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7)
2023(10778)
2022(9560)
2021(9051)
2020(7409)
2019(17174)
2018(17134)
2017(32779)
2016(18030)
2015(20244)
2014(20273)
2013(20077)
2012(18322)
2011(16509)
2010(16213)
2009(14672)
2008(14016)
2007(11941)
2006(10351)
2005(8859)
作者
(52947)
(43907)
(43535)
(41382)
(27729)
(21102)
(19615)
(17560)
(16627)
(15312)
(15210)
(14670)
(13854)
(13763)
(13488)
(13312)
(13291)
(13009)
(12328)
(12322)
(11061)
(10518)
(10491)
(9840)
(9777)
(9691)
(9635)
(9548)
(8823)
(8773)
学科
(73005)
经济(72936)
管理(49183)
(46052)
(38256)
企业(38256)
方法(33547)
数学(28886)
数学方法(28588)
地方(19144)
(18815)
(17890)
中国(17472)
业经(15839)
(15364)
农业(12886)
(12424)
(12261)
贸易(12253)
环境(12252)
理论(11923)
(11834)
技术(10803)
(10769)
地方经济(10761)
(10144)
(9712)
财务(9653)
教育(9642)
财务管理(9638)
机构
大学(252771)
学院(252023)
管理(102824)
(94349)
经济(92185)
理学(89944)
理学院(88897)
管理学(87349)
管理学院(86922)
研究(84322)
中国(60280)
科学(56609)
(54033)
(42791)
(42603)
业大(40908)
(40317)
研究所(39506)
中心(37571)
(35126)
(34770)
师范(34436)
北京(33932)
农业(33755)
财经(33107)
(31221)
(30103)
(29544)
师范大学(28001)
经济学(26921)
基金
项目(183507)
科学(143754)
研究(132397)
基金(132161)
(116183)
国家(115229)
科学基金(98527)
社会(81349)
社会科(77000)
社会科学(76979)
(72698)
基金项目(71661)
自然(65989)
自然科(64352)
自然科学(64338)
自然科学基金(63125)
(61422)
教育(59647)
编号(54455)
资助(53542)
成果(42880)
重点(41207)
(39644)
(39333)
(37942)
课题(37160)
创新(35348)
科研(35077)
计划(33924)
大学(33415)
期刊
(100842)
经济(100842)
研究(69731)
中国(44576)
学报(42925)
科学(40067)
(37993)
管理(35555)
大学(31428)
学学(29630)
(27925)
教育(27768)
农业(26978)
技术(21194)
业经(17161)
(16852)
金融(16852)
经济研究(15079)
财经(14810)
(14275)
图书(14198)
资源(14071)
科技(13564)
问题(13061)
理论(12716)
(12469)
实践(11959)
(11959)
(11858)
技术经济(11821)
共检索到351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慧  沈渭寿  王延松  邹长新  
应用RS和GIS技术,从研究区植被类型、土壤侵蚀、坡度、距水源距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确定了黑河流域不适合和适合放牧的区域。在适合放牧的区域,根据草地类型估测产草量。在牧草分配方面,从避免土壤侵蚀和遭遇干旱时保证植被群落弹性和再生的需要以及满足昆虫和土壤无脊椎动物及野生动物需要两个方面考虑了满足生态需要的牧草生物量。在确定放牧强度时,从坡度和距离水源远近两个方面考虑了载畜量的减少比例。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满足生态保护需要的草地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流域适合放牧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17.693%,在适合放牧的区域,天然草地的承载力为0.009~2.055只羊单位/hm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佳慧  黄麟  祝萍  王世豪  
随着自然资源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本研究以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食物营养供给与消耗、牧草供给与消耗估算了2000–2020年各县域农田与草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与承载状态指数,评估了流域生态承载状态及其变化,识别了关键生态承载限制类型,并基于水资源承载力进一步分析水资源供给的制约作用。结果表明,近20年无定河流域草地牧草供给与消耗均呈增长趋势;农田食物供给增长,而人均消耗略有下降;各县域草地与农田承载状态以转好为主。总体上流域生态承载状况明显转好,80%的县域综合生态承载指数减轻,而北部杭锦旗与东南部县域承载状态加重,牧草供给是其主要限制类型;鄂托克旗与鄂托克前旗水资源生态承载状态加重,水资源是北部县域农牧业生产主要限制性因素。未来发展中需重视生态保护与修护、合理安排种植业与畜牧业规模,减轻草地生态系统承载压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宁宁  粟晓玲  周云哲  牛纪苹  
定量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可为有效调控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和消除水资源超载区提供依据。从水资源承载力新内涵出发,构建"量—质—域—流"的四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评价等级标准。针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涉及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指标间存在耦合关系等特点,采用可考虑指标间耦合关系的EFAST算法计算权重,结合可处理评价不确定性问题的联系熵模型进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以黄河流域为例,计算得权重与熵权法进行比较,对2015年流域61个地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EFAST算法计算权重比熵权法更合理;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Ⅰ级(极高)、Ⅱ级(较高)、Ⅲ级(中等)、Ⅳ级(较低)和Ⅴ级(极低)的地市数量占评价总地市数的比例分别为0、4.9%、18.1%、63.9%和13.1%,其中Ⅳ级和Ⅴ级分布在除青海省外的其他省区的地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守兴   徐增让   乔添   张彪   魏子谦   杨明新  
放牧家畜与食草野生动物争草(畜兽冲突)是人兽冲突在草原放牧业中的具体体现,其涉及面广,对牧民生计影响明显。畜兽冲突强度研究对完善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制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地面调查与模型模拟,考虑草地牧草产量、家畜存栏量和食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提出了放牧家畜与食草野生动物争草冲突强度量化方法,评价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玛多县牧草地畜兽争草强度。结果表明:(1)据2022年样线调查和随机森林模型估计,玛多县藏野驴(Equus kiang)、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种群密度分别为0.2157头/km~2、0.1655只/km~2,种群数量分别为5307头、4073只,折合23264羊单位(SU),2018年末各类家畜存栏量34.2万SU,畜兽争草相对强度为1/14.7。(2)玛多县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的可食牧草产量分别为118.7 g/m~2、88.3 g/m~2,可承载密度分别为0.2710 SU/hm~2、0.1532 SU/hm~2,理论承载力52.85万SU。家畜承载率、食草野生动物承载率、家畜+食草野生动物承载率分别为64.7%、4.4%和69.1%。(3)国家公园内的乡镇,草地承载力盈余,家畜承载率低、野生动物承载率高,但畜兽争草相对强度较大,建议完善移民搬迁、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制度,强化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国家公园外的乡镇,草地超载严重,家畜承载率高,畜兽争草强度不高,建议减畜增效、绿色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夏军  王中根  左其亭  
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基于多因素关联分析理论,提出一种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量分析方法。内容包括:①建立指标体系和多级关联评价模型,量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质量;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测度函数,量化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质量;③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量化分析模型。通过模型调整人口数量和GDP,在保持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前提下,在满足水资源量供需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得到适宜研究区生态环境的人口数量和GDP。将模型应用到海河流域,以1998年为现状年,考虑到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用水效率的提高,设计出6种情景方案。结果表明,提高海河流域的可供水能力(如南水北调工程等)和用水效率,是解决海河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左海军  杨静  
水资源承载力是度量水资源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探讨用水对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近年来水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在灰色系统理论理论基础上,根据信息论中Jaynes最大信息熵原理,提出了一种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将其应用到山西省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该模型结果的分辨率、灵敏度以及评价的可靠性都有一定程度提高,从而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荣增  王伊斌  何春  
以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为切入点,从五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评价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显著,黄河下游地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得分较高,中上游地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得分较低,而七大城市群的分项承载力优劣共存。(2)城市群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差异较大,城市群内部城市综合承载力等级作用明显,城市群外围城市受多中心影响发展较好。(3)黄河沿干流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出条带状形式,中游流域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闭合环状形式。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建设、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提升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荣增  王伊斌  何春  
以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为切入点,从五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评价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显著,黄河下游地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得分较高,中上游地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得分较低,而七大城市群的分项承载力优劣共存。(2)城市群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差异较大,城市群内部城市综合承载力等级作用明显,城市群外围城市受多中心影响发展较好。(3)黄河沿干流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出条带状形式,中游流域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闭合环状形式。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建设、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提升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程  梁成华  佟晓姝  
为了定量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影响,利用系统动力学Vensim软件建模方法,采用"社会经济-水资源-排放负荷"系统动力学模拟技术,选取人口、国民生产总值(GDP)、化学需氧量(COD)、氨氮负荷作为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建立了白塔堡河流域人口、经济发展、水环境系统中COD模型和氨氮负荷模型。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出模拟值与历史数据相对误差均在3%以内,能够反映实际系统的演变,可以有效进行仿真模拟。运用建立的水环境承载力系统模型,模拟和分析了白塔堡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通过增加点源削减率、提高人口综合素质、调整流域产业劳动力构成比例等措施,可以实...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朝科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课题。长期以来,人们从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同时体现的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因而始终没有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究竟应该怎样来描述和度量?是否存在一个衡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和谐程度的客观尺度?文章通过建立河流承载力概念,系统研究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出河流承载力是衡量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度的核心标杆,从而试图把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定性研究导入定量研究,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导入"环境伦理"的价值取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长建  汪菲  文斌  
以干旱区开都河-孔雀河流域为例,利用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1年该流域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探讨流域内6个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差异特征。研究表明:1)以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简称巴州)为参照区域,经济资源和土地资源是承载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而水资源对于开都河-孔雀河流域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相对较弱。2)近十年来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相对资源人口承载状态为非常富余,人口富余度由2000年的7.4%演变为2011年的2.8%;经济承载状态由严重超载转变为超载,经济超载度由2000年的5.1%演变为2011年的2.4%,其中受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景峰  李妍  
选取2008—2018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Moran系数、核密度估计建立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对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状况进行时空分异演进分析。研究结论如下:黄河流域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呈现显著空间自相关,城市之间承载力发展不均衡,黄河流域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现出向中高水平的路径依赖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提升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应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战略,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协同发展,创新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友辉  董增川  孔琼菊  
介绍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为评价水利枢纽工程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在分析该模型缺点的基础上,采用了资源产出作为生态承载力供给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江西省廖坊水利工程建成后,生态生产性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表现在灌区和下游保护区的耕地的单位生态生产力提高等方面。最后计算了廖坊水利工程兴建之前的2001年和建成后的2007年的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廖坊水利工程建成后,生态承载力有较大提高,总的生态承载力增加了79 521 hm~2,其中,可耕地的生态承载力增加了74 604 hm~2,由于水库淹没导致生态承载力减少了16 735 hm~2。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景峰  李妍  
选取2008—2018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Moran系数、核密度估计建立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对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状况进行时空分异演进分析。研究结论如下:黄河流域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呈现显著空间自相关,城市之间承载力发展不均衡,黄河流域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现出向中高水平的路径依赖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提升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应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战略,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协同发展,创新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晨  刘艳芳  张万顺  汤弟伟  
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是近几年来从水生态的角度解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从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起源和发展入手,对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基础,与相关已有研究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探讨,并对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从起源上看,承载力理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足迹理论、流域生态学理论分别是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基础、落脚点和支撑。从发展上看,水生态承载力是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的有机结合和深化。从测度和评价方法上看,第一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力方法、生态足迹法、可持续发展指标法和生态系统健康等生态承载力的测度方法为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评价奠定了基础。目前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