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6)
- 2023(11371)
- 2022(9798)
- 2021(8987)
- 2020(7842)
- 2019(17947)
- 2018(18126)
- 2017(34452)
- 2016(19415)
- 2015(22330)
- 2014(22991)
- 2013(22390)
- 2012(21288)
- 2011(19212)
- 2010(19670)
- 2009(18824)
- 2008(18965)
- 2007(17612)
- 2006(15293)
- 2005(14069)
- 学科
- 济(77005)
- 经济(76886)
- 管理(59702)
- 业(54139)
- 企(43985)
- 企业(43985)
- 方法(33580)
- 数学(28915)
- 数学方法(28546)
- 农(23203)
- 财(23143)
- 中国(21087)
- 制(20618)
- 学(19659)
- 业经(16417)
- 农业(14898)
- 体(14727)
- 地方(14018)
- 务(13912)
- 财务(13862)
- 贸(13844)
- 贸易(13838)
- 财务管理(13820)
- 银(13720)
- 银行(13680)
- 易(13428)
- 理论(13308)
- 企业财务(13032)
- 行(13005)
- 融(12903)
- 机构
- 大学(287629)
- 学院(285896)
- 济(112394)
- 经济(109657)
- 管理(104587)
- 研究(98048)
- 理学(88569)
- 理学院(87525)
- 管理学(85777)
- 管理学院(85262)
- 中国(75785)
- 京(62496)
- 科学(61647)
- 财(56331)
- 农(53831)
- 所(51542)
- 研究所(46374)
- 江(46244)
- 中心(45958)
- 业大(45153)
- 财经(43511)
- 农业(42555)
- 北京(39244)
- 经(39102)
- 范(37734)
- 师范(37284)
- 州(35846)
- 院(35239)
- 经济学(34699)
- 省(32278)
- 基金
- 项目(183339)
- 科学(142078)
- 研究(132828)
- 基金(130740)
- 家(114616)
- 国家(113642)
- 科学基金(95578)
- 社会(82195)
- 社会科(77646)
- 社会科学(77621)
- 省(72223)
- 基金项目(68830)
- 教育(62291)
- 自然(61728)
- 划(61005)
- 自然科(60176)
- 自然科学(60153)
- 自然科学基金(59069)
- 编号(55194)
- 资助(54128)
- 成果(46897)
- 重点(41826)
- 部(40987)
- 课题(39040)
- 发(38502)
- 创(37153)
- 制(36479)
- 科研(35116)
- 创新(34933)
- 教育部(34501)
- 期刊
- 济(129805)
- 经济(129805)
- 研究(83309)
- 中国(65015)
- 学报(49850)
- 农(49763)
- 财(46805)
- 科学(43920)
- 管理(38278)
- 大学(37259)
- 学学(35095)
- 教育(33905)
- 农业(32878)
- 融(26525)
- 金融(26525)
- 技术(25327)
- 财经(22349)
- 业经(20888)
- 经济研究(19605)
- 经(19226)
- 问题(17411)
- 业(17204)
- 版(15801)
- 贸(13817)
- 技术经济(13787)
- 理论(13562)
- 图书(13532)
- 统计(13201)
- 科技(12842)
- 业大(12605)
共检索到438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雪梅 刘永鸣
黑土地作为肥力最高的最优质的土壤对保障商品粮生产、维系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近几十年的掠夺式开发,东北黑土地退化相当严重,黑土地的保护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但现有的保护措施中政府管理而忽视农户、企业等其他主体的参与;重规制而轻扶持;重技术而轻应用,使得黑土地的保护面临有共同愿景但不易形成合力的动力融合矛盾。增强政策保障、观念引导、技术发展和落地、市场建设和发展是化解黑土地保护与治理过程中多主体间矛盾,实现黑土地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黑土地保护 多元主体 动力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国栋 吕晓 彭文龙 马王荣
黑土地保护对于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保护动机理论,运用多案例比较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探究四个典型试点区域黑土地保护的实践逻辑及其关键机制。结果表明:(1)黑土地保护工作作为一项经历内外部威胁评估与应对评估后做出的“自保”举措,参与主体在黑土地保护具体实践中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阶段呈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行为改变,与保护动机理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2)黑土地保护呈现地理区位、主体能动、防范—应对和成果指向的实践逻辑。(3)数字化赋能能力和防范—应对能力是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核心能力。(4)黑土地保护的关键机制在于构建黑土地保护动态能力。建议从加快新基建建设供给、补齐数字人才短板和构建数字化黑土地治理等数字赋能驱动的黑土地数字化动态能力、依靠制度化和权责化引致的防范—应对能力这两方面推动黑土地保护。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保国 王健
本文认为,黑土地保护需要基于立法走向科学治理,并推动构建包括压实政府主导责任、实施科技工程、建立跨区域保护机制、创新经营方式、探索土地规模经营等保护治理体系。
关键词:
治理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林国栋 吕晓 牛善栋
【目的】开展黑土地保护政策量化评价研究,为未来黑土地保护政策的可持续高效率运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PMC指数模型,从政策路径、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价3个方面对中国黑土地保护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结果】(1)黑土地保护相关政策数量呈阶段性增长态势,时间上呈现统领文件效力强的特征,空间上呈现毗邻效应、涟漪效应和模仿学习的特征;(2)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在不断完善,任何有关黑土地保护政策工具的使用,都在特定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3)选取的5项黑土地保护政策样本设计总体较为合理,但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其中,内蒙古为完美等级,黑龙江和辽宁为优秀等级,中央和吉林为良好等级。【结论】各地应考虑自身特色和黑土地保护现状,因地、因时制宜制定有力且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方案,积极营造黑土地保护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超 王守臣
黑土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也需要规范农民的生产行为。从目前情况看,黑土地保护政出多门,政策碎片化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政策效应的发挥。同时,农民生产经营粗放,致使黑土地过度垦殖,有机质严重下降,黑土层变薄,黑土区荒漠化威胁日益加剧。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失位、监督不力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破解这些问题,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必须加强黑土地保护法制建设,实施依法保护。
关键词:
黑土地 保护措施 法治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魏素豪 魏广成
【目的】在黑土地保护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前提下,探究农机作业服务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进而为调动农户黑土地保护积极性、推动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2021年吉林省典型黑土区农户调查数据,利用Oprobit模型、条件混合估计、Sobel检验等多种方法,实证分析农机作业服务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农机作业服务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存在正向激励效应。(2)农机作业服务对不同类型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特征,对规模经营农户、专业农户和非老年农户的正向激励效应大于小农户、兼业农户与老年农户。(3)从作用机制来看,农机作业服务通过从客观层面提升黑土地保护技术可得性和从主观层面提升农户对黑土地保护的价值感知,促进农户采取黑土地保护行为。【结论】应以农机作业服务及其组织为媒介,促进社会分工深化,发挥农机作业服务技术供给的外在驱动作用与价值感知的内在激励作用,双向发力调动农户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200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次在其官方文件中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 S),得到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领域广泛和热烈的响应。我国自然资源管理领域有专家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耕地保护、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工作,均可借鉴Nb S理念。吉林省梨树县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少耕)模式,就是一种基于此理念的黑土地保护方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中华
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人们曾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近年来,短期高产的生产方式导致耕地过度开垦利用,黑土地地力退化和生态问题叠加,形成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期隐忧。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省梨树县时提出“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为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国明 徐新良
黑土是地球上特殊的土壤类型,具有土质疏松、适合耕作和有机质高等特点,是世界上最为肥沃、珍贵的土壤资源。中国东北地区依托于肥沃的黑土资源,成为了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7.63%,产出的粮食总量和输出的商品粮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足见黑土地功能之强、作用之重。
关键词:
保护与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天一 黄善林 李冬梅
[目的]国家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问题,明晰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影响因素是用好养好黑土地的重要议题。文章旨在探讨资源禀赋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从资源禀赋视角推动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方法]基于黑龙江省兰西县312份经营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及多元有序Logistics模型,探究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及信息资源等资源禀赋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影响。[结果]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受人力资源禀赋(黑土地保护责任义务认知、黑土地保护收益预期),自然资源禀赋(自有承包地面积、是否签订承包合同、是否转入黑土地、经营黑土地细碎化程度),经济资源禀赋(农业收入、家庭总收入),社会资源禀赋(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参与土地托管)和信息资源禀赋(政府是否宣传黑土地保护政策、是否为中心村)的显著正向影响;上述因素除黑土地保护收益预期、自有承包地面积、是否转入黑土地、经营黑土地细碎化程度、农业收入、是否为中心村外均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为更好的推动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应强化农户黑土地保护“责、权、利”认识,提高农业收益预期;进一步稳定承包权,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因地制宜发展黑土区特色产业,切实提升农户家庭收入;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推进黑土地保护工程;发挥中心村信息资源优势,多渠道开展黑土地保护政策宣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中秋
土地保护工程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拥有全国近六成的黑土耕地资源,在推动黑土地保护和发挥金融支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一:"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融资该方式是指通过整治充补耕地项目形成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通过国家交易平台对指标进行交易,交易产生收益偿还银行贷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为纲 黄娜群
本研究结合中国畜牧业和种植业领域近10年来的转型过程,以一个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转型过程为分析对象,从一个较为长周期的过程进行过程—事件分析,进而揭示农业转型过程中政府和市场两层动力机制是如何相互耦合、相互推进的。研究发现,当代中国农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在于:在市场逻辑诱导下,粮食供给压力加大,国家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实施了一系列的项目扶持,项目扶持的制度逻辑中蕴含着重构农业经营主体的逻辑,即在国家的干预过程中推动农业转型。尽管不同农业领域的变迁过程存在差异,但是大致遵循类似的逻辑,即市场逻辑与国家干预逻辑相互交织,相互耦合,市场逻辑是初始动因,而国家干预则在粮食安全的考量下,因应市...
关键词:
农业转型 农业项目 畜牧业 种植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孟凡杰 于晓芳 高聚林 赵益平
保护性耕作是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新世纪以来,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经历了从农机主导向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历程,呈现出技术结构集成化、推广主体多元化、应用主体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于农户认知、技术结构、土地规模、推广体系、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现实障碍。因此,需要从提升农户认知水平、加强先进适用的技术研发与集成、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加强政策引导与法制建设等方面营造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之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太明 沈宏 王红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烟草公司地市公司和县级烟草公司的主体与实体关系的管理机制开展调研,对两者之间管控关系的动力机制与约束机制进行了数据分析,明确了管理机制的现状定位,对现有管理机制的强弱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定位,为下一步开展管理机制的优化和管理创新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烟草公司 动力机制 约束机制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柳季
本文结合吉林省耕地资源现状特点,从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两个方面,梳理归纳了两类耕地在保护利用方面的实践做法,提出了注重技术创新、建立配套水利设施、科学引入社会资本等保护利用思路。
关键词:
盐碱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