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39)
2023(3895)
2022(3077)
2021(2597)
2020(2020)
2019(4424)
2018(4357)
2017(8537)
2016(4822)
2015(4931)
2014(5014)
2013(5114)
2012(4803)
2011(4352)
2010(4118)
2009(3177)
2008(3086)
2007(2717)
2006(2201)
2005(1974)
作者
(14988)
(12861)
(12446)
(12024)
(7924)
(6244)
(5574)
(4892)
(4693)
(4572)
(4477)
(4266)
(4155)
(4128)
(4051)
(3909)
(3881)
(3778)
(3743)
(3630)
(3317)
(3098)
(3023)
(2900)
(2876)
(2873)
(2785)
(2717)
(2636)
(2601)
学科
(17898)
经济(17878)
管理(15668)
(12518)
(10003)
企业(10003)
环境(9146)
方法(8320)
数学(7429)
数学方法(7342)
(7325)
(4995)
(4802)
(4306)
中国(4106)
资源(4045)
(3713)
规划(3615)
生态(3582)
(3554)
财务(3549)
环境规划(3542)
财务管理(3542)
企业财务(3476)
(3388)
业经(3348)
(3347)
银行(3335)
(3321)
金融(3320)
机构
大学(67288)
学院(67118)
(26195)
经济(25693)
研究(25181)
管理(23767)
理学(20990)
理学院(20712)
管理学(20238)
管理学院(20118)
科学(17674)
中国(17617)
(16140)
(13749)
(13546)
业大(13150)
农业(13015)
研究所(12733)
(12015)
中心(11260)
财经(10012)
(9493)
(9229)
(9194)
经济学(8493)
农业大学(8308)
(8239)
科学院(8197)
(8186)
北京(8113)
基金
项目(51172)
科学(40370)
基金(38739)
(36195)
国家(35985)
研究(32702)
科学基金(29981)
自然(21280)
社会(21232)
自然科(20794)
自然科学(20786)
基金项目(20717)
自然科学基金(20421)
社会科(20276)
社会科学(20271)
(19986)
(17758)
资助(15349)
教育(14552)
重点(12330)
计划(11611)
(11326)
(11218)
编号(10844)
(10780)
科研(10654)
创新(10237)
科技(9998)
(9802)
国家社会(9370)
期刊
(24459)
经济(24459)
研究(16361)
学报(16192)
(14142)
科学(13573)
中国(11875)
大学(11393)
学学(11137)
农业(9723)
(9299)
管理(8090)
(5878)
金融(5878)
(5639)
财经(4920)
业大(4616)
教育(4381)
(4232)
技术(4215)
经济研究(4201)
(4158)
农业大学(3787)
科技(3782)
资源(3744)
林业(3709)
业经(3630)
问题(3158)
中国农业(3069)
自然(2865)
共检索到90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丹  蔡姗姗  李艳  金梁  王伟  李玉梅  白杨  胡钰  
【目的】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措施下黑土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组成的变化特征,为黑土区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克山县定位7年的有机物料还田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测定及荧光分析方法,以单施化肥处理为对照,对配施有机肥、生物炭、秸秆3种有机物料处理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结构进行分析。【结果】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有机物料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提升9.65%—20.30%,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提升6.63%—14.86%。各有机物料还田处理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类酪氨酸蛋白质物质、类色氨酸蛋白质物质减少。有机肥施入使水溶性有机碳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增加,使富里酸类物质、腐殖酸类物质增加并使二者结构简化;秸秆、生物炭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富里酸类物质结构简化;生物炭的添加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腐殖酸类物质复杂化。【结论】有机肥、生物炭、秸秆3种有机物料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各组分含量、增强土壤微生物分解代谢、使水溶性有机碳中结构相对简单的富里酸组分含量增加、结构简化,其中以有机肥效果最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满强  陈小云  秦江涛  黄欠如  余喜初  李辉信  胡锋  
【目的】研究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后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性质及与团聚体保护的关系,揭示有机碳稳定性机制。【方法】以不同有机肥施用制度(有机肥种类、数量和施用时间)的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湿筛分组获得不同团聚结构位置的水溶性有机物,测定DOM中的碳水化合物(CHC)和酚类物质(PEC)浓度。【结果】与游离组分及原土微团聚体相比,大团聚体包裹的微团聚体之间的CHC和PEC浓度更高,平均值分别为163.8和38.6 mg C.kg-1,并具有高CHC/PEC比(4.27)。与单纯施用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CHC和PEC在各团聚结构位置上的浓度,增幅分别达10.3%和6.3%,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尧  韩晓增  宋春  李海波  
【目的】阐明不同有机物料培肥对黑土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探讨合理调控农田土壤肥力的施肥模式。【方法】以黑龙江省海伦市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区上进行了6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小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提取以及室内作物栽培试验,对比和分析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化肥处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生产力的变化。【结果】与试验初期相比,经过6年单施化肥处理后,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以及轻组有机碳(LFOC)的含量显著下降;而有机无机配施则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及各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总有机碳和各活性有机碳组分的作用存在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香真  
用离子交换树脂法研究了污泥中水溶性重金属高于Cu,Zn的存在形态和电荷特点。结果表明:水溶性Cu中约94%是以带负电行的螯合物存在;Zn则多以带两性电荷的螯合物存在,带正电荷的离子约占10%;Cu2+与有机物的络合能力强于Zn。凝胶渗滤色谱实验表明,选择系数(Kav)在0.5~1.15之间的小分子量有机物组分与Cu2+的螯合能力较强。对污泥水溶性有机物不同组分的紫外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佳波  曾希柏  李莲芳  白玲玉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土壤对水溶性有机物的吸附和解吸差异,为有机肥的合理施用以及进一步研究其化学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普通肥熟旱耕人为土(黑土母质发育)、石灰肥熟旱耕人为土(褐土母质发育)和酸性肥熟旱耕人为土(第四纪红壤母质发育)3种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土壤,开展添加水溶性有机物(DOM)后不同吸附时间下土壤对DOM的吸附和解吸试验,并利用相关模型计算了土壤对DOM吸附和解吸的参数。【结果】外源DOM进入土壤后,能很快被土壤胶体吸附,并在1h内达到平衡;3种土壤对DOM的吸附差异明显,其达到平衡时的吸附量分别为10236、8372和10088mg·kg-1,即以有机质含量高的普通肥熟旱耕人为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杨芳  
为了解高效栽培雷竹林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WSOC)状况 ,在浙江省雷竹主产区采集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WSOC含量范围为 ( 0 1 5 5 0±0 0 0 5 3)g·kg-1( 2 5℃提取 )和 ( 0 2 2 2 0± 0 0 0 63)g·kg-1( 1 0 0℃提取 ) ,雷竹林土壤WSOC含量和WSOC占土壤有机碳总量 (TOC)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立地条件相同的板栗林土壤和茶园土壤。雷竹林地增温覆盖措施增加了土壤WSOC的量 ,连续覆盖 5a的土壤WSOC比覆盖 1a的增加了 1倍。雷竹林土壤WSOC与土壤TOC、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玉芳  陶武辉  李世清  
为阐明施肥通过增加植物同化能力,是否可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氮(DON)为目的,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黑麦草生长农田DOC及DON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施氮或施磷,均能提高黑麦草冠层和根系生物量,且施氮水平与黑麦草冠层和根系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施磷对土壤DOC含量影响相对较小;土壤DOC含量随施氮水平增加呈现减少趋势,0~20 cm土层土壤DOC含量下降幅度最高达25.9%;施氮后不同土层土壤DON含量及累积量增加,0~100 cm土层DON累积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施磷时0~60 cm土层土壤DON含量较不施肥对照减少,但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卞荣军  刘晓雨  郑聚锋  程琨  张旭辉  李恋卿  潘根兴  
生物质热解炭化过程中,有机可挥发组分从固相逸出,冷凝后重新吸附于生物质炭,成为其中的可溶性有机物。生物质炭可溶性有机物化学组成复杂,主要含小分子有机物与芳香类化合物且含有丰富的官能团,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和生物活性,可显著地改变土壤中养分元素和污染物的形态与有效性,影响土壤微生物组成与丰度,调控作物的生长与健康。依生物质原料和热解条件的差异,生物质炭可溶性有机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功能也不尽相同。生物质炭可溶性有机物的生物活性意义主要表现为对生物的刺激作用,但部分生物质炭可溶性有机物可能具有一定的潜在毒性风险。通过提取生物质炭可溶性有机物可生产具有生物刺激作用的商品液体有机肥,从而实现生物质炭的分值利用。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生物质炭可溶性组分的生物活性或毒性物质的鉴定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这对于生物质炭产品的优化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应用生物质炭尽量避免环境风险的要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馨逸  刘小虎  韩晓日  段鹏鹏  朱玉翠  齐文  
【目的】辽春10号和辽春18号小麦是常见的两个小麦品种,但是关于这两个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对维持土壤肥力的差异性方面还未知,因此探讨土壤中活性有机库(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在各生育期的动态变化,以此来评价土壤活性有机库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以及转化。【方法】以不同品种盆栽小麦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施氮量(N0:0 kg·hm~(-2)、N1:45 kg·hm~(-2)、N2:90 kg·hm~(-2)、N3:135 kg·hm~(-2)、N4:180 kg·hm~(-2)、N5:225kg·hm~(-2))的设定下,探究土壤活性有机库在小麦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小麦生育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永夫  姜培坤  刘娟  王旭东  吴家森  叶耿平  周国模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全球植被碳库的86%和土壤碳库的40%(Houghton et al.,2001;胡会峰等,2006)。因此,森林在调节全球气候、维持全球碳平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Fang et al.,2001;Woodbury et al.,2007;Hu et al.,2008)。然而,森林土壤也是温室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攀  隋鹏  高旺盛  王彬彬  严玲玲  邢源  陈源泉  
为促进农业有机废弃物料的循环利用,选用来自5个涉农系统的有机物料(酒渣、沼渣、菌渣、猪粪和农田秸秆)进行还田,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其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carbon,MBC)以及微生物商(Microbial quotient,Qmb)的影响。2011—2013年的数据结果表明:1)与无机肥对照相比,有机物料还田显著促进土壤SOC的积累,3年平均提高43%;其中沼渣和菌渣的效果好于猪粪、酒渣与秸秆,农田系统外的有机物料优于秸秆,更有利于SOC的积累。2)有机物料促进MBC的增加,较对照平均增加34%,其中酒渣、秸秆和猪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盛卫星  姜培坤  吴家森  徐秋芳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water-soluble organic N (WSON) in the soils under chestnut stands,a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Lin-an county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fertilization increased WSON in the soils under chestnut stand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丽丽  李陆生  蔡焕杰  石小虎  薛少平  
【目的】综合分析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透水通气能力的影响,对改善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和空气环境,提高土壤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在陕西关中平原?土上开展了2年(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田间小区定位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分析不同有机物料(麦秆、麦壳、土粪和生物肥)配施化肥对0—30 cm土层土壤孔隙性、导水性和导气性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土壤导水导气性。【结果】有机物料还田可改善土壤孔隙性,促进土壤已有孔隙向较大孔隙发育,尤其在0—1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大孔隙较对照显著(P<0.05)增加。有机物料还田显著(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梅文泉  黎其万  邵金良  汪禄祥  
通过对3种水溶性有机磷农药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和氧化乐果残留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蔬菜中这3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样品中农药残留2次用乙腈提取;样液浓缩后注入气相色谱仪中,用毛细管柱(DB-17)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测定。测定结果 3种有机磷农药0.05 mg/kg和0.2 mg/kg 2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91.7%~99.4%,相对标准偏差为0.83%~4.60%,检出限为0.005~0.01 mg/kg。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盖霞普  刘宏斌  杨波  王洪媛  翟丽梅  雷秋良  武淑霞  任天志  
【目的】研究不同年限下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剖面土壤碳氮库容的影响,旨在为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农业部昌平潮褐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为平台,分别在长达11年和27年的2个不同施肥年限试验区采集4个施肥处理,即氮磷钾(NPK)、氮磷钾+22.5 t·hm~(-2)有机肥(NPKM)、氮磷钾+33.75 t·hm~(-2)有机肥(NPKM+)、氮磷钾+秸秆还田(NPKS)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分析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土壤碳氮库容剖面分布特征。【结果】(1)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处理对作物的增产效应随施肥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增强。与NPK处理相比,施肥11年限的NPKM、NPKM+和NPKS处理分别提高小麦和玉米产量为18.6%、15.8%、3.5%和39%、42%、35%;而27年的各施肥处理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增产幅度分别为41%、51.5%、23%和31%、33%、58%。(2)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均能持续提升土壤碳、氮库容。连续施肥11年后,土壤碳、氮库容分别为25—114 Mg·hm~(-2)、2.2—9.0 Mg·hm~(-2);而27年后土壤碳、氮库容分别为29—146 Mg·hm~(-2)、2.5—12.1 Mg·hm~(-2)。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不同施肥年限中土壤碳、氮库容均表现为先逐渐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均在80 cm处达到峰值。在80 cm土层峰值处,27年施肥处理中NPK、NPKM、NPKM+、NPKS土壤碳库和氮库分别为102、128、146、123 Mg·hm~(-2)和8.3、9.7、12.1、9.1 Mg·hm~(-2),而11年施肥年限内各处理土壤碳、氮库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和NPK相比,不同年限中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均降低了不同土层的土壤碳氮比。同时,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土壤碳氮比越稳定。(3)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各处理土壤累积碳、氮库均呈现增加趋势。连续施肥11年后,NPKM、NPKM+、NPKS比NPK提升土壤累积碳、氮库容分别为5.2%、11.2%、9.2%和21.2%、26.6%、38.8%;连续施肥27年后NPKM、NPKM+、NPKS比NPK提升土壤累积碳、氮库容分别为26.3%、41.1%、21.8%和26.2%、44.9%、4.0%,且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累积碳库容的提升高于秸秆还田的趋势愈加明显,而对土壤累积氮库容的提升效果低于秸秆还田。【结论】在氮磷钾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会提高作物产量、增强土壤碳氮库容、提升土壤肥力,且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效果愈加明显。同时,施用有机肥对作物产量、碳库的增强效应强于秸秆还田,而对氮库的提升效果低于秸秆还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