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73)
2023(6958)
2022(5882)
2021(5272)
2020(4465)
2019(9733)
2018(9299)
2017(17468)
2016(9681)
2015(10388)
2014(9950)
2013(9812)
2012(9198)
2011(8123)
2010(7947)
2009(7212)
2008(7274)
2007(6297)
2006(5440)
2005(4802)
作者
(31792)
(26463)
(26431)
(24643)
(16913)
(12989)
(11748)
(10480)
(10194)
(9233)
(9147)
(8872)
(8755)
(8516)
(8380)
(8340)
(8174)
(7994)
(7730)
(7637)
(6973)
(6507)
(6379)
(6126)
(6087)
(5866)
(5793)
(5769)
(5475)
(5438)
学科
(36447)
经济(36392)
管理(27258)
(26933)
(21177)
企业(21177)
方法(17520)
数学(15454)
数学方法(15295)
(11308)
(10399)
(10189)
中国(9220)
(9212)
贸易(9211)
(8996)
业经(8138)
农业(7215)
(7013)
财务(7010)
财务管理(6997)
(6805)
企业财务(6669)
技术(6203)
环境(5966)
(5907)
金融(5907)
(5874)
银行(5824)
地方(5794)
机构
大学(141497)
学院(138934)
(56367)
经济(55383)
研究(52450)
管理(51035)
理学(45156)
理学院(44586)
管理学(43689)
管理学院(43468)
中国(37534)
(36329)
科学(36110)
(30336)
农业(29534)
(28891)
业大(28774)
研究所(26765)
(24116)
中心(23158)
(20193)
财经(19678)
农业大学(19587)
(18869)
北京(18790)
(18046)
经济学(17490)
(17011)
科学院(16613)
(16332)
基金
项目(102059)
科学(78877)
基金(75427)
(70951)
国家(70384)
研究(64223)
科学基金(58037)
社会(41731)
自然(41052)
基金项目(40208)
自然科(40121)
自然科学(40104)
社会科(39579)
社会科学(39567)
自然科学基金(39434)
(39233)
(34635)
资助(30750)
教育(28661)
重点(23621)
编号(22766)
计划(22544)
(22155)
(21668)
(21667)
科研(20829)
创新(20364)
科技(20292)
(19966)
国家社会(18068)
期刊
(54454)
经济(54454)
研究(36127)
学报(34162)
(31360)
科学(27382)
中国(25542)
大学(24198)
学学(23350)
农业(21352)
(18561)
管理(17125)
(11920)
(10907)
金融(10907)
业大(10322)
经济研究(10097)
教育(9554)
财经(9377)
农业大学(8828)
业经(8814)
(8719)
技术(8654)
(8000)
科技(7772)
问题(7596)
林业(6632)
(6577)
国际(6401)
商业(6361)
共检索到195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亚楠  彭慧  杨乾  郑晓渊  唐中祺  朱艳  颉建明  毕阳  
【目的】愈伤是马铃薯块茎受损后的典型反应,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比较黑暗和光照处理对马铃薯块茎愈伤效果的影响,为马铃薯采后愈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选取‘大西洋’马铃薯原原种为试材,人工切半后用酒精对伤口表面消毒,之后分别在黑暗和光照(11 000 lx)条件下进行(20±3)℃常温((95±5)%RH)愈伤。通过测定愈伤期间损伤块茎的失重率及损伤接种Fusarium sulphureum 7 d后块茎的病情指数来评价愈伤效果,观察伤口处聚酚软木脂(SPP)、聚酯软木脂(SPA)和木质素的积累量以及伤口表面的色度变化,分析伤口处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相关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此外,研究光照和黑暗对伤口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对过氧化氢(H2O2)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愈伤期间,黑暗和光照处理的块茎失重率均逐渐升高。黑暗处理显著低于光照处理,愈伤第7天时,分别比光照处理低54.27%和58.96%。愈伤期间,黑暗和光照处理块茎伤口处的SPP和SPA积累量均逐渐增加,黑暗处理促进了软木脂和木质素在块茎伤口处的积累,愈伤第14天时,聚酚软木脂、聚酯软木脂和木质化细胞层厚度分别比光照处理高38.22%、36.76%和14.71%。愈伤期间,黑暗和光照处理块茎伤口表面的L*值和b*值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黑暗处理显著降低了伤口表面的L*和a*值,增加了b*值,L*和a*值在愈伤第5天时分别低于光照处理13.51%、32.74%。b*值在愈伤第5天时高于光照处理42.11%。愈伤期间,黑暗处理块茎伤口处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迅速上升,而光照处理的上升缓慢,两种处理块茎伤口处的肉桂酸-4-羟化酶(C4H)活性先上升后趋于平稳,两种处理块茎伤口处的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先迅速上升后持续下降。黑暗处理块茎伤口处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4-香豆酸CoA连接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光照处理,愈伤第7天时,分别比光照处理高79.56%、10.71%和72.48%。黑暗和光照处理块茎伤口处的H2O2含量在愈伤第一周均迅速上升,之后趋于平稳。两种处理块茎伤口处的POD活性在愈伤期间均显著上升。黑暗处理块茎伤口处具有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H2O2含量,第5天时分别高于光照处理49.8%和49.85%。此外,黑暗处理还提高了伤口处组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愈伤第3天时显著高于光照处理12.93%(P<0.05)。【结论】黑暗对马铃薯块茎愈伤具有促进作用,而光照则对块茎愈伤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黑暗对愈伤的促进作用与激活块茎伤口处的苯丙烷代谢,加速伤口部位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促进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红  毕阳  李昌健  王毅  李生娥  刘耀娜  王斌  
【目的】研究抗/感干腐病的马铃薯品种‘青薯168’和‘陇薯3号’块茎间愈伤能力的差异,从木质素与软木脂积累以及苯丙烷代谢角度探讨导致差异的原因。【方法】以抗病品种‘青薯168’和感病品种‘陇薯3号’块茎为试材,人工模拟损伤后置于常温下进行愈伤,通过测定损伤块茎愈伤期间失重率的变化和块茎在不同愈伤时期接种硫色镰孢(Fusarium sulphureum)后病情指数的变化评价愈伤效果,利用间苯三酚-HCl和甲苯胺蓝-中性红染色法分别观察块茎损伤部位木质素与软木脂的形成,并量化木质化细胞层厚度和软木脂荧光强度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雪  吴觉天  王毅  姜红  毕阳  司敏  张静荣  徐洁  
【目的】研究外源ABA处理对采后‘陇薯3号’马铃薯块茎愈伤效果的影响,分析苯丙烷代谢及抗氧化酶在愈伤中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陇薯3号’马铃薯块茎为试材,人工损伤后用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处理,评价处理块茎在常温((20±3)℃,湿度(80±5)%)及黑暗条件下的愈伤效果,分析100 mg·L(-1)ABA处理后块茎伤口处组织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代谢产物积累以及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扫描电镜观察伤口处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结果】不同浓度ABA处理均有效促进了块茎愈伤,其中以100 mg·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梅花  杨芳  马露  宋嘉驰  申亚桐  
【目的】愈伤是马铃薯块茎受损后的典型反应,对块茎采后减轻病害有重要作用。但块茎完全愈伤所需的时间较长,为寻求促进愈伤的措施,实验研究外源NO和ABA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创伤周皮中软木脂积累的影响,并探索薯块创伤后的愈合机制。【方法】以马铃薯品种"网纹108"和"滇薯47"为材料,进行去周皮和不去周皮两等份处理,每个马铃薯用刀切成8小块,以切面为创伤面。实验设对照(超纯水);处理1(1 mmol·L~(-1 )SNP);处理2(2 mmol·L~(-1) SNP);处理3(0.13 mmol·L~(-1) cPTIO);处理4(0.1 mmol·L~(-1) ABA)5个处理。马铃薯块茎创伤处理后,置于室温(22±1℃,湿度85%)进行创伤愈合反应。于创伤后24、72、120和168 h取样染色观察。【结果】块茎愈伤期间,软木脂的积累量随愈伤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SNP处理和ABA处理的软木脂积累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对2个品种马铃薯均有显著促进软木脂积累的作用(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翔宇  李广存  徐建飞  卞春松  金黎平  徐志刚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光照条件对雾培马铃薯块茎形成初期植株生长、块茎形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栽培品种‘中薯18号’和‘中薯早35’为材料,在P1L1(光照/黑暗时间12 h/12 h,光照强度150 μmol·m~(-2)·s~(-1))、P1L2(12 h/12 h,350 μmol·m~(-2)·s~(-1))、P1L3(12 h/12 h,550 μmol·m~(-2)·s~(-1))、P2L1(16 h/8 h,150 μmol·m~(-2)·s~(-1))、P2L2(16 h/8 h,350 μmol·m~(-2)·s~(-1))和P2L3(16 h/8 h,550 μmol·m~(-2)·s~(-1))6种光照组合进行试验。[结果] P1条件下,两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匍匐茎数、单株块茎数和单株产量都表现为P1L3>P1L2>P1L1,P1L3处理加速了‘中薯18’与‘中薯早35’的块茎形成,分别比P1L1、P1L2处理提早了10.3、3.1 d和7.4、4.2 d;匍匐茎发生期和膨大期StPHYF、StCO1、StSP6A以及StSWEET-1基因在叶片和匍匐茎中的表达量也随着光密度的升高显著上升。P2L2与P2L3处理的两品种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但都显著高于P2L1。P2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匍匐茎数随光照增强而增加,且显著高于P1。长日照显著抑制了两品种块茎的形成,与P1L1、P1L2和P1L3 相比,P2L1、P2L2和P2L3处理的‘中薯18’和‘中薯早35’块茎形成时间分别推迟了22.3、12.8和13.7 d以及12.4、3.7和3.6 d,并使StPHYF、StCO1在叶片和匍匐茎中表达上调,StSP6A和StSWEET-1的表达被显著抑制。[结论]P2L3和P2L2有利于‘中薯18’和‘中薯早35’地上部生长,但P1L3利于两品种早期块茎的诱导,生产上或可采用在较高光照强度下“前期长日壮苗促进匍匐茎发生,中后期短日诱导促进块茎形成”的方法提高雾培马铃薯生产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  吕文河  吕典秋  宿飞飞  李辉  胡林双  杨焕春  刘振宇  王绍鹏  刘尚武  
为研究施氮水平对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生育期相近的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和低淀粉品种‘克新19号’为试验材料,施氮量设0、75、150、225和300kg/hm~2共5种处理,在收获后,分别测定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和淀粉直支比,探讨施氮水平对这些性状的影响规律。施氮量在0~300kg/hm~2时,‘克新22号’品种的块茎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施氮量在225kg/hm~2时,块茎产量最高;而‘克新19号’品种的块茎产量则呈持续增加的趋势。2个品种块茎干重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降低变化;而块茎鲜重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则呈先增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施氮量在75kg/hm~2时,块茎鲜重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达到最高。2个品种的淀粉直支比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克新22号’品种的块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施氮量在150kg/hm~2时获得较高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产量。‘克新19号’品种的块茎直链淀粉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一直呈持续增加的变化,而块茎的支链淀粉及总淀粉产量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施氮量225kg/hm~2时获得较高的支链淀粉和总淀粉产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书珍  刘灿  苏小军  张美红  彭丽桃  
以菜山药(Dioscoreae rhizoma)为材料,人工造伤后分别在5、15、25、35℃下处理7 d,研究采后不同温度处理对损伤山药采后组织结构、失重和抗病性、活性氧代谢、酚类物质代谢等相关抗病性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35℃范围内,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伤口切面积累木栓质聚酚和木质素,以35℃高温处理组积累最早且积累最多;同时35℃愈伤处理的山药块茎失重率和发病程度显著降低,过氧化氢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组;总酚、总黄酮含量、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35℃高温处理采后菜山药可以提高其块茎活性氧代谢和酚类物质代谢水平,有效促进山药块茎采后损伤的愈合和抗病性,减少采后腐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鑫昊  董文  陈铭  刘蕾  叶亦心  秦玉芝  周华兰  熊兴耀  胡新喜  
以马铃薯“兴佳2号”为材料,在冬闲稻田对白膜覆盖、白膜膜上覆土(简称白膜覆土)、黑膜覆盖、黑膜膜上覆土(简称黑膜覆土)、稻草覆盖、裸地等不同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的田间比较试验,分析其对马铃薯出苗、生长势、产量和马铃薯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膜覆盖出苗最早,其次为黑膜覆盖、稻草覆盖、白膜覆土、黑膜覆土和裸地栽培。与裸地栽培相比,覆盖栽培植株株高、SPAD和主茎数增加。白膜覆盖产量最高,为34.87 t/hm~(2),其次为黑膜覆土、黑膜覆盖、白膜覆土,产量分别为32.58、32.52、29.45 t/hm~(2),稻草覆盖和裸地栽培的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白膜覆盖产量显著高于白膜覆土,但黑膜覆盖与黑膜覆土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覆盖方式块茎干物质含量在15.46%~16.74%;裸地栽培和稻草覆盖处理的绿薯率最高为19.79%和19.77%,其次为白膜覆盖和黑膜覆盖,分别为16.46%和7.85%,白膜覆土、黑膜覆土的最低,分别为3.08%和2.56%。各处理龙葵素含量4.65~9.76 mg/100 g,黑膜覆盖的最低,裸地栽培的最高。块茎镉含量在0.029~0.042 mg/kg,裸地栽培最低,白膜覆盖的最高。黑膜覆盖及黑膜覆土的产量高,绿薯率、龙葵素含量低,块茎镉含量不超标,适合湖南冬闲田早春马铃薯栽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鑫昊  董文  陈铭  刘蕾  叶亦心  秦玉芝  周华兰  熊兴耀  胡新喜  
以马铃薯“兴佳2号”为材料,在冬闲稻田对白膜覆盖、白膜膜上覆土(简称白膜覆土)、黑膜覆盖、黑膜膜上覆土(简称黑膜覆土)、稻草覆盖、裸地等不同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的田间比较试验,分析其对马铃薯出苗、生长势、产量和马铃薯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膜覆盖出苗最早,其次为黑膜覆盖、稻草覆盖、白膜覆土、黑膜覆土和裸地栽培。与裸地栽培相比,覆盖栽培植株株高、SPAD和主茎数增加。白膜覆盖产量最高,为34.87 t/hm~(2),其次为黑膜覆土、黑膜覆盖、白膜覆土,产量分别为32.58、32.52、29.45 t/hm~(2),稻草覆盖和裸地栽培的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白膜覆盖产量显著高于白膜覆土,但黑膜覆盖与黑膜覆土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覆盖方式块茎干物质含量在15.46%~16.74%;裸地栽培和稻草覆盖处理的绿薯率最高为19.79%和19.77%,其次为白膜覆盖和黑膜覆盖,分别为16.46%和7.85%,白膜覆土、黑膜覆土的最低,分别为3.08%和2.56%。各处理龙葵素含量4.65~9.76 mg/100 g,黑膜覆盖的最低,裸地栽培的最高。块茎镉含量在0.029~0.042 mg/kg,裸地栽培最低,白膜覆盖的最高。黑膜覆盖及黑膜覆土的产量高,绿薯率、龙葵素含量低,块茎镉含量不超标,适合湖南冬闲田早春马铃薯栽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茜  郑顺林  李国培  袁继超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水平及追肥比例对马铃薯淀粉、还原糖等品质主要指标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的优质栽培提供科学的施氮依据。结果表明:①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追氮比例的提高而降低,少量施用氮肥可以提高淀粉的含量,过多施用氮肥和提高追氮比例会降低淀粉含量;②还原糖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氮肥水平和追肥比例的提高而较大幅度增加,特别是还原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受氮肥水平和追肥比例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可溶糖含量,淀粉含量受的影响相对较小;③适量施用氮肥和追肥比例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高产与优质(高淀粉、低还原糖)的最佳施肥方式不一致,生产上要根据生产用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春涛  张茹艳  石铭福  张卫娜  袁文雅  王勇  陈喜鹏  秦舒浩  
[目的]探究马铃薯对不同形态铁肥的响应程度,为完善马铃薯施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以陇薯7号马铃薯为供试材料,在田间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对马铃薯进行喷施硫酸铁(T1)、硫酸亚铁(T2)、柠檬酸+硫酸铁混合(T3)、柠檬酸+硫酸亚铁混合(T4)、螯合铁EDTA-Fe Na(T5) 5种不同形态铁肥处理,分析不同处理马铃薯块茎内源激素水平、产量及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相比,喷施铁肥可明显提高马铃薯块茎中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含量,降低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_3)含量,使马铃薯产量增加5.41%~27.39%,马铃薯块茎淀粉、V_C、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14.60%~32.95%,3.42%~6.33%,19.18%~40.41%和16.21%~56.75%。[结论]叶面喷施不同形态铁肥可以不同程度地调控马铃薯块茎内源激素含量,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且以螯合铁EDTA-Fe Na(T5)和柠檬酸+硫酸铁混合(T3)肥效较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登  马露  杨芳  
【目的】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对马铃薯块茎创伤木栓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筛选影响马铃薯块茎愈合的内源激素,并深入研究马铃薯块茎创伤愈合中内源激素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以‘滇薯47’为试验材料,洗净并去除马铃薯块茎的表皮后,用打孔器和刀片将马铃薯块茎处理为直径约15 mm、厚度约5 mm的小圆片,重量为1 g左右。实验设置3个处理,CK处理:超纯水;硝普钠处理(Sodium nitroprusside, SNP):0.5 mmol/L SNP(NO供体);C-PTIO处理:1.3 mmol/L C-PTIO(NO清除剂),并放置于温度(23±1)℃,空气相对湿度85%,光照为0的培养箱中进行创伤愈合反应,测定创伤后不同时间块茎中与马铃薯块茎创伤愈合相关的内源激素含量。【结果】外源NO处理(SNP处理)引起创伤后马铃薯块茎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外源NO处理能促进创伤块茎中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乙烯前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和生长素(Auxin, IAA)等激素含量升高,而C-PTIO处理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外源NO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内源茉莉素(Jasmonate, JA)类的含量降低,而C-PTIO处理可促进内源JA类含量增加,表明NO可能是JA的负调控因子;外源NO可促进细胞分裂素类物质中反式玉米素(Trans zeatin, tZ)、顺式玉米素核苷(Cis zeatin riboside, czR)、异戊烯基腺苷(Isopentenyl adenosine, iPA)含量的增加,对顺式玉米素(Cis zeatin, cZ)、反式玉米素核苷(Trans zeatin riboside, tzR)、异戊烯基腺嘌呤(Isopentenyl adenine, iP)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C-PTIO处理对cZ、tzR、czR、iP和iPA含量的上升在后期有抑制作用。【结论】外源NO处理可以调控创伤马铃薯块茎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外源NO处理可以提高马铃薯创伤块茎中ABA、ACC、SA、IAA等内源激素的含量,抑制JA含量增长,从而加快创伤块茎的愈合速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华  金黎平  谢开云  庞万福  卞春松  段绍光  屈冬玉  
【目的】筛选马铃薯块茎耐损伤种质,为损伤相关研究及育种提供理想材料。【方法】选用104份马铃薯品种(系),了解其表皮擦伤、内部损伤和损伤变色3个损伤指标并进行主成分、聚类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值,表皮擦伤远大于内部损伤,内部损伤大于损伤变色。系统聚类分析把104份马铃薯品种(系)分为6个类群,类群间的3种损伤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结论】3种损伤对块茎整体损伤的影响程度为:表皮擦伤>内部损伤>损伤变色,而且得到块茎整体损伤耐性理想的品种(系)类群。简化了损伤性状的研究,为后续的损伤性状研究提供了理想材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波涛  谢从华  柳俊  
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将CaMV35S驱动的正/反义sAGP基因导入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品种鄂马铃薯3号(E3)和南中552(N552)以研究sAGP基因对马铃薯块茎淀粉-糖代谢的影响。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证明正/反义sAGP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该正/反义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均能正常转录。转基因植株块茎分析显示,导入正义基因的株系中除4个与转反义基因表现相同外,其余19个株系AGPase酶活性平均上升约25%,还原糖含量下降20%左右,淀粉含量增加5%~6%。其中3个测定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佩华  
以高、低两类淀粉型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在秋季栽植条件下不同氮营养水平对块茎淀粉积累特性的影响,为秋马铃薯的优质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块茎发育中各施氮量下块茎总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呈"S"曲线变化,符合Logistic方程Y=K/(1+ae-b T),但不同施氮量对各淀粉积累强度,达到最大积累强度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品种之间的影响也不完全一致。2高淀粉品种XS-1,直链淀粉的最大积累强度在中等施肥水平较低,低、高施肥水平较高,支链淀粉、总淀粉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低淀粉品种XS-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直链淀粉的最大积累强度呈下降,支链淀粉呈不断上升趋势,总淀粉呈先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