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32)
2023(9940)
2022(8922)
2021(8527)
2020(7132)
2019(16733)
2018(16744)
2017(32725)
2016(17694)
2015(20007)
2014(19878)
2013(19755)
2012(18011)
2011(16090)
2010(15920)
2009(14440)
2008(13725)
2007(11698)
2006(10093)
2005(8820)
作者
(50361)
(41745)
(41412)
(39386)
(26686)
(20035)
(18899)
(16525)
(15826)
(14883)
(14351)
(13922)
(13164)
(13080)
(12809)
(12650)
(12504)
(12401)
(11788)
(11676)
(10366)
(10071)
(10070)
(9439)
(9360)
(9307)
(9189)
(9093)
(8264)
(8252)
学科
(66385)
经济(66315)
管理(48458)
(46244)
(38747)
企业(38747)
方法(33389)
数学(29083)
数学方法(28789)
(17556)
贸易(17552)
(17522)
(17460)
(17201)
中国(16443)
(15626)
业经(14390)
地方(13481)
(12313)
农业(11702)
(11433)
理论(11260)
技术(10840)
(10650)
环境(10528)
(10473)
财务(10415)
财务管理(10393)
企业财务(9803)
教育(9290)
机构
大学(245295)
学院(242645)
管理(100117)
(94001)
经济(91905)
理学(87481)
理学院(86553)
管理学(85131)
管理学院(84711)
研究(78422)
中国(59328)
(52052)
科学(50317)
(42315)
(40655)
(39009)
业大(38231)
中心(36367)
研究所(35821)
财经(34531)
(34049)
北京(32636)
农业(31987)
(31514)
(31513)
师范(31213)
(28441)
(28404)
经济学(27678)
财经大学(25916)
基金
项目(173033)
科学(135221)
研究(126147)
基金(125656)
(109372)
国家(108468)
科学基金(93086)
社会(77777)
社会科(73673)
社会科学(73653)
基金项目(67680)
(67149)
自然(61790)
自然科(60305)
自然科学(60291)
自然科学基金(59204)
教育(57256)
(56718)
资助(51888)
编号(51849)
成果(41378)
重点(38124)
(38111)
(36324)
(36015)
课题(34809)
创新(33511)
科研(33361)
教育部(32621)
大学(32490)
期刊
(96882)
经济(96882)
研究(70835)
中国(41859)
学报(40067)
(36324)
科学(36266)
管理(34655)
(30504)
大学(29933)
学学(27933)
教育(26031)
农业(25169)
(23102)
金融(23102)
技术(20085)
业经(15912)
财经(15862)
图书(15735)
经济研究(15126)
(13517)
理论(13407)
(13268)
问题(13107)
实践(12594)
(12594)
科技(12340)
技术经济(11404)
(11039)
(11019)
共检索到346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天英  
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借贷契长卷(7741号)为草书写本,包含普渡寺出贷粮食契约20件,是西夏社会经济研究的珍贵原始资料。本文将西夏文草书转录成楷书,译为汉文,并进行初步研究。7741号各契约形制规范,清楚记录了出贷人、贷粮种类与数量、利率、借贷期限、违约赔付、借贷人和证人等信息,反映出西夏粮食借贷以家庭为主,契约中必须有担保人;西夏寺院的粮食借贷利率偏高,违约惩罚力度大;契约中出现的人名较多,折射出西夏的民族组成情况和西夏人的姓名取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天英  
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借贷契长卷(7741号)为草书写本,包含普渡寺出贷粮食契约20件,是西夏社会经济研究的珍贵原始资料。本文将西夏文草书转录成楷书,译为汉文,并进行初步研究。7741号各契约形制规范,清楚记录了出贷人、贷粮种类与数量、利率、借贷期限、违约赔付、借贷人和证人等信息,反映出西夏粮食借贷以家庭为主,契约中必须有担保人;西夏寺院的粮食借贷利率偏高,违约惩罚力度大;契约中出现的人名较多,折射出西夏的民族组成情况和西夏人的姓名取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金波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雇工契是目前所知11—13世纪唯一的一件雇工契,其发现填补了这一时期的雇工契空白,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本文将此件契约中的草书识读为楷书,并译成汉文,同时对其内容进行诠释,做出初步研究。契约中的雇工属西夏主体民族党项族,系由畜牧业转成农业的民族。西夏文雇工契约在形式和内涵上都继承了中国的契约传统,反映出西夏时期雇工情况,披露出很多与雇工相关的经济细节,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西夏农业经济的部分运行特点,由此可以了解这一时期农业的一些基本面貌。该契约同时显示出内容和形式趋于简化,雇主与雇工有明显的主从关系,雇工报酬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等特点,这可能与西夏晚期社会不稳定有关。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骆详译  
黑水城出土的两件西夏手实文书,内容主要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户主相关信息,第二部分是土地信息,第三部分是家庭人口信息与财物信息。这与唐宋手实的登载内容在顺序上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土地信息和人口信息这两方面。西夏是土地信息在前、人口信息在后,唐宋则相反。这不仅仅是书写习惯的不同,还与西夏的赋役制度有关。同时,这种差异与唐宋赋役制度的历史演变息息相关,特别是均田制崩溃后、以丁身为本转为以资产为宗的赋役制度,深刻影响了西夏的赋役制度。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骆详译  
黑水城出土的两件西夏手实文书,内容主要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户主相关信息,第二部分是土地信息,第三部分是家庭人口信息与财物信息。这与唐宋手实的登载内容在顺序上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土地信息和人口信息这两方面。西夏是土地信息在前、人口信息在后,唐宋则相反。这不仅仅是书写习惯的不同,还与西夏的赋役制度有关。同时,这种差异与唐宋赋役制度的历史演变息息相关,特别是均田制崩溃后、以丁身为本转为以资产为宗的赋役制度,深刻影响了西夏的赋役制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金波  
藏于俄罗斯的5147号10件西夏文草书契约,有多种贷粮抵押契,抵押品中既有牲畜,又有土地,甚至还有人口,是古代契约中稀见的品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本文首先将各件西夏文契约进行翻译,然后对契约内容进行解析,包括立契时间、借贷者和借贷数量、债权人和利息、契约保证和抵押、违约处罚、契尾签署画押等。通过对契约进一步分析可知:西夏晚期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化严重,影响国力下降,反映出西夏不抵蒙古军队的社会原因;西夏借贷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的抵押属不改变抵押物所有权的性质,只是在不能按时还付本息时才被收取抵押物;在一定条件下妇女可以承担偿付债务的责任,有较高的经济地位;西夏特殊阶层使军有的被抵押,但有的使军也可自主借贷并承担借贷责任;西夏契约对中原王朝有明显的继承性,不同民族有密切的经济往来;西夏契约有更为简明、公平和保持互助习俗的特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潘洁  
黑水城出土税票,代表了元代末期的税票格式,以木板刻印为主,辅以写本。通过对其内容的分析发现,元代与西夏税额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每亩纳小麦数增加了3倍多,而大麦数相应减少;地税征收的方式为人户合纳;时间集中在十月至十二月;收购税粮和发放税票的机构为亦集乃路的府仓——广积仓,付使、大使、监支纳为具体负责的官员;纳税人户计主要为军户、民户和宗教户,涉及蒙古、汉、党项三大民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建录  
弥足珍贵的西夏榷场文书揭自黑城出土的西夏文刻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封套裱纸。出于裱糊的需要,它们不仅剪裁成片段,而且上下各裁去一部分,因此没有一件文书能拼合完整。但通过前后文关系,还是能看出其大概,经过考证辨析,可解决西夏榷场机构设置、交易货物、商税征收等重要问题。榷场文书多处记载镇夷郡,为西夏在地方设郡找到了确凿证据。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郝振宇  
谷物典当和借贷是西夏人暂缓家庭生活困难的重要举措。典当利率依谷物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都以总和计息。借贷利率依放贷者身份不同而有两种方式:寺院僧人为放贷者,利率主要以月息计算;平民为放贷者,利率以总和计息计算。谷物典当借贷以一年为期,一般是春借秋还,平民的谷物借贷需求与谷物的供给情况成负相关关系。谷物典当借贷的违约行为是债务人不能按时还本利而使债权人蒙受损失。典当的赔付方式是债权人出售抵押物以弥补损失。借贷的赔付方式依放贷者身份不同可分为两种情况:寺院僧人为放贷者,借贷者的赔偿数额一般根据借贷的谷物数量而定;平民为放贷者,借贷者以"一石还二石"即高达100%的赔率赔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田晓霈  
该文通过对新译释西夏契约文书的梳理和观察,对西夏担保与处罚制度补充如下认识:在担保制度方面,在债权担保的范畴内,除已知的保人担保外,还有合伙担保、同籍担保和中人担保;在对标的物的担保范畴内,有瑕疵担保和追夺担保。在处罚制度方面,监军司是黑水城地区契约责任的仲裁机构之一,而违约赔款的收缴机构则为罚赃库。这与唐契中“官有政法,人从私契”的契约精神有所不同,折射出民间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联和互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卫传荣  张红燕  王桂香  郑巧英  叶平  王绍平  
西夏文化数据库作为CALIS的建设成果,具有明显的地域和历史人文特色,全面系统地反映国内外西夏学研究的整体状况。它的建立不但最大限度地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满足研究者的文献信息需求,促进西夏学研究和发展,而且有利于西夏历史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琨  
墓志是一种特殊的石刻文献,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向来倍受学者关注。迄今为止,宁夏出土历代墓志约116合/件,整理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主要集中在墓志考释、资料汇编、综合研究方面。其中以固原出土北朝至隋唐的墓志研究最为深入、最具学术影响力;相对而言,宋元明清等晚期墓志的研究略显不足,整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现将既往研究成果作概要总结,冀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婵  
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存在互证互补的关系,由出土侯马盟书可证史书中所载春秋时期卿大夫之间结盟的真实性;侯马盟书亦补充了传世文献中春秋盟誓仪节的记载空白,主要表现为定期、选择盟誓场所、撰写载书、掘地杀牲和埋书五个方面。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赵彦龙  
西夏时期并没有保留下来档案编纂成果。本文所探讨的西夏档案编纂,严格地说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成果,兼及清和近代的两部汉文档案编纂成果。西夏档案编纂成果主要以大型文献丛书《俄藏黑水城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中国藏西夏文献》《日本藏西夏文文献》等为代表,并借此研究编纂西夏档案的种类、方法、标题、成果的行款格式、文字、来源、原则、注释等内容,揭示其实质内容,从而比较全面地介绍西夏档案编纂成果,以此来向社会展示珍贵的西夏档案及其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