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14)
2023(3985)
2022(3547)
2021(3250)
2020(2734)
2019(6062)
2018(6133)
2017(10670)
2016(6585)
2015(7477)
2014(7609)
2013(7283)
2012(6716)
2011(6050)
2010(6258)
2009(5476)
2008(5460)
2007(5114)
2006(4326)
2005(3849)
作者
(21768)
(17910)
(17779)
(16729)
(11372)
(8803)
(8288)
(6966)
(6770)
(6761)
(6225)
(6123)
(5960)
(5946)
(5703)
(5535)
(5469)
(5257)
(5207)
(5183)
(4683)
(4541)
(4495)
(4300)
(4078)
(4062)
(3974)
(3932)
(3791)
(3783)
学科
(19339)
经济(19320)
管理(14796)
(13528)
(10517)
企业(10517)
方法(8477)
(7124)
数学(7087)
数学方法(6994)
(6982)
中国(5425)
理论(5142)
(4999)
业经(4920)
农业(4679)
教育(4595)
教学(4294)
地方(4183)
(4077)
(3758)
贸易(3755)
环境(3749)
(3618)
(3356)
财务(3346)
财务管理(3326)
(3178)
(3143)
银行(3143)
机构
学院(91805)
大学(89350)
研究(31571)
管理(27856)
(27661)
经济(26801)
(25729)
科学(24562)
理学(23652)
理学院(23224)
管理学(22538)
中国(22413)
管理学院(22388)
农业(20643)
业大(19865)
(19286)
(18087)
研究所(16558)
(16295)
中心(14441)
技术(14417)
农业大学(14051)
(13535)
(13272)
(12947)
师范(12672)
(12619)
(11687)
北京(11522)
(11096)
基金
项目(60952)
科学(44856)
研究(40697)
基金(40504)
(37364)
国家(37005)
科学基金(29868)
(27228)
社会(22267)
(22126)
基金项目(21772)
自然(21200)
社会科(20911)
社会科学(20904)
自然科(20647)
自然科学(20630)
教育(20273)
自然科学基金(20266)
编号(17385)
资助(16660)
重点(14568)
成果(14486)
计划(13521)
(13303)
课题(13247)
科技(12946)
(12842)
科研(12150)
创新(11955)
(11849)
期刊
(33550)
经济(33550)
学报(23761)
研究(23573)
(23554)
中国(22183)
科学(17605)
大学(16598)
农业(15721)
学学(15712)
教育(15135)
(11452)
管理(9605)
技术(8376)
(8042)
业大(7420)
(6878)
农业大学(6429)
业经(6386)
(6296)
金融(6296)
图书(6107)
科技(5168)
职业(4889)
林业(4774)
经济研究(4671)
财经(4671)
书馆(4476)
图书馆(4476)
中国农业(4352)
共检索到137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梦祎   夏丞垚   纪燕玲   黄彦   李周坤   叶现丰   崔中利  
为探究硫胺素酶Ⅰ在黏细菌中的生理功能,选取Corallococcus sp. EGB、Myxococcus xanthus DK1622和Cystobacter sp. 1404三种不同种属的黏细菌,研究3种黏细菌基因组中硫胺素合成与菌株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显示,3种黏细菌基因组中均具有完整的硫胺素合成途径,且具有硫胺素合成前体嘧啶(4-amino-5-hydroxymethyl-2-methylpyrimidine,HMP)回收相关基因,但未发现硫胺素或其前体噻唑回收相关基因;HMP合成酶基因thiC上游存在的焦磷酸硫胺素核糖开关(TPP-riboswitch)可根据环境中硫胺素浓度调控thiC基因的转录水平。菌株DK1622及其硫胺素酶Ⅰ敲除突变株CL1003中分别插入thiC基因,构建突变菌株CL1006和CL1007,发现CL1006在无硫胺素培养基中需要额外添加硫胺素或HMP才能恢复生长,但相比于硫胺素处理组,HMP处理组菌落直径显著增加了9.0%;CL1007只能在添加HMP平板中生长,单独添加完整的硫胺素并不能使其恢复生长,但当硫胺素酶CcThi1和硫胺素共同添加时,CL1007的生长得到恢复。结果表明,黏细菌不直接利用外源硫胺素,但可通过硫胺素酶Ⅰ将其分解成嘧啶前体被利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和涛  谢婧  罗莎  何冬兰  李晓华  程国军  
在构建M.huakuii tpp基因突变株的基础上,通过自生生长和植物盆栽试验,研究焦磷酸硫胺素结合蛋白tpp基因在根瘤菌的生长及与紫云英宿主共生固氮过程中的功能。通过同源重组获得华癸中慢生根瘤菌tpp突变菌株HKtpp,并进一步研究tpp基因突变对菌株生长及共生固氮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pp基因突变会减缓菌株生长,突变菌株胞内的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植物盆栽试验表明,突变菌株感染紫云英宿主形成有效的红色根瘤,但是其固氮酶活降低了26.4%。结果表明:tpp基因在根瘤菌的生长和共生固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洪荣  张红伟  
【目的】探讨在不同硫水平条件下,添加硫胺素(维生素B1)对人工瘤胃内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方法】按2×2因子试验设计,因子一为不同的氮硫比(高硫水平,即N﹕S=5﹕1;低硫水平即N﹕S=15﹕1),因子二为不添加和添加硫胺素(0和60 mg.kg-1)进行人工瘤胃培养试验。【结果】添加硫胺素对pH和NH3-N浓度的影响不显著;高硫水平能够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显著提高了瘤胃培养液中原虫和细菌蛋白质的比值(P/WB)(P<0.05);在低硫水平下,添加硫胺素处理组TVFA的摩尔浓度和丁酸百分含量均高于不添加硫胺素组(P<0.05),而乙酸低于不添加硫胺素组。在高硫水平下,添加硫胺素处理组与不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波  林兴盛  马书宇  梁平  
通过实验进行了二苯酰硫胺素化学合成工艺及其有关特性的研究。确定了二苯酰硫胺素合成的工艺路线、条件和方法。检测了二苯酰硫胺素的实收率、含量、化学结构、热稳定性、水稳定性、脂溶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所合成出的二苯酰硫胺素完全符合现代食品加工业的要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孔延元   牛刚   吴春兰   王晨芳  
观测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Mo GSK3敲除突变体表型,明确Mo GSK3在稻瘟菌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为挖掘防治稻瘟菌新型药剂的潜在靶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同源重组原理,用split-PCR方法获得稻瘟菌Mo GSK3敲除突变体菌株,将Mo GSK3基因克隆到p FL2载体上得到Mo GSK3-C融合载体,并将其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导入Mo GSK3突变体中得到回补菌株。培养观察野生型菌株Guy11、突变体菌株G3-9及回补菌株GC-1的菌落形态和生长状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稻瘟菌产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观察稻瘟菌不同菌株的分生孢子形态,通过附着胞洋葱表皮穿透试验及接种水稻叶片,研究其致病力;通过KI-I2染色对野生型菌株Guy11及突变体菌株G3-9分生孢子和附着胞中的糖原运输能力进行观测。【结果】稻瘟菌Mo GSK3突变体存在多个表型缺陷,与野生型菌株Guy11相比,Mo GSK3突变体菌株G3-9菌落直径显著变小,生长缓慢,产孢相关基因表达量下降且分生孢子出现末端伸长畸形的状态。Mo GSK3基因缺失还会导致稻瘟菌菌丝末端无法形成正常的分生孢子梗,附着胞无法穿透洋葱表皮形成侵染菌丝,接种划伤水稻叶片也无法形成褐色病斑。对Mo GSK3突变体菌株G3-9分生孢子及附着胞进行糖原染色后发现,突变体菌株G3-9在糖原转运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结论】Mo GSK3基因参与稻瘟菌的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及形态建成、侵染、糖原转运等过程,是稻瘟菌重要的毒力因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从文  鲍宝龙  
为了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氧化氮合酶的功能和作用,克隆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在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缺陷菌株的基础上,构建一氧化氮合酶过表达菌株,进行表型验证,研究NO对细菌表型的影响。结果显示:一氧化氮合酶缺失使细菌自溶速率加快,抗氧化杀伤能力减弱,生物被膜生成能力降低、缺失和过表达均会影响细菌正常的生长周期和速率。外源性NO对野生菌株、敲除菌株和过表达菌株生物被膜有不同影响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氧化氮合酶还参与了外源性NO对生物被膜的调控。一系列表型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内源性NO作用不仅仅阻断Fenton反应、增强过氧化氢酶活性,还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调控细菌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房经贵  朱旭东  贾海锋  王晨  
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是植物糖代谢过程的关键酶,催化蔗糖的合成与分解,在淀粉和纤维素的合成、果实品质的形成、固氮的建立、生殖生长以及糖信号转导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为系统地认识蔗糖合酶及其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概括地介绍了植物蔗糖合酶在结构与定位、生理功能、分子特征、合成与分解活性动态变化以及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植物蔗糖合酶的研究趋势,以期为蔗糖合酶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马秋刚  计成  关舒  牛天贵  
本研究对一株具有降解黄曲霉毒素B1活性的黏细菌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化的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优化后的培养基为:酵母粉7 g/L、CaCl2.2H2O为1 g/L、MgSO4.7H2O为0.5 g/L、VB12为750μg/L;并确定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5、接种量20%、发酵时间50 h、发酵温度30℃。在上述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下,该菌株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能力为78.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顾以韧  梁艳  杨雪梅  陶璇  钟志君  陈晓晖  吕学斌  
为了探明不同猪种肌肉中硫胺素的沉积规律,比较了川藏黑猪和DLY猪背最长肌中硫胺素含量在90、110和130 kg体重梯度间差异。结果表明,在90、110和130 kg梯度时川藏黑猪肌肉组织中的硫胺素含量分别为1.77、2.16和2.83μg/g,DLY猪在3个体重梯度时硫胺素含量分别为1.29、1.63和1.94μg/g。品种间分析结果表明,110 kg梯度时川藏黑猪肌肉中硫胺素含量极显著高于DLY猪(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硫胺素含量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以上结果提示硫胺素水平是不同猪肉质风味差异形成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明  
"普法"对于"守法"的功能意义是由"知法—守法"与"知法—维权—守法"两个命题共同支撑的。然而,这样两个命题并没有在"普法"与"守法"之间建立真正意义的联系。只有将普法看作一种特定的、实现意识形态"社会黏合"功能的方式方法,"守法"才能真正实现。未来的普法重心既不是法的"暴力性"也不是法的"功利性",普法应以论证法律的"合法性"为基础,在普法者与普通民众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良性互动"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倪天华  魏幼璋  
 简要介绍了钙依赖型蛋白激酶(Calcium-dependentProteinKinases,CDPKs)的结构特点及家族成员,重点对CDPKs在植物环境胁迫、防御反应、生长发育、离子通道调节和激素信号等方面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球  李志辉  吴际友  杨硕知  吴志华  
本研究旨在探讨持续干旱胁迫下外源亚精胺对红椿幼苗生理功能的修复调节效应。以2年生红椿家系盆栽幼苗为试验对象,采取持续干旱和土壤水分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在人工遮雨棚中开展干旱胁迫及外源亚精胺调节试验,包括4个处理,即对照处理(土壤相对含水率45%50%)、轻度干旱胁迫及调节(土壤相对含水率30%38%+1 mmol/L外源Spd调节)、中度干旱胁迫及调节(土壤相对含水率25%30%+1 mmol/L外源Spd调节)和重度干旱胁迫及调节(土壤相对含水率20%25%+1 mmol/L外源Spd调节)。结果表明:(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黎谢飞  王永杰  
上海市浦东新区滴水湖自建成后,围绕滴水湖水体质量的研究很多,但是滴水湖水体总体细菌多样性特点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结合16S rRNA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16S rRNA基因宏基因组学分析的方法来初步探究滴水湖表层水体细菌的多样性特点,以及滴水湖中粪便污染指示菌、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和水体富营养化典型菌等的存在性和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可以说明滴水湖表层水体在采样期内的细菌多样性:(1) 5个水体样品共获得428个OTU,属于17个细菌门,39个纲,81个目,130个科,191个属,282个种。(2)湖水中以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为优势门,占总序列数的97%。(3)在宏基因组中没有检测到水体粪便污染指示菌等相关的序列,在属的水平没有发现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只有极少量的序列属于志贺氏菌属(Shigella,0. 1%)。滴水湖表层水体中蓝藻主要为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没有发现富营养化水体中容易出现的水华蓝藻的序列。可知滴水湖表层水体的细菌多样性特点与淡水湖泊典型细菌多样性特点类似,湖水中没有检出水体污染菌,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有蓝藻暴发导致水华的倾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倩倩  周洋  张永安  
为明确双组分系统FlrBC在嗜水气单胞菌极生鞭毛合成、生物被膜形成及致病机制中的作用,通过同源重组法,以嗜水气单胞菌ZYAH72为野生菌株构建双组分系统FlrBC缺失株ΔflrB和ΔflrC,比较不同菌株鞭毛合成及游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胞外多糖分泌、细胞黏附以及抗全血杀伤能力差异。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ΔflrB和ΔflrC仍能形成极生鞭毛,细菌游动能力无显著差异;而结晶紫染色发现ΔflrB和ΔflrC相较于野生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分别下降了27.2%和22.3%;刚果红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ΔflrB和ΔflrC的胞外多糖分泌分别下降了18.4%和14.2%;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flrB和flrC的缺失不同程度抑制了鞭毛合成、生物被膜相关通路基因的表达;与草鱼肾细胞共孵育后,ΔflrB和ΔflrC的细胞黏附率与野生株相比分别下降了23.2%和18.2%;全血杀伤实验结果显示,ΔflrB和ΔflrC抗全血杀伤能力均显著减弱。以上结果表明,双组分系统FlrBC不是嗜水气单胞菌极生鞭毛形成所必需,但在细菌鞭毛形成组装和生物被膜形成中发挥调控作用,并且影响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世林  李继红  马倩倩  吴志豪  陈愿  张永安  周洋  
为探究嗜水气单胞菌双组分系统的调控功能,通过同源重组法敲除嗜水气单胞菌双组分基因envZ/ompR,检测各菌株在不同盐浓度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情况,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比较各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通过全血共培养试验评估各菌株抵御鱼血杀伤的能力;比较不同菌株感染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LD_(50)),通过草鱼组织载菌量评判各菌株的侵袭能力,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脏器的促炎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嗜水气单胞菌双基因缺失株ΔenvZ/ompR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而其下游基因ompF和ompC的转录水平显著受到影响;ΔenvZ/ompR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以及抗鱼全血杀伤能力相较野生型都显著下降。ΔenvZ/ompR的斑马鱼刮伤感染LD_(50)较野生型增长了4.8倍,致病力减弱,在草鱼腹腔感染中其全身扩散能力也较野生株显著减弱,并且ΔenvZ/ompR感染组草鱼脾脏、肝脏和肾脏中促炎因子TNF-α和IL-6的转录水平相对于野生株感染组均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双组分系统EnvZ/OmpR参与响应渗透胁迫,参与调控生物被膜形成,且在致病过程尤其是在宿主体内系统扩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