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8)
2023(10222)
2022(9213)
2021(8842)
2020(7423)
2019(17327)
2018(17236)
2017(33464)
2016(18242)
2015(20322)
2014(20332)
2013(20238)
2012(18458)
2011(16601)
2010(16539)
2009(14995)
2008(14412)
2007(12460)
2006(10731)
2005(9393)
作者
(53690)
(44334)
(44155)
(42156)
(28329)
(21425)
(20078)
(17585)
(17023)
(15708)
(15362)
(14893)
(14133)
(14129)
(13800)
(13696)
(13337)
(13257)
(12671)
(12637)
(11105)
(10971)
(10722)
(10145)
(9985)
(9924)
(9816)
(9814)
(8981)
(8690)
学科
(71848)
经济(71777)
管理(51685)
(48531)
(41735)
企业(41735)
方法(34598)
数学(29322)
数学方法(28982)
(21155)
(17990)
中国(17363)
(16852)
业经(15859)
地方(14200)
理论(13478)
(12381)
(12311)
农业(11914)
(11575)
贸易(11565)
技术(11270)
(11189)
(11132)
财务(11068)
财务管理(11051)
环境(10985)
企业财务(10509)
教育(10191)
(9901)
机构
大学(261563)
学院(257277)
管理(104719)
(96569)
经济(94381)
理学(91575)
理学院(90554)
管理学(88867)
管理学院(88416)
研究(85368)
中国(61079)
科学(56693)
(56244)
(43076)
(42346)
(42264)
业大(41092)
研究所(39880)
中心(37980)
(36056)
北京(35399)
(35043)
财经(35026)
师范(34602)
农业(33431)
(31900)
(31501)
(29717)
经济学(28294)
师范大学(28199)
基金
项目(183516)
科学(143228)
基金(132635)
研究(131694)
(116373)
国家(115443)
科学基金(98692)
社会(80487)
社会科(76108)
社会科学(76088)
(71838)
基金项目(71242)
自然(66517)
自然科(64916)
自然科学(64901)
自然科学基金(63740)
(60807)
教育(60391)
资助(54954)
编号(53461)
成果(43328)
重点(41155)
(39776)
(38393)
(37898)
课题(36611)
科研(35423)
创新(35319)
大学(34076)
计划(33779)
期刊
(102702)
经济(102702)
研究(72940)
学报(45268)
中国(43839)
科学(40607)
管理(37812)
(37045)
大学(33347)
学学(31171)
(30617)
教育(28745)
农业(26227)
技术(22390)
(17275)
金融(17275)
业经(16859)
财经(16496)
图书(16262)
经济研究(16015)
(13961)
科技(13537)
问题(13464)
理论(13242)
(12913)
技术经济(12361)
实践(12348)
(12348)
情报(12077)
(12070)
共检索到359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董立学   蒋明   陆星   吉哲慧   魏辉杰   李清   孙艳红   陈见   李佩   李明光   王贵英  
为了解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采用生物学测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31尾黑尾近红鲌[平均体重(115.71±24.12) g]消化系统各部分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黑尾近红鲌口亚上位,口裂宽/吻长、口裂高/吻长分别为1.68±0.16、1.46±0.12;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和肠组成,肠道盘曲简单,以折点为界可将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2)黑尾近红鲌肝脏指数为0.51±0.31,肠道系数为0.93±0.23,胰腺组织在肝脏中呈弥散性分布;(3)食道与前肠、中肠、后肠褶皱数量均差异显著,粘液细胞密度差异不显著;前肠管腔直径、褶皱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后肠;(4)肠内面突起的皱褶发达,前肠和后肠分泌孔小而密集,微绒毛短而粗;中肠分泌孔大而多,微绒毛长而密,排列整齐。以上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的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符合其肉食性兼具杂食性的特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吉哲慧  李清  蒋明  孙艳红  陆星  陈见  李佩  魏辉杰  李明光  王贵英  
为探究杂交鲌“先锋1号”(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消化系统特征并分析其食性及消化吸收特点,本研究采用生物学测量、电镜扫描、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方法对体质量为(192.04±40.45) g杂交鲌的外部形态特征、消化道、各部分形态学及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杂交鲌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管和肠3部分,无胃;肠道呈z字型盘旋,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胰腺组织在肝脏中成弥散性分布。(2)杂交鲌肠道系数为0.94±0.09,口咽腔长/头长比值为0.21±0.05,符合杂食性鱼类特征。(3)杂交鲌食道、前肠、中肠、后肠四者的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相互间都存在显著差异,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依次减小,其中食道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最长,分别为(522.59±34.06)μm和(3 489.5±114.38)μm;后肠最短分别为(163.94±4.76)μm和(1 937.37±64.32)μm。(4)粘液细胞在消化道内呈不均匀分布,食道内粘液细胞的密度显著高于肠道内粘液细胞的密度;食道中多为Ⅰ型粘液细胞,前肠内多为Ⅱ型粘液细胞。(5)杂交鲌食道及整个肠道均具有消化吸收功能,其中前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昊  张小民  轩瑞晶  李颖君  邹恩民  王兰  
为研究河南华溪蟹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及组织学特征,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光镜等技术,对河南华溪蟹成蟹消化系统各组织器官的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河南华溪蟹的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主要包括食道、胃、中肠和后肠,消化腺为肝胰腺。胃包括贲门胃和幽门胃:贲门胃内有钙化的几丁质齿、隆嵴、短刺及刚毛等组成的胃磨,可磨碎食物;幽门胃内侧可见特殊形态的梳状结构,可过滤食物。在光学显微镜下,食道、中肠和后肠均由黏膜层、肌层和结缔组织层构成,其各段内表面均有由上皮细胞与基膜内凸形成的多级皱褶和嵴,有由环形、纵形和辐射状排列的肌层。仅中肠表面有典型微绒毛结构,无角质膜。食道与后肠上皮表面均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志强  李传武  刘明求  卞伟  余长生  杨奠元  
采用活体解剖、测量、HE染色等方法,对10尾体长(28.98±2.69)cm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Nichols)]消化系统形态学、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其消化系统特征,并探讨其食性及消化、吸收机理。结果表明,湘华鲮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肝胰脏组成,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管和肠3部分,无胃;肠道极长,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比肠长21.42±3.51,肠盘旋次数42±5。(2)湘华鲮属于碎屑食性鱼类,其取食方式为刮食。(3)从前肠往后,黏膜皱褶由网状转变为Z形褶,且逐渐变稀疏,至中肠的中后段难于分辨。(4)食道和肠道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邹远超  王永明  岳兴建  齐泽民  王淯  谢碧文  
用形态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切尾拟鲿(Pseudobagrus truncatus)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切尾拟鲿为典型的肉食性有胃鱼,肠道系数0.63±0.04。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及肛门。食道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内含较多杯状细胞和粘液细胞;胃呈"U"形,包括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胃的粘膜表层是单层柱状上皮。贲门部、盲囊部粘膜上皮下层有胃腺组织;肠由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组成,肠粘膜表层也为单层柱状上皮,在上皮细胞之间分散有大量的杯状细胞,杯状黏液细胞自前向后数量逐渐增多;消化腺分为肝脏和胰脏,肝小叶分隔不明显;呈弥散型的胰分布在肠系膜上。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初庆柱  陈刚  张健东  潘传豪  周晖  
用HE染色方法研究了大刺鳅(Mastacembelue armatus)消化系统组织结构。结果显示:大刺鳅的食道短小,食道粘膜上皮中分布大量的粘液细胞。胃壁较厚,胃壁内侧有较多的的粘膜褶。贲门部和胃体部的固有膜中分布大量的胃腺。幽门部开口很小,有一层很厚的环肌。肠管上的粘膜上皮有致密的小肠绒毛,纹状缘发达。肝脏致密。胰脏弥散分布在肝脏周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永泉  贾钟贺  刘奕  佟广香  尹家胜  
采用解剖和显微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哲罗鱼口咽腔内除分布有味蕾和粘液细胞外,还着生有丰富的齿结构;食道粗而短,内壁有9~15个舌状粘膜褶皱,在粘膜层扁平上皮细胞间分布有大量的粘液细胞和少量梭型细胞;胃呈V型在粘膜层形成丰富胃小凹,柱状上皮下有发达的胃腺;肠分前肠与直肠,纹状缘发达,粘膜层分布有3种粘液细胞和大量嗜伊红颗粒;数目在217~234的幽门盲囊开口于前肠,组织结构与前肠相似;肝脏和胰脏独立分布。结果表明,哲罗鱼消化系统具有典型肉食性鱼类特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任永丽  聂竹兰  杨志军  张升  魏杰  
利用传统石蜡切片、HE染色等方法对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塔里木裂腹鱼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和肠(前肠、中肠、后肠、直肠)。口咽腔内具有发达的咽齿。无胃,肠与食道紧接,前肠膨大。消化道由腔面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但口咽腔只有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未发现有浆膜层。消化道4层中黏膜层差异最大:口咽腔黏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其间分布有味蕾和大量黏液细胞;食道粗而短,黏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黏膜褶两侧分布大量黏液细胞,且固有膜血管丰富;肠道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间分布有杯状细胞,其数量由前向后逐渐增加,而黏膜褶高度逐渐降低。消化腺由肝脏和胰脏组成,肝脏的肝小叶不明显,但明显可见肝血窦及中央静脉分布,肝门管区不典型。胰脏仅在肠系膜中出现,而未在其他组织中发现,胰小叶间中央静脉明显,中央静脉中可见大量椭圆形有核的红细胞。文章对塔里木裂腹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其食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丰富塔里木裂腹鱼的生物学研究内容,为其食性分析及饵料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曲秋芝  华育平  曾朝辉  齐艳萍  王永林  王兵  
通过对史氏鲟的活体解剖和对消化系统各组织的观察,结果表明史氏鲟具有胃、幽门盲囊和瓣肠,胰脏形成独立的器官,在肝门部有部分弥散于肝脏组织中。与同属的中华鲟比较,口腔粘膜褶数量和形态不同;食道分段数量不同(史氏鲟分3段、中华鲟分2段);史氏鲟瓣肠有7个螺旋瓣,比中华鲟少;中华鲟的幽门盲囊有17个小盲囊,而史氏鲟只有10~12个小盲囊。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关海红  匡友谊  徐伟  尹家胜  
采用活体解剖和显微镜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消化系统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描述了消化道、消化腺的形态特征及各消化段的基本组织结构特点以及各段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哲罗鱼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口端位,吻尖,口腔、口裂都较大;上下颌、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有细小的尖齿,齿多向内倾斜;舌肌不发达,舌前端游离,舌黏膜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内含味蕾和杯状细胞。(2)食道粗短,肌层发达,内壁上有较深的纵向褶,黏膜层有大量的杯状细胞。(3)胃U型,分3部分,胃壁内有纵向皱褶,纵褶之间有网状褶,胃底部有胃腺。(4)盲囊呈指状,约180~256个左右,盲囊腔内有灰白色的胶冻状物质,上皮游离面具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莫艳秀  王晓清  莫永亮  
为了给鱼类的分类以及营养学养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光镜技术对长吻鮠的消化道和消化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长吻鮠消化道分化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食道黏膜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胃U形,黏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贲门部和盲囊部上皮下有一厚层胃腺组织,肠黏膜也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索明显,胰腺外分泌部由许多腺泡组成,内分泌部即胰岛分散存在于外分泌部之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自豪  易建华  陈冬明  王志坚  
通过形态解剖和显微技术对大鳍异(Creteuchiloglanis macropterus)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大鳍异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征:口下位,口咽腔大,颌齿发达,鳃耙稀疏;食道粗短,肌层发达,黏膜层具有大量杯状细胞;U型胃,包括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具胃腺;肠道系数为0.93±0.11,肠长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肠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肠腔内有密集的肠绒毛;肝脏与胰脏分离,肝脏分为两叶,具有"腹腔外肝",胰脏弥散分布于前肠和中肠周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白晓慧  王贵英  熊传喜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一龄和二龄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肝胰脏及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并对两个年龄组个体的上述消化酶活性分别进行了比较。实验测得一龄鱼蛋白酶活性大小为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二龄鱼蛋白酶活性大小为中肠>前肠>后肠>肝胰脏;两个年龄组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为肝胰脏>中肠>后肠>前肠;两个年龄组消化道中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为后肠>中肠>前肠>肝胰脏。总体来看,一龄鱼消化酶活性大于二龄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差异显著,而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在二龄鱼人工配合饲料中,要适当减少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崔龙波  周雪莹  吕虹  刘爱民  马家好  
为探讨大菱鲆的消化生理,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其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胃黏膜上皮由柱状细胞组成,胃腺上皮由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构成,幽门盲囊与肠黏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数量不等的黏液细胞组成。胃黏膜柱状细胞呈现酸性磷酸酶和一定的脂酶活性;胃腺Ⅰ型细胞分泌黏液,Ⅱ型细胞呈现蛋白酶活性。幽门盲囊与肠黏膜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其游离端胞质和质膜还分别具有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肝细胞呈现蛋白酶活性,另有贮存糖原和脂肪等功能。胰腺仅显示较弱的脂酶及非特异性酯酶活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区又君  勾效伟  李加儿  
采用形态解剖、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分别用HE和AB-PAS染色法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的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食道内表面分布较多宽大的粘膜褶;胃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贲门部胃小凹和胃腺最多,盲囊部厚度最大;前、中、后肠粘膜褶丰富,后肠粘液细胞密度最大;幽门与前肠交界处有幽门盲囊10~13个,结构与前肠相似。食道,胃,前、中、后肠及幽门盲囊均以分泌中性粘多糖的Ⅱ型粘液细胞为主。驼背鲈消化系统的结构表现出与其肉食性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