黏褶菌松木粉培养物;菌圃物质的诱食活性优于其提取液;副巢菌圃及其提取液的诱食活性最高;密黏褶菌松木粉培养物的诱食活性优于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的诱食活性;菌圃及其提取液诱食活性的强度与菌圃的分布和部位有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洪娥  沈雯雯  白杰云  官俊  
【目的】建立落叶松木粉粒径与长宽比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数学模型和其二阶导数,揭示木粉长宽比随粒径减小的变化趋势及变化的根本原因,获得最大长宽比对应的粒径,为建立长宽比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拍摄获得木粉的显微图像,测算获得目标木粉成熟管胞的平均长度、平均宽度以及木粉粒径的大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单木粉颗粒的矩形度、长宽比:将原始木粉显微图像由RGB颜色空间转到Lab颜色空间,提取其b分量;对b分量图像用3×3模板进行中值滤波;用K-means算法将去噪后图像聚类为2类,得木粉的二值图像;对二值图像用5×5的结构元素进行先开启后闭合的数学形态学运算;用八连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阎华  王会  黄升谋  李云捷  吴进菊  于博  李玉奇  
【目的】利用生物吸附剂处理含铬和锌等重金属污染废水具有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及吸附效率高等特点,本研究旨在从林木资源废弃物中筛选吸附效果优良的生物吸附剂。【方法】选用鱼鳞松松木粉为吸附剂原材料,使用硫酸对其表面进行酸化处理以提高其表面活性,然后研究溶液p H值、溶液温度、Cr(Ⅵ)及Zn(Ⅱ)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对酸化松木粉吸附重金属离子Cr(Ⅵ)及Zn(Ⅱ)的影响。【结果】酸化松木粉吸附重金属离子Cr(Ⅵ)及Zn(Ⅱ)的最优化条件为溶液p H 2.0,溶液温度40℃,铬和锌离子初始浓度20 mg/L,吸附剂用量1.0 g/L,吸附时间120 min。吸附动力学方程分析表明,酸化松木粉吸附重金属离子Cr(Ⅵ)和Zn(Ⅱ)能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模型分析表明,酸化松木粉吸附重金属离子Cr(Ⅵ)和Zn(Ⅱ)能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结论】酸化松木粉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Cr(Ⅵ)和Zn(Ⅱ)的吸附效果良好,其吸附过程主要是发生在酸化松木粉表面的单分子层化学吸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欧荣贤  王清文  
用马来松香对木粉进行流动性能改善处理,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熔融复合,挤出成型制备木粉/HDPE复合材料(WF-HDPE)。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分析经马来松香改性前后木粉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和元素的变化,采用旋转流变仪研究WF-HDPE的流变行为。FTIR与XPS分析表明,马来松香分子中的酸酐基团与木粉表面的羟基发生了酯化反应,并且马来松香是以单酯的形式接枝到木粉表面,同时产生一游离羧基。WF-HDPE流变学研究表明:复合材料的复合黏度(η*)、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马来松香用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减小,但体系的黏度和模量总体呈...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娅宁  羊桂英  周琪欢  谢晓俊  漆梦雯  沈毅  莫建初  
【目的】探明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菌圃微生物对优势真菌蚁巢伞Termitomyces heimii生长的影响,可为深入研究白蚁菌圃微生态提供实验参考,对人工栽培蚁巢伞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方法】使用寡营养培养基分离菌圃微生物。细菌方面,通过探究细菌发酵液对蚁巢伞生长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菌液中新生成的可溶性糖类物质,初步明确菌圃细菌对蚁巢伞生长的影响;真菌方面,采用对峙培养手段探明蚁巢伞与其他菌圃真菌的互作情况。【结果】从黑翅土白蚁菌圃中共分离8种细菌及12种真菌杂菌,发现菌圃内存在大量蚁巢伞孢子。菌圃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促进蚁巢伞生长,在其影响下蚁巢伞菌丝呈现纽结凸起,菌丝生长速率相比对照组极显著提高,最高提升0.033 cm·d~(-1)(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毅  漆梦雯  羊桂英  周琪欢  余婷  李吴晗  莫建初  
【目的】挖掘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共生真菌在秸秆资源利用上的应用潜力,为实现秸秆生物降解产业化补充菌种资源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为分离培养基,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从黑翅土白蚁肠道中分离筛选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活性的真菌,并测定纤维素酶活性。在液态发酵条件下,评估不同真菌以及真菌组合对水稻Oryza sativa秸秆的降解效果,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晶体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降解前后水稻秸秆的理化性质。【结果】从黑翅土白蚁肠道中共分离到4种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活性的真菌,经鉴定分别为安拉阿巴德篮状菌Talaromyces allahabadensis、刺孢篮状菌T. aculeat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灰孔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tephropora。纤维素酶活结果显示:黑曲霉的内切葡聚糖酶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最高,安拉阿巴德篮状菌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水稻秸秆降解试验表明:黑曲霉与灰孔多年卧孔菌双菌组合具有最强的秸秆降解能力,20 d内可降解秸秆中38.27%的干物质、62.59%的纤维素和51.75%的半纤维素。降解后水稻秸秆内部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被破坏,结晶度由22.44%上升至32.53%,秸秆表面崩解碎裂,结构蓬松化。【结论】从黑翅土白蚁肠道分离得到的黑曲霉和灰孔多年卧孔菌在组合降解水稻秸秆时表现出极强的降解能力,在秸秆生物降解产业化上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图6表2参3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求应  雷朝亮  薛东  
通过观察黑翅土白蚁的觅食行为,对黑翅土白蚁的食物选择性作了研究。室内结果表明:在6种纯饵料中,小米粉的被食率、泥被面积及泥被覆盖率均最高,其泥被出现时间仅长于松木粉,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在5种添加物中,除15%黑木耳外,15%香菇、10%松花粉、10%白砂糖、15%蜂蜜都能显著提高小米粉对黑翅土白蚁的诱食效果,其中又以10%白砂糖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野外试验结果表明,小米粉+10%白砂糖诱饵对黑翅土白蚁的诱食效果优于小米粉诱饵。可见,小米粉+10%白砂糖是最优化的饵料组合,可作为黑翅土白蚁毒饵中的饵料组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佳佳  嵇保中  刘曙雯  曹丹丹  冀士琳  张新慰  杨锦锦  丁芳  Ehsan Soleimani-Nezhadian  汪洪江  
通过不同林分黑翅土白蚁采食工蚁的饵料筛选结果,分析白蚁取食经历对食物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林分的黑翅土白蚁喜食树种最佳为鹅掌楸树皮粉,其工蚁数量、泥被覆盖率和饵料被食率均较高,泥被出现时间在所有饵料中也相对较早。筛选出的辅食饵料最佳比例为15%小米粉和5%蔗糖,高糖分对黑翅土白蚁仅有短暂的诱食作用,一段时间后,高糖分诱食作用减退。白蚁采食工蚁存在取食记忆现象,取食记忆的持续时间与原取食材料在食物资源中的嗜食序列有关。若原取食材料属于食物选择试验中最嗜食物质,取食记忆可持续存在;否则,一定时间后发生食物选择的改变。试验筛选出最佳饵料配方为80%鹅掌楸树皮粉+15%小米粉+5%蔗糖,采食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关成  汤正捷  王云  吴章康  
使用橡胶木粉、稻壳粉及橡胶籽壳粉等木粉原料以相似配方、相同模具制备一系列木塑复合样品试件。对试件弯曲破坏载荷、加热尺寸变化率、吸水率、密度及热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粉原料的性质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有重要影响。大多数木粉原料使用类似配方即可生产出性能优异的木塑复合材料,而橡胶籽壳粉由于高油脂含量使得样品试件性能最差,因此利用橡胶籽壳粉生产木塑复合材料需对橡胶籽壳粉进一步加工处理,并调整生产配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杰  李明涛  陈顺安  姚俊  石雷  陈晓鸣  
[目的]研究鹤顶粉蝶(Hebomoia glaucippe)成虫觅食、求偶时的视觉、嗅觉信号利用机制。[方法]通过行为观察分别测定不同花色和蜂蜜水及塑封模型对鹤顶粉蝶的引诱效应。[结果]在无气味的7种不同颜色假花诱集试验中,雌雄蝶对长波长红色(620~750 nm)表现出明显的颜色倾向,雌雄蝶访花总次数为259次,雌雄蝶分别为151次和108次。而在假花上喷洒蜂蜜水后,雌雄蝶访花总次数为583次,雌雄蝶分别为305次和278次。单一蜂蜜水诱集时,雌雄蝶访花总次数仅10次,雌雄蝶访花次数分别为8次和2次。颜色-气味组与气味组和颜色组相比,访花次数分别提高58.30倍和2.25倍。在鹤顶粉蝶求偶过程中,雌雄蝶对模型的访问和自然种群的追逐规律不一致,鹤顶粉蝶对缺乏气味的标本模型的访问次数显著低于自然种群(P<0.05)。雌雄蝶翅膀的色彩与图案存在差别。[结论]鹤顶粉蝶在觅食过程中,以视觉为主,嗅觉为辅,具有明显的色觉偏爱;在求偶过程中,视觉和嗅觉均参与求偶识别,虽然鹤顶粉蝶可以通过视觉信号进行最初的配偶识别,但仍需要通过嗅觉信号精确识别配偶及同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漆梦雯  沈毅  羊桂英  余婷  李吴晗  周琪欢  谢晓俊  朱娅宁  莫建初  
【目的】探究金属离子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消化代谢过程的影响,挖掘黑翅土白蚁对含有金属离子的厨余垃圾和农林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的潜在价值。【方法】根据浓度梯度法,将含有不同质量分数Al~(3+)、Ca~(2+)、Fe~(3+)和Mg~(2+)的饵料供给黑翅土白蚁,确定黑翅土白蚁对饵料中金属离子的最大可取食质量分数。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黑翅土白蚁虫体内及其新建菌圃内的对应金属元素质量分数,明确饵料中Al~(3+)、Ca~(2+)、Fe~(3+)和Mg~(2+)对虫体内及新建菌圃内对应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采用试剂盒法测定黑翅土白蚁虫体内及其新建菌圃内漆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确定饵料中Al~(3+)、Ca~(2+)、Fe~(3+)和Mg~(2+)对上述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黑翅土白蚁对饵料中Al~(3+)、Ca~(2+)和Fe~(3+)的最大可取食质量分数均为1.00 g·kg~(-1),对饵料中Mg~(2+)的最大可取食质量分数为10.00 g·kg~(-1)。黑翅土白蚁取食含有10.00 g·kg~(-1) Mg~(2+)的饵料后,其虫体内和菌圃内都发生了Mg的富集;取食含有1.00 g·kg~(-1) Fe~(3+)的饵料后,Fe仅在菌圃内富集。取食含有1.00 g·kg~(-1) Al~(3+)的饵料,会显著提高黑翅土白蚁虫体内的漆酶活性(P<0.05),但会显著降低纤维素酶活性(P<0.05),但会显著降低菌圃中的漆酶活性和黑翅土白蚁虫体内的纤维素酶活性(P<0.05),但会显著降低菌圃中的纤维素酶活性(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尧  王雯  曹金珍  
【目的】为了探究蒙脱土对木塑复合材料耐光老化性能的影响,及其在老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以毛白杨木粉和聚丙烯为原料,选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蒙脱土钠基蒙脱土(Na-MMT)和有机蒙脱土(OMMT)为添加剂,在不同添加量的条件下(0、0.5%、1.0%和1.5%)制备了5组木粉/聚丙烯复合材料,并进行长达960 h的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在老化过程中,测试试材的表面颜色和弯曲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对复合材料表面的形貌和化学组成变化进行表征。【结果】老化造成复合材料表面的褪色和开裂现象,老化960 h后,对照组复合材料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保持率分别仅为76.4%和61.7%;两种类型的蒙脱土均有效抑制了复合材料光降解,添加蒙脱土的复合材料其弯曲性能保持率均高于对照组;蒙脱土同时具有紫外屏蔽作用和光催化作用,前者在老化初期(老化480 h内)的作用较为明显;相比于Na-MMT,OMMT层间有机改性剂的光降解促进了复合材料体系的光老化进程。【结论】Na-MMT更有利于延缓复合材料的光老化,且在添加量较低时(0.5%)耐老化效果较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开蒙1  李凯夫2  冯 静3  
摘 要:采用贴膜法评价了添加不同分子量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杉木粉 /PVC 复合材料抗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性能,并通过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表面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添加平均分子量为 32 W 和脱乙酰度为 95% 的壳聚糖时,复合材料的表面抗菌效果最佳,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效果明显优于大肠杆菌;XPS 的分析也显示添加壳聚糖后,样品表面出现一定强度 N1s 的谱峰,且 C1 和C2 的峰面积比从 1.87 下降至 1.82,说明复合样品的表面均匀地聚集了一定数量的壳聚糖,使样品表面具有抗菌功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开蒙  李凯夫  冯静  
采用贴膜法评价了添加不同分子量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杉木粉/PVC复合材料抗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性能,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表面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添加平均分子量为32 W和脱乙酰度为95%的壳聚糖时,复合材料的表面抗菌效果最佳,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效果明显优于大肠杆菌;XPS的分析也显示添加壳聚糖后,样品表面出现一定强度N1s的谱峰,且C1和C2的峰面积比从1.87下降至1.82,说明复合样品的表面均匀地聚集了一定数量的壳聚糖,使样品表面具有抗菌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