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8)
2023(2221)
2022(1718)
2021(1954)
2020(1346)
2019(3351)
2018(3487)
2017(4456)
2016(3697)
2015(4286)
2014(4553)
2013(3563)
2012(3281)
2011(3257)
2010(3436)
2009(2747)
2008(2597)
2007(2466)
2006(2295)
2005(2185)
作者
(7196)
(5856)
(5844)
(5779)
(3633)
(2838)
(2793)
(2582)
(2277)
(2269)
(2042)
(2017)
(1977)
(1881)
(1843)
(1821)
(1793)
(1793)
(1767)
(1758)
(1677)
(1564)
(1545)
(1439)
(1415)
(1400)
(1321)
(1288)
(1286)
(1238)
学科
教育(18832)
中国(8573)
理论(5726)
教学(5392)
(3997)
思想(3890)
政治(3523)
思想政治(3344)
政治教育(3344)
治教(3344)
德育(3314)
(3285)
(3163)
改革(3122)
(3113)
发展(3112)
经济(3109)
高等(3001)
研究(2997)
(2990)
教育改革(2770)
管理(2769)
学校(2516)
学法(2413)
教学法(2413)
(2258)
教育学(2211)
计算(2195)
算机(2187)
计算机(2187)
机构
大学(44043)
学院(38822)
教育(25333)
(17702)
师范(17672)
研究(17652)
师范大学(14890)
(11411)
职业(10282)
教育学(9878)
科学(9840)
技术(8999)
(8516)
北京(8352)
研究所(7803)
(7647)
教育学院(7251)
职业技术(7037)
管理(6786)
中心(6432)
(6301)
(6287)
中国(5978)
技术学院(5926)
经济(5839)
(5776)
理学(5667)
理学院(5415)
教育科(5199)
研究院(5166)
基金
研究(23822)
项目(21289)
教育(20511)
科学(18029)
成果(13754)
编号(12827)
课题(12711)
社会(11961)
(11513)
基金(11180)
社会科(10909)
社会科学(10907)
(10623)
(9651)
规划(8835)
(8656)
国家(8386)
(8225)
研究成果(7628)
项目编号(7578)
年度(7567)
(7243)
(6855)
(6830)
阶段(6813)
(6649)
重点(6537)
教育部(6491)
(6490)
阶段性(6283)
期刊
教育(44077)
研究(23411)
中国(18663)
职业(10567)
技术(7516)
(7434)
经济(7434)
技术教育(6830)
职业技术(6830)
职业技术教育(6830)
高等(5071)
大学(4785)
成人(4697)
成人教育(4697)
学报(4529)
高等教育(4513)
(4229)
论坛(4229)
科学(3792)
(3706)
职教(3569)
发展(3448)
(3448)
比较(3348)
教研(2839)
高教(2839)
(2770)
学学(2589)
图书(2430)
管理(2268)
共检索到71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霞  
黑格尔的伦理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他认为,伦理是一种普遍性,教育是合乎伦理的艺术,因此,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将个体人的特殊性加以打磨,使其成为普遍性的存在。伦理能力是人之普遍性的核心,教育培养具有普遍性的伦理能力,既需要形成人的形式普遍性,也需要发展人的理性能力和自由能力,家庭、社会和国家在培育伦理能力中担当着不同的责任。黑格尔通过教育提升人的伦理普遍性的思想,对于全球化时代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吕寿伟  
教育的过程是使儿童从自然的个体成长为国家公民的过程。教育通过对儿童自然性的去除和个性的改造,而不断提升个体教养,最终使儿童获得精神气质的内在转变。伦理实体是儿童获得教养的环境,家庭、学校和国家是伦理实体的现实形态。家庭是天然的教育伦理实体,它以爱为基本的精神规定,在家庭中,儿童逐步将家庭的伦理精神转化自我的习惯性意向。但家庭的自私本性不可能塑造出具有公共精神的现代公民。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共同体是一种伦理性的结合,它由来自不同家庭的儿童组成伦理性实体。"解放"是学校教育的精神规定,它通过解放塑造有教养的个体。但学校并不能完成现实公民的塑造,现实的公民只能在国家这一伦理实体中形成。作为理念的国家体现着普遍性的公共意志,国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儿童教养的提升而完成国家公民的塑造。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采  
赫尔巴特主张以伦理学来说明其教育的目的。本文主要以《赫尔巴特文集》为依据,试图进一步探讨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与伦理学思想,包括其研究教育的基本方法,教育学的伦理学基础以及教育性教学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并思考其在当代的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钟毓书  
麦金泰尔对康德伦理学的批评可能存在误读。麦金泰尔批判康德拒斥幸福概念,但康德只是认为幸福不能成为伦理学的基础;麦氏认为康德对待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既有拒斥又有支持,但康德的目的论却并非亚里士多德式的,康德突出了理性存在者的特性;麦氏认为康德的绝对命令是逻辑空白和形式主义的,但忽略了具体的道德律令间会存在冲突。面对冲突,应基于具体情境,作有差别的选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璞  石佳丽  
威廉·哈里斯是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公共学校教育家和黑格尔主义哲学家。沿着哈里斯的人生轨迹和教育职业活动,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以黑格尔主义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哈里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积极回应了美国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南北战争、科学与宗教冲突等的时代挑战,为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精神工具和实践路径。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教育活动是19世纪下半叶美国思想界和教育界面对社会剧烈变革的求索之路的缩影。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本陆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分化与综合,一门新的学科——教育伦理学已成为教育科学学科群的成员之一,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是,什么是教育伦理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仍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有关教育伦理学研究对象已有观点的分析,提出教育伦理学是探讨教育的善恶矛盾的科学。 一、教育伦理学就是道德教育理论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伦理学就是探讨道德教育的理论。如本世纪上半叶,B·诺曼妮(B·Normann)和G·科蒙尔(G·Colmore)写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富兴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出现了“同一性危机”。这种危机缘于道德教育中的工具理性。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该问题的理论基础。笔者就学科教学、道德教育的说服法,运用该理论讨论了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如何以交往理性代替工具理性,进而提出整合性教学观、作为话语过程的说服法,以解决学校道德教育的“同一性危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本陆  汪明  
教育国际化、信息化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均提出了新的教育伦理问题,需要高度关注。从教育伦理学视角看,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形成了大的全球教育市场,必须合理处置国家(政府)、教育机构、教育服务商和受教育者(学生)之间的利益竞合关系,确立全球教育市场运作的价值立场和行为准则。教育信息化正在导致教育系统运行模式与生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建立管理虚拟教育世界的价值规范,加强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反思,重构人(主体)与技术(工具)的良性关系。教育改革作为自觉开展的教育更新,其动机、目的、内容、手段和效果,都需要认真进行教育伦理评估,尤其需要慎重安排教育改革的利益分配、风险代价与成本分担机制,强化民主参与原则...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建树  
战争是国际政治史上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对战争动力问题的研究是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领域。黑格尔以思辨哲学为工具,并引入了"承认的政治"这一概念,探讨战争动力问题,从而在哲学层面上深化了对战争动力的认识。黑格尔战争动力问题的基本逻辑是:国家是有机体,就如同个人的自我意识必须得到其他人的自我意识的承认一样,国家也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由于在国家之上没有一个更高的权威,国家对"承认"的寻求导致了国际战争,直到精神进展到绝对精神阶段,"永久和平"方可实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建树  
战争是国际政治史上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对战争动力问题的研究是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领域。黑格尔以思辨哲学为工具,并引入了"承认的政治"这一概念,探讨战争动力问题,从而在哲学层面上深化了对战争动力的认识。黑格尔战争动力问题的基本逻辑是:国家是有机体,就如同个人的自我意识必须得到其他人的自我意识的承认一样,国家也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由于在国家之上没有一个更高的权威,国家对"承认"的寻求导致了国际战争,直到精神进展到绝对精神阶段,"永久和平"方可实现。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家年  李怀龙  李晓岩  
网络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富媒体化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等使之附有伦理愿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内容。"然而在网络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缺乏对网络教育中的伦理现象、行为和过程等系统化的研究和实践。本文首先提出了网络教育伦理概念并指出网络教育伦理的研究意义;然后,对网络教育伦理涉及的相关学科领域进行了论证和辨析;最后,从伦理学的视角对与网络教育伦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划分出网络教育伦理研究的三个层次以及相应的研究内容,为进一步开展网络教育伦理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伟涛  
黑格尔认同在从自然伦理向绝对伦理的演进以及现代性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中,契约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承认以及经济交往联系的中介意义。然而,对近代启蒙哲学中的经验论自然法和契约论以及反思式自然法和契约论的孤立人性和原子论观点,黑格尔予以极力批评,主张个人本性由其所处的共同体和时代予以理解。在家庭和国家方面,黑格尔论证它们的实体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有机联系,反对契约化观点。其中,家庭中的伦理是爱,包括夫妻之间的爱和责任、父母对子女的爱和教育;国家的伦理是实体性和精神性的统一,包括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公民之间的尊重和团结。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修德  
信息伦理学首先是对人们在信息活动中进行善恶选择的系统性探究,它系统研究人类普遍的"善"是如何在信息活动中体现的,也就是说信息活动是否符合普遍的"善"或"应当"的要求,它研究信息活动主体在信息活动中如何认识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如何做出决择等问题;其次,信息伦理学以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为指向,界定或建构那些与信息活动实践相关的,为人们普遍认可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再次,信息伦理学必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危机和伦理困境等问题及形而上因素。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宋杰  
本文通过引入论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分析涉税举报行为的性质,认为举报行为可以归纳为损人利己型和完全害他型两类;涉税举报的效应可以分为经济上的效应和伦理上的效应两类。同时文章提出,随着税收收入的逐年增加,通过受理涉税举报而实现的查补收入占工商税收总额的比例将呈逐年加速下降的趋势,而由此带来的经济特别是伦理道德上的负效应却在增加。为了使无法通过其他渠道伸张正义者有一个伸张正义的途径,税务机关可以允许涉税举报,但为了不使非正义的行为泛滥,税务机关不应该鼓励这一行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龚胜生  徐迎  
中国古代游记是中国哲学土壤中生发的一朵奇葩,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学思想,如人类应是自然保护者的思想、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人类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思想、人类与自然生而平等的思想等。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整体的自然观的哲学基础、和谐的人地观的价值取向、人化的伦理观的实践途径等特点。挖掘和提炼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学思想,对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提升旅游开发商的道义责任,开阔旅游研究者的理论思路,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