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47)
2023(6074)
2022(5068)
2021(4534)
2020(3465)
2019(7879)
2018(7737)
2017(14184)
2016(7663)
2015(8461)
2014(8586)
2013(8609)
2012(8466)
2011(8063)
2010(8257)
2009(7610)
2008(7488)
2007(6749)
2006(6364)
2005(6117)
作者
(23527)
(19586)
(19540)
(18455)
(12576)
(9375)
(8760)
(7622)
(7583)
(7016)
(6764)
(6539)
(6409)
(6394)
(6270)
(5962)
(5789)
(5703)
(5670)
(5595)
(5276)
(4940)
(4753)
(4650)
(4476)
(4437)
(4429)
(4380)
(4092)
(3905)
学科
(40580)
经济(40549)
(17965)
管理(16864)
地方(16502)
中国(15179)
(12100)
企业(12100)
(11802)
(10552)
业经(10066)
地方经济(9560)
(8838)
农业(8454)
方法(8098)
(8033)
金融(8033)
(7886)
银行(7874)
(7773)
环境(6701)
发展(6588)
(6561)
(6541)
(6533)
贸易(6530)
数学(6252)
(6199)
数学方法(6197)
技术(5936)
机构
学院(113364)
大学(111520)
(47710)
经济(46656)
研究(46413)
管理(37900)
中国(35420)
理学(30601)
理学院(30149)
管理学(29672)
管理学院(29448)
科学(28093)
(25640)
(24445)
研究所(21846)
(21399)
(20580)
中心(20254)
(19288)
(18655)
师范(18475)
北京(17085)
(16594)
(16012)
财经(15848)
农业(15750)
(15302)
业大(15129)
师范大学(14736)
经济学(14681)
基金
项目(67276)
研究(52234)
科学(52197)
基金(45413)
(39283)
国家(38847)
社会(32548)
科学基金(32207)
社会科(30741)
社会科学(30736)
(28139)
教育(23382)
(23282)
基金项目(23260)
编号(21952)
(21727)
成果(18976)
自然(18453)
资助(18230)
自然科(17949)
自然科学(17946)
发展(17826)
自然科学基金(17591)
(17499)
课题(16646)
重点(15766)
(14056)
(14049)
(13672)
创新(13138)
期刊
(66089)
经济(66089)
研究(39974)
中国(30778)
(21130)
教育(18591)
学报(17248)
科学(16105)
管理(15924)
(15058)
农业(14673)
(14308)
金融(14308)
大学(12815)
业经(12112)
学学(11626)
技术(10436)
经济研究(10221)
问题(8159)
财经(7988)
(7478)
图书(7457)
(6976)
世界(6104)
(6076)
(6072)
论坛(6072)
国际(6021)
(5971)
商业(5964)
共检索到197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书俊  
黑格尔的观念论不是先验的(康德),也不是经验的(洛克),而是一种"客观"的东西(绝对精神)。这样,黑格尔就从康德的不彻底的"经验直观"所冠以的先天条件下解脱出来,而变成一种"客观"的精神本身。可以说,消除"主观随意性"是康德和黑格尔的共同目的,只不过康德从"经验"上去寻找,而黑格尔则反观自我。这样,黑格尔就从康德的"二元论"转向了"客观"性的"一元论",建立起"观念"运动的思想体系。而所有这一切,与费希特的主体性原则是密不可分的,并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毕圣唯  
黑格尔的《小逻辑》是其整个哲学体系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其中长篇的导言内容把他对哲学的定义、真理的理解以及自身哲学的特性概括出一个大体的轮廓,他对于哲学的自信充分体现在理性和现实的和解中,通过必然的概念逻辑思维阐释哲学与具体科学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前者是自己对自己批判、否定最后的回归达致真理。黑格尔对哲学无前提的要求使思维的自由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使人类对知识的认识处于一个不断上升必将符合真理的模式之中。《小逻辑》的导言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一个完整缩影。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吕寿伟  
教育的过程是使儿童从自然的个体成长为国家公民的过程。教育通过对儿童自然性的去除和个性的改造,而不断提升个体教养,最终使儿童获得精神气质的内在转变。伦理实体是儿童获得教养的环境,家庭、学校和国家是伦理实体的现实形态。家庭是天然的教育伦理实体,它以爱为基本的精神规定,在家庭中,儿童逐步将家庭的伦理精神转化自我的习惯性意向。但家庭的自私本性不可能塑造出具有公共精神的现代公民。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共同体是一种伦理性的结合,它由来自不同家庭的儿童组成伦理性实体。"解放"是学校教育的精神规定,它通过解放塑造有教养的个体。但学校并不能完成现实公民的塑造,现实的公民只能在国家这一伦理实体中形成。作为理念的国家体现着普遍性的公共意志,国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儿童教养的提升而完成国家公民的塑造。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艳  刘同舫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成为其否定现存世界、建构理想社会的重要环节。这一批判体现了从量的积累到阶段性质变再到整体性飞跃的动态过程,是一次有限度的批判与两次质的飞跃的统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马克思的批判是囿于黑格尔理论框架内的有限度的表达;以该文本为转折点,马克思运用历史发生学的方法解构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建立了新的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实现了对黑格尔批判的第一次质的飞跃;《资本论》的完成体现了马克思在生存论意义上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超越,这是第二次质的飞跃,也是以实现人类自由解放为宗旨的彻底意义上的超越。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方朝晖  
法权主体,顾名思义,就是具有法权的主体。其中“法权”概念取自德语中的“Recht”一词。在德语中,“Recht”常被理解为市民社会中由法律直接赋予公民的权利。在黑格尔的著作中,“法权主体”一词虽不多见,但他对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冉力文   刘同舫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对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构筑起作为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复归的哲学共产主义。哲学共产主义虽然使用了“本质与异化”的费尔巴哈式的话语,但不应看作是受费尔巴哈哲学影响的产物。马克思辩证吸收黑格尔哲学关于“对象性关系”的强调及其合理内核,并将其作为哲学共产主义建构的内驱动力,以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中人与自然的“直接统一”。在哲学共产主义的具体建构中,马克思展现出“对象性关系”中自我生成的运动过程和不断发展的“中介”思维,搭建起哲学共产主义的历史性地基。“对象性关系”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之间联系的理论枢纽,也是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理论走向科学的重要理论地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妍  侯一夫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由马克思在1843年发表于《德法年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不仅对德国的宗教进行了批判同时也批判了德国社会的现实以及黑格尔的哲学内容,这也使得人类解放这一伟大的命题正式诞生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在内容上全面地展现出了马克思作品中极具革命性质的“批判”性理论的本质其著作中包含了许多的批判思想,展现了鲜明的批判特征。马克思在《导言》中详细地论述了人类要怎样才能够实现解放,并且在实现无产阶级的过程中人类的思想要怎样实现解放,这两个论述内容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从传统的革命主义转变成了共产主义。至今,马克思主义批判思想对人们的发展仍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彦玲  刘艺菲  
黑格尔的法哲学具有明显的思辨理性的特征,他没有脱离其逻辑学的研究进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思想,他认为黑格尔的法哲学无论是方法还是内容都脱离了现实世界及其本体论——实践,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思辨理性的法哲学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哲学本体论的转向,这种转向通过批判路径和批判内容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建树  
战争是国际政治史上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对战争动力问题的研究是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领域。黑格尔以思辨哲学为工具,并引入了"承认的政治"这一概念,探讨战争动力问题,从而在哲学层面上深化了对战争动力的认识。黑格尔战争动力问题的基本逻辑是:国家是有机体,就如同个人的自我意识必须得到其他人的自我意识的承认一样,国家也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由于在国家之上没有一个更高的权威,国家对"承认"的寻求导致了国际战争,直到精神进展到绝对精神阶段,"永久和平"方可实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建树  
战争是国际政治史上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对战争动力问题的研究是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领域。黑格尔以思辨哲学为工具,并引入了"承认的政治"这一概念,探讨战争动力问题,从而在哲学层面上深化了对战争动力的认识。黑格尔战争动力问题的基本逻辑是:国家是有机体,就如同个人的自我意识必须得到其他人的自我意识的承认一样,国家也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由于在国家之上没有一个更高的权威,国家对"承认"的寻求导致了国际战争,直到精神进展到绝对精神阶段,"永久和平"方可实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谋昌  
人类走向不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源自于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正是这种以机械论为代表的价值观 ,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生态哲学作为整体论世界观 ,对世界的本原、主体和客体、整体和部分 ,首要和次要进行新的阐释 ,这是生态哲学对现代哲学的一个贡献。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伟宇  
本刊组织四篇文章,以笔谈方式讨论《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关联。这四篇文章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立足MEGA2的文本学解读,重新审视了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时写下的《巴黎笔记》与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献和逻辑关系。文章不仅考察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双重理论逻辑——异化逻辑和对象化逻辑——的内在关联,也审视了《穆勒笔记》异化逻辑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异化理论的差异和关联,并且透视出青年马克思人本学劳动理论逻辑中更深的理论背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否定辩证法构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国谦  赵锋  涂又光  叶文虎  
本文界定环境哲学的基本范畴框架 ,以“天人合一”和“主客恶性二分”分别概括中国和西方的传统环境形上学特征 ,分析环境哲学的源流及其在当代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学科建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长纯  
在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中要重视教育自身的生命和生活,重视教师发展学校建设之共有属性的探索,重视教师发展学校的工作哲学。这种工作哲学包括把握方向、回归实践、合作发展、赋权教师、倚重制度、沟通教学研、文化互动、和而不同、着眼具体、操作多元等话语。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建华  陈建华  
职业教育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广义来理解,其指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变迁,从狭义来理解,其指职业教育内部结构各因素走向合理性、科学化、制度化的发展过程。当前,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制度化理论为指导,提高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认识,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