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15)
- 2023(4321)
- 2022(3748)
- 2021(3560)
- 2020(2761)
- 2019(6358)
- 2018(6288)
- 2017(11850)
- 2016(6736)
- 2015(7513)
- 2014(7598)
- 2013(7613)
- 2012(7092)
- 2011(6674)
- 2010(6821)
- 2009(5917)
- 2008(5793)
- 2007(4984)
- 2006(4522)
- 2005(3965)
- 学科
- 济(28076)
- 经济(28063)
- 管理(16804)
- 业(14653)
- 方法(11457)
- 数学(10382)
- 数学方法(10302)
- 企(9995)
- 企业(9995)
- 农(9322)
- 地方(8945)
- 学(7562)
- 中国(6635)
- 资源(6621)
- 农业(6582)
- 环境(6275)
- 业经(5726)
- 和(4814)
- 发(4583)
- 财(4330)
- 制(4145)
- 地方经济(4058)
- 贸(3973)
- 贸易(3972)
- 生态(3855)
- 划(3848)
- 易(3769)
- 技术(3325)
- 理论(3324)
- 土地(3297)
- 机构
- 学院(97273)
- 大学(96683)
- 研究(37840)
- 济(36164)
- 管理(35851)
- 经济(35343)
- 理学(30832)
- 理学院(30302)
- 管理学(29683)
- 管理学院(29492)
- 中国(27955)
- 科学(27548)
- 农(22813)
- 京(22687)
- 所(20897)
- 研究所(19545)
- 业大(18675)
- 农业(18184)
- 中心(17560)
- 江(15113)
- 范(15023)
- 师范(14866)
- 财(14305)
- 北京(14220)
- 省(13644)
- 院(13541)
- 科学院(13239)
- 州(12541)
- 农业大学(12168)
- 师范大学(12074)
- 基金
- 项目(71828)
- 科学(56120)
- 基金(51589)
- 研究(47909)
- 家(47297)
- 国家(46908)
- 科学基金(39300)
- 社会(29435)
- 基金项目(28560)
- 省(28525)
- 社会科(27938)
- 社会科学(27922)
- 自然(27755)
- 自然科(26918)
- 自然科学(26909)
- 自然科学基金(26425)
- 划(24984)
- 教育(20996)
- 资助(20429)
- 编号(19010)
- 重点(16855)
- 发(16571)
- 计划(15244)
- 部(15138)
- 创(14282)
- 成果(14248)
- 科研(13911)
- 科技(13808)
- 课题(13453)
- 创新(13446)
共检索到144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石敏俊 王磊 王晓君
2002年起张掖市开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以缓解黑河分水后张掖市可用水量减少的局面。本文通过分析张掖市水资源供需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黑河分水后张掖市水资源供需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及经济学机制。结果表明:建立水权制度、渠道衬砌等工程手段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措施对于实行"总量控制"、保障黑河分水的顺利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水量向灌区分配时仍然比较粗放,"定额管理"也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超额灌溉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剩余水量回购定价过低阻碍了水权交易。当前张掖市的水量平衡是在上游来水增加的条件下得以保持的,一旦上游来水减少,现行绿洲农业的规模和结构将难以为继,工业化、城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兴媛 胡敏悦 李秀彬 谈明洪 赵相伟 郑璐倩
黑河中游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粮食基地,研究其农业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农户种植决策及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论文以位于黑河中游地区的张掖市为例,基于统计年鉴和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地块尺度分析了研究区2001—2014年期间农业结构变化,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块与农户两个层面,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及投入-产出法定量分析农业结构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作物种植类型趋于多样化。2001年,研究区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大麦及"小麦和玉米套作",其种植地块数占所调查总地块数的8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苗苗 马忠 惠翔翔
集成水资源管理将水资源管理阶段分为供给管理、技术性节水、结构性节水和社会化管理四个阶段。本文基于地区投入产出模型,运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将水资源消耗影响因素量化分解为技术性、结构性(中间需求效应)和系统性(最终需求效应)三个因素,对张掖市2002-2012年间水资源管理阶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2002-2007年间,促使张掖市水资源消耗减少的最主要动力来自于结构性(中间需求)因素,判断张掖市的水资源管理处于结构性节水阶段;经过虚拟水战略调整,2007-2012年间,系统性因素(最终需求效应)对张掖市用水减少作用凸显,此阶段张掖市的水资源管理处于由结构性节水到社会化管理的过渡阶段。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为水资源管理阶段的评价提供了一种简明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建国 杨婷
基于水制度分析与发展(WIAD)研究框架,从"需水方"角度,对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市的水部门现状、绩效评价及其主观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实证分析,为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可行的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发现:(1)微观水平(农村村社和城镇街道居委会)的分水、调水以及水交易的顺畅度较低;(2)水部门的物质绩效最高,金融绩效最低;(3)只考虑单个因素时,户口、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因素对水部门绩效影响显著;综合考虑三个因素时,只有职业(工人和水务管理干部)因素对水部门绩效影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建国 杨婷
基于水制度分析与发展(WIAD)研究框架,从"需水方"角度,对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市的水部门现状、绩效评价及其主观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实证分析,为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可行的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发现:(1)微观水平(农村村社和城镇街道居委会)的分水、调水以及水交易的顺畅度较低;(2)水部门的物质绩效最高,金融绩效最低;(3)只考虑单个因素时,户口、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因素对水部门绩效影响显著;综合考虑三个因素时,只有职业(工人和水务管理干部)因素对水部门绩效影响显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海莉 梁炳伟 张志强 尉永平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张掖市农户对节水政策认知度偏低,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宣传方式单一,宣传效果不理想;(2)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作为农业节水的关键环节,对节水绩效的贡献率低;(3)影响张掖市农户节水参与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节水政策的宣传度、农户对政府行为的满意度、农户对当地水资源短缺的认知度、农户对节水政策的了解度及支持度、政府对节水政策的扶持度、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农户的耕地亩数及收入变化,而受访者的年龄、性别等个体特征对节水参与意愿的影响不大。基于此,提出了完善节水政策,提高农户参与意愿的措施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完善节水政策,建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彩霞 赵雪雁 文岩 张亮 张方圆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碳排放量大部分来自发达城市,但是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因此农户的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论文将二氧化碳的质量作为碳足迹的单位,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为例,基于入户调查资料,测算了当地农户碳足迹,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和Gini系数分析了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碳足迹的结构特点,并且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影响农户碳足迹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张掖市农户碳足迹总量为1.63×109kgCO2,人均碳足迹为2.14×103kgCO2;②从碳足迹类型来看,农户的碳足迹主要来自于能源消费,其次是房屋建设,食物生产加工和交通运输所占比例最...
关键词:
碳足迹 生计方式 农户 张掖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苏芳 尚海洋
本文以英国国际发展部的可持续生计方法分析框架为研究基础,通过对黑河流域张掖市农户风险应对策略的调查,运用多元Logit模型对农户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是影响农户风险应对策略最显著的因素,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次之,自然资本是影响农户风险应对策略最不显著的因素。研究同时还发现,可以通过增加金融资本、提升农户的人力资本等措施,增强农户的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
风险应对策略 生计资本 可持续生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建国 徐中民 钟方雷
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对将环境与发展问题结合在一起的ImPACTS等式进行解耦和拓展,即在人地系统中对人文因素进一步解耦。对代表社会资源的S赋予具体的涵义,进而引入"制度"因素,将制度分析与环境资源管理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对流域水制度的研究框架进行述评,接着对制度分析与发展(IAD)研究框架进行修正得到水制度分析与发展(WIAD)研究框架。最后,将这一框架应用于典型区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的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对水制度和水部门进行绩效评估。通过分析,试图提供进行内陆河流域水制度研究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流域 人文因素 制度分析与发展 框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峰 薛惠锋 万里洋 董会忠
通过构建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随机前沿生产测度模型,选取2006—2014年全国31省市制造型企业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测度各地区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时空演化与聚类特点,利用回归分析检验全国、东、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总体呈不断攀升之势,但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按照效率值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间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值存在较大差异,青海、甘肃、西藏水资源效率值最低;水资源量与制造业需求增速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情况下,东部地区制造业环保形式不容乐观,中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峰 薛惠锋 万里洋 董会忠
通过构建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随机前沿生产测度模型,选取2006—2014年全国31省市制造型企业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测度各地区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时空演化与聚类特点,利用回归分析检验全国、东、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总体呈不断攀升之势,但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按照效率值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间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值存在较大差异,青海、甘肃、西藏水资源效率值最低;水资源量与制造业需求增速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情况下,东部地区制造业环保形式不容乐观,中部地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仍需提高,西部地区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亟需加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景喆 李新文 陈强强
本文以中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区情为基础,提出了干旱地区实施虚拟水战略效益评价的框架,选择了具体的评价方法,并以甘肃黑河流域的张掖市为例,对西北内陆河流域实施虚拟水战略的效益进行了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虚拟水战略效益显著,不仅能够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对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勇 肖洪浪 邹松兵 李彩芝 任娟 陆明峰
引入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作为张掖市水资源调控研究的基础工具,模拟计算了张掖市将种植业部门生产规模和产品输出调控在不同水平时的社会经济运行情况。结果表明:现有生产条件下,缩减种植业部门产品的生产或向外输出均有利于国民经济生产中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促进张掖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于控制种植业部门的生产规模来说,控制种植业部门产品的向外输出水平不仅能使张掖市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从经济生产用水中节约出7 746.82×104m3的水资源,可用于张掖市社会经济生活的消耗或黑河流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建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浩源 石培基 周文霞 陈佳银 张学斌
水资源与城镇化的关系问题是水科学研究的热点,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织关系。论文选取典型干旱区城市张掖市为研究对象,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约束条件,基于水资源约束下的城镇化水平阈值计算思路,引入节水量和灰水足迹测算方法改进了传统水量水质双要素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统筹可供水量、可节水量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构建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约束下的城镇化水平阈值计算模型;通过分析张掖市城镇化水平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数据并进行情景模拟,对2020年和2030年张掖市城镇化水平阈值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1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文信 董光龙 杨忠学 刘金花
[目的]揭示耕地后备资源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是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合理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对于耕地后备资源变化及驱动因素的研究较为匮乏。[方法]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基于2003年和2015年两期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在分析耕地后备资源时空变化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了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20032015年期间,山东省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减少了30.81万hm2,其中可开垦土地减少24.97万hm2,可复垦土地减少5.84万hm2。[结论]总人口、文盲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建设用地扩张速度、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