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
2023(64)
2022(77)
2021(59)
2020(48)
2019(106)
2018(94)
2017(137)
2016(122)
2015(119)
2014(125)
2013(124)
2012(151)
2011(139)
2010(121)
2009(131)
2008(118)
2007(103)
2006(82)
2005(86)
作者
(751)
(626)
(604)
(550)
(402)
(307)
(301)
(262)
(229)
(228)
(228)
(221)
(218)
(216)
(212)
(209)
(201)
(192)
(190)
(188)
(168)
(166)
(164)
(158)
(156)
(155)
(152)
(148)
(146)
(143)
学科
(221)
(177)
(160)
虫害(151)
动物(125)
水产(120)
(120)
及其(119)
(118)
病虫(115)
病虫害(115)
(106)
植物(106)
小麦(97)
其他(87)
(86)
(78)
防治(78)
管理(77)
(66)
营养(65)
动物学(63)
(61)
(59)
(58)
(57)
玉米(56)
(56)
饵料(56)
(55)
机构
学院(1959)
大学(1855)
(1511)
农业(1256)
科学(1224)
研究(1151)
业大(975)
(887)
研究所(868)
农业大学(782)
(771)
实验(769)
实验室(748)
(731)
重点(700)
(696)
中国(613)
科学院(540)
技术(526)
(482)
生物(469)
林业(437)
工程(419)
中心(416)
(403)
农业科学(397)
(386)
国家(383)
科技(381)
科学研究(377)
基金
项目(1659)
(1200)
国家(1190)
基金(1000)
科学(993)
(886)
科技(840)
科学基金(771)
自然(760)
自然科(743)
自然科学(742)
自然科学基金(728)
(666)
计划(639)
(573)
专项(562)
(490)
农业(488)
研究(488)
基金项目(484)
资助(477)
技术(461)
科研(421)
重点(413)
(383)
(360)
创新(344)
(277)
b(268)
产业(260)
期刊
学报(1538)
(1464)
农业(992)
大学(950)
学学(950)
科学(948)
业大(582)
(550)
农业大学(476)
中国(455)
林业(424)
中国农业(385)
(321)
自然(314)
自然科(312)
自然科学(312)
农业科学(263)
农林(238)
(238)
科技(238)
农学(232)
华北(232)
科技大(213)
科技大学(213)
西南(210)
(187)
研究(174)
水产(154)
西北(148)
渔业(132)
共检索到2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帅  尚素琴  张雅林  
【目的】研究黑纹粉蝶Pieris melete Ménétriès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结构,以期发现更多的分类特征,为其所属类群乃至粉蝶亚科的系统发育分析提供依据。【方法】于2009-2010年夏季分别在浙江临安和陕西秦岭采集黑纹粉蝶成虫,在MODEL SZX2-ILLK型显微镜下观察雌虫和雄虫内、外生殖器的解剖结构,运用QImaging Retiga2000RCCD数码相机进行照相,用图像叠加软件Automontage进行图像合成,描述其特征。【结果】黑纹粉蝶雌虫外生殖器包括交配囊及其附属结构、导精管、表皮突和肛突;内生殖器包括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受精囊、附腺以及外生殖腔。雄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明辉  林尤洞  梁世平  袁爱华  孙富林  
迁粉蝶(Catopsilia pomana F.),又名铁刀木粉蝶,是铁刀木、腊肠树、愈疮木等热带林木的食叶害虫。虫情严重时,树木仅留下秃枝光杆。在海南省,该虫一年发生13~14代,终年危害。在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等省(区)也有分布。1990年,在海南尖峰岭热带林业研究所试验站树木园采到迁粉蝶幼虫自然罹病死亡虫尸,从中分离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本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佩珍  顾茂彬  
1989~1991年,在海南岛收集到粉蝶35种,加上文献记载的2种共37种,它们隶属于13个属,大多是典型的东洋区种类(占67.57%)。这些粉蝶多分布于植物种类较丰富的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和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中。在热带山地雨林中收集到粉蝶31种,占总种数的83.78%。亚洲热带区域的特有种有10种,热带山地雨林中就有9种分布。每年4~6月为多数粉蝶的盛发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游兰韶  曾爱平  文礼章  
1979—1980年,中国从加拿大引进微红盘绒茧蜂(Cotesia rubecular(Marshall))防治菜粉蝶(Pieris rapae L.),尔后,北京寄生菜粉蝶的一个土著种被误定为微红盘绒茧蜂。进一步检查两国的盘绒茧蜂标本,认为虽然两者形态相似,但仍有很明显的不同,差异在于前翅翅痣及后翅后肘室形状、雄性外生殖器抱器背突形状、齿数、阳茎基侧突形状等。为此,将北京菜粉蝶幼虫育出的盘绒茧蜂定名为拟微红盘绒茧蜂(Cotesia sp.(nr.rubecula Marshall))。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新  吴文伟  宋敦伦  管致和  
对菜粉蝶Pierisrapae的产卵行为观察表明,它先用前足跗节感受植物叶片表面的特征,再用腹端检测适宜产卵的部位,最后才产卵。菜粉蝶对寄主(甘蓝)与非寄主(番茄、烟草)植物的选择和利用,差异极显著;菜粉蝶在甘蓝叶片背面所产的卵量显著多于叶正面;甘蓝附近种植番茄或烟草作为伴生植物,对菜粉蝶在甘蓝上产卵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甘蓝上有同种卵,对菜粉蝶继续产卵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也不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世良  高翔  张金祥  高建华  张永红  杨荣贵  
微孢子虫是一种营专性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可以传染多种昆虫,致使昆虫死亡。在野外昆虫体内已发现许多种微孢子虫,以鳞翅目昆虫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有多种微孢子虫对家蚕有感染性、致病性,且有部分微孢子虫能通过胚种传染而使下一代致病。本研究对云南蒙自地区桑园四周收集到的菜粉蝶进行镜检,将检测出的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并对菜粉蝶微孢子虫病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有很强的食下感染能力,虽然对家蚕的胚种传染率很低,由于它的存在,提高了家蚕母蛾微孢子虫病的检出率,增加了蚕种淘汰的风险率,对蚕种生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这种微孢子虫引起的垂直传播应当引起重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杰  李明涛  陈顺安  姚俊  石雷  陈晓鸣  
[目的]研究鹤顶粉蝶(Hebomoia glaucippe)成虫觅食、求偶时的视觉、嗅觉信号利用机制。[方法]通过行为观察分别测定不同花色和蜂蜜水及塑封模型对鹤顶粉蝶的引诱效应。[结果]在无气味的7种不同颜色假花诱集试验中,雌雄蝶对长波长红色(620~750 nm)表现出明显的颜色倾向,雌雄蝶访花总次数为259次,雌雄蝶分别为151次和108次。而在假花上喷洒蜂蜜水后,雌雄蝶访花总次数为583次,雌雄蝶分别为305次和278次。单一蜂蜜水诱集时,雌雄蝶访花总次数仅10次,雌雄蝶访花次数分别为8次和2次。颜色-气味组与气味组和颜色组相比,访花次数分别提高58.30倍和2.25倍。在鹤顶粉蝶求偶过程中,雌雄蝶对模型的访问和自然种群的追逐规律不一致,鹤顶粉蝶对缺乏气味的标本模型的访问次数显著低于自然种群(P<0.05)。雌雄蝶翅膀的色彩与图案存在差别。[结论]鹤顶粉蝶在觅食过程中,以视觉为主,嗅觉为辅,具有明显的色觉偏爱;在求偶过程中,视觉和嗅觉均参与求偶识别,虽然鹤顶粉蝶可以通过视觉信号进行最初的配偶识别,但仍需要通过嗅觉信号精确识别配偶及同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海滨  朱西儒  田世尧  曾杨  潘建平  王晓容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同工酶电泳法 ,测定了无色杆菌毒蛋白 (PLPT)对棉铃虫和菜粉蝶血淋巴中酚氧化酶和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无色杆菌毒蛋白感染的棉铃虫和菜粉蝶 ,3h后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比活力和酯酶活力有明显的变化。各处理中 ,酚氧化酶比活力变化与对照相比 ,均有下降 ,其中以 6h后的活力下降最显著 ;酯酶活力则有所增强 ,其中以 2 4h后的活力增强最明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昌萍  张雅林  
【目的】明确4种蝴蝶雄性生殖系统的形态学结构。【方法】将新鲜标本剪下腹部,在Motic SMZ168-BL型显微镜下观察解剖,用Q iMaging Retiga 2000R(ccD)显微成像系统照相,采用Montage图像叠加软件进行图像处理。【结果】描述了4种蝴蝶的雄性生殖系统,其中外生殖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囊形突、钩突、背兜、阳基轭片等上,而内生殖器的主要差异表现在精巢、复射精管、单射精管及附腺上。【结论】4种蝴蝶雄性生殖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问学  廖飞勇  莫建初  
菜粉蝶 (Pierisrapae)幼虫取食芫花粗提物 2 4h后 ,中肠淀粉酶、蛋白酶、酯酶、转化酶的活力增强 ,其中肠组织中淀粉酶及肠腔中蛋白酶活力增强的程度达显著水平 ;粗提物使海藻糖酶活力下降 ,差异达显著水平。石蜡切片表明 ,芫花引起细胞核向肠腔内侧移动 ,围食膜逐渐消失 ,肠壁细胞中的空泡显著增多、增大 ,肠组织结构变得没有层次性。电镜观察表明 ,芫花粗提物处理 2 4h后 ,引起细胞内粗糙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数量明显增多 ,线粒体内嵴开始模糊、肿胀。因而认为 ,粗提物刺激肠组织超量分泌消化酶 ,加之抑食作用使取食量减少 ,导致体重减轻 ,体能逐渐衰竭而死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胜坤  龚粤宁  顾茂彬  康丽华  徐大平  
南岭保护区粉蝶共35个种,隶属于16个属,资源十分丰富。南岭保护区粉蝶和海南粉蝶相似百分率高达72%,二者之间有着共同起源的密切关系。2008年1-2月的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再次对南岭保护区粉蝶进行调查,发现南岭保护区粉蝶的种类明显减少,有20个种的粉蝶没有被发现,占南岭保护区粉蝶总数的57.14%。可见,雨雪冰冻灾害对南岭保护区的粉蝶多样性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容  
对取食过无色杆菌毒蛋白的菜粉蝶幼虫血淋巴进行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与对照相比,酯酶酶谱发生变化,对照吸光度为处理组的2 ~10 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世良  肖圣燕  杨荣贵  高建华  高翔  朱峰  张永红  廖鹏飞  
为分析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不同龄期的感染力差异,利用在云南省蒙自市收集的菜粉蝶,对其体内的微孢子虫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通过叶面添食的方法,先后将菜粉蝶微孢子虫(约1.21×108粒)分别添给2、3、4、5龄起蚕各160头食用,随后正常饲养至上蔟结茧、化蛹、羽化。检验死蚕、不结茧蚕、死笼茧及蛾子中菜粉蝶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综合统计分析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各龄期家蚕的危害性和感染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不同龄期的感染力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家蚕龄期的增加,菜粉蝶微孢子虫的感染力逐渐降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祥坤  贡成良  薛仁宇  曹广力  朱越雄  
【目的】研究杆状病毒lef-3基因的起源与进化,从分子水平明确病毒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通过常规PCR方法获得小菜粉蝶颗粒体病毒晚期基因表达调控因子lef-3的基因片段,克隆后测序,然后利用软件对lef-3及编码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克隆得到的PiraGVlef-3基因ORF序列中存在4个突变位点,但氨基酸性质未发生改变,推导PiraGV LEF-3蛋白含399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99kD;通过高级结构预测及其编码序列与其它杆状病毒的LEF-3同源性比对表明,该基因可能编码单链DNA结合蛋白;BLAST比对发现lef-3基因只存在于鳞翅目昆虫为宿主的杆状病毒基因组;进化分析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国华  胡美英  林进添  徐伟松  马安勤  
采用比色法测定闹羊花素 Ⅲ (简称R Ⅲ )对菜粉蝶 5龄幼虫血淋巴和中肠酯酶的活性 ,并分析了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图谱。活体试验结果表明 ,R Ⅲ以每虫 5 μg定量饲喂或以 2 0mg/L浸渍叶碟后饲喂试虫 ,能显著降低血淋巴和中肠酯酶比活力 ,以每虫 1~ 3μg处理或 5mg/L浸叶饲喂处理时 ,对酶活性的影响取决于处理剂量和时间。PAGE表明 ,R Ⅲ以每虫 5 μg处理 ,酯酶酶谱发生明显变化 ,主酶带明显抑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