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22)
2023(13811)
2022(11580)
2021(10861)
2020(8876)
2019(20529)
2018(20703)
2017(39463)
2016(21955)
2015(24783)
2014(24907)
2013(24153)
2012(22130)
2011(19577)
2010(19393)
2009(17499)
2008(16703)
2007(14322)
2006(12457)
2005(10830)
作者
(61743)
(51271)
(50583)
(48545)
(32707)
(24543)
(23101)
(20234)
(19681)
(18267)
(17798)
(17223)
(16235)
(16185)
(15896)
(15555)
(15404)
(15113)
(14817)
(14605)
(12748)
(12494)
(12271)
(11736)
(11521)
(11394)
(11304)
(11215)
(10214)
(10147)
学科
(83640)
经济(83543)
管理(58478)
(54609)
(43536)
企业(43536)
方法(35197)
数学(30175)
数学方法(29829)
(26271)
中国(23155)
(20962)
地方(20789)
业经(20108)
(18746)
农业(17800)
理论(14802)
(14237)
环境(13935)
(13516)
(13217)
贸易(13205)
技术(13098)
(12739)
教育(12004)
(11492)
(11471)
(11464)
财务(11402)
财务管理(11384)
机构
大学(296657)
学院(295694)
管理(117564)
(109824)
经济(107099)
理学(101630)
理学院(100470)
研究(98670)
管理学(98642)
管理学院(98139)
中国(72832)
(64791)
科学(64192)
(50854)
(49038)
(48460)
业大(47973)
中心(45658)
研究所(45029)
(44653)
(41980)
师范(41617)
北京(40777)
农业(39200)
财经(39064)
(37084)
(36293)
(35464)
师范大学(33733)
技术(32389)
基金
项目(209862)
科学(163368)
研究(155169)
基金(148979)
(129884)
国家(128753)
科学基金(110070)
社会(94617)
社会科(89288)
社会科学(89262)
(84079)
基金项目(80584)
自然(72040)
教育(70991)
自然科(70189)
自然科学(70170)
(69635)
自然科学基金(68868)
编号(65411)
资助(59708)
成果(52419)
重点(46750)
课题(44933)
(44894)
(44871)
(43082)
创新(40134)
科研(39839)
项目编号(39074)
大学(38743)
期刊
(122602)
经济(122602)
研究(84886)
中国(60538)
学报(48804)
(47049)
科学(45476)
管理(40975)
教育(38581)
大学(37070)
(35474)
学学(34469)
农业(32467)
技术(26809)
(22584)
金融(22584)
业经(22149)
图书(18790)
经济研究(17750)
财经(17594)
问题(17057)
(16493)
科技(15647)
资源(15641)
(14875)
(14465)
理论(14424)
林业(14234)
现代(13610)
实践(13511)
共检索到430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超  王守臣  
黑土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也需要规范农民的生产行为。从目前情况看,黑土地保护政出多门,政策碎片化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政策效应的发挥。同时,农民生产经营粗放,致使黑土地过度垦殖,有机质严重下降,黑土层变薄,黑土区荒漠化威胁日益加剧。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失位、监督不力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破解这些问题,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必须加强黑土地保护法制建设,实施依法保护。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柳季  
本文结合吉林省耕地资源现状特点,从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两个方面,梳理归纳了两类耕地在保护利用方面的实践做法,提出了注重技术创新、建立配套水利设施、科学引入社会资本等保护利用思路。
关键词: 盐碱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魏素豪   魏广成  
【目的】在黑土地保护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前提下,探究农机作业服务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进而为调动农户黑土地保护积极性、推动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2021年吉林省典型黑土区农户调查数据,利用Oprobit模型、条件混合估计、Sobel检验等多种方法,实证分析农机作业服务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农机作业服务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存在正向激励效应。(2)农机作业服务对不同类型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特征,对规模经营农户、专业农户和非老年农户的正向激励效应大于小农户、兼业农户与老年农户。(3)从作用机制来看,农机作业服务通过从客观层面提升黑土地保护技术可得性和从主观层面提升农户对黑土地保护的价值感知,促进农户采取黑土地保护行为。【结论】应以农机作业服务及其组织为媒介,促进社会分工深化,发挥农机作业服务技术供给的外在驱动作用与价值感知的内在激励作用,双向发力调动农户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中华  
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人们曾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近年来,短期高产的生产方式导致耕地过度开垦利用,黑土地地力退化和生态问题叠加,形成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期隐忧。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省梨树县时提出“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为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天一  黄善林  李冬梅  
[目的]国家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问题,明晰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影响因素是用好养好黑土地的重要议题。文章旨在探讨资源禀赋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从资源禀赋视角推动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方法]基于黑龙江省兰西县312份经营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及多元有序Logistics模型,探究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及信息资源等资源禀赋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影响。[结果]农户是否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受人力资源禀赋(黑土地保护责任义务认知、黑土地保护收益预期),自然资源禀赋(自有承包地面积、是否签订承包合同、是否转入黑土地、经营黑土地细碎化程度),经济资源禀赋(农业收入、家庭总收入),社会资源禀赋(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参与土地托管)和信息资源禀赋(政府是否宣传黑土地保护政策、是否为中心村)的显著正向影响;上述因素除黑土地保护收益预期、自有承包地面积、是否转入黑土地、经营黑土地细碎化程度、农业收入、是否为中心村外均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为更好的推动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应强化农户黑土地保护“责、权、利”认识,提高农业收益预期;进一步稳定承包权,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因地制宜发展黑土区特色产业,切实提升农户家庭收入;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推进黑土地保护工程;发挥中心村信息资源优势,多渠道开展黑土地保护政策宣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牛善栋  吕晓  谷国政  
研究目的:基于"梨树模式"典型案例,揭示感知经济、生态和社会利益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计划行为理论(TPB)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结果:(1)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态度三者之间相互影响显著,行为态度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显著。(2)感知经济、生态利益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有负向影响,感知社会利益对其有正向影响。在各维度感知利益中,感知生态利益影响最大,其次是感知社会利益、感知经济利益,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3、0.34和-0.06,且农户感知生态利益降低成为激发农户采取黑土地保护行为重要原因。(3)"行为态度→感知利益→农户行为"短期内可以促进保护性耕作和质量保护等行为实施,但由于"行为态度→农户行为"的负向作用,农户行为决策与感知利益需求不匹配,导致农户黑土地保护热情的间断性缺失,阻碍了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实施。研究结论:研究区应继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框架,发挥黑土地保护行为与经济、社会、生态利益感知的协同效应;尊重代表农民利益取向的意愿和选择,构建人才、技术、资金、管理一体化的长效保护机制;强化资源要素共享与政策制度协同,积极推进黑土地保护立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200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次在其官方文件中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 S),得到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领域广泛和热烈的响应。我国自然资源管理领域有专家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耕地保护、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工作,均可借鉴Nb S理念。吉林省梨树县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少耕)模式,就是一种基于此理念的黑土地保护方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国明  徐新良  
黑土是地球上特殊的土壤类型,具有土质疏松、适合耕作和有机质高等特点,是世界上最为肥沃、珍贵的土壤资源。中国东北地区依托于肥沃的黑土资源,成为了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7.63%,产出的粮食总量和输出的商品粮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足见黑土地功能之强、作用之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中秋  
土地保护工程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拥有全国近六成的黑土耕地资源,在推动黑土地保护和发挥金融支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一:"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融资该方式是指通过整治充补耕地项目形成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通过国家交易平台对指标进行交易,交易产生收益偿还银行贷款,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保国  王健  
本文认为,黑土地保护需要基于立法走向科学治理,并推动构建包括压实政府主导责任、实施科技工程、建立跨区域保护机制、创新经营方式、探索土地规模经营等保护治理体系。
关键词: 治理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雪梅  刘永鸣  
黑土地作为肥力最高的最优质的土壤对保障商品粮生产、维系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近几十年的掠夺式开发,东北黑土地退化相当严重,黑土地的保护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但现有的保护措施中政府管理而忽视农户、企业等其他主体的参与;重规制而轻扶持;重技术而轻应用,使得黑土地的保护面临有共同愿景但不易形成合力的动力融合矛盾。增强政策保障、观念引导、技术发展和落地、市场建设和发展是化解黑土地保护与治理过程中多主体间矛盾,实现黑土地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国明  梁常安  张树文  郭玥  何平  
【目的】黑土地保护工作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黑土地保护的认识深度、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亟待进一步提升。【方法】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综合归纳了黑土地的自然特性、生产特性和生态特性,系统、分层次地梳理了黑土地保护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应对策略。【结果】研究发现:(1)黑土地具有特殊的成土条件,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脆弱的生态特性;(2)黑土地保护工作形势复杂,在微观的要素结构、中观的人地关系和宏观的区域发展中均有体现,可以概括为土地利用过度、土壤退化多发、人口问题严重和经济发展滞后等4个主要问题。(3)黑土地保护策略也应当从微观技术体系、中观农业体系和宏观政策体系着手,采取自然、社会多学科相交叉,技术、经济、制度多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确保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有效、有力、可持续。【结论】黑土地兼具自然与人文特性,应当综合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地关系系统的要求,统筹开展黑土地保护工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帆  王富林  史庆喆  吴玲  
【目的】秸秆深翻还田是东北地区黑土地保护和修复主要的方式之一,但目前农户选用秸秆深翻还田作业的意愿依然不强。基于黑土地保护视角,从技术和政策双层面分解秸秆深翻还田作业的特征属性,以规模户和小农户为调研对象,【方法】运用选择实验法及混合Logit模型识别农户选择秸秆深翻还田作业的选择偏好和支付意愿,并探讨其异质性来源。【结果】研究发现:1)技术层面。行政农机托管能显著提高秸秆深翻还田的作业选择偏好;农户对秸秆深翻还田的成本风险和技术操作规范风险有承受能力,但对病虫害风险有排斥心理;小农户更注重短期产量和效益,倾向于劳动力投入,最高支付意愿为16.24元/亩;规模户更重视改善土壤质量等长期效益,倾向于资金投入,最高支付意愿为26.53元/亩。2)政策层面。以激励为主的政策、作业后补贴以及高强度补贴均能显著提高农户采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的积极性,小农户希望补贴给农户本身,而规模户更倾向于补贴个合作社企业。3)农户采纳秸秆深翻还田的行为偏好存在异质性,异质性来源为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和社会特征及认知等因素。【结论】技术层面需优化相关配套辅助技术,大力推进黑土地保护监测数据和技术信息的共享;政策层面政府需完善秸秆深翻还田的政府补偿机制;保障层面需推进行政农机作业托管模式,加强对合作社的规范和监督。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天一  黄善林  李静  
明晰市场驱动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对提高黑土地保护技术应用效率、实现黑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三江平原典型县市农户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s-ISM模型探讨市场驱动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及其层次结构。结果表明:有84.47%的农户采用了黑土地保护技术,技术采纳程度均值为2.663;预期当年农产品价格、黑土地保护技术服务市场供给程度、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及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程度对农户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及其采纳程度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农资信息获取便利程度仅对农户采用黑土地保护技术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上年农产品价格及农户对黑土地保护技术服务主体的信任程度仅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程度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市场驱动因素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发生机制表现为两条路径及三个直接驱动,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受市场供求因素影响,主要通过市场价格及风险因素的间接影响,又受市场竞争及风险因素的直接影响;市场驱动对经营规模较大及经营旱田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为促进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政府需大力培育黑土地保护社会化服务组织,显化黑土地农产品价值,提高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及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实施差异化市场驱动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国栋   吕晓   彭文龙   马王荣  
黑土地保护对于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保护动机理论,运用多案例比较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探究四个典型试点区域黑土地保护的实践逻辑及其关键机制。结果表明:(1)黑土地保护工作作为一项经历内外部威胁评估与应对评估后做出的“自保”举措,参与主体在黑土地保护具体实践中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阶段呈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行为改变,与保护动机理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2)黑土地保护呈现地理区位、主体能动、防范—应对和成果指向的实践逻辑。(3)数字化赋能能力和防范—应对能力是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核心能力。(4)黑土地保护的关键机制在于构建黑土地保护动态能力。建议从加快新基建建设供给、补齐数字人才短板和构建数字化黑土地治理等数字赋能驱动的黑土地数字化动态能力、依靠制度化和权责化引致的防范—应对能力这两方面推动黑土地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