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6)
2023(4856)
2022(3879)
2021(3726)
2020(2945)
2019(6635)
2018(6548)
2017(12842)
2016(7127)
2015(7751)
2014(7684)
2013(7762)
2012(7202)
2011(6666)
2010(6666)
2009(6220)
2008(6017)
2007(5691)
2006(5211)
2005(4617)
作者
(19663)
(17676)
(16924)
(16075)
(10325)
(8421)
(7367)
(6794)
(6677)
(6046)
(5948)
(5797)
(5338)
(5249)
(5179)
(5136)
(5042)
(5002)
(4733)
(4667)
(4351)
(4236)
(4228)
(4082)
(3973)
(3908)
(3889)
(3634)
(3527)
(3480)
学科
(48504)
(34511)
经济(34485)
农业(32406)
(26442)
业经(14224)
农业经济(12328)
土地(11063)
管理(10056)
中国(9808)
(9623)
(9549)
农村(9531)
(9204)
劳动(9187)
地方(8829)
发展(8074)
(8073)
(7388)
方法(7388)
建设(6956)
收入(6868)
人口(6805)
数学(6785)
数学方法(6743)
(6542)
农业劳动(6492)
动力(6241)
劳动力(6120)
分配(6101)
机构
学院(101208)
大学(94798)
(44083)
(43593)
经济(43300)
管理(39235)
研究(35706)
理学(34162)
理学院(33839)
管理学(33320)
管理学院(33162)
农业(32802)
中国(29744)
业大(24580)
科学(21864)
农业大学(20298)
(19952)
中心(18604)
(18253)
(16688)
研究所(16465)
(15823)
(15168)
(15081)
经济管理(14441)
(14025)
师范(13949)
(13679)
科学院(12657)
(12546)
基金
项目(69257)
科学(54685)
研究(54184)
基金(49689)
(43048)
国家(42494)
科学基金(35965)
社会(35667)
社会科(33168)
社会科学(33162)
(28790)
(27160)
基金项目(27090)
编号(24414)
(22533)
教育(22455)
自然(20983)
自然科(20403)
自然科学(20399)
自然科学基金(20000)
成果(18879)
资助(18258)
(16910)
(15800)
课题(15331)
国家社会(14771)
重点(14751)
(14539)
(14435)
发展(14146)
期刊
(58633)
经济(58633)
(52494)
农业(35758)
中国(29324)
研究(25588)
业经(17987)
科学(17722)
学报(16883)
(15050)
农业经济(14472)
大学(14009)
农村(13814)
(13814)
学学(13703)
(11970)
金融(11970)
农村经济(9361)
问题(9312)
(9294)
(8561)
世界(8306)
资源(8177)
管理(7797)
社会(7778)
经济问题(7777)
教育(7754)
社会科(7307)
社会科学(7307)
技术(7260)
共检索到156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景和  
黑土地上涌起民工潮──吉林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调查王景和(一)在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一向热恋土地的关东农民也纷纷跳出黑土地,进厂进城,出省出国,开始了一次历史性的大转移。从长白山区到松辽平原,农民离土离乡、异地转移,尽管比南方稍显滞后,但其来势之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钱永坤  
文章将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行为分为边在家务农边寻找异地工作和先转移到异地再寻找工作两种方式,结果发现托达罗模型只能解释第二种方式,而实际调查证实中国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主要采取第一种方式。作者建立了采用这两种方式进行异地转移的条件及如何在这两种方式之间进行选择的模型,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大量选择在家寻找工作模式的主要原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简新华,张建伟  
“民工潮”和“民工荒”是中国农民非农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非持久性的特殊现象 ,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顺畅、不合理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各种制度上的缺陷 ,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 ,扫清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障碍 ,使大多数农民顺利有效、持久稳定地实现非农化和城镇化 ,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民工潮”和“民工荒”这两种延长转移过程、增加转移成本、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三农”问题解决的非正常现象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本报告是对中国沿海四省(广东、江苏、浙江、河北)130个村和650户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国农业部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和美国东西方人口研究中心共同设计了问卷。中国农业部组织了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河北大学的200名师生完成了该项调查。调查所选择的县均由国家统计局既定的抽样调查县组成。各省的调查县约占该省总县数的1/3,共143个县。但是,最后所得到的有效资料是130个县。130个村就分布在这130个县内,每县一个村。调查村的选择只基于一个简单的标准,即它们是参与调查的学生的家乡。户的选择是按纯收入排队,然后根据等距抽样原则确定,每村5户。村调查的对象是村长和会计。户调查的对象是户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立芳  孙上林  
吉林省英俊镇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特殊,使得其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有符合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的共性,又有其特殊的个性。总的来说,呈现出转移数量大、转移质量低的特点。这与当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开展情况密切相关。本文以对英俊镇进行的农户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基础,总结了英俊镇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司增绰  徐康宁  仇方道  
产生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经济负面效应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这些因素对经济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妨碍了苏北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对苏北地区经济增长内生力形成的负效应应当受到重视。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的经济负面影响问题可以说是“民工荒”问题的“另一角度”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心善  
农民增收的核心是农民就业问题。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规律 ,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新世纪初 ,山东省济宁市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 ,对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本文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山东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的家庭规模、家庭身份、年龄、受教育年限,农村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劳动者的务农时间、外出就业的收入和外出就业的目的,都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异地就业方式选择的重要变量。我国要解决以"民工荒"为表现形式的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就目前来说,应该通过发展农村要素市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生活的期望值和把农村劳动力从家庭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等措施以增加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的供给;从长期看,政策着力应该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相对减少对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的需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杨晓春  
从世界范围来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实践经验表明,职业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劳动力转移后职业以及收入的稳定性,并有利于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向性和半径偏小的特征,因此,政府必须统筹布局,通过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和相关机制,调动职业机构灵活办学,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葛轶凡  
本文利用江苏、四川、陕西、吉林及河北五省随机抽样的农户调查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三个维度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越深,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率越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越大,则农户收入越高。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优化当地发展环境和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要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率;要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艺珮  兰勇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仍以农户分散生产为主,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等形式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和乡村经济发展的萎缩。发展农村新型生产经营组织,有助于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在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现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志成  
就地转移: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策于志成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村能否实现小康目标,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就此问题结合山西省运城地区的实际情况谈些浅见。(一)挖掘农村内部潜力,依靠自己“就地消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军  
苏北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大量沉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方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异地转移带来了诸如社会治安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许多社会问题,所以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同时,随着苏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继红  
根据2009年春节前河南省提前返乡农民工的调查资料,分析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河南省农民工就业影响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随年龄增加,农民工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加重,男性农民工受影响程度略大于女性,农民工务工行业多集中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较重的建筑施工业、电子电器业、制衣制鞋业及机械制造业。将这些特征与河南省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相结合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培训专业设置不合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主流群体的培训缺乏针对性,以及没有充分考虑就地转移的需要等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