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42)
2023(10911)
2022(9167)
2021(8205)
2020(6530)
2019(14748)
2018(14534)
2017(27687)
2016(15139)
2015(16692)
2014(16838)
2013(16601)
2012(15779)
2011(14498)
2010(14794)
2009(13783)
2008(13856)
2007(12602)
2006(11268)
2005(10787)
作者
(45478)
(38179)
(37862)
(35975)
(24384)
(18294)
(17104)
(14598)
(14391)
(13868)
(13225)
(12718)
(12644)
(12354)
(12304)
(11674)
(11236)
(11094)
(11061)
(10827)
(9837)
(9489)
(9240)
(8719)
(8715)
(8608)
(8520)
(8450)
(7806)
(7570)
学科
(66012)
经济(65911)
管理(46021)
(43577)
(34965)
企业(34965)
中国(21772)
方法(20409)
地方(19373)
(18727)
(18165)
(17938)
数学(17160)
数学方法(16929)
业经(16863)
(14145)
银行(14119)
(13830)
金融(13828)
(13691)
(13335)
农业(12622)
(12253)
(11109)
环境(11106)
(11067)
贸易(11055)
技术(11029)
地方经济(10666)
(10660)
机构
学院(220299)
大学(218437)
(91684)
经济(89627)
研究(82444)
管理(78351)
理学(65688)
理学院(64873)
管理学(63789)
管理学院(63367)
中国(62951)
科学(49399)
(47536)
(46955)
(43026)
(39422)
研究所(38455)
中心(36627)
(35862)
财经(35400)
(31933)
业大(31301)
农业(30577)
北京(30418)
(29856)
(29820)
师范(29478)
(28737)
经济学(28512)
(27683)
基金
项目(140677)
科学(110958)
研究(103760)
基金(101010)
(88428)
国家(87642)
科学基金(74440)
社会(66740)
社会科(63338)
社会科学(63326)
(56367)
基金项目(52411)
教育(47089)
(47019)
自然(46492)
自然科(45373)
自然科学(45360)
自然科学基金(44542)
资助(41144)
编号(40918)
(35538)
成果(34710)
重点(32473)
(31069)
(30417)
课题(30366)
(29628)
发展(28475)
(28398)
(27995)
期刊
(112906)
经济(112906)
研究(71982)
中国(53119)
(38512)
(37081)
学报(35525)
科学(32713)
管理(32400)
大学(27000)
(26532)
金融(26532)
教育(26529)
农业(25691)
学学(25495)
业经(19229)
技术(18518)
财经(18331)
经济研究(17951)
(15755)
问题(14497)
(13095)
(11088)
(10675)
科技(10539)
世界(10405)
技术经济(10071)
现代(9991)
商业(9913)
国际(9792)
共检索到355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张亚楠  
黑嘴鸥(Saundersilarus saundersi)是全球易危物种,95%的种群繁殖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三个地区。其中山东种群近5年种群数量增长了33倍,同时发现随着种群的增长,超常窝卵数巢窝越来越多。为探讨在数量及分布波动较大的背景下黑嘴鸥遗传多样性格局是否发生了变化,并探究超常窝卵数的发生原因,我们对中国境内的黑嘴鸥繁殖种群开展了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1.种群数量与分布变化近3年来,对黑嘴鸥巢窝进行了全面调查,更新了IUCN红皮书中估计的黑嘴鸥种群数量,至2016年中国境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永贞  陈秀荔  李咏梅  彭敏  杨春玲  韦嫔媛  彭金霞  陈晓汉  
为研究南海区4个不同地理位置卵形鲳鲹种群(QZ、ZJ、BH、HN)的遗传多样性。利用35对可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的引物对卵形鲳鲹4个不同地理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10对扩增效果比较好的引物,其中7对引物具有多态性。7个微卫星多态位点中,一共扩增出21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为0.2896~0.6914,且处于中度到高度多态,表明这些引物可作为卵形鲳鲹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有效微卫星引物;4个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4811~0.6135,北海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小于0.5,表明北海卵形鲳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用Popgene32软件计算出4个种群卵形鲳鲹的标准遗传距离和相似性系数,并构建聚类...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颜元杰  曹哲明  丁炜东  邴旭文  
利用20对微卫星引物对江苏省5个内陆湖(太湖、滆湖、洪泽湖、高邮湖和骆马湖)和长江的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野生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江苏省不同水域翘嘴鳜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个水域的翘嘴鳜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长江翘嘴鳜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 524 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 92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 827 3,均高于其它5个翘嘴鳜群体,说明长江翘嘴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其它5湖的翘嘴鳜群体。哈迪温伯格平衡显示,只有2个位点上存在不平衡,其余都满足哈迪温伯格平衡。从6个水域翘嘴鳜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来看,太湖翘嘴鳜群体和滆湖翘嘴鳜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近,骆马湖翘嘴鳜群体和太湖翘嘴鳜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远。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翘嘴鳜种质资源的保护、监测和遗传育种提供分子基础资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郑荷子  易提林  梁旭方  杨敏  田昌绪  张进  赵程  
利用微卫鳜星分子标记技术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选育群体世代F1至F4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以长江中游野生翘嘴作为对照群体。结果显示:筛选出的7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实验群体中共检测到了149个等位基因;随着选育的进行,4个世代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逐代下降,平均等位基因数从5.14下降到2.57,平均观测杂合度从0.405下降到0.22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从0.702下降到0.424。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逐代增加(从0.345 4到0.751 7),遗传相似度逐代减小(从0.707 9到0.471 6),遗传分化指数逐代增大(从0.093 8到0.239 7)。结果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吕金磊  章群  杨喜书  宫亚运  曹艳  
为探讨中国南海重要经济鱼类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遗传多样性,测定了广东闸坡、乌石、安铺和广西东兴以及海南新盈等5个地理群体97 ind样品的线粒体控制区5'端359 bp序列,发现47个变异位点,32个单倍型,总体呈现高单倍型多样性(h=0.951)和高核苷酸(π=0.020 9)多样性的特点。在邻接树和单倍型网络图中出现2个分化显著但不存在明显地理聚群的分支,推测二者的分化时间约为6018万年前(中更新世),可能是中更新世冰期海平面下降形成边缘海而导致隔离,间冰期海平面上升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敏  陈晓汉  蒋伟明  陈秀荔  杨春玲  李咏梅  
以卵形鲳鲹为材料,采用醋酸铵法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通过对双酶切?连接?电泳、染色等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适用于卵形鲳鲹的AFLP反应体系。同时以卵形鲳鲹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为材料,采用新建立AFLP反应体系从25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高的AFLP引物组合,获得了清晰的指纹图谱,证明建立的AFLP优化体系可用于卵形鲳鲹的AFLP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文进  张美俊  葛慕湘  关学敏  苏咏梅  姜玉锁  张桂贤  郭传甲  
【目的】为分析我国驴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方法】利用24对微卫星标记,采用PCR扩增,用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显色,对中国8个大、中型驴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统计了各群体的等位基因组成、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A)。利用DISPAN软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了系统发生分析。【结果】结果表明,24对微卫星座位在8个驴品种中的多态信息含量除NVHEQ18为中度多态外,其余23对微卫星均为高度多态;8个驴种的平均PIC(0.6940)、h(0.7119)和E(3.9...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严加坤  杨爱国  周丽青  吴彪  白临建  刘志鸿  
利用通用引物对5个栉江珧野生群体(山东长岛、山东日照、山东文登、广东湛江和海南海口)28SrR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别得到983bp和623bp的片段,基于28SrRNA序列分析系统发生的结果表明,栉江珧与Atrina vexillumju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基于COI基因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山东文登群体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AMOVA分析显示,群体遗传分化系数为0.1323(P<0.001),说明栉江珧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的变异。由28SrRNA和COI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推测,由于地理隔离,我国栉江珧南北方群体可能早已分化为不同亚种。这些数据为我国栉江珧种质资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王山  赵生国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涛  郑家奎  徐建第  蒋开锋  吴先军  汪旭东  
【目的】研究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分布于12条水稻染色体上的60个SSR引物和22个水稻功能基因标记检测了32个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6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88个等位基因,其中有效等位基因数126个。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在2~6之间,平均为3.13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116~0.744,平均为0.467±0.175。32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1~0.96之间,平均为0.697。聚类分析将32个香稻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58处分为籼、粳两类,分类结果与品种系谱分析比较吻合。【结论】SSR分子标记在香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育种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鹏飞  尉东峰  刘亚令  宋美玲  张茹  雍鹏  
为了探讨枣与酸枣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两者的亲缘关系,采用7对SSR引物,对16份枣品种(系)和17份酸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份枣样品共扩增出56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798~10.000,平均为6.953,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984,期望杂合度(He)为0.837;17份酸枣样品扩增后共检测出73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有效数目(Ne)为3.273~11.840,平均为7.398,Shannon's信息指数(I)为2.105,期望杂合度(He)为0.843;枣和酸枣的遗传多样性都很丰富,酸枣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枣;Gen Al Ex分析得出,枣...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方耀林  张燕  杨焱清  肖汉兵  
以线粒体DNA控制区为分子标记,对汉水流域大鲵(Andriasdavidianus)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在获得的757bp的碱基序列中,有18个多态性核苷酸变异位点,占全部碱基数的2·38%;基因突变以转换为主,有一处插入或缺失;A、T、C、G四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8%、33·0%、20·9%、14·3%,且A+T的含量(64·8%)明显高于G+C的含量(35·2%)。28个样本检测到8种单倍型,单倍型间的核苷酸变异在0·13%~1·74%之间,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diversity)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Nucleotidediversity)指数分别为h=0·823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跃钧  张媛  蒋燕锋  刘京晶  
为揭示中药材黄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种源间亲缘关系,建立了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分子标记(SCoT)方法 ,采用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和主坐标分析(PCo A)等方法对19份不同种源的黄精PolyGonATUM材料进行分析。从待选的29个引物中筛选出15个SCoT引物用于扩增基因组DnA,总共得到500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33.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98个,多态性比率为99.6%,19个黄精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54 0~0.734 0。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黄精种质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CoT分子标记可以为黄精的分类及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为中药黄精优良品种的培育及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桂宁  方弟安  
为了解长江下游典型水域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群体遗传多样性现状,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对淀山湖(DSH)、太湖(TH)、长漾湖(CYH)和长江水域江苏段(CJ)的4个翘嘴鲌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816 bp的COI基因序列中,碱基A、T、C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3%、28.7%、26.8%和18.2%,表现出较明显的AT偏倚性;4个群体共检测到302个多态性位点,定义了4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639~0.912,表现为CJ>CYH>DSH>TH,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5 2~0.087 4,表现为CJ>DSH>CYH>TH。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和遗传距离分析表明,TH群体与其它群体间均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且与其它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均较远。AMOVA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群体间遗传分化未达到显著水平。中性检验结果显示DSH群体的Tajima′s D和FuLiF均为负值,表明DSH群体可能经历过群体爆发和扩张事件,可能与淀山湖的形成历史有关。研究表明,翘嘴鲌不同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不同,4个水域的翘嘴鲌群体遗传多样性均较丰富,每个群体都可单独作为一个保护单元,其中CJ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表明长江江苏段翘嘴鲌种质资源状况较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凯  高银爱  丹成  曾可为  王青云  朱思华  夏儒龙  郑翠华  罗峰  程颖红  王辉  李波  
通过5个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的微卫星标记,对收集的湖北、广东翘嘴鳜养殖与长江野生3个群体及其家系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筛选的5个微卫星位点具有高度可提供信息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5,三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关系为:湖北养殖群体(BF)>长江野生群体(WBF)>广东养殖群体(DF),不同家系的期望杂合度在0.4~0.7之间,家系间的遗传分化显著。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家系群体内的变异(83.33%)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可见,湖北养殖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具备进一步繁育筛选优良群体的潜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翘嘴鳜家系育种过程中的亲子鉴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