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42)
2023(8688)
2022(7873)
2021(7493)
2020(6235)
2019(14634)
2018(14652)
2017(28337)
2016(15552)
2015(17483)
2014(17467)
2013(17309)
2012(15733)
2011(14036)
2010(13726)
2009(12323)
2008(11767)
2007(9947)
2006(8488)
2005(7148)
作者
(45271)
(37162)
(37048)
(35184)
(23866)
(17919)
(16776)
(14822)
(14257)
(13172)
(12916)
(12444)
(11765)
(11743)
(11540)
(11348)
(11260)
(11156)
(10646)
(10549)
(9341)
(9058)
(8979)
(8456)
(8308)
(8299)
(8299)
(8141)
(7486)
(7402)
学科
(58438)
经济(58374)
管理(43657)
(41216)
(34896)
企业(34896)
方法(29548)
数学(25569)
数学方法(25278)
(14945)
(14811)
中国(14091)
(13798)
业经(13148)
地方(12076)
理论(10493)
(10330)
农业(10043)
(10019)
贸易(10015)
技术(9754)
(9702)
环境(9606)
(9214)
财务(9157)
财务管理(9143)
(8939)
企业财务(8663)
教育(8648)
(8430)
机构
大学(216844)
学院(214515)
管理(89752)
(79247)
理学(78922)
理学院(78066)
经济(77381)
管理学(76689)
管理学院(76316)
研究(70377)
中国(49842)
科学(47042)
(46218)
(35537)
(34757)
业大(34617)
(34300)
研究所(33005)
中心(31157)
(29566)
北京(29059)
(28662)
财经(28518)
师范(28327)
农业(27435)
(26569)
(25986)
(24524)
技术(23387)
师范大学(23061)
基金
项目(156949)
科学(122115)
研究(113616)
基金(112752)
(98954)
国家(98144)
科学基金(83788)
社会(68704)
社会科(64983)
社会科学(64965)
(61616)
基金项目(61114)
自然(56500)
自然科(55146)
自然科学(55133)
自然科学基金(54104)
(52223)
教育(51403)
编号(46811)
资助(46690)
成果(37148)
重点(34818)
(33863)
(32911)
(32622)
课题(31701)
科研(30586)
创新(30329)
项目编号(29131)
计划(28976)
期刊
(82140)
经济(82140)
研究(60247)
学报(36477)
中国(35283)
科学(33553)
管理(31236)
(30213)
大学(26897)
学学(25298)
(24014)
教育(24004)
农业(21762)
技术(18168)
业经(13984)
(13938)
金融(13938)
图书(13142)
财经(12728)
经济研究(12536)
科技(11813)
理论(11642)
实践(11033)
(11033)
问题(10678)
(10647)
(10603)
情报(10328)
林业(10281)
技术经济(10153)
共检索到295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德清  王剑伟  严太明  但胜国  
报道了2001~2003年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黑尾近红鲌开展人工繁殖试验的结果。黑尾近红亲鱼来源于四川泸州长江上游一级支流龙溪河。催产剂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 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鲤鱼脑垂体(PG)。采用一次注射法,并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共进行了23次人工催产,催产成功的占16次,有效的占3次,失败的占4次;共注射雌鱼70尾,其中46尾雌鱼排卵,平均催产率65.71%,受精率8.33%~100.0%,孵化率0.50%~94.71%,获得仔鱼29.3万尾。对亲鱼选择、催产方法、孵化与苗种培育等技术细节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家坚  梁军能  卢兆发  
使用广西水产研究所池塘人工驯化饲育3年的天然三角鲤亲鱼1676尾,采用经筛选的鱼类敏感药物(PG、LHRH-A2、HCG)单一或混合催产的方法,在2002-2005年,先后进行了10批共600组的三角鲤人工繁殖试验。收集受精卵795.5万粒,在水温20.0~28.5℃条件下,利用环道池孵化出鱼苗680.9万尾,平均孵化率为85.6%。并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自受精卵至鱼苗破膜而出的发育全过程,拍摄了各个阶段胚胎发育图谱。培育出2.5 cm以上鱼种631.7万尾,平均成活率达92.8%。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印淳贤  程学龙  朱智明  
棘胸蛙(Rana Spinosa Oavid)俗称石鸡,是生长在山溪中的珍贵两栖动物,现已列为安徽省第二类野生保护动物。1990~1991年我们对棘胸蛙进行了人工繁殖和驯养试验,现报告如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唐勇  李骏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陶桂庆  朱爱奇  陈浩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贺红川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伟志  郭佳祥  田丰声  王忠斌  田宝旺  颜景玉  周培勇  
鲶鱼Parasilurus asotus属鲶形目、鲶科,鲶属,为我国最常见(王以康,1958)鱼类。该鱼分布广,适应性强,是肉食性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在北方常作为产妇的营养补品和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目前市场上的鲶鱼主要来源于天然捕捞,供应不稳定,然而价格也高于鲤鱼等养殖鱼类。过去该鱼被视为养鱼敌害,但现已逐渐改变了这种观念,成为池塘的混养对象。在黑龙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钱龙  范镇明  胡伯林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奚业文  张世安  陈楠  王教富  
选择性腺发育成熟的鲶鱼,采用不同品种激素、不同剂量进行催产。对催产后的亲鱼分别给予不同的刺激。对收集的受精卵采取不同的孵化方式,结果表明:亲鱼培育是关键,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只要提供适宜的产卵条件(产卵池、鱼巢、水流),用HCG+LRHa混合激素注射,即可达到理想的催产效果。采取不同的孵化方式,在适宜的水温下(16℃—28℃),只要使受精卵能得到充足的溶氧,就可获得很高的孵化率。鲶鱼苗互相残食严重。出膜几天后就互相残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国文  林碧海  谢刚  彭锦询  黎惠真  钟焕高  
介绍了红鳍银鲫在池塘培育成亲鱼的主要方法; 详解了人工催产技术, 包括催产药物的剂量、注射方式、效应时间、胚胎孵化方法和胚胎发育特点; 对人工繁殖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郑雅友  
采用网箱养殖四年的红鳍东方鲀经过颗粒状的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素(LH-RH)的植埋,促使性腺成熟,再通过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大麻哈鱼脑垂体混合液诱导排卵,采卵后进行人工授精,得到红鳍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后得到红鳍东方鲀仔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虞鹏程  简少卿  袁敏义  邹文岗  朱恩华  曾庆祥  刘斌  
在江西峡江和赣州进行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体系在斑点叉尾(Ictaluruspunctatus)人工繁殖中的应用研究。应用HACCP的基本原理,对整个斑点叉尾人工繁殖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立了亲鱼培育池的选择、亲鱼种质选择、亲鱼产卵池的选择、受精卵孵化、苗种培育、水质监测、饲料供应、日常管理等8个关键控制点,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关键限值、监控措施以及超过关键限值时的纠正措施,使各关键控制点处于人为控制之下。实现了斑点叉尾人工繁殖按无公害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董立学   蒋明   陆星   吉哲慧   魏辉杰   李清   孙艳红   陈见   李佩   李明光   王贵英  
为了解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采用生物学测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31尾黑尾近红鲌[平均体重(115.71±24.12) g]消化系统各部分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黑尾近红鲌口亚上位,口裂宽/吻长、口裂高/吻长分别为1.68±0.16、1.46±0.12;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和肠组成,肠道盘曲简单,以折点为界可将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2)黑尾近红鲌肝脏指数为0.51±0.31,肠道系数为0.93±0.23,胰腺组织在肝脏中呈弥散性分布;(3)食道与前肠、中肠、后肠褶皱数量均差异显著,粘液细胞密度差异不显著;前肠管腔直径、褶皱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后肠;(4)肠内面突起的皱褶发达,前肠和后肠分泌孔小而密集,微绒毛短而粗;中肠分泌孔大而多,微绒毛长而密,排列整齐。以上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的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符合其肉食性兼具杂食性的特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贵英  张涵  李清  祝东梅  陈见  李佩  孙艳红  
在4℃条件下,以精子活力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K~+、Ca~(2+)、Mg~(2+)、葡萄糖、氨基酸等组成的5种(a、B、C、D、E)精子保存液及其适量添加青霉素对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温度为4℃时,精子活力达80%的保存液a、B、C、D、E的保存时间分别为48、24、60、48、48 h,保存液C的保存时间明显高于其它各组;2)在各保存液中分别添加浓度为2.0×104iu/M l的青霉素,精子活力达80%的保存液a、B、C、D、E的保存时间分别为60、36、156、48、144 h,保存时间延长了1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清  王贵英  白晓慧  祝东梅  李佩  熊传喜  陈见  刘英武  
在不同水温(14、20、25、27.5、32℃)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规格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鱼种(Ⅰ:68 cm,1.452.89 g,Ⅱ:911 cm,3.736.26 g,Ⅲ:25.026.8 cm,119.36123.64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水温上升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规格Ⅰ和规格Ⅱ的耗氧量关系式分别为:Y_(Ⅰ-1)=0.005 3X1.484 8(R2=0.996 2)、Y_(Ⅱ-1)=0.003 8X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