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04)
2023(10374)
2022(9211)
2021(8767)
2020(7432)
2019(17218)
2018(17094)
2017(32735)
2016(18152)
2015(20424)
2014(20302)
2013(20202)
2012(18500)
2011(16737)
2010(16425)
2009(14961)
2008(14352)
2007(12423)
2006(10767)
2005(9314)
作者
(55183)
(45429)
(45398)
(42993)
(29103)
(22056)
(20444)
(18033)
(17529)
(16200)
(15664)
(15347)
(14603)
(14470)
(14181)
(14157)
(13853)
(13720)
(13088)
(12971)
(11625)
(11176)
(11051)
(10490)
(10260)
(10250)
(10110)
(9947)
(9317)
(9131)
学科
(68348)
经济(68270)
管理(48810)
(45773)
(38747)
企业(38747)
方法(32804)
数学(28064)
数学方法(27719)
(21207)
(17104)
中国(17023)
(16004)
业经(14784)
地方(13418)
理论(12853)
(11779)
(11622)
贸易(11616)
农业(11527)
(11252)
(10911)
技术(10900)
环境(10679)
教育(10539)
(10226)
财务(10168)
财务管理(10148)
企业财务(9625)
(9425)
机构
大学(258635)
学院(253835)
管理(99583)
(93096)
经济(90915)
研究(88739)
理学(86811)
理学院(85790)
管理学(84119)
管理学院(83703)
中国(62207)
科学(60580)
(56201)
(48457)
(46380)
业大(44074)
研究所(43007)
(40703)
中心(38768)
农业(38740)
(36264)
北京(35385)
(34175)
师范(33715)
财经(33296)
(32505)
(30360)
(29654)
技术(28869)
师范大学(27458)
基金
项目(182349)
科学(140515)
基金(130756)
研究(127784)
(116826)
国家(115888)
科学基金(97208)
社会(76732)
社会科(72389)
社会科学(72366)
(72171)
基金项目(69855)
自然(66829)
自然科(65201)
自然科学(65179)
自然科学基金(64000)
(61640)
教育(58359)
资助(54629)
编号(51630)
成果(42067)
重点(41190)
(39101)
(38372)
(37724)
课题(35868)
计划(35802)
科研(35727)
创新(35175)
大学(33410)
期刊
(99559)
经济(99559)
研究(72250)
学报(50477)
中国(46082)
科学(43338)
(43286)
大学(36166)
管理(35867)
学学(34019)
农业(30594)
教育(29378)
(29130)
技术(20770)
(17047)
金融(17047)
图书(15918)
业经(15726)
(15652)
财经(15637)
经济研究(15605)
业大(13864)
科技(13751)
(13179)
(12955)
理论(12914)
问题(12740)
林业(12274)
实践(12072)
(12072)
共检索到360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凤  张志毅  朱之悌  
该文用形态学、叶片微观结构电镜扫描和PER,EST,GOT3种同工酶的分析方法,对3个黑、白杨派间杂交组合的亲本与杂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白杨派间杂种都兼具父母本特征,且变异类型丰富.因此,培育出具备黑杨、白杨优良性状的黑白杨杂种无性系大有希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凤  朱之悌  张志毅  
该文对8个白杨派基因型和5个黑杨派基因型组成的21个杂交组合进行了黑白杨派间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交组合没有得到苗木,20%的三交组合和67%的双交组合得到了苗木;②三交组合所得苗木形态为偏母本型,双交组合苗木形态经15个形态性状的系统聚类分析,有的可分为3类:偏母本型、中间型、偏父本型,有的为明显的偏父本型;③三交组合所得苗木生长量小,有的为侏儒状,同一双交组合所得苗木生长差异很大,其中一个组合的苗高最高与最低相差达6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家雍  廖江雄  诸葛莹  
用甘蔗近缘植物河八王、五节芒、滇蔗茅与甘蔗栽培品种进行属间有性杂交,结果都获得了杂种实生苗,没有出现完全不可交配性。大多数杂种F1无性系分蘖多,生长旺盛,耐旱性、抗病性、抗虫性和宿根性强;茎硬度大,空心或蒲心,汁少;主要性状如茎径、锤度介于双亲之间,而株高、节间长度则表现超亲现象。茎、节间、芽、叶的形状和叶鞘57号毛群等性状可作为识别杂种的形态标记。杂种F1无性系酶谱表型复杂,除包含来自双亲部分同源酶带外,还产生1~5条新酶带,酶谱表型有双亲酶带互补偏母本型和杂种型两种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灵均  俞红强  义鸣放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补血草属植物,获得新的种间杂种,并为杂种的进一步筛选以及优异性状新种质的获得打下基础,以二色补血草为母本,黄花补血草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SRAP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鉴定和分析。本实验共获得11株杂交后代,经形态学观察表明,杂交种的生长习性与母本一致,花萼色与父本一致,而其叶幅、叶数、茎木质化程度和开花次数等多数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SRAP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及父母本扩增共得到91个DNA片段,其中11个是亲本和杂种后代共有的,80条为多态性带,占88%;并且所有杂种后代均具有亲本的扩增片段,为真杂种。杂种F1-6、7和11号性状优良,可通过组培繁殖形成无性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凤  朱之悌  张志毅  杜宁霞  张力刚  
该文利用黑杨与青杨的 4个杂种作中介亲本 ,做了 12个组合的黑白杨杂交试验并与 10个由各派内的杂种或原种组成的黑白杨杂交组合进行杂交亲和性与杂种子代高生长分化程度的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①中介亲本的杂交亲和性优于派内树种亲本 ;②不同中介亲本或同一中介亲本在不同组合中亲和性差异较大 ;③部分派内杂种亲本的亲和性高于中介亲本 ;④杂交子代的高生长分化程度最大为中介亲本组合 ,最高 /最低达 7倍 ,其次为派内杂种亲本组合 ,最小为派内原种亲本组合 ;⑤中介亲本与派内杂种亲本的花粉管比原种亲本更易进入柱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晓华  张爱民  李元清  刘冬成  于美玲  
对普通小麦—Aegilopscrassa核质杂种及其核亲本灌浆期旗叶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测试核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谱带数和带有Aegilopscrassa细胞质的3个核质杂种的酶谱数不尽一致,但其中谱带1的酶活性均以弱势表达;核质杂种的酯酶同工酶与相应的核亲本比较酶带数目变化不明显,只是存在活性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不同测试材料间也并未发现规律性的变化,表现了不同的核质杂种灌浆期旗叶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同工酶的活性有所不同。说明Aegilopscrassa细胞质与普通小麦的细胞核结合产生的特异核质互作,在灌浆期旗叶的有关同工酶上也有所体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慧萍  李杨瑞  
试验选用5个不同地理来源的木豆品种(分别来自广西、海南、非洲、缅甸和印度)和3个ICR ISAT杂交木豆品种(ICPH8、ICPL87091、ICPL87119)作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形态标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标记和RAPD标记对8个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形态标记及RAPD试验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通过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发现8个木豆品种的电泳图谱谱带条数和迁移距离相同,说明8个木豆品种遗传相似性高;②通过对8个品种1年的表型性状观察,发现各品种在表型上存在一定差异,如生育期、花色和粒色等。将表型的18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各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高;同时对8...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世芳  范义荣  童再康  袁文海  寿坚岚  
本项研究表明,黄山松在种子吸胀期的酯酶同工酶合成数量最多,活性最大,并与核酸含量呈正相关。对各种源酶谱图的异同点和R_f值模糊聚类两种分析得知,大洋山、开化、临安3种源变异程度接近,金寨、英山为另一类变异程度接近的种源。核酸代谢水平在萌发期与胚根生长量相关,在初生苗期与酯酶同工酶酶带数无明显相关。成苗后各种源营养器官的RNA/DNA值有很大差异。此值与各相应器官生长量也无明显相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蓓蓓  邹桂伟  王朝明  罗相忠  方耀林  许映芳  
采用聚丙烯酰胺水平平板电泳法研究了大口鲇、鲇及其杂种F1的血清蛋白、肌肉蛋白以及肝、肾、脾、心、眼和肌肉等6种组织的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T),分析了杂种F1及其与父母本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LDH和ADH上,杂种F1与母本大口鲇相近。对比发现,肾脏和脾脏的EST同工酶电泳图谱可作为鉴别别大口鲇的生化遗传标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景环  云锦凤  吕天池  周碧柳  
对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F1、C0Ⅰ、C1Ⅰ、C0Ⅱ和C1Ⅱ7种材料进行了同工酶和RAPD的分析,旨在通过分子标记方法探讨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育期,EST同工酶酶谱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酶谱差异较大,在分蘖期杂种的EST酶谱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根据该生育时期的酶谱特征可以鉴定杂种后代的的真实性,其他生育时期,EST酶带偏向父本老芒麦,而且没有明显的差异。SOD酶谱的差异只是体现在表达量的多少上,并没有出现特异性的条带。RAPD分析表明,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的遗传一致度为0.72,遗传距离为0.328 5,在7种材料中亲缘关系最远;杂种后代与母本加拿大披碱草的遗传距离较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毅  朱之悌  G.Müller-Starck  H.H.Hattemer  
通过对86株毛白杨优树和古树的不同组织材料的16种同工酶酶谱分析研究,发现有10种酶系统遗传表达稳定.其中有8种酶系统(ACO,GOT,LAP,NDH,PER,PGM,6-PGDH和SKDH)共有12个基因位点,另外两种酶系统(IDH和MDH)难以确定位点,各具5种酶1谱表现型.用这些酶系统可将86株毛白杨归属于79个不同遗传组成的无性系.重叠率为8.14%,平均重叠率为1.63%.由此证明全国毛白杨档案库收集的资源,具有丰富的种群代表性和可靠性.本文对用同工酶基因标记鉴别无性系所选用酶系统数目及其最佳酶系统组合也进行了讨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蔡宏玉  张晓义  杨大宇  
采用垂直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薄层电泳 (PAGE) ,对家蚕血液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 ,双亲酶谱的差异越大 ,其杂种出现互补酶带和杂种酶带的机会越多 ,此类杂种具有较强杂种优势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 ,应用PAGE进行家蚕血液酯酶同工酶谱的分析 ,作为筛选家蚕杂交优势较强的组合亲本和早期预测杂种优势 ,对缩短家蚕育种周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英  董志国  程汉良  李家乐  
通过对外来种池蝶蚌(C)、三角帆蚌(S)及其正反杂种F1的肝脏同工酶进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肝脏的SOD和EST同工酶谱带。结果表明,这两种蚌及其正反杂种F1同工酶的表达既呈现出一些相似的特征,又有明显差异。这四种蚌中分别有2~5个SOD位点,其中SOD-1为一强带且仅见于F1SC中,SOD-2在F1SC中为强带,但在F1CS中较弱,而其双亲中则无该带;SOD-3为一强带均保守的见于四种蚌中,SOD-4为一强带但仅在杂种F1SC中无表达,SOD-5为一强带但仅在池蝶蚌中未检到;在两亲本与其杂种F1中分别检测到4~6个EST同工酶位点,其中EST-4仅见于杂种F1SC中,EST-5在...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姬广磊  高天翔  柳本卓  
对中国黄海及日本新泻县粟岛近海的黄鮟鱇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分析了黄海和日本海黄鮟鱇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黄海和日本海黄鮟鱇群体计数性状中除第2背鳍鳍条数平均值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余性状没有明显差异;二者在体长/臀鳍基长、头长/眼径指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余可量性状比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同工酶分析表明,中国黄海黄鮟鱇群体共记录了8个基因位点,其中,LDH*、AAT*、GPI*和G3PDH*共4个基因位点呈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0.5,平均观测杂合度和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027和0.02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28,遗传偏离指数均大于零;而检测的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永康  郝泗城  王振英  
在0~1℃低温处理豇豆幼苗时幼苗生长明显受抑,检查根系和胚轴中的POD、COD、ATPase同工酶,发现谱带减少。低温对豇豆幼苗生长的伤害与幼苗组织内三种酶同工酶的变化呈明显的相关性。上述三种酶同工酶可以作为一种生化指标用于检测植物幼苗的受寒害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