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8)
- 2023(2065)
- 2022(1907)
- 2021(1851)
- 2020(1556)
- 2019(3517)
- 2018(3480)
- 2017(6804)
- 2016(4003)
- 2015(4181)
- 2014(4235)
- 2013(4241)
- 2012(4194)
- 2011(3907)
- 2010(4048)
- 2009(3477)
- 2008(3345)
- 2007(2940)
- 2006(2617)
- 2005(2422)
- 学科
- 济(14529)
- 经济(14526)
- 管理(8914)
- 业(8502)
- 企(6943)
- 企业(6943)
- 方法(6449)
- 学(6388)
- 数学(5820)
- 数学方法(5759)
- 结构(4902)
- 财(4591)
- 制(3900)
- 中国(3834)
- 产业(3682)
- 农(3582)
- 环境(3408)
- 体(3406)
- 地方(3180)
- 务(3095)
- 财务(3065)
- 财务管理(3062)
- 及其(2989)
- 企业财务(2987)
- 产业结构(2931)
- 体制(2803)
- 融(2562)
- 金融(2560)
- 银(2526)
- 银行(2493)
- 机构
- 大学(58682)
- 学院(57554)
- 研究(25757)
- 济(21481)
- 经济(21069)
- 科学(19687)
- 中国(18395)
- 管理(17075)
- 农(16041)
- 所(15561)
- 理学(14838)
- 研究所(14605)
- 理学院(14536)
- 京(14207)
- 管理学(14076)
- 管理学院(13974)
- 业大(13397)
- 农业(12742)
- 中心(10333)
- 院(10171)
- 财(9526)
- 室(9503)
- 省(9323)
- 江(9209)
- 实验(8829)
- 北京(8804)
- 实验室(8487)
- 科学院(8418)
- 农业大学(8330)
- 研究院(8166)
- 基金
- 项目(42566)
- 科学(32538)
- 基金(31395)
- 家(30486)
- 国家(30305)
- 研究(24820)
- 科学基金(24191)
- 自然(18332)
- 自然科(17897)
- 自然科学(17891)
- 自然科学基金(17585)
- 基金项目(16678)
- 省(16438)
- 划(14656)
- 社会(14556)
- 社会科(13809)
- 社会科学(13805)
- 资助(13460)
- 教育(11186)
- 重点(10692)
- 计划(10201)
- 科技(9863)
- 发(9291)
- 科研(9006)
- 部(8932)
- 专项(8245)
- 编号(8236)
- 创(8112)
- 创新(7830)
- 大学(7219)
共检索到85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钢 叶建仁
电镜观察到两年生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茎中形成层细胞以及其他的薄壁细胞出现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特征:细胞核变形、核染色质浓缩并边缘化;细胞质和液泡中出现大量环状片层及多泡体;细胞壁出现膨胀扭曲;线粒体峭数目减少直至双层膜破毁.在整个变化过程中,细胞质膜始终是完整的,内质网在细胞器降解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细胞核在线粒体等细胞器降解之后才崩塌消失.这表明,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的系统反应过程中有PCD发生,其变化类似于动物细胞中的细胞死亡.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的系统反应过程中,PCD是持续发生的,最终引起植株全面崩溃,这可能是感病黑松死亡的内因.在感病10d后,形成层区才开始出现空洞化现象.因此,形成层...
关键词:
黑松 松材线虫 超微结构变化 程序性死亡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谢立群 巨云为 杨振德 赵博光
对接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后3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接种枝内的细菌和线虫的数量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最初几天内线虫从接种点向其他部分移动缓慢;至接种的主干上松脂减少时,线虫开始增加,木块组织的带菌率的变化与线虫数量的变化趋势相似,细菌和线虫的数量与病树的症状发展密切相关。细菌的优势属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anas。表3参9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松材线虫 黑松 细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龙喜 吴小芹 吉静 俞禄珍
以黑松、马尾松和火炬松为研究对象,对其接种松材线虫后4,12,24,48,72,96和120h的NO和核酸酶的活性进行测定。3种松树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NO平均含量的积累为火炬松<马尾松马尾松>黑松。同时3种松树接种后的核酸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单链核酸酶活性在4~48h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而火炬松双链核酸酶活性在4~96h时却一直低于马尾松和黑松,这表明不同松树体内单链或双链核酸酶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有关。且3种松树在接种松材线虫后,表现出症状的时间顺序为黑松最早,马尾松次之,火炬松最晚。这表明NO...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郝德君 谈家金 陈凤毛 杨剑霞 戴华国
为研究松材线虫侵染对寄主植物生理生化物质代谢的影响,以黑松和马尾松4 5年生苗为实验材料,测定了接种松材线虫对2种寄主植物的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规律。结果显示:接种松材线虫初期,黑松和马尾松的总糖含量均较高,随接种时间的延长,总糖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黑松的可溶性糖含量一直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马尾松的可溶性糖含量在侵染前期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明显,而15 d后快速降低;黑松和马尾松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侵染前期均低于对照,后升高,再降低;黑松的单宁含量明显高于对照,马尾松的单宁含量接种第1天略低于对照,第3天后开始升高;黑松和马尾松的总酚含量均在侵染前期高于对照,而后降低。这些物质的变化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世杰 祁金玉 刘仁军 陈凤毛 郝德君 李治鑫 孙守慧
为研究自然状态下油松感染松材线虫后的生理响应,2019年10月在沈阳市东陵公园松材线虫发病区对受害前期、受害后期和健康对照组油松的1a生针叶进行取样,测定其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受害前期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受害后期较对照组和受害前期差异均极显著(p<0.01);受害前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受害后期较对照组和受害前期均无显著性差异;受害前期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受害后期较对照组和受害前期均无显著性差异;受害前期和受害后期脂氧合酶(LOX)活性较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受害后期较受害前期差异性显著(p<0.05);受害前期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受害后期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且较受害前期差异显著(p<0.05);受害前期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受害后期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较受害前期差异显著(p<0.05);受害前期可溶性蛋白(Spr)含量较对照组和受害后期均无显著性差异,受害后期较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类黄酮含量受害前期较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受害后期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较受害前期差异性极显著(p<0.01);甜菜碱含量受害前期较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受害后期较对照组和受害前期均无显著性差异;水杨酸(SA)含量在各时期都差异极显著(p<0.01);受害前期茉莉酸(JA)含量较对照组和受害后期均无显著性差异,受害后期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松材线虫会抑制油松SOD、CAT、LOX等抗氧化酶活性的表达,产生对细胞有害的物质MDA等。油松自身也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类黄酮、甜菜碱等物质的含量抵御松材线虫的侵染。内源激素SA、JA持续性增加,协调发挥作用,共同激发油松的抗逆反应。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油松对松材线虫的抗病机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油松 松材线虫 自然感染 生理响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冀营 骆有庆
2003年11月和2004年6、9月在浙江省舟山市马尾松纯林内选取处于松材线虫病不同侵染期的马尾松进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及分布位置的调查.明确了处于不同侵染期的马尾松上的昆虫的种类,计算了昆虫的优势度,划分了不同的昆虫功能团,比较了不同侵染期的马尾松上的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并对昆虫群落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松林中,分解性昆虫占有绝对的优势,衰弱木上的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较高.而健康木上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最低.可将6种侵染期的松树上的昆虫群落最终划分为3类.
关键词:
松材线虫 马尾松 昆虫群落 功能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宇 张克云 林茂松 罗宏伟 徐福元
测定了中国、日本、加拿大的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 群体对 3~ 4年生黑松的致病性 ,发现它们的致病力有明显分化。松材线虫不同群体致黑松的死亡率为 0~ 87 5 % ,RHS系数为 0~ 110不等。中国松材线虫群体致病力高于日本和加拿大群体 ,其中以中国的BxCN1、BxCN3、BxCSC和BxCZD 4个群体致病力最强 ,致枯率均为 87 5 % ,RHS系数均大于 90。在致枯率为 87 5 %的 6个群体中 ,南京的群体BxCN3平均死亡天数最短 (38d)。在全部测试群体中 ,Bx CZD的死亡历期最短 (14d)。试验发现接种松材线虫的松...
关键词:
松材线虫 致病力 黑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宇 林茂松 余本渊
测定来源于中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挪威和法国的 2 0个拟松材线虫种群对 2年生黑松苗的致病力。根据其致病力大小分为 3类 :第Ⅰ类致病力很强 ,致死率大于 85 % ,RHS (相关寄主适生性 )系数大于 1 0 0 ,包括法国的 1个种群和中国的 3个种群 ;第Ⅱ类有较强的致病潜能 ,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可能造成严重危害 ,这一类数量最多 ,包括中国的1 1个种群和加拿大的 1个种群 ;第Ⅲ类几乎没有致病力 ,其致死率和RHS系数都是 0 ,包括韩国的 2个种群及日本和挪威各 1个种群。试验证明法国BmFr种群致死速度最快 ,致病力最强。黑松苗在感染拟松材线虫后 ,用自然界水分胁迫和PEG...
关键词:
拟松材线虫 致病力 黑松 干旱胁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凡勇 骆有庆 吕全 梁军 郝俊 张星耀
44 isolates of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xylem of the Pinus thunbergii samples(healthy stem,weak stem and withered stem)infected by the pine wilt disease caused by pine wood nematode,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from infected trees at Zhoushan and Pinghu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China,and these isol...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 黑松 内栖真菌区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修鹏 王奕交
1992~1996年连续5a对引进造林的墨西哥白松等11种国外松在松材线虫疫区内的枯死情况作了调查,并对枯死植株(除展松外)进行采样分离松材线虫。结果表明,除展松、火炬松、加勒比松、假果松和刚火松外,其余6种国外松在林间疫区内均能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池树友 韩正敏 何月秋
2001年9月,用无菌的松材线虫对10年生黑松进行接种。2002年8月,检查黑松发病情况,并对接种的松树进行线虫和细菌的再分离。试验发现接种的8株黑松11个月后仍有5株表现正常,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而从其木质部却能分离到数量较多的无菌松材线虫。结果说明无菌的松材线虫虽然能侵入松树木质部,但在不携带细菌的情况下对松树是没有致病力的。
关键词:
无菌 松材线虫 黑松 接种 致病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华潮 骆有庆 张琴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国际上公认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引起的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森林病害。该病自20世纪初在日本首次发现以来,已从北美扩散蔓延至亚洲、欧洲等多个国家,造成大批松树死亡(Fielding et al.,199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厉艳 叶建仁
研究黑松苗接种松材线虫后,被侵染早期寄主薄壁细胞死亡的过程和方式。应用荧光显微技术观察到,接种后松苗皮层薄壁细胞陆续发生程序性死亡,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并在核膜下"半膜状"呈新月形凝集以及核变形、降解、不规则碎裂直至解体等细胞凋亡的典型特征,这与自然干枯萎蔫的松苗细胞坏死有显著差异。产生细胞凋亡现象不仅发生在接种点附近,而且还出现在线虫未到达的远离接种点部位,细胞凋亡数量和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线虫在松苗体内不断扩散分布而逐步增加。在松材线虫致使松树萎焉的过程中寄主细胞发生了程序性死亡,并提供了寄主松树感染线虫后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有关细胞学证据。在植物组织上应用碘化丙锭荧光染色法研究植物细胞的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来燕学 杨忠岐 王小艺 唐艳龙 岑定浩
【目的】从日本五针松(Pinus parviflora)栽培圃地调查松褐天牛(Monochumus alternatus),并取样镜检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揭示日本五针松感染松材线虫病的可能性和扩散风险,为开展检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日本五针松圃地采集枯死或濒死的日本五针松植株,采用分离镜检法检测枯死或濒死日本五针松木质部的线虫种类;剖木检查天牛危害,观察留在日本五针松松枝上的补充营养伤口,同时鉴定天牛幼虫特征,解剖检验羽化的天牛成虫携带LⅣ状态。【结果】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伟 杨宝君 徐福元 葛明宏 张培 王成法
树脂分泌停止是松树受松材线虫危害的主要症状之一。对南京地区黑松、马尾松接种树调查表明,20~30a黑松春季接种14d后以异常树为标准作早期诊断可使准确率达100%,夏季接种25d诊断准确率为93%,30d准确率100%;秋季30d准确率100%。10~15a黑松不论接种季节20d后准确率即达100%。马尾松接种线虫后随不同树龄、不同接种时间流胶情况差别较大,使准确率达100%的接种天数普遍比黑松迟10d左右。溴酚蓝、二甲基黄染色剂用于病树早期诊断反应不明显。据流胶试验,在松材线虫病新发现区可用流胶法作早期诊断,以尽早清理病树并达彻底清除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