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0)
- 2023(11695)
- 2022(9779)
- 2021(8835)
- 2020(7034)
- 2019(15789)
- 2018(15264)
- 2017(28707)
- 2016(15866)
- 2015(16980)
- 2014(16934)
- 2013(16655)
- 2012(15871)
- 2011(14544)
- 2010(14494)
- 2009(13116)
- 2008(12923)
- 2007(11422)
- 2006(10115)
- 2005(9352)
- 学科
- 济(67206)
- 经济(67137)
- 业(45693)
- 管理(41621)
- 企(34957)
- 企业(34957)
- 方法(24249)
- 中国(21361)
- 数学(21292)
- 数学方法(21079)
- 农(19960)
- 地方(19764)
- 业经(15837)
- 财(15836)
- 学(15709)
- 农业(14092)
- 贸(13401)
- 贸易(13391)
- 易(12950)
- 银(12492)
- 银行(12440)
- 融(12203)
- 金融(12203)
- 制(12105)
- 行(12030)
- 技术(11811)
- 环境(11191)
- 地方经济(11063)
- 发(10977)
- 务(9922)
- 机构
- 学院(228159)
- 大学(225512)
- 济(91469)
- 经济(89633)
- 研究(87926)
- 管理(80543)
- 理学(69425)
- 理学院(68490)
- 管理学(67139)
- 管理学院(66741)
- 中国(64659)
- 科学(58932)
- 农(54323)
- 京(48974)
- 所(47934)
- 研究所(44108)
- 农业(43176)
- 业大(41968)
- 财(40538)
- 中心(38767)
- 江(35283)
- 财经(32116)
- 院(31704)
- 北京(30855)
- 省(30467)
- 范(30457)
- 师范(29946)
- 经(29279)
- 州(28288)
- 科学院(28191)
- 基金
- 项目(158180)
- 科学(122698)
- 基金(113640)
- 研究(106175)
- 家(104554)
- 国家(103646)
- 科学基金(85683)
- 社会(67672)
- 社会科(64244)
- 社会科学(64227)
- 省(63769)
- 基金项目(60229)
- 自然(57860)
- 自然科(56547)
- 自然科学(56526)
- 自然科学基金(55515)
- 划(54557)
- 教育(47218)
- 资助(45849)
- 发(39904)
- 编号(39580)
- 重点(36964)
- 创(33418)
- 部(33273)
- 计划(32980)
- 创新(31396)
- 科研(31173)
- 成果(31135)
- 发展(30325)
- 科技(30257)
- 期刊
- 济(102600)
- 经济(102600)
- 研究(65042)
- 农(50240)
- 学报(49030)
- 中国(48540)
- 科学(41565)
- 大学(34759)
- 农业(34126)
- 学学(33529)
- 财(29730)
- 管理(29513)
- 融(23857)
- 金融(23857)
- 教育(22413)
- 业经(18827)
- 业(18456)
- 经济研究(17307)
- 技术(16942)
- 财经(15665)
- 业大(13853)
- 问题(13734)
- 经(13456)
- 科技(12705)
- 版(12702)
- 农业大学(11631)
- 商业(11267)
- 贸(10591)
- 技术经济(10568)
- 资源(10531)
共检索到343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靖 田霄鸿 闫辉 曹翠玲
【目的】研究不同稀释度黑曲霉发酵液对石灰性土壤中苗期小麦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小偃22号为供试小麦品种,设置种植和不种植小麦2个试验组,待盆栽小麦生长3周后,2个试验组均依次浇灌3种不同稀释度(分别稀释50,100,200倍)黑曲霉发酵液,以浇灌清水作为对照,分别测定不同稀释度黑曲霉发酵液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叶片及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小麦组织磷含量和生物量等的影响,并测定种植小麦和不种植小麦条件下不同稀释度黑曲霉发酵液对土壤pH、磷酸酶(酸性磷酸酶(ACP)、中性磷酸酶(NeP)、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无机磷形态和含量的影响。【结果】在种植小麦的条件下,与对照相比,稀释1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敏 向永生 鲁剑巍
【目的】研究生石灰用量对酸性土壤(pH3.9)降酸效果和大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明确适宜的生石灰用量,为酸性土壤改良及生石灰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华中农业大学盆栽场进行,采用土壤培养和盆栽试验方法,依据Ca(OH)2滴定法计算出石灰需要量,设置不施生石灰和生石灰用量0.3、0.9、1.8、2.4和4.8 g·kg~(-1)等6个处理,分别于培养后10、20、30、40、50、60、70和90 d取样8次,监测土壤p H、土壤交换性酸总量、土壤交换性H+含量和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动态变化;于培养后第90天播种大麦,2周后进行观测,研究不同生石灰用量改良后的土壤对大麦幼苗生物量、根系形...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思文 陈晓辉 蔡远扬 纪宗君 陈圆 朱齐超 余文慧 张福锁 吴良泉
为探究酸性土壤甜玉米种植所需的适宜石灰用量。选取福建省平和县小溪镇典型的强酸性红壤(pH=3.91),以甜5号甜玉米先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石灰用量0g/kg(L0)、1.2g/kg(L1.2)、2.4g/kg(L2.4)、3.6g/kg(L3.6)和4.8g/kg(L4.8),研究不同石灰用量对甜玉米幼苗生物量、根系生长、养分累积、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石灰用量的增加,玉米幼苗株高、生物量(地上部+根系)、总根长、根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和养分(氮、磷、钾、钙和镁)累积量(地上部+根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L2.4处理最佳;2)与L0相比,L2.4处理的玉米地上部和根系中氮、磷、钾、钙和镁累积量平均显著增加121.9%和186.7%;3)随石灰用量的增加,土壤pH、交换性钙含量、脲酶、蔗糖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降低,无机氮、速效钾、有效磷、交换性镁含量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玉米幼苗养分累积的差异受石灰施用、土壤pH、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根系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各因素影响系数大小依次为:土壤pH(0.82)>根系(0.65)>石灰施用(0.61)>土壤养分(0.33)>土壤酶活性(0.28)。综上,合理施用石灰可以有效改善酸性红壤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植株养分累积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袁美丽 陈浩
为阐明小麦Triticum sestivum对入侵植物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的化感作用机制,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法,依据萌发率、苗高、根长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了小麦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幼苗苗高和根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小麦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节节麦幼苗生长表现出质量浓度效应的化感胁迫作用,随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节节麦幼苗相对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坚 孙君社 苏东海 经玲
对黑曲霉 (AspergillusnigerND3 13 )液态发酵生产植酸酶的发酵过程和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摇瓶试验得到基本发酵工艺参数的基础上 ,应用 10L生物反应器进行放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其最大菌体量 (干重 )达到 1 19g·10 0mL-1,酶活力达到 3 6u·mL-1。试验通过分批补料手段控制比生长速率的变化 ,得到了描述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回归了模型参数。利用数学计算软件对试验数据与模型进行拟合 ,结果证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并预测植酸酶的发酵过程
关键词:
黑曲霉 植酸酶 液态发酵 动力学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春喜 姜丽娜 林琳 邵云 张黛静 余海波 郭魏
以4个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偃展4110、豫麦49-198、周麦18)为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方法分析了低温对小麦幼苗根际土壤及非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了根际土壤酶的活性,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根际土壤脲酶、淀粉酶活性逐渐下降,非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小麦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二者的差异随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渐缩小。T3条件下,小麦幼苗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的活性较高,表明适当的低温促进了土壤酶活性的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品种,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小麦 温度 根际 土壤酶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清慧 李乃荟 张一平 狄成乾 吴凤芝
【目的】明确小麦和豌豆填闲对白菜幼苗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麦、豆填闲减轻十字花科蔬菜的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分别以白菜和白菜连作土为供试材料和供试土壤,设置小麦填闲(W)、箭筈豌豆填闲(P)及小麦和豌豆混合填闲(WP)3个填闲处理,以不填闲作物为对照(CK),分析不同填闲处理对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Illumina MiSeq技术,探究小麦和豌豆填闲对白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找出与白菜幼苗生长相关的关键微生物类群,再通过环境因子关联性分析,探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3种填闲处理均促进了白菜的生长,降低了土壤EC值,混合填闲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小麦填闲处理提高了土壤pH。qPCR结果表明,填闲处理对土壤总细菌丰度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土壤总真菌的丰度,豌豆填闲处理及小麦和豌豆混合填闲处理显著降低了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的丰度。Illumina MiSeq结果发现,在属水平上,填闲处理均显著增加了TM7a的相对丰度,但降低了Leptolyngbya_EcFYyyy-00、瓶毛壳属(Lophotrichus)、无茎真菌属(Acaulium)、Sodiomyces的相对丰度;小麦和豌豆混合填闲处理显著增加了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马赛菌属(Massil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镰刀菌属(Fusarium)的相对丰度。基于Spearman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TM7a、马赛菌属(Massilia)和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与白菜生长呈显著正相关,Leptolyngbya_EcFYyyy-00、无茎真菌属(Acaulium)、瓶毛壳属(Lophotrichus)、Sodiomyces和镰刀菌属(Fusarium)与白菜生长呈显著负相关。填闲也改变了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指数,豌豆填闲处理降低了土壤细菌香农指数和逆辛普森指数,降低了真菌香农指数,增加了逆辛普森指数;小麦填闲处理和混合填闲处理增加了真菌香农指数,降低了逆辛普森指数。PCoA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土壤EC值是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土壤环境因子。【结论】填闲处理均能促进白菜幼苗生长,其中以小麦和豌豆混合填闲对白菜幼苗的促生效果最好。填闲处理增加了潜在促生菌鞘氨醇单胞菌属、TM7a、马赛菌等属的相对丰度,混合填闲处理显著降低了Leptolyngbya_EcFYyyy-00和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了潜在生防菌毛壳菌的相对丰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永华 史吉平 商振清 李广敏
在土壤干旱过程中,叶面喷施2×10-5mol/L的生长素(IAA)或5×10-4mol/L的赤霉素(GA3)可阻止小麦幼苗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且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似。对于超氧物歧化酶(SOD),IAA使其活性强化,而GA3则对其起着抑制作用。IAA还能提高干旱条件下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但对气孔阻力和叶水势影响不大;而GA3对叶绿素含量、气孔阻力和叶水势均无明显影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亚亚 杨梅 陆姣云 杨惠敏
果园生草是一种新型土壤管理模式,草地成功建植是该模式建立的基础。苹果园土壤的特异性可能影响草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从而影响草地建植。本研究分析了陇东苹果园不同土层的土壤浸提液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园土壤浸提液提高了黑麦草种子萌发数,但减小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数,但对二者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与无落叶相比,落叶残留时土壤浸提液加快了种子萌发,并有提高种子萌发率的趋势。土壤浸提液抑制了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幼苗胚根的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泽全 舒长生 董雪芳 赖运平 李俊 魏会廷 彭正松 杨武云
以3个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室温(18℃)和低温(4℃)胁迫下测定发芽特性和幼苗(萌发15 d)形态指标,以各性状低温与室温下测定值的比值(相对值)作为小麦耐低温评价指标,评价小麦萌发和幼苗的耐低温特性。结果表明:低温降低小麦发芽速度和阻碍幼苗生长,苗比根对低温敏感,低温的干鲜比大于室温的干鲜重比值;种子萌发和幼苗期的各性状相对值可以作为鉴定小麦耐低温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
小麦 低温 发芽指数 幼苗生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定一 王姣爱 贾文兰 阎翠萍
晋南石灰性土壤钾素动态研究表明:潮土、褐土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潮土下降31.25mg/kg,褐土下降15.75mg/kg。土壤质地类型、农业生态区及种植制度不同,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不同。小麦钾肥试验结果表明:亩施K2SO45~20kg,产量增加52.9~111.5kg/亩,净增收益32.7~62.6元/亩。同时获得了小麦最高产量施肥量和经济最佳施肥量
关键词:
潮土,褐土,小麦,钾肥肥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兴飞 王振东 王友保 黄丽红 朱成风 周朝 朱志鹏
【目的】探讨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为确定凤丹与作物之间的轮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用凤丹根、茎、叶浸提液及其根际土浸提液浇灌盆栽玉米幼苗,研究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凤丹浸提液浇灌玉米幼苗的株高、根长变短,植株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减少。凤丹浸提液降低了土壤酶活性,减少了土壤养分含量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凤丹根浸提液处理组的减少程度最大,其次是凤丹根际土浸提液,凤丹茎和叶浸提液的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发现,除过氧化氢酶外,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廉冬a 徐梦馨 马珍璐 张小燕 张跃进 孙建华
【目的】研究土壤微生物发酵液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及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影响,为其大规模人工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猪苓生活的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通过平板试验,筛选对猪苓菌丝或菌核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菌株;用筛选出的微生物发酵液培养猪苓,以不添加发酵液的培养基为对照,比较不同发酵液处理对猪苓菌丝生物量及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平板培养中,细菌L2、L3、L5、L9处理菌丝均有分泌物出现;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菌丝颜色逐渐变黄变褐,除L2外,其余细菌菌株处理猪苓均有菌核生成;放线菌A14处理猪苓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真菌P3处理猪苓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在液体培养基中,真菌P4发酵液可显著提高猪苓菌丝生物量,菌丝体干质量达7.67 g/L;放线菌A3发酵液处理猪苓菌丝胞外多糖质量浓度最高,达0.133 g/L。【结论】从土壤中筛选出了能够促进猪苓菌丝生长发育、提高猪苓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菌株。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梅 张绍升
以链霉菌F-1013不同浓度的虾壳粉发酵液、灭活后的虾壳粉发酵液及高氏一号发酵液处理黄瓜种子,结果表明,促生和诱抗能力均以虾壳粉发酵液最强,灭活后虾壳粉发酵液最弱,高氏发酵液活性居中.其中虾壳粉发酵液10、20倍稀释液的促生、诱抗效果最为显著,由于该浓度发酵液中链霉菌和壳聚糖的协同作用而表现出较好的生理活性;而高氏一号发酵液及灭活之后的虾壳粉发酵液的诱抗能力随其中活性成分孢子或壳聚糖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关键词:
链霉菌 幼苗生长 酶活 抗性物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治强 赵永英 倪相娟
研究了花生壳发酵添加尿素、复合肥、鸡粪的组合基质对番茄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添加物发酵基质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能够培育出高质量的番茄幼苗,可以替代草炭用作工厂化育苗基质。适宜的基质发酵配方为:处理A1(25kg花生壳添加尿素85g),B3(25kg花生壳添加复合肥359g),C3(25kg花生壳添加鸡粪2393g)。
关键词:
花生壳 发酵 基质 番茄 工厂化育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