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3)
2023(8883)
2022(8018)
2021(7685)
2020(6465)
2019(15094)
2018(15123)
2017(29187)
2016(15993)
2015(18004)
2014(18042)
2013(17842)
2012(16204)
2011(14518)
2010(14300)
2009(12860)
2008(12284)
2007(10437)
2006(8935)
2005(7597)
作者
(46331)
(38141)
(38015)
(36273)
(24559)
(18414)
(17226)
(15218)
(14620)
(13460)
(13297)
(12760)
(12121)
(12043)
(11798)
(11604)
(11575)
(11384)
(10934)
(10827)
(9612)
(9441)
(9093)
(8702)
(8538)
(8526)
(8510)
(8400)
(7697)
(7636)
学科
(60981)
经济(60917)
管理(43959)
(41349)
(35144)
企业(35144)
方法(29917)
数学(25675)
数学方法(25385)
(18752)
(15095)
中国(14637)
(14022)
业经(13217)
地方(12158)
理论(11532)
(10650)
农业(10162)
(10049)
贸易(10044)
技术(9854)
(9720)
环境(9694)
教育(9544)
(9288)
财务(9231)
财务管理(9217)
(9124)
企业财务(8734)
(8477)
机构
大学(225406)
学院(221869)
管理(91228)
(82017)
经济(80111)
理学(79998)
理学院(79090)
管理学(77722)
管理学院(77333)
研究(72825)
中国(51163)
科学(48687)
(47610)
(36708)
(35968)
(35625)
业大(35189)
研究所(34080)
中心(32313)
(30710)
(30311)
师范(29950)
北京(29901)
财经(29627)
农业(28611)
(26972)
(26792)
(25328)
师范大学(24444)
技术(24235)
基金
项目(159795)
科学(124298)
研究(115957)
基金(114874)
(100411)
国家(99573)
科学基金(85009)
社会(70231)
社会科(66350)
社会科学(66332)
(62739)
基金项目(61927)
自然(57060)
自然科(55674)
自然科学(55659)
自然科学基金(54641)
(53293)
教育(52915)
编号(47876)
资助(47404)
成果(38703)
重点(35539)
(34730)
(33571)
(33146)
课题(32350)
科研(31050)
创新(30812)
项目编号(29906)
大学(29803)
期刊
(86060)
经济(86060)
研究(62600)
学报(38469)
中国(36919)
科学(34312)
管理(31727)
(31157)
大学(27865)
教育(26082)
学学(26033)
(25255)
农业(22460)
技术(18610)
图书(14483)
业经(14116)
(14111)
金融(14111)
财经(13570)
经济研究(13228)
理论(11998)
科技(11660)
(11347)
实践(11339)
(11339)
问题(11107)
(11051)
情报(10914)
技术经济(10321)
(10143)
共检索到306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海平  谢从新  张磊  张惠娟  熊冬梅  
采用改进的透明骨骼法,研究了黑斑原(鱼兆)(Glyptosternum maculatum)的脑颅骨骼。其脑颅骨骼由28块膜骨、软骨化骨以及复性骨组成,眼区系列骨骼退化,缺少围框骨系,仅有额骨、副蝶骨、翼蝶骨,同时部分脑颅骨骼发生特化,如出现了颌须骨、基垫骨,这些骨骼在其他鱼类中未有报道。这些退化和特化现象与黑斑原(鱼兆)的生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黑斑原(鱼兆)的脑颅骨骼具有大多数底栖鱼类脑颅共有的结构:前囱和后囱。黑斑原(鱼兆)脑颅各骨骼与鱼脑接触面或为隆嵴,或为陷窝,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鱼脑免受外界的冲击和震荡。一些骨骼存在大小不一,位置相对固定的孔眼,为出入大脑的血管及神经的通道。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朱曦  汪梅蓉  韩红  
采集夜鹭、白鹭和池鹭3种成鸟制成骨骼标本,比较3属3种鹭骨骼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头部骨块愈合较好,腭罩不完整。腭骨成一对细的前后平伸的骨片,颌骨及左右颌骨在中部不合并,犁骨亦在中央开口分裂成索腭型。胸骨内面中线后部有大小不一的卵圆形凹穴,不同个体凹穴大小有差别,其原因可能与个体发育程度不同有关。图3表1参19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毛非凡  陈刚  马骞  周启苓  施钢  黄建盛  邝杰华  
本研究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对常规养殖条件下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稚鱼全骨骼进行染色,观察并分析其骨骼畸形发生部位及相应的畸形类型。结果表明,在同一批次繁育的180个军曹鱼稚鱼(25日龄)骨骼标本中,有72个标本存在畸形情况,畸形率为40.00%。骨骼畸形类型共计22种,畸形率由高到低主要表现为米克尔氏软骨畸形、尾上骨缺失、脉棘分叉、基舌骨异位和尾上骨愈合等;所有骨骼畸形均未表现出显著可见的外部形态变化。但正常个体与骨骼畸形个体的全长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骨骼畸形对军曹鱼生长产生了影响。本研究为研究鱼类骨骼畸形的发生过程和原因、减少畸形率和优化苗种培育养殖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盛龙  练青平  钟俊生  楼宝  
采用硬骨-软骨双染色技术,详细地研究了鮸鱼仔鱼各发育阶段摄食功能骨骼的形态发育和骨化特征。在孵化后至4日龄(体长3.0mm)仔鱼,舌弓、鳃弓、悬骨系以软骨形式,而鳃盖骨系、上下颌则以纤维化骨质逐步出现并相继硬骨化,至34日龄(7.8mm)仔鱼,除方骨、后翼骨和中翼骨外,其它骨骼完全硬骨化。研究结果表明:鮸鱼仔鱼摄食器官的骨骼在短时间内硬骨化,为开始主动摄食提供了必要条件,表明仔鱼阶段已具备了摄食能力。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苏晨  张浩然  程帅  
为改进和完善偏瘫患者处于穿戴下肢康复外骨骼期间的人机耦合舒适性,运用CATIA (computer aided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ve application)人类工效学模块对偏瘫患者的运动形态进行虚拟仿真,将外骨骼设备作为研究方向,着重进行整机系统中人、机关系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应用人类工效学理论对康复外骨骼设备作出人机工学设计、人机校定和评估。经过仿真分析及人机评估系统的研究表明,应用该设计方法使下肢康复外骨骼的空间适配和人机系统更好地达到偏瘫患者舒适度需求的要求。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琪   车金远   鲍宝龙  
omd基因编码骨调蛋白,可以调控人类骨骼的矿化。目前关于omd基因对鱼类骨骼矿化的作用尚不清楚。为了探究omd基因对鱼类骨骼的影响,调查了omd基因在斑马鱼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的表达,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构建斑马鱼omd基因突变体(omd-/-)。结果表明:omd基因在斑马鱼体内随着发育表达量逐渐增加,在脊柱和肌肉中表达较高;相比野生型斑马鱼,omd-/-品系斑马鱼的骨骼形态和尾部肌肉结构未发现明显变化,脊柱的钙含量下调59.81%;与野生型相比,omd-/-纯合敲除品系斑马鱼平均游泳距离下降33.93%,平均游泳速度下降39.44%,相对静止的时间增加88.26%,游泳能力下降。这些结果表明,omd基因缺失影响斑马鱼脊柱的矿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斑马鱼的活动能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鞠晨曦  李云  刘红  蔡生力  
在实验室水温26±1℃、盐度28±1的条件下,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时间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眼斑双锯鱼受精卵属一端带有附着丝的沉性卵,呈长椭圆形,长径2.0±0.1 mm,短径0.95±0.1 mm;其卵裂方式为端黄卵盘状卵裂;胚胎发育可分为10个主要阶段: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体节期、翻转期、血管形成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发育过程中胚胎的颜色逐渐加深,呈现由橙黄色到棕黄色的变化;在26℃水温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200 h左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东  何鸣笛  曾娇  李联飞  钟俊生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杭州湾北部水域设置10个采样点。于每月大潮期间使用大型仔稚鱼网进行仔稚鱼采集,共拖网120次,采集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仔稚鱼1 972尾。本研究使用硬骨-软骨双染色技术,观察了有明银鱼仔稚鱼(体长范围为9. 7~34. 2 mm)脊柱及附肢骨骼的形态发育特征。有明银鱼背鳍、臀鳍、胸鳍、腹鳍的支鳍骨,髓弓、脉弓维持为软骨。匙骨、上匙骨、后颞骨、尾下骨、尾杆骨与尾椎髓体为硬骨。骨骼形成的顺序依次为肩带,臀鳍支鳍骨和尾下骨,背鳍支鳍骨,脉弓和髓弓,腹鳍支鳍骨和尾上骨。胸鳍支鳍骨无后匙骨。髓弓数目为73,脉弓数目为22,尾下骨(包括侧尾下骨)数目为7,臀鳍支鳍骨数目为27,背鳍支鳍骨数目为13。本研究结果表明有明银鱼具有其他银鱼类似的骨骼系统骨化程度弱的"幼态持续"现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思锋  张志峰  张全启  王开顺  
对初始孵化到孵化后26 d(变态前)的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Temminck et Schlegel)仔鱼的消化系统发生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研究表明,在水温为12.5~15.5℃时,初始孵化仔鱼消化道细而直,两端封闭,位于卵黄囊背方。随着仔鱼发育,消化道延长,肝胰脏出现。孵化后6 d,仔鱼开口,消化道贯通,开始摄食。孵化后10 d,消化道明显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小肠、直肠,黏膜上皮褶皱增多。孵化后14 d,卵黄囊消失,仔鱼完全依靠外源性营养。孵化后26 d,胃壁较厚处出现胃腺,但不发达,幽门盲囊尚未出现。由结果可见,孵化后6 d仔鱼开口,可开始投喂轮虫;孵化后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雪娇  刘晨曦  孙亚伟  杨开伦  刘明军  
【目的】探究胎儿期绵羊肌纤维的形成与发育规律,揭示德国美利奴羊胎儿期骨骼肌的组织学生长发育特征。【方法】选择妊娠期第75天(D75)、第105天(D105)和第135天(D135)的胎羊,测定其体长、体高和体质量;采集背最长肌,进行组织切片和HE染色,统计不同发育阶段胎儿单位肌纤维数量、直径和密度;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不同发育阶段背最长肌中快/慢肌纤维的类型和密度。【结果】随着怀孕母羊妊娠时间的增加,从D75135胎儿体质量增长近17倍,体长、体高增加近1.5倍;单位肌纤维数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凯彬  刘春  常藕琴  王芳  马必勇  吴淑勤  
以侏儒剑尾鱼为母本,与正常体型的雄性剑尾鱼进行交配,发现其后代的体型表现呈连续分布,部分与父本类似,部分与母本相仿,且存在中间类型,很难有明确的差别界限以区分个体表型的不同。后代中的侏儒个体主要表现为体型短,身体臃肿,游动笨拙,其体长和体高的比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F1自交和回交,结果显示:不同组合后代的体型也呈连续分布。剑尾鱼的侏儒性状可遗传,但后代的性状表现不只是一种表型,而是影响一组表型,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特征,推测或为多个数量性状基因控制。通过对突变剑尾鱼骨骼形态的分析发现:侏儒剑尾鱼的脊柱长度明显变短,但脊椎骨数量与正常个体并无差异,都在26~29之间;突变体的椎体明显变短,脊椎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健  刘永坚  田丽霞  王勇  高玲  
用200尾10.8±1.2g的草鱼作实验性镉中毒实验。实验分为4组,每组50条。实验各组水中镉含量分别为:1/10LC50组80μg·L-1,1/50LC50组16μg·L-1,1/100LC50组8μg·L-1,对照组为<1μg·L-1,实验期120d。研究内容为草鱼镉中毒时肝胰脏、肾脏、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病理变化。结果表明:(1)草鱼镉中毒的24hLC50为800μg·L-1;(2)各组草鱼的死亡率分别是64%,24%,20%,4%;(3)实验各组草鱼肝胰脏、肾脏和脊椎骨镉含量(湿重)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4)实验各组草鱼血浆中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邓平平  施永海  徐嘉波  严银龙  谢永德  刘永士  张宗锋  
使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描述了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仔稚鱼(151日龄)脊柱、胸鳍、尾鳍、背鳍等附肢骨骼的形态发育特征。结果显示,脊柱的发育开始于10日龄仔鱼尾部的髓弓、脉弓和尾下骨的出现,16日龄髓弓和脉弓延伸形成髓棘和脉棘,19日龄脊柱出现分节的硬骨环,23日龄所有椎体形成。各附鳍支鳍骨发育顺序先后依次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和腹鳍。胸鳍在2日龄时出现乌喙骨,13日龄形成软骨质的胸鳍支鳍骨,19日龄仔鱼肩带和上匙骨开始骨化;尾鳍的尾下骨最早出现在5日龄,12日龄尾鳍形成2枚尾上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渊戈  夏冬  钟俊生  赵盛龙  张宇  
使用硬骨-软骨双染色技术,描述了刀鲚(Coilia nasus)仔稚鱼(体长范围为7.0~33.9 mm)脊柱及附肢骨骼的形态发育特征。骨骼形成的顺序依次为肩带,背鳍支鳍骨、臀鳍支鳍骨,脉弓,髓弓,尾下骨,椎体,腹鳍支鳍骨、尾上骨,背鳍前支鳍骨,肋骨。胸鳍支鳍骨无后匙骨,左右乌喙软骨在腹面联合。侧尾下骨和第1尾下骨基部产生短暂的软骨质连接(20.1 mm SL)。第1、2尾上骨联合形成棒状尾上骨1+2。第1髓弓与脑颅之间区域具1游离髓弓。脊柱以体前中部位置为起点向前后发育。髓弓、脉弓的发育方式与鲱形目其他鱼类不同。脉弓首先以体中部为中心向前后发育;髓弓随后亦以从体中部向前后发育,12.4 m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伯江  李平华  吴望军  李齐发  黄瑞华  刘红林  
骨骼肌是动物躯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到产肉动物躯体的40%,肌纤维作为骨骼肌组织的主要成分,其类型的差异是影响产肉动物肌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骨骼肌的生长发育与产肉动物肉的产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也将会直接影响到产肉动物屠宰之后肉品的质量。一般而言,动物骨骼肌肌纤维数目在胚胎发育期间基本上就已固定,出生之后,由于肌纤维的肥大,动物躯体肌肉块才表现出增大增粗。另外,动物肌肉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肌纤维组成类型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它们会随着骨骼肌对代谢与功能需求的改变而发生转变。骨骼肌的生长发育,以及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许多信号通路与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