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74)
- 2023(8949)
- 2022(8096)
- 2021(7727)
- 2020(6493)
- 2019(15192)
- 2018(15206)
- 2017(29256)
- 2016(16208)
- 2015(18258)
- 2014(18187)
- 2013(17914)
- 2012(16257)
- 2011(14536)
- 2010(14237)
- 2009(12907)
- 2008(12247)
- 2007(10493)
- 2006(8973)
- 2005(7457)
- 学科
- 济(58808)
- 经济(58744)
- 管理(43850)
- 业(41633)
- 企(35121)
- 企业(35121)
- 方法(29660)
- 数学(25614)
- 数学方法(25320)
- 学(16502)
- 农(15567)
- 中国(14366)
- 财(13871)
- 业经(13120)
- 地方(12411)
- 理论(10690)
- 和(10431)
- 农业(10422)
- 贸(10035)
- 贸易(10031)
- 环境(9840)
- 技术(9793)
- 易(9720)
- 教育(9339)
- 务(9258)
- 财务(9201)
- 财务管理(9187)
- 制(9061)
- 企业财务(8706)
- 划(8543)
- 机构
- 大学(224618)
- 学院(222849)
- 管理(91225)
- 济(80645)
- 理学(79901)
- 理学院(79025)
- 经济(78741)
- 管理学(77623)
- 管理学院(77249)
- 研究(74084)
- 中国(52140)
- 科学(50599)
- 京(48760)
- 农(39514)
- 业大(39094)
- 所(38088)
- 研究所(35478)
- 财(34717)
- 中心(32516)
- 北京(30997)
- 江(30842)
- 农业(30803)
- 范(29522)
- 师范(29233)
- 财经(28778)
- 院(27901)
- 经(26227)
- 州(25507)
- 技术(24493)
- 师范大学(23669)
- 基金
- 项目(163549)
- 科学(126583)
- 基金(116960)
- 研究(116466)
- 家(103884)
- 国家(103059)
- 科学基金(87071)
- 社会(69543)
- 社会科(65719)
- 社会科学(65699)
- 省(64550)
- 基金项目(63525)
- 自然(59616)
- 自然科(58151)
- 自然科学(58136)
- 自然科学基金(57056)
- 划(54966)
- 教育(52769)
- 资助(48201)
- 编号(47705)
- 成果(37767)
- 重点(36717)
- 部(34679)
- 发(34361)
- 创(33710)
- 课题(32751)
- 科研(32100)
- 创新(31382)
- 计划(31237)
- 大学(29921)
共检索到307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琳 雷瑞德 王得祥 康博文 刘建军
对6个不同封育年限的天然次生油松林林地土壤肥力和酶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封育年限的油松林地,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速效磷和脲酶含量随采样深度增加而减小;在封育的前30年,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而减小,硝态氮、氨态氮和脲酶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速效钾、速效磷和过氧化氢酶含量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封育30年后,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而增加,硝态氮、氨态氮、速效磷和过氧化氢酶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脲酶含量则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土壤综合因子值总体有下降的特征,为了...
关键词:
油松 封育 土壤养分 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文娟 何景峰 张文辉 李景侠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方法,探讨人工林间伐后产生的不同大小林窗对油松根系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坡林窗越大,幼苗根系生长越好,且随着幼苗年龄的增加促进效应更为显著;阳坡小林窗幼苗根系的生长优于大林窗;阴坡和阳坡随着林窗增大,枯落物及腐殖质干质量不断增加;阴坡和阳坡在0~10 cm土层土壤密度随着林窗增大不断降低;随林窗增大阴坡相同土层土壤含水率不断增加,阳坡则不断降低;阴坡和阳坡相同土层土壤速效磷、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小林窗>大林窗>林下;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铵态氮含量是影响油松幼苗根系生长的主要土壤因子。油松人工林经营中,在阳坡强烈的光照水平下不宜进行过大强度的间伐,而阴坡则可采...
关键词:
油松 林窗 幼苗根系 土壤理化性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秦廷松 李登武 吕振江 陈亚莉
采用萌发法和分粒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黄龙山地区白皮松Pinus bungeana林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垂直分布和多样性等群落生态因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黄龙山地区白皮松林地土壤种子库萌发期和落种期2个不同物候期的物种结构相似,全年土壤种子库共有物种44种,隶属34个属26个科;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4种类型。将土壤种子库分为0~5,5~10,10~15 cm等3个层次,不同土壤层次间种子个体数和物种数差异极显著(P中层(5~10 cm)>下层(10~15 cm)的趋势。研究的12个样地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楠 王京民 赵鹏祥 李敏 王卫利
【目的】分析黄龙山林区的森林景观格局,揭示森林景观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规律。【方法】以黄龙山林业局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在ArcGIS的支持下,利用Fragstats 3.3软件,采用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势树种组2级景观要素,选取10个景观指数对研究区域森林景观的要素组成、斑块特征、异质性和空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在以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势树种组为依据的2级森林景观类型体系中,有林地面积占黄龙山林区总面积的90%以上,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以有林地为基质的森林景观格局中,栎类具有很强的优势性,呈现团聚状态;油松的异质性最高;栎类、油松、桦类处于扩张状态。【结论】黄龙山林区森林景观格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谈多多 李卫忠 王庆 王广儒
【目的】研究黄龙山林区松栎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及其胸径、树高分布特点,探究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为相关林区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2013-08,在陕西延安黄龙山林区选取典型的松栎混交林建立100m×100m的标准地,调查标准地内树木的坐标、树高、胸径等因子,划分径级和树高级,计算重要值;应用L(r)函数分析该林分主要树种在不同尺度下的分布格局,应用L12(r)函数分析不同树种在空间上的关联性;最后利用方差比率法计算总体联结系数,以此分析标准地内主要树种的总体关联性。【结果】标准地内胸径大于1cm的树种有21种,物种丰富,树木密度较大;重要值位于前4位的油松、辽东栎、白桦和茶条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敏 赵鹏祥 郝红科 杨延征 袁飞
黄龙山林区是陕西五大林区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氛围(和启孝,1991),同时又是陕西黄土高原森林分布最集中、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庇护陕北黄土高原南部、渭北高原和关中平原的主要生态屏障。以前对黄龙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的群落特征、类型划分、群落动态、和优势种群更新等方面(侯琳等,2006;康永祥等,2007;相辉等,2001),对林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方祥 王东丽 李佳 吕刚 王凯 连昭 刘阳 钱晓彤
选取章古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半围封5年(E_5)和全围封10年(E_(10))固沙林地,以对应未围封5年(CK_1)和未围封10年(CK_2)固沙林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围封对樟子松林下植被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垂直分布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_5和CK_1的土壤种子库分别包括20种和15种植物,分属9科18属和7科13属;E_(10)和CK_2的土壤种子库则分别包括17种和15种植物,分属6科15属和6科13属。在围封林地中,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与灌木半灌木分别占47.83%、39.13%和13.04%,在对照林地中则分别占50%、38.89%和11.11%。E_5、CK_1、E_(10)和CK_2 4个林地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8 529.7、6 741.5、7 836.9和11 559.7粒·m~(–2);各林地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均在0–2 cm土层最大,表现为表层聚集性,其垂直分布规律在围封下与未围封具有一致性。围封林地的丰富度指数要高于对照林地,E_5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低于CK_1,E_(10)的则均高于CK_2。围封与对照林地林下植被土壤种子库种类组成上的相似性指数为0.88,豆科植物在围封与对照林地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围封能够增加科尔沁沙地固沙樟子松林下植被土壤种子库物种数,提高多年生植物和灌木半灌木的比例,适度围封可增加其密度,提高群落发展潜力并增强其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而保障固沙樟子松林的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
围封 樟子松 林下植被 土壤种子库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超凡 王博恒 王蔚炜 赵鹏祥 李卫忠
为探求简便快捷的森林群落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从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入手,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关理论,构建以混交度M、大小比数U、角尺度W为"投入",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FSSD)为"产出"的林分空间结构生产函数。利用这5个指标比较分析黄龙山林区8种森林群落(油松纯林PPP、油松阔杂林PLM、辽东栎纯林QQQ、辽东栎阔杂林QLM、白桦阔杂林BLM、油桦辽林PBQ、辽桦油林QBP、阔杂混交林LLM)的空间结构特点并评价其稳定性。结果表明:(1)8种森林群落类型的稳定性评价结果为:PBQ和QBP相对较优;PLM、QLM和LLM相对良好;BLM相对中等;PPP和QQQ相对较差。(2)8种类型森林群落的竞争优势没有明显差别,但混交度相差较大,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区别,稳定性排序与混交值相关性较大,而分布格局与稳定性评价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大小比数值与稳定性值几乎没有相关性。(3)空间结构指数可以较好的反映群落的稳定性,在未来稳定性的研究中,可将林分空间结构指标纳入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同欣 王玉崧 窦旭 孙奥博 于澄 韩宇 孙龙
【目的】火干扰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扰动因子,对森林土壤性质及结构都会产生剧烈作用,而森林土壤又是大气CH4最重要的汇,因此火干扰对森林土壤CH4通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同时在林火发生后由于植被的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大量黑炭。黑炭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芳香化合物,进入土壤后可以影响土壤孔隙度、pH等理化性质从而改变土壤结构,因此常被用作土壤改良剂减少农田土壤CH4的排放,但对于火后黑炭输入是否可以影响森林土壤CH4通量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方法】以沈阳棋盘山地区油松林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火干扰和黑炭输入后土壤CH4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火干扰会增加油松林生长季土壤CH4通量,其中重度火烧样地土壤CH4通量显著高于对照样地及轻度火烧样地。2)黑炭输入会降低油松林生长季土壤CH4通量,且随着黑炭输入量的增加,土壤CH4通量降低的幅度也会增加。3)火干扰强度对土壤CH4通量具有直接的极显著正向作用,解释了46.9%(P<0.001);黑炭输入对土壤CH4通量具有直接的显著负向作用,解释了8.8%(P<0.05);MBC和MBN对土壤具有直接的极显著正向作用,分别解释了29.0%、49.3%(P<0.001)。【结论】火干扰会显著增加土壤CH4通量,黑炭输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火干扰对土壤CH4通量的影响,并且火干扰和黑炭输入主要通过改变微生物生物量影响土壤CH4通量。研究为如何降低火后温室气体排放,从而改善火烧迹地的生态环境以及火后林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甲烷 火干扰 黑炭 微生物生物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邓观贵 欧阳洪云 叶仲节 蒋秋怡
建德林场乌龙山林区经调查可划分为2个土类,8个亚类,9个土属和14个土种。这些土壤都具有不同的肥力和宜林特性,因此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故在营林过程中应尽力保护自然形成的优良的森林土壤性状,在生态效益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乌龙山林区 土壤类型 宜林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婧娴 王得祥 张宋智 何志美 保积存 黄青平
【目的】研究油松人工林密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提出维持植物多样性、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健康状况的合理林分密度。【方法】以小陇山林区5种不同密度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油松人工林林下物种的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系数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①油松人工林林下共出现植物23科38属50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物种数逐渐减少,灌木、草本层物种组成发生变化。②不同密度油松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基本表现出减小趋势。③各指数与林分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与林分...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林分密度 物种多样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潘慧萍 金建华 张山云 杨菡 杨爱玲 王秋华 李晓娜
【目的】探究计划烧除及其时间间隔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土壤碳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滇中地区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照壁山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未烧除样地(对照)、连续每年实施计划烧除后间隔1 a样地(T_1)和间隔3 a样地(T_2),分层采集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测定土壤碳、氮、磷、钾4种养分元素质量分数,采用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探究计划烧除后不同间隔时间对滇中云南松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样地相比,T_1样地的2个土层土壤p H均无显著变化,T_2样地的2个土层土壤p H均极显著增加(P<0.01);T_1和T_2样地2个土层的土壤总碳、有机碳、总氮、碱解氮质量分数均无显著差异,T_2样地的0~1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5),2个土层的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碳氮比仅在T_2样地10~20 cm土层显著增加(P<0.05)。【结论】计划烧除对研究区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影响受烧除间隔时间和土层深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2种烧除后间隔时间均对研究区云南松林土壤碳氮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但对土壤p H、碳氮比、有效磷和速效钾有显著影响。图3表3参3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介南 谢寄托
随着对森林土壤养分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森林养分对植被恢复、森林抚育中起的重要作用,人们开始发现不同森林类型下的森林土壤氮、磷这些主要养分元素分布具有很大差异性。文章主要通过采用野外定位监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土壤中的全氮、全磷和速效磷的垂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莽山7种不同林型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大小的顺序为山顶矮林>高山矮林>竹林>杉木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方面,除高山矮林外,其他林型下都是剖面表层含量最高,并随着剖面加深逐渐降低,呈现表层富集性。7种林型中高山矮林的全磷含量最高,而常绿针阔混交林最低。全磷的土壤剖面...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氮素 磷素 莽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琳 雷瑞德 王得祥 赵辉
【目的】精确估计火地塘天然次生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方法】基于林下灌木、草本群落特征数据,采用分层抽样法确定研究区土壤剖面的调查数量,对调查样地上、中、下3"层"的土壤有机碳分布规律及其与天然次生油松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上"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较小,变化幅度为56.60~71.98 Mg/hm2,变异系数为8.26%;而"中、下"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波动较大,变化幅度为22.83~59.45和38.33~85.82 Mg/hm2,变异系数分别为15.91%和22.94%;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下降。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金松 赵秀海 张春雨 李化山 王娜 赵博
本文通过长期原位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暖温带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对外源氮添加的响应过程与机制。从2009至2011年,氮处理水平分别为对照(0 kg/(hm2·a),N0),低氮(50 kg/(hm2·a),N1),中氮(100 kg/(hm2·a),N2)和高氮(150 kg/(hm2·a),N3)。利用土钻法研究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不同土壤深度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氮沉降降低了人工林和天然林不同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含量下降幅度随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大,且表层土壤(0~20 cm)下降幅度大于深层土壤(20~40 cm,40~60 cm)。天然林表层土壤有机碳下降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