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46)
2023(12593)
2022(10534)
2021(9516)
2020(7649)
2019(17188)
2018(16576)
2017(31274)
2016(17212)
2015(18640)
2014(18183)
2013(18023)
2012(17231)
2011(15842)
2010(15793)
2009(14225)
2008(14040)
2007(12460)
2006(11072)
2005(10277)
作者
(55483)
(46249)
(46108)
(43316)
(29681)
(22686)
(20658)
(17998)
(17746)
(16482)
(15991)
(15435)
(15224)
(14846)
(14744)
(14258)
(14164)
(13709)
(13397)
(13372)
(12116)
(11470)
(11426)
(10631)
(10570)
(10411)
(10337)
(10173)
(9567)
(9362)
学科
(72940)
经济(72861)
(44848)
管理(44477)
(33425)
企业(33425)
方法(26475)
数学(23064)
中国(22888)
数学方法(22848)
(21518)
地方(20603)
(17783)
业经(16899)
(16461)
农业(15067)
(14491)
贸易(14480)
(14010)
(13520)
环境(13249)
(13221)
(13171)
金融(13170)
银行(13161)
(12742)
技术(11963)
(11760)
地方经济(11507)
(9764)
机构
学院(247343)
大学(246681)
(100001)
经济(97947)
研究(97236)
管理(86467)
理学(74399)
理学院(73355)
管理学(71838)
管理学院(71429)
中国(70856)
科学(64910)
(59894)
(53840)
(52946)
研究所(48634)
农业(47735)
业大(45687)
(44326)
中心(42746)
(38320)
(35020)
财经(34915)
北京(33850)
(33338)
(32412)
(31902)
师范(31841)
科学院(30966)
经济学(30785)
基金
项目(171579)
科学(132972)
基金(123986)
研究(114193)
(113962)
国家(113001)
科学基金(93574)
社会(72986)
社会科(69216)
社会科学(69196)
(68828)
基金项目(65492)
自然(63619)
自然科(62160)
自然科学(62129)
自然科学基金(61042)
(58742)
教育(50947)
资助(50488)
(42527)
编号(42263)
重点(39919)
(36369)
(36087)
计划(35814)
创新(33924)
科研(33776)
成果(33231)
科技(32585)
发展(32329)
期刊
(112641)
经济(112641)
研究(71481)
(55530)
中国(54491)
学报(54482)
科学(45793)
大学(39059)
农业(37948)
学学(37545)
管理(32305)
(32156)
(25134)
金融(25134)
教育(24132)
(20083)
业经(19721)
经济研究(19089)
技术(18207)
财经(17228)
业大(15728)
问题(14957)
(14840)
(14409)
科技(13554)
农业大学(13489)
(11774)
商业(11597)
世界(11396)
资源(11387)
共检索到376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莹  刘园  陈嘉景  张海朋  曾继吾  黄宏建  田静  彭抒昂  徐娟  
为分析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病菌侵染对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 chachiensis)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花后180 d感病与正常茶枝柑果实中类黄酮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茶枝柑感染黄龙病病菌后,果皮中橘皮素等4种聚甲氧基黄酮以及α-蒎烯、辛醛等39种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升高,而氮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胡椒烯等16种挥发性物质显著降低;果肉中川陈皮素等2种聚甲氧基黄酮及D-柠檬烯、β-芳樟醇等27种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因此,黄龙病病菌侵染可能会显著影响茶枝柑果皮和果肉中的次生代谢,进而改变其苦味和香味品质,其改变可能与其感病防御应答机制有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娜   郝靖璞   曹军   纪兆林  
[目的]桃枝枯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南方桃产业的发展,造成20%~50%的产量损失。据报道,南方桃园中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amygdali)属于桃枝枯病菌流行优势种,但其侵染过程及致病影响因子目前尚不清楚。[方法]通过探究桃拟茎点霉分生孢子的萌发过程,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点分生孢子侵染桃嫩枝的部位,并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长度的处理下探究该菌致病力的强弱,进一步运用商品化壳梭孢毒素对其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桃拟茎点霉的甲型分生孢子在PDA固体培养基上培养3 h萌发率为66.4%,9 h后分生孢子萌发率为97.6%,24 h后分生孢子产生单根较长的芽管,30 h后菌丝产生隔膜,36 h后产生有分支的营养菌丝。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侵染菌丝主要入侵桃嫩枝木质部导管及中央髓部,并且破坏木质部导管的结构,然而,在韧皮部并没有观察到侵染菌丝的存在。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桃拟茎点霉致病力的主要因子,且病害流行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相对湿度为98%。此外,本文还发现桃拟茎点霉产生的壳梭孢毒素是其致病因子。[结论]本文首次探究了桃拟茎点霉的侵染过程并初步明确了影响其致病力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桃枝枯病菌的致病机制及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其木格苏都  郭壮  王记成  孟和毕力格  张和平  
【目的】评价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L.casei Zhang)货架期内活菌数的变化及其对发酵乳物理特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将2株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hermophilus)分别与益生菌L.casei Zhang复配发酵,发酵结束(pH 4.5)于4℃冷藏28 d,并对发酵乳各指标进行测定。【结果】4℃贮藏28 d时,发酵乳中益生菌L.casei Zhang活菌数没有显著性变化(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亚娟  邓媛元  张瑞芬  张名位  魏振承  唐小俊  张雁  
【目的】比较不同荔枝品种果干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方法】选择22个华南地区的主栽荔枝品种,整果经热风干制后,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对荔枝果干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分别对果干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荔枝品种果干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22个荔枝品种果干中共检测出10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12种物质为22个品种所共有;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变幅为1 244.19—12 965.10μg/100 g DW,变异系数达60.41%,其中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7.05%、17.65%、7.79%、1.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要强  张海朋  刘翠华  蒋友武  王振华  谢宗周  曾继吾  徐娟  
为研究莽山野柑果实特异香味形成机制,揭示果实发育过程中挥发性物质代谢规律,对莽山野柑(Citrus nobilis Lauriro)5个发育时期果实黄皮层挥发性物质代谢谱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莽山野柑果皮中检测到14类共94种挥发性成分,单萜及其衍生物、倍半萜及其衍生物各有40种;发育过程中挥发性物质代谢谱变化较大,有21种成分在不同发育时期低于检测限;成熟期挥发性物质总量仅为峰值期的76.93%,花后105 d(DAF105)到达峰值,DAF135最低;单萜烯含量占总量的86.10%~95.21%,橙皮内酯、倍半萜烯和二萜烯仅占0.11%~11.00%。单萜烯中以D-柠檬烯和β-月桂烯为主;单萜及其衍生物在DAF105前呈上升趋势,之后逐渐降低,与倍半萜类物质在含量变化上的趋势大体相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运涛  王桂霞  董静  周慧轶  孔瑾  韩振海  
【目的】研究草莓的特征香味成分的异同和遗传趋势,为草莓的香味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草莓品种‘星都1号’和‘星都2号’及其母本‘全明星’和父本‘丰香’4个品种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各自果实香气成分。【结果】‘星都1号’的挥发物质共50种,香味物质有己酸甲酯、己酸乙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辛酸甲酯、辛酸乙酯和己酸异戊酯等;‘星都2号’的挥发物质共71种,主要香味物质与姊妹系‘星都1号’非常类似。‘全明星’的挥发物质共55种,主要有丙酮、乙酸-1-甲基-乙酯、1-辛醇、己酸乙酯和丁酸甲酯等;‘丰香’的挥发物质共43种,主要有己酸乙酯、橙花叔醇、1-辛醇、己酸甲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金顺  王新风  薄莹莹  
Volatile and semi-volatile components of Paeonia veitchii roots were extracted respectively from steam and water residue by using water steam distillation,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ere evaluated against 6 bacteria(Escherichia coli,Staphylococcus aureus,Salmonella sp.,Bacillus megaterium,Bacillus...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邱建生  张彦雄  陈菊艳  田茂娟  谢正华  陈晓鸣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贵州、云南两省12种山茶属植物物种及类型花的挥发性物质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出237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挥发性化合物种类的99.58%。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酯类、萜烯类、烷烃类、酸类及其他类等8类化合物。以怒江山茶花的挥发物种类最多(88种),离蕊金花茶最少(41种)。有51种化合物为12个物种及类型中的多数植物所共有。其中,100%共有的5种;90%共有的8种;80%共有的10种;70%共有的10种;50%共有的18种;50%以下共有的100种。有86种化合物为各物种所独有。归类分析表明,醇类比例最高,达29.87%;萜烯类次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金顺  
The volatile and semi-volatile components in flower of Elaeagnus angustifolia were extracted by using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 and extraction respectively from steam and water residue,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GC-M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nents from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宝庆  鹿秀云  郭庆港  钱常娣  李社增  马平  
【目的】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AB-1产生的脂肽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和抑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HPLC和MALDI-TOF-MS对脂肽类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GC-MS对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结果】HPLC分析表明,菌株BAB-1产生的脂肽类物质由LP-1、LP-2、LP-3三类组分组成,其中LP-2起主要抑菌作用。MALDI-TOF-MS质谱分析表明,LP-1为surfactin(C13—C15),LP-2为fengycin A(C14—C15)和fengycin B(C14—C18),LP-3成分未能确定。GC-MS结果表明,菌株BAB-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贵波  曾任森  陈少雄  陈晓丽  
研究了中药野艾(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Prodr)挥发物抗菌活性与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为开发利用野艾药用资源提供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艾的地上部的挥发油,测定了野艾的挥发油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野艾的挥发油对以上两种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35.6%和42.8%。从挥发油中检测出48种成分,用质谱图检索鉴定出其中38个化合物,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含量。已鉴定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88.32%,其主要成分为石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静  谢汉忠  方金豹  黄玉南  王超  乔成奎  庞涛  
为分析红肉桃的特征香气成分,以2份白肉桃‘白凤’和‘肥城白里10号’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2份红肉桃‘乌黑鸡肉桃’和‘天津水蜜’成熟果实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在4份种质中共鉴定出10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乌黑鸡肉桃’最多,‘肥城白里10号’最少。比较红肉桃和白肉桃的挥发性成分,顺式-3-己烯醇乙酸酯和3-己烯醛是2份红肉桃种质特有的大量挥发性成分。除此之外,在微量挥发性成分中,红肉桃特有的挥发性成分还包括壬醛、1-辛醇和乙酸己酯。从2种类型桃不同类别的挥发性成分总量可以看出,红肉桃醛类物质较低,但烷烃和酯的含量却高于白肉桃。红肉桃与白肉桃除了花色素苷含量存在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尚卿  高占林  党志红  李耀发  潘文亮  
本研究测定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雌、雄成虫对苯乙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醇和苯乙酮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这4种挥发性物质均能引起绿盲蝽明显的EAG反应,雌成虫对顺-3-己烯醇的EAG反应最强,雄成虫对反-2-己烯醛反应最强。雌成虫对各物质的反应均明显高于雄成虫。Y形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绿盲蝽雌成虫对4种挥发性物质反应的总体趋势相似,呈倒"V"字型,对苯乙酮10-5(V/V)引诱率最高,达到72%,各挥发性物质各浓度对雄虫没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罩笼试验同样表明,4种挥发性物质的诱芯对绿盲蝽雌成虫有一定的诱集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要强  张海朋  田静  王振华  刘翠华  余乔明  程运江  徐娟  
为揭示柑橘汁胞挥发性物质代谢谱与ABA含量变化的关系,采用100μmol/L ABA处理3对有籽/无籽宽皮柑橘、柚和甜橙共6个种质的柑橘果实的汁胞并进行离体培养,室温培养10 d后进行GC-MS分析。结果显示:ABA处理对华农红柚汁胞中倍半萜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δ-榄香烯、β-荜澄茄油烯、β-榄香烯、β-衣兰烯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榄香烯异构体和石竹烯的含量显著降低;纽荷尔脐橙处理汁胞中β-可巴烯和表荜澄茄醇等倍半萜烯及其醇化物含量显著降低至低于检测限;ABA处理对国庆1号温州蜜柑汁胞中单萜和倍半萜物质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新生成β-月桂烯、γ-萜品烯、吉马烯D和(2Z,5Z)-2,5-十五碳二烯-1-醇,而D-柠檬烯及β-榄香烯含量提升10倍以上;ABA处理后无籽琯溪蜜柚汁胞中的β-月桂烯和二氢-3-亚甲基-2,5-呋喃二酮显著降低;ABA处理对华农本地早和早金甜橙汁胞中的挥发性物质代谢谱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ABA处理可以影响柑橘汁胞中挥发性物质尤其是倍半萜和单萜类物质的代谢谱变化,对果实香气品质的影响因种质而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凤莲  夏延斌  欧阳建勋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对自然发酵剁辣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剁辣椒(食盐添加比率为10%的朝天椒、食盐添加比率为8%的朝天椒、食盐添加比率为10%的线椒,分别记为剁椒A、剁椒B、剁椒C)中共检测出了93种成分,其中24种为3种剁辣椒共有;剁椒A、剁椒B、剁椒C中的挥发性物质分别为74、53、36种;剁椒A中的主要香气成分是烯烃类、酯类、醛类,剁椒C中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醇类、烯烃类、酮类、酯类;剁辣椒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合物数量、相对含量与辣椒品种有关;同一原料不同食盐添加比率制作的剁辣椒,其挥发性成分的化合物数量与相对含量也不尽相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