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8)
- 2023(9251)
- 2022(8340)
- 2021(8006)
- 2020(6681)
- 2019(15701)
- 2018(15847)
- 2017(30598)
- 2016(16759)
- 2015(18983)
- 2014(19000)
- 2013(18661)
- 2012(17023)
- 2011(15136)
- 2010(14986)
- 2009(13450)
- 2008(13124)
- 2007(11254)
- 2006(9621)
- 2005(8149)
- 学科
- 济(63600)
- 经济(63532)
- 管理(47724)
- 业(44358)
- 企(37994)
- 企业(37994)
- 方法(33525)
- 数学(28993)
- 数学方法(28464)
- 学(16080)
- 农(15440)
- 财(15168)
- 中国(14761)
- 业经(13700)
- 地方(12373)
- 理论(12130)
- 和(11094)
- 技术(10487)
- 贸(10472)
- 贸易(10467)
- 农业(10413)
- 务(10407)
- 财务(10341)
- 财务管理(10320)
- 易(10139)
- 环境(10070)
- 企业财务(9724)
- 制(9684)
- 教育(9142)
- 划(9122)
- 机构
- 大学(234666)
- 学院(233017)
- 管理(96432)
- 理学(84519)
- 济(84478)
- 理学院(83593)
- 经济(82391)
- 管理学(81807)
- 管理学院(81411)
- 研究(74614)
- 中国(53930)
- 京(50776)
- 科学(50287)
- 所(37697)
- 业大(37358)
- 财(37288)
- 农(36999)
- 研究所(34825)
- 中心(33741)
- 江(32332)
- 北京(32120)
- 财经(30815)
- 范(30799)
- 师范(30493)
- 农业(29239)
- 经(27949)
- 院(27916)
- 州(27092)
- 技术(26036)
- 师范大学(24664)
- 基金
- 项目(167067)
- 科学(129940)
- 研究(120116)
- 基金(119858)
- 家(104842)
- 国家(103992)
- 科学基金(89322)
- 社会(72055)
- 社会科(68213)
- 社会科学(68193)
- 省(65873)
- 基金项目(64211)
- 自然(60847)
- 自然科(59418)
- 自然科学(59407)
- 自然科学基金(58277)
- 划(55431)
- 教育(55099)
- 资助(50789)
- 编号(49627)
- 成果(39637)
- 重点(36841)
- 部(35808)
- 发(34390)
- 创(34302)
- 课题(33798)
- 科研(32447)
- 创新(31915)
- 大学(30958)
- 项目编号(30949)
共检索到323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贵英 张涵 李清 祝东梅 陈见 李佩 孙艳红
在4℃条件下,以精子活力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K~+、Ca~(2+)、Mg~(2+)、葡萄糖、氨基酸等组成的5种(a、B、C、D、E)精子保存液及其适量添加青霉素对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温度为4℃时,精子活力达80%的保存液a、B、C、D、E的保存时间分别为48、24、60、48、48 h,保存液C的保存时间明显高于其它各组;2)在各保存液中分别添加浓度为2.0×104iu/M l的青霉素,精子活力达80%的保存液a、B、C、D、E的保存时间分别为60、36、156、48、144 h,保存时间延长了1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董立学 蒋明 陆星 吉哲慧 魏辉杰 李清 孙艳红 陈见 李佩 李明光 王贵英
为了解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采用生物学测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31尾黑尾近红鲌[平均体重(115.71±24.12) g]消化系统各部分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黑尾近红鲌口亚上位,口裂宽/吻长、口裂高/吻长分别为1.68±0.16、1.46±0.12;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和肠组成,肠道盘曲简单,以折点为界可将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2)黑尾近红鲌肝脏指数为0.51±0.31,肠道系数为0.93±0.23,胰腺组织在肝脏中呈弥散性分布;(3)食道与前肠、中肠、后肠褶皱数量均差异显著,粘液细胞密度差异不显著;前肠管腔直径、褶皱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后肠;(4)肠内面突起的皱褶发达,前肠和后肠分泌孔小而密集,微绒毛短而粗;中肠分泌孔大而多,微绒毛长而密,排列整齐。以上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的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符合其肉食性兼具杂食性的特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清 王贵英 白晓慧 祝东梅 李佩 熊传喜 陈见 刘英武
在不同水温(14、20、25、27.5、32℃)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规格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鱼种(Ⅰ:68 cm,1.452.89 g,Ⅱ:911 cm,3.736.26 g,Ⅲ:25.026.8 cm,119.36123.64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水温上升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规格Ⅰ和规格Ⅱ的耗氧量关系式分别为:Y_(Ⅰ-1)=0.005 3X1.484 8(R2=0.996 2)、Y_(Ⅱ-1)=0.003 8X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德清 王剑伟 严太明 但胜国
报道了2001~2003年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黑尾近红鲌开展人工繁殖试验的结果。黑尾近红亲鱼来源于四川泸州长江上游一级支流龙溪河。催产剂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 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鲤鱼脑垂体(PG)。采用一次注射法,并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共进行了23次人工催产,催产成功的占16次,有效的占3次,失败的占4次;共注射雌鱼70尾,其中46尾雌鱼排卵,平均催产率65.71%,受精率8.33%~100.0%,孵化率0.50%~94.71%,获得仔鱼29.3万尾。对亲鱼选择、催产方法、孵化与苗种培育等技术细节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黑尾近红 特有鱼类 人工繁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吉哲慧 李清 蒋明 孙艳红 陆星 陈见 李佩 魏辉杰 李明光 王贵英
为探究杂交鲌“先锋1号”(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消化系统特征并分析其食性及消化吸收特点,本研究采用生物学测量、电镜扫描、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方法对体质量为(192.04±40.45) g杂交鲌的外部形态特征、消化道、各部分形态学及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杂交鲌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管和肠3部分,无胃;肠道呈z字型盘旋,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胰腺组织在肝脏中成弥散性分布。(2)杂交鲌肠道系数为0.94±0.09,口咽腔长/头长比值为0.21±0.05,符合杂食性鱼类特征。(3)杂交鲌食道、前肠、中肠、后肠四者的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相互间都存在显著差异,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依次减小,其中食道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最长,分别为(522.59±34.06)μm和(3 489.5±114.38)μm;后肠最短分别为(163.94±4.76)μm和(1 937.37±64.32)μm。(4)粘液细胞在消化道内呈不均匀分布,食道内粘液细胞的密度显著高于肠道内粘液细胞的密度;食道中多为Ⅰ型粘液细胞,前肠内多为Ⅱ型粘液细胞。(5)杂交鲌食道及整个肠道均具有消化吸收功能,其中前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 王 陈小雷 李正荣 周蓓蓓 鲍俊杰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因肉质细腻深受消费者喜爱,其鱼体扁平,适合加工成整鱼产品,所以腌制是黑尾近红鲌加工的关键环节。为缩短腌制时间、降低鱼肉含盐量、提高黑尾近红鲌制品的安全性和标准化,本研究对黑尾近红鲌的腌制工艺进行优化。试验以鱼肉含盐量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加盐量、腌制时间和腌制温度3个因素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中,加盐量分别为3%、5%、7%和9%,腌制温度为5℃、10℃、15℃和20℃,腌制时间为24 h、48 h、72 h和96 h,并通过响应面分析软件分别得到鱼肉含盐量、TVB-N值与加盐量、...
关键词:
黑尾近红鲌 腌制 响应面分析法 优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白晓慧 王贵英 熊传喜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一龄和二龄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肝胰脏及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并对两个年龄组个体的上述消化酶活性分别进行了比较。实验测得一龄鱼蛋白酶活性大小为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二龄鱼蛋白酶活性大小为中肠>前肠>后肠>肝胰脏;两个年龄组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为肝胰脏>中肠>后肠>前肠;两个年龄组消化道中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为后肠>中肠>前肠>肝胰脏。总体来看,一龄鱼消化酶活性大于二龄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差异显著,而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在二龄鱼人工配合饲料中,要适当减少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王 陈小雷 李正荣 周蓓蓓 鲍俊杰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因肉质细腻深受消费者喜爱,其鱼体扁平,适合加工成整鱼产品,所以腌制是黑尾近红鲌加工的关键环节。为缩短腌制时间、降低鱼肉含盐量、提高黑尾近红鲌制品的安全性和标准化,本研究对黑尾近红鲌的腌制工艺进行优化。试验以鱼肉含盐量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加盐量、腌制时间和腌制温度3个因素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中,加盐量分别为3%、5%、7%和9%,腌制温度为5℃、10℃、15℃和20℃,腌制时间为24 h、48 h、72 h和96 h,并通过响应面分析软件分别得到鱼肉含盐量、tVB-n值与加盐量、...
关键词:
黑尾近红鲌 腌制 响应面分析法 优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艳红 马浩 魏辉杰 王贵英 陈见 祝东梅 李佩 李清
从黑尾近红鲌发表的46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的11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分析团头鲂(♀)和黑尾近红鲌(♂)及其杂交后选育的F4代,即鲌鲂"先锋2号"三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这三个群体之间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82、4.273、4.27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482、2.803和3.080;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712、0.380和0.507;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79、0.474和0.656;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08、0.414和0.572。鲌鲂"先锋2号"与母本团头鲂的遗传距离为0.270 9,小于与父本黑尾近红鲌的遗传距离(0.538 1),在亲缘关系树状图上先与母本聚为一支。鲌鲂"先锋2号"从母本中获得较多的遗传物质,较双亲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更高的基因杂合度。研究结果将为研究团头鲂和黑尾近红鲌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探索鲌亚科鱼类属间杂交育种后亲本与子代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海英 杨启文 殷海成 宋平 张训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代金 黄辉 谭德清 朱成科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分别对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幼鱼进行不同时间(0、5、10、15、20和25 d)的饥饿处理和饥饿后恢复投喂(25 d)试验。结果显示:在饥饿过程中,幼鱼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体重和RNA/DNA比值不断减小。脂肪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明显,后期下降缓慢;蛋白质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缓慢,后期下降明显,表明幼鱼是优先利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其次再利用蛋白质。饥饿5、10 d组幼鱼的消化酶活性下降显著(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连晋 王拴文
报道了利用人工精浆液态低温保存虹鳟精子的方法。分别对人工精浆成分及其不同稀释度下保存虹鳟精子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人工精浆稀释,液态低温保存精子的方法可将虹鳟鱼精子最长保存期限达到60 天,且在28 天保存期限内,可维持虹鳟鱼精子的活力基本保持稳定。
关键词:
虹鳟 精子 保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文彪 李清 杨瑞斌 王贵英
以丹江口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和池养第4代的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得到受精卵并能正常发育获得杂交鲌子一代个体。对杂交鲌胚胎及胚后发育过程及各个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受精卵近圆形,淡黄色,直径0.86~0.95mm,受精后1h40min,吸水膨胀,卵径可达1.0~1.3mm;发育过程可分为7个阶段:受精卵胚盘形成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和出膜阶段,并进一步分为29个发育分期;水温在24~25℃范围内,受精40min后开始第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松林 刘宪亭 鲁大椿 章龙珍 方建平
本文对鲤(Cyg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精液在2—4℃的短期保存进行了实验研究。筛选出了几种较为理想的稀释保护液配方;确定了精液与稀释液的适宜稀释比例为1:1;研究了抗冻剂二甲亚砜(DMSO)对低温保存条件下精于活力的影响,确定了DMSO的适宜添加浓度为6%左右。鲤精在2—4℃保存10天,活力仍高达70%,少数精子存活时间长达12天;鲢和鳙精子在2—4℃保存7天后活力仍高达60%,达到了生产应用的水平。为水产养殖和鱼类育种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精液短期保存技术。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赵燕 季相山 陈松林
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精子仅能体外存活10min左右,根本来不及从养殖场带回实验室,而生产单位的实验条件又有限,这严重限制了大菱鲆精子的实验研究。本文利用TS19做稀释液,6%DMSO作抗冻剂,在4℃下保存大菱鲆精子,每隔一段时间观察1次被保存精子的成活率。结果发现,大菱鲆精子体外存活时间可延长到3h。用保存3h的大菱鲆精子做授精实验,在各种精卵比的情况下,受精率与鲜精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本实验保存大菱鲆精子的方法完全满足了大菱鲆精子短距离运输的要求。
关键词:
大菱鲆 精子 成活率 低温保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