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58)
2023(5085)
2022(4323)
2021(4173)
2020(3639)
2019(8336)
2018(8370)
2017(15795)
2016(9028)
2015(10105)
2014(10313)
2013(10033)
2012(9364)
2011(8806)
2010(9034)
2009(8391)
2008(8394)
2007(7403)
2006(6761)
2005(5874)
作者
(28531)
(24155)
(23902)
(22607)
(15129)
(11353)
(10637)
(9303)
(8950)
(8581)
(8487)
(8145)
(7815)
(7738)
(7569)
(7226)
(7052)
(6994)
(6966)
(6904)
(6005)
(6002)
(5997)
(5546)
(5511)
(5395)
(5393)
(5182)
(4914)
(4907)
学科
(40012)
经济(39984)
管理(24883)
方法(21885)
(19796)
数学(18797)
数学方法(18384)
(15640)
企业(15640)
(10022)
(9612)
地方(7946)
理论(7849)
中国(7817)
业经(7158)
资源(7100)
农业(7059)
环境(6974)
(6487)
(6159)
(5462)
(5082)
(4846)
贸易(4844)
(4689)
(4660)
(4514)
(4457)
金融(4456)
人事(4422)
机构
学院(136126)
大学(135949)
管理(51515)
(48758)
研究(48339)
经济(47642)
理学(44611)
理学院(44023)
管理学(42574)
管理学院(42341)
中国(35109)
科学(34430)
(29938)
(25876)
(25221)
研究所(24157)
业大(21766)
中心(21561)
(21410)
(21387)
师范(21179)
农业(20064)
(20023)
北京(19121)
财经(17601)
(17348)
师范大学(17117)
(16805)
(15891)
科学院(15564)
基金
项目(95963)
科学(75546)
基金(70085)
研究(64941)
(63244)
国家(62804)
科学基金(52832)
社会(40428)
(38400)
社会科(38342)
社会科学(38329)
基金项目(37107)
自然(36785)
自然科(35761)
自然科学(35750)
自然科学基金(35061)
(32751)
资助(30877)
教育(30011)
编号(25038)
重点(22229)
(21124)
(20598)
成果(20004)
计划(19323)
科研(18560)
(18444)
课题(18101)
创新(17278)
教育部(16882)
期刊
(52479)
经济(52479)
研究(33090)
学报(25093)
中国(24559)
科学(23791)
(22095)
大学(17615)
管理(17358)
学学(16455)
农业(15834)
(13962)
教育(12474)
资源(11604)
技术(11079)
统计(9462)
(8914)
业经(8529)
(8316)
图书(7796)
财经(7741)
(7718)
金融(7718)
决策(7686)
经济研究(7576)
(7447)
(7168)
问题(6988)
技术经济(6680)
(6599)
共检索到192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吉喜斌  康尔泗  赵文智  陈仁升  肖生春  金博文  
结合黑河干流高崖水文站至平川大桥水文站区域的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种植结构、经济发展等资料建立黑河中游典型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模式,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黑河分水对中游典型灌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水利用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现状年地下水开潜力很小,甚至有些灌区开采潜力严重不足,超采严重。现状年各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都已经接近安全警戒线,平川灌区已经超过安全警戒线,若今后在水资源管理、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调度、农业节水等方面没有重大突破,黑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将更加复杂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妍  郭萍  张帆  
针对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追求经济发展而向黑河干流取水量过大导致的黑河下游地区地表水流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对该地区社会、经济等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关的资料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考虑地表径流随机性特征,构建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的灌溉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并使用层次分析法与线性加权法进行多目标问题求解。结果表明:将优化后的配水方案应用于黑河中游地区,其灌溉用水比实际节约3.358×10~8 m~3,水分生产力提升0.380 kg/m~3,用水费用节省3.89×10~7元,可以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为该地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一个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水资源配置方案,同时,为类似地区的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方法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国英  赵继荣  王翠云  简富缋  
基于信息指标的活力-组织-恢复力模型,以黑河中游地区的水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水资源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开展了黑河中游水资源系统健康状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2年,系统健康状态良好。2002~2012年,从整体来看,系统健康程度处于快速下降状态,从很健康跌至不健康状态。2007年系统健康程度呈波动趋势,水资源系统处于临界健康状态。但随后,系统再次进入不健康状态。这主要与黑河分水后中游所获水量锐减对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杜虎林  高前兆  李福兴  肖洪浪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主要经济地区之一,河西走廊未来的经济发展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本文在水量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和水土资源平衡状况以及水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承载潜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指出了河西走廊水资源的潜力巨大,只有在发展节水型农业和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条件下才能提高农业用水的承载潜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泽龙  李艳忠  梁康  星寅聪  李超凡  马燮铫  韩越  
植被变化可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的方式,调节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的分配比例,进而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水循环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工程,全国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极大提高,其中尤以黄河中游最为显著。以黄河中游6个典型植被恢复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PML_V2模型和水文气象数据,验证了该模型模拟植被快速变化环境下的蒸散性能,并分析了2003—2018年间植被恢复工程背景下,黄河中游蒸散发(ET)及其组分(植被蒸腾Ec,截留蒸发Ei,土壤蒸发Es)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对比流域水量平衡ET与PML模型结果,发现该模型在黄河中游具有较好的适用性(NSE>0.6)。(2)Ec对ET的分布格局起着主导作用,蒸散发及其组分的空间格局由夏季风作用下的植被空间分布所控制。Ec与ET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相似,Es与其相反。ET、Ec、Ei均呈显著增加趋势,Es则呈显著减小趋势,尤以流域中下游最为明显。(3)植被恢复背景下,黄河中游典型流域的蒸散发及其组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相较于所在流域,流域中植被恢复区ET、Ec、Es、Ei分别偏高2.20%、5.86%、0.86%、7.44%,速率分别偏高-0.51 mm/a、0.55 mm/a、-1.11 mm/a、0.05 mm/a。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腾  张震  徐艳  
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现状,选择海淀区为典型研究区,结合水资源供需系统所具有的复杂系统特征,在综合考虑水资源需求、水资源供给、非常规供水、生态需水、生产需水、生活需水及缺水率的影响等因素的情况下,分析其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文章采用系统动力学法,建立海淀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并将仿真结果与历史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真实性,进而通过该模型对海淀区2011~2030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进行了模拟与仿真分析。根据控制变量的确定原则,提取若干个敏感决策变量,通过调整几种变量的组合,提出了3种发展模式:现状趋势发展型、经济发展型及可持续发展型。到2030年,现状趋势发展型缺水率将涨到5...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刘登伟  
京津冀地区丰水年可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平水年以下,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即使降水偏丰年份,京津地区依然供不应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京津冀地区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承载人口数”方法定量研究了京津冀地区不同生活水平、不同水平年下水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规模。研究表明:在平水年(p=50%)以上,按温饱标准,水资源承载能力高于现状人口,但是按小康标准,水资源支撑的经济指标无法实现;发达地区遇到枯水年时,可以通过降低福利标准提升水资源承载力,但对于部分欠发达地区,遇到枯水年时,福利标准已经很低,可能会出现水危机。南水北调实施以后,京...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张静  余鹏翼  刘娜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缺水、水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广州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出现水质性缺水,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长同水资源缺乏和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文章通过对水资源近期和长期需求的预测来反映未来广州市不同时点水资源的供需能力,并对广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汤奇成  张捷斌  程维明  
在我国西部1980年和1990年两次水资源供需平衡关系的基础上,对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3个时段进行预测,借助可供水量、需水量、缺水量和缺水率的变化,系统分析了西部地区水资源供需关系变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原因。预测时段分为对2010年的预测及对2030年和2050年的展望,这些预测和展望可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基础性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初龙  郑朝洪  
水循环某环节供需失衡可影响区域水资源系统整体平衡,整体平衡格局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研究以福建省为例,构建指标体系以表征其水循环系统各环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WRSDB),采用赋权加和法、K-means cluster、Theil Index等方法分析WRSDB区域分异。结果表明:①WRSDB水平区域差异幅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用水效率;②静态WRSDB格局,闽东沿海地区强于闽西北和厦门,其主导因素是用水效率和水资源丰度;③动态WRSDB格局,降水由丰转平,丰水区WRSDB水平的发展快于其他地区;由平转枯,较缺水但水利投入较大地区维持WRSDB能力较强,说明降水充足区WRSDB不能只考虑水量平衡。...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有德宝  王建林  田平  隋鹏祥  张文可  马立婷  安俊朋  齐华  
农田蒸散是联系作物气孔行为、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生态过程,对农田合理灌溉有重要意义。根据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黑河中游农田生态系统2012年生长季的蒸散数据与气象数据,分析了农田蒸散的日、季节变化,对环境影响因子与农田蒸散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地在玉米生长季,蒸散日变化呈现早、晚低,中午高的变化特征,但受当地气候影响,正午蒸散值有略微的下降,出现具有"蒸散高地"现象的"单峰型"变化曲线;蒸散最大日峰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为0.32mm·h-1,最低日峰值出现在完熟期,为0.16mm·h-1。农田蒸散季节变化动态明显,与玉米叶面积指数密切相关,呈明显的单峰变化曲线,在抽雄吐丝期达到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小娟  钟方雷  徐中民  
水资源管理利用模式受水资源认知差异的影响,探讨不同人群的文化类型及其对水资源的认知差异,有助于促进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为实施和规范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论文从文化价值观出发,以节水型社会试点典型区域——黑河中游张掖市甘州区为例,设计问卷实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格-群文化理论判定甘州区农村居民的文化类型,通过列联表分析不同文化类型与水资源认知差异的相关性,从而验证各文化类型与相应水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致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居民中等级主义者最多,占总调查样本的48%;其次是平均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分别占28%和20.7%;宿命论者仅占3.3%。文化类型与水价政策、来水量控制和人工补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亮广  戴仕宝  江玉晶  
基于目前大多数干旱研究偏于气象、水文和农业干旱,不能较好地反映供求矛盾,论文根据水资源供需成因的旱情评价方法,对安徽省2001—2005年的旱情时空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上,安徽省2001和2005两年同为中度干旱,但差别甚大,平水年份的2005年的旱情等级数(Drought Index,DI)(1.485 9)却远高于偏枯的2001年(DI 0.890 9);在空间上,平水年份的2005年总体为中度干旱,但各地市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用水量大的城市干旱严重(如合肥、淮南、马鞍山、芜湖市等)。淮北(DI-0.146 1,无旱)与芜湖(DI 2.466 2,严重干旱)两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开宇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必然会影响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水资源的供需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预测我国未来城镇化对水资源供求变化趋势的影响,提出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现国  务宗伟  牛波  周春生  
洛阳市是一个水资源总量偏少的地区。按可供水资源量,现状尚可维持,但预计2010年和2015年全区年缺水分别为0.75亿m3和2.43亿m3。为了保证洛阳市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依法治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污水资源化是实现市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核心是抓好农业节水和城镇用水。文章对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可供国土规划时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